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土保持技术集成创新与乡村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专题研讨会深入贯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集中探讨了福建省近年来在山地水土保持与流域综合治理及其乡村循环农业等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该文总结梳理了研讨会的主要研究进展与技术推广成效,主要研讨内容包括福建省主要地理特征与区域气候要素、福建省山地农业开发与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的主要模式与防控成效、长汀县水土流失特点与主要治理经验、典型崩岗区特征分析与生态恢复模式、福建省水土流失防控与技术、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方面。实践证明,山地水土保持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集成创新技术,而且要创新管理机制,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注重绿色优势发挥,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尤其是要注重因地制宜地推动南方丘陵山地水土流失防控与流域循环农业开发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对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采用29个省区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构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选取黄河流域9省区进行效率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从平均治理效率来看,流域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226、0.627、0.341,均未实现有效决策单元的效率目标;从上中下游来看,黄河流域中游地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最高,上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低;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与建议。(1)在乡村生产环境治理方面,上、中游地区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措施对重污染企业进行管控,促使其进行技术转型升级以减少污染;下游地区面源污染严峻,要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发展有机农业,通过施用生物肥料、农药以及休耕等加快环境修复。(2)在乡村生活环境治理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加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投资,推广乡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先进技术和新模式。(3)在乡村自然环境治理方面,上游地区要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对湿地、草地的保护,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造林为辅;中下游地区要集中精力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对山、水、林、田、湖的保护,合理划定自然保护区。(4)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多部门协同合作,开放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实现乡村环境治理市场化、透明化、合法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3.
丘陵是我国南方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是降雨径流易发区和水土流失敏感区。诸多因素使农业面源氮排放成为丘陵区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难题。为此,本研究以目标区域的产业发展为前提,基于丘陵小流域氮素流失特点,以氮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针对农村生活源、农田种植源和畜禽养殖源分别构建了生活污水的稻田安全消纳净化技术、生态种植串联沟渠塘堰的立体消减技术和种养结合的畜禽粪污多级循环全消纳技术体系,提出了"产业治污"运行及管理模式,即:根据流域环境承载力确定产业结构和规模,建立"企业订单+基地+农户+专家团队"的产业控污机制和"村企合一参与式"的治污管理体系。并基于国家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专项,在湖北省竹溪县竹溪河源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中进行了具体的工程设计和应用。实践证明,"产业治污"模式实现了目标区域污染治理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在有效削减丘陵区农业面源氮排放的同时,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4.
乡村面源污染是店埠河流域主要污染来源。为缓解巢湖和南淝河污染压力,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调查分析店埠河流域各支流域污染情况,摸清店埠河乡村面源污染构成和分布情况,找出店埠河乡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协同过程机理对丘陵山区环境改善的作用,本研究研发出一种分布式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模型,该模型通过耦合多个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关键过程模块,从源、流、汇等角度精准刻画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过程机理;进而开发了基于优化算法的汇流模块,解决了分布式模型运算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本研究利用新模型评价了三峡库区菁林溪流域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时空演变规律,并模拟了退耕还林、化肥减量、坡改梯和滨岸缓冲带对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菁林溪流域年均泥沙、吸附态磷、溶解态磷的负荷量分别为17.23 t·hm-2、1.22 kg·hm-2和0.56 kg·hm-2,入河量分别为9 032.2 t·a-1、601.3 kg·a-1和541.7 kg·a-1,分别占负荷量的54.32%、50.87%和72.99%。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吸附态磷负荷强度为坡耕地>林地>水田,溶解态磷负荷强度为坡耕地>水田>林地,表明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区与传统农业面源有所差异。同时,滨岸缓冲带的防控效果最好,可减少25.01%的泥沙量和26.22%的吸附态磷。本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及防控措施效果,可为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过程机理精准解析和优化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滇池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温雯  焦一之  关轶  解明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79-12680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考察,及对流域10条入湖河流的水土流失和污染物负荷监测,整理得出该流域的降雨侵蚀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针对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水土保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沟壑区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直接导致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抬升,严重威胁下游河道沿岸广大平原地区的安全。做好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战略的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本文介绍了黄土高原沟壑区主要水土流失问题,并以西峰南小河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功案例为例,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国民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为背景前提下,由于企业、社会对于经济发展的偏向性的重视,导致国民生活中的环境、水流等人群周边的资源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因此,为了杜绝水土污染和小流域水土因为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大力创新发展水土保持技术对于防范水土流失问题中提供了较为显著的作用。由于目前很多地区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的方式和方法较为不同,因此在本篇文章中着重以山东临沂等地的水土水土保持方法作为参考论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塬沟壑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直接导致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抬升,严重威胁下游河道沿岸广大平原地区的安全。做好黄土高塬沟壑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战略的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本文介绍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并以西峰南小河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功案例为例,分析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甘肃省康乐县苏集小流域存在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小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旱涝灾害等造成水质的严重污染。与此同时,通过分析研究,找出康乐县苏集小流域环境污染的源头,并探索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积极改善康乐县苏集小流域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朱玲  关梅 《农技服务》2013,(9):1001-1004
植物浮床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污染生物处理技术,能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该文介绍了池塘养殖水环境污染修复类型,异位修复与原位修复,以及植物浮床在污染水环境修复中的净化机理。养殖池塘水环境污染来源,阐述池塘水环境污染的危害,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列举蕹菜、水芹、生菜3种植物浮床在养殖池塘水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实例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污染是造成全球水资源水质性紧缺非常重要的因素。农业面源污染则是继工业源污染实施清洁生产得到有效治理之后水体污染主要的贡献者,特别是地表水中过量氮、磷的主要来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植物修复技术因其可以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原位修复和避免二次污染等特点,逐渐被人们应用到污染水体的治理中。本文从植物修复农田退水氮、磷污染视角,综述了农田退水氮、磷在主要去除途径与影响因素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植物修复农田退水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继续强化植物组合对水污染负荷消减能力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对植物的经济利用价值、生态景观价值和社会效益开展研究,以及深化植物修复从室内模拟到野外小区域示范、再到大区域的推广应用研究等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治理农田面源污染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农业水污染及电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春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85-7386
综述了水污染的主要形式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着重介绍了农业水污染的形式及防治农业水污染的意义,同时介绍了一项很有潜力的农业水污染治理技术及其应用,对农业水污染的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五岳河水污染现状,结合人工湿地处理废水的特点,从场地选择、工艺类型选择等方面论述利用人工湿地法解决五岳河水污染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富营养化水体的物理-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水体物理-生态修复技术是目前一条创新的治理技术路线。物理-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植物(包括浮游植物如藻类和大型水生植物等)、培养和接种的微生物、水生动物(如浮游动物水蚤和螺蚌鱼类等)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通过对该技术的发展综述,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污思路对水生生态系统快速恢复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预警与应急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雪非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53-6655
通过分析历史上突发水污染事故典型案例,指出发生突发水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预警的必要性。通过调研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发展指出了突发水污染事故中毒性监测的必要性和监测原则,详细分析了发光菌检测法、蚕豆根尖微核实验和彗星实验等试验技术成熟的且能够在污染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对事故做出评判的3种毒性检测技术,其适合在我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农业污染防控与水质改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体污染物来自农业的污染负荷约占30%。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农业生活及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加之农业资源严重短缺,农业污染对人民群众的饮水及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通过对农业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对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污染防控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从技术、政策和立法三个角度建立污染防控与改善水质的策略体系,将为确保我国的水安全、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苎溪河微生物调查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多点取样方法对苎溪河水体中的总菌数和总大肠菌群数测定,对其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7个水样中5个水样的总菌数都达到105 CFU/L,总大肠菌群都达到2万CFU/L,说明苎溪河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水污染严重;苎溪河受到了粪便的污染,水中存在大量的肠道病原菌.针对苎溪河水污染十分严峻的情况,提出了减少排污量,优化污染治理技术以及加强生态建设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常熟地区水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分级法,2006年4-5月对常熟地区典型水域水质(包括水质透明度、溶解氧含量、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等主要指标)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期城区与郊区的水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污染程度已经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点源化学及物理方式处理污水的能力(其中总氮平均超标4.45倍,溶解氧含量也低于Ⅲ类合格水域标准的1.44倍).本文根据监测结果,指出需要建设一个能大量处理水质污染物的面源水质生物净化体系,以避免或减缓其水质污染的加重.  相似文献   

20.
水体富营养化中的氮素污染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目前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综述了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污染的形成原因、产生的危害和其中重要污染因素"氮素"的污染状况,并对消除氮素污染的生物防治技术从基本方法、原理和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更好的解决水体氮素污染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