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城乡一体化视角的农村产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产业集聚理论和"一村一品"经济理论、增长极理论的解读和分析,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提出新时期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途径是:在县域范围内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健全现代农村产业体系;以各级小城镇为依托,强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江苏农业产业化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聚集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新和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拓展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积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继续加强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加强技能培训和人才引进,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体系等对策,以期为新和县发展农业产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市场、龙头企业、基地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因此,建设和开拓市场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就应发展大流通,狠抓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强化交通、仓储、冷藏等市场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网络,加快信息市场的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加快市场法规体系建设,同时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农垦农业产业化的涵义、建设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三个问题。指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工商综合经营、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区别和联系。从培植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三个方面提出建设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特征、分析了制约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症结因素,并提出了加强立法,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积极培育完善市场体系;理顺体制深化农产品的价格改革;完善产业化系统内部联结机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用创新与科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等7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信息化促进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来,中国各地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也要看到,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很不完善,由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特别是由于市场信息闭塞,造成农产品市场波动大、农民“买难”和“卖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要素流动性差,产供销各环节出现矛盾和脱节的现象较为突出等。诸如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信息化建设落后,导致市场信息交流不畅,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村科技文化落后,产业化层次水平上不去。因此,在推进各地农业产业化发…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式.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对策思路。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信息市场建设。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科技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产供销经营体系,构筑名特优农产品交易平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根据笔者经验,结合黄山市徽州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加强品牌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拓宽农业产品流通渠道;加大投资扶持力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等方面对徽州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结合全国农业科技年,从“发展优质特色作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4个方面对我市农业发展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工体系不发达、市场体系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保护体系不完备”是制约我市农业产业和种植业效益发展的4大主要因素;根据发展的需要,提出从“提升六大产业、拓展五个功能、做好四方面工作”上对提升我市农业产业、拓展农业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县域城乡融合引领乡村振兴,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环节。现阶段我国县域发展已经进入3.0时代,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文章通过分析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揭示其问题及缘由。研究发现:当前县域城乡要素融合层次较浅、社会融合范围较窄、经济融合效果较弱、生态融合水平较低,进而导致要素流通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等、产业联结不深入、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为了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应着眼实现城乡要素流动自由化、促进城乡产业联结与共同利益机制完善、加快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健全城乡发展体制机制,最终构建城乡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刘琼琪  董晓峰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86-87,104
城乡融合最早是在研究城市化问题时提出的,而我国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背景下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给城乡融合带来了契机和推动作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下,应当寻找并实施加快城乡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农村建设发展是重点.农民教育促进云南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路径有三个方面:一是为促进城乡发展培养产业人才,加速城乡产业的联动发展;二是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转移提供智力支撑,破解农民问题及农民增收问题;三是以人才的培养优势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土地集约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77-4880
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偏重城市用地规模外延扩展、村镇建设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统筹城乡土地集约利用的特征和原则,提出统筹城乡用地布局,切实转向内涵挖潜、多途径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的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视角下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即突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城乡区域发展中的统筹和控制,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土地集约利用为核心,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提升土地人口、生态和经济承载力,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土地整治逐步成为协调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重要手段,并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该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为例,对该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及整治潜力进行分析,剖析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土地整治面临的新形势,从土地整治模式、管理体制、融资渠道、土地整治激励机制、加强公众参与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文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260-2262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的配置是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问题之一、城乡一体化主要是指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社会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人力资源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是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而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最重要的环节则是城乡人力资源配置一体化,因此,应科学地确立城乡人力资源配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回顾江苏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差别的基础上,对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路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打破二元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的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一体化的法律基础和加大资金的支持应是推进江苏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指引思路,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关键,其实质是从空间正义视角重塑城乡关系。空间正义是城乡融合的实现方式,通过城乡产业融合来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体现了空间正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进程,剖析漓江西岸大山背区域城乡融合的现状与困境,从空间正义视角探讨城乡融合的新型发展格局,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新型城乡融合机制;校准城乡关系,激活产业融合新动能;破解人才困境,培养乡村振兴高质量劳动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当前乡村突破自身发展的选择,也是超大城市发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重要使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都西部片区的小石村,以城乡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文化融合、生态融合的“四维融合”模式,走出了远郊凋敝村落“重生”之路。新时代,城乡融合亟需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为支撑点,以化解城乡发展不均衡为核心任务,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阐述了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国城乡关系现状,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并从3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