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黑垆土、红油土和淋溶褐土)及土地利用方式(农田、林地)的氮素矿化特性。结果表明,3种土壤好气培养0~14,15~28和0~28 d的氮素矿化量、矿化速率与矿化率大小次序均为:淋溶褐土>红油土>黑垆土;林地黑垆土氮素矿化量和矿化速率极显著地高于农田黑垆土;淹水培养7d,3种土壤矿化氮量、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大小次序均为:红油土>淋溶褐土>黑垆土,但差异不显著;淹水培养条件下,林地黑垆土氮素矿化量、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均高于农田黑垆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影响强于不同土壤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宁夏温室的分布状况,按照土壤类型(灌淤土、黑垆土、灰钙土)分别采集了不同层次温室土壤,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灰钙土、灌淤土的容重较大,而黑垆土的容重较小;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均表现为黑垆土>灌淤土>灰钙土;全盐量的高低依次为灌淤土>灰钙土>黑垆土;黑垆土、灰钙土的pH值较高,而灌淤土较低;碱解氮的高低依次为灌淤土、黑垆土>灰钙土。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全盐、pH值、有机质、全磷、缓效钾在3类土壤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地区几种土壤的水分状况与能量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土壤张力计和土壤吸力平板仪测定了黄绵土、黑垆土、黄墡土和(?)土4种土壤的原状土样和 扰动土样的水分特征曲线,并研究了4种土壤水分能量状况。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4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 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当土壤含水量在170-280 g/kg时,土壤水势大小顺序为黄绵土>黑垆土>黄墡土>(?)土。 田间原状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扰动土有较大差异,当土壤含水量在170-280 g/kg时,在土壤含水量相同条件 下,原状土的土壤水势大于扰动土,土壤水势在0--90 kPa时,原状土的含水量小于扰动土,原状土与扰动土土壤 水势的差异大小为(?)土>黄墡土、黑垆土>黄绵土。土壤水势为0--20 kPa时,土壤比水容量随水势降低而逐渐 降低,土壤在高水势段的比水容量呈现出(?)土>黄墡土>黑垆土>黄绵土的趋势,原状土的比水容量大于扰动土。  相似文献   

4.
黑垆土典型剖面养分分布特征及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土壤普查历史资料,采用原位采样及相同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典型黑垆土剖面的养分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黑垆土剖面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S型"分布,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全磷含量为"中低型"分布;全钾含量在整个剖面中基本趋于一致。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8年黑垆土耕层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呈增加趋势,但在其他土层它们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全钾含量在整个土壤剖面均呈减少态势;耕层C/N平均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制度对平凉市黑垆土地力贡献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平凉市黑垆土玉米和小麦田进行了4种不同施肥制度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平凉市黑垆土土壤生产力趋势从大到小为氮磷钾区、常规区、氮磷区、空白区,黑垆土对玉米供肥能力高于小麦,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配施可使黑垆土维持较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平衡方法对黄褐土、塿土、黑垆土的K-G交换特征及热力学函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褐土对K~+的亲和力相对较小;塿土、黑垆土对K~+的相对亲和力较强,且其交换等温线分别在X_k~l等于0.46和0.41处出现拐点,说明其粘粒表面存在着两种对K~+结合能不同的吸附位。3种土壤对K~+的选择性为:塿土≥黑垆土>黄褐土,选择系数变化的总趋势是随固相吸附K~+的摩尔分数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3种土壤K-Ca交换的热力学函数△G°、△H°和 △S°均为负值,表明3种土壤对K~+均有一定的亲和力,交换反应为放热过程。从△G°、△H°和△S°的绝对值大小来看,3种土壤对K~+的偏好和结合的稳定程度为:塿土>黑垆土>黄褐土,这与其对K~±的选择性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黄土高原地区黑垆土土壤样品为例.研究了在测量土壤粒度分布时样品前处理方法对结果的影响规律。对黑垆土样品进行了A和B两种方法的前处理.A是前处理过程不去碳酸盐.B是去除碳酸盐。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碳酸盐后.土壤粒度分布发生明显变化.粘粒含量明显减少,说明碳酸盐矿物主要为粘粒(〈2μm);去除碳酸盐后分散效果明显好于来去碳酸盐方法。这些说明前处理过程对黑垆土粒度分布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几种土壤供钾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测定黄绵土、黑垆土及(土娄)土钾素含量及土壤供钾状况Q/I曲线的结果表明,黄绵土的全钾、缓效钾及速效钾含量最低;土壤供钾强度AR °,黑垆土>(土娄)土>黄绵土;供钾容量△k°,黑垆土与(土娄)土相近,但均明显高于黄绵土;供钾的缓冲能力PBC(土娄)土最大,黑垆土与黄绵土相近.连续8年施用氮磷化肥后,蝼土缓效钾较8年前下降7.3%~10.2%,速效钾下降11.8%~17.1%;AR°下降34%~61%,△k°下降近1倍;施用足量有机肥可以维持并提高土壤钾素含量和供钾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黑垆土肥力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特征,建立黑垆土科学合理的高效培肥模式,本文运用内梅罗指数对1978年在陇东旱塬建立的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定位试验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长期不施肥(对照)与单施氮肥、氮磷肥,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秸秆与氮磷肥配施、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年均IFI值较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38.28%、31.48%、26.31%;综合38年作物产量的差异变化,单施化学肥料处理显著小于有机无机肥配施作物产量,其中长期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增产效果尤为明显,说明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是目前黄土高原旱塬区提高黑垆土土壤肥力与作物高产的最佳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陇东黄土高原缺锌土壤黑垆土日光温室黄瓜施用锌肥技术的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施用锌肥方式的增产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基施、追施、喷施 ,其中以基施硫酸锌 30 kg/ hm2 时黄瓜产量最高 ,为 2 2 0 80 0 kg/ hm2 ;基施硫酸锌量以 30 kg/ hm2为宜 ,并且以深层 (10~ 2 5 cm)施用锌肥效果最好。喷施以 2 .0 g/ kg硫酸锌水溶液为宜 ,喷施次数增产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 4次、3次、2次、1次。同时黄瓜施锌后其总糖、维生素 C和含锌量均有所增加 ,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选择抗旱品种、及时探墒播种、实施秸杆覆盖是旱作区夏玉米增产关键措施。通过试验选择抗旱品种浚单20,麦收后及时贴茬重楼探墒播种,麦秸杆覆盖于玉米田宽行内,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蓄水保墒,加上平衡施肥,可使旱作区玉米产量最高可达9000kg/hm2。  相似文献   

12.
Crop growth modell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wheat crop over a range of weather conditions,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and soil types. The data were used to predict long term benefits of using spatially variabl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trategies wher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was matched to the soil type, against a strategy of unifor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he model was also run with modified soil properties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ce of soil moisture holding capacity in the variability of crop yield. It was found that the benefits of spatially variable nitrogen management when fertilizer was appli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ason were modest on average. The range of results for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s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e average benefit.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variability of crop performance between soil types could be explained by differing soil moisture holding capacity. Devising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this variability was concluded to be important for precision farming of cereals.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3.
赵芹珍  蔡继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00-9701,9850
[目的]为了改善农田土壤环境,提高作物生产力。[方法]选择黄土丘陵区旱作梯田进行定位试验,采用微集流聚肥改土耕作法,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耕作层土壤厚度增加25 cm,土壤容重减少0.1 g/cm3,总孔隙度增加7.14%,田间持水量提高10.58%;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提高71.06%、88.00%;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3.10、2.24 mg/kg;0~40 cm土壤温度提高2~4℃;7~9月0~200 cm土壤含水量与对照存在0.05水平显著差异。[结论]微集流聚肥改土耕作法能有效调控土壤理化性状,实现土壤环境的良性循环,是黄土丘陵区重要的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晋南半干旱农区夏休闲麦田传统耕作体系过度而频繁的耕作所引起的土壤易蒸发失墒、水蚀严重、土壤结构破坏、能耗增加等不利于旱作农业生产的问题,连续3年在运城市盐湖区、临猗县等地开展了夏休闲麦田保墒节本增效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逐步形成了完善可行的简化耕作体系。其技术要点:小麦机械收获后,全部麦茬麦草不出地,摊匀后用旋耕耙作业一次,将高茬麦草覆盖于地表,休闲期不深翻、不耙耱,在小麦播种前不再进行旋耕或深翻整地,直接用硬茬播种机一次施肥和播种,不破坏覆盖在地表的麦草层,每隔三年深松一次。3年系统试验结果,显示出该技术体系适合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气候特征、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并采用休闲越夏的一年一熟地区,可以取代以翻耕、耙耱为主的传统耕作方法,从而实现节约生产成本,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推动这一地区旱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油菜是牙克石市主要栽培的作物,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对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实地调查,并参考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整理分析,提出了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应尽量选择夏翻地播种油菜;如选择春秋翻地播种,首先要保证有足够底墒、杂草基数低、整地质量好的地块。选择青杂2号、青杂3号、青杂5号等优良的品种并进行清选和药剂处理;提出了适宜的播种期和最佳密度,合理的肥料配方;田间科学管理措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等成套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此项技术经过在生产上应用,表现出油菜前期长势好、病虫害轻,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提高,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水肥交互作用对烤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控雨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水肥组合对烤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肥量条件下,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随土壤含水量增大而提高;在同一水分条件下,叶绿素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旺长期和现蕾期水肥有明显交互作用,112.5kg/hm2氮肥和60%~70%的土壤含水量组合效果最好,叶绿素含量最高。成熟期水肥交互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分条件下磷细菌肥施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磷细菌肥料进行盆栽玉米试验,研究表明:菌肥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土壤生物量碳和细菌数量,菌肥发挥作用的最适宜土壤水分是15 5%~16 5%。发挥作用的土壤水分下限是10 5%~11 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寿阳县土壤墒情特征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根据我国北方旱作区的实际情况,选取典型旱作区的山西寿阳县为研究对象,主要选用寿阳气象局农气观测站和国家旱农寿阳试验站的土壤墒情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寿阳县土壤墒情特征进行分析,找出该县土壤墒情时空变化规律。[结果]土壤墒情的时间变化受降水分布影响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冬、春、夏季墒情较差,秋季墒情较好;空间上,不同土层间土壤水分变化差异较大,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表现为愈接近地表由于受外界气候的影响较大,变异系数则较大,而随着土层的加深变异系数逐渐减小。[结论]根据该县土壤墒情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优化种植结构,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民科学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农田能量测算原理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根据美国、英国和中国等国对农业能量的大量研究和测算方法,结合国内农田投入和产出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农田系统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如:灌溉水、化肥、有机肥、耕作和主要作物产品的能量测算方法与折算标准,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农田能量指标体系,为开展农田能量的广泛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与氮素追施比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淮豫东平原商丘试验区进行了三年冬小麦土壤水分与N素追施比率的关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的土壤水分和追N比率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不同土壤水分条件要求与之相适宜的追N比率。在旱作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降雨200~260mm),适宜的追N比率为25%或0(全部底施);中等以上供水条件(全生育期浇水二次以上)以50%的追N比率为宜。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水肥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