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了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β-actin基因片段,测序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中华绒螯蟹(E.sinensis)、黑背地蟹(Gecarcinus lateralis)、张口蟹(Neohelice granulata)、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6种蟹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长为338 bp的β-actin同源序列中有115个变异位点,57个单碱基变化位点。7种蟹的种间核苷酸变异值从1.6%到25.3%,碱基替换比值从0.740到4.050,其中锯缘青蟹和远海梭子蟹亲缘关系很近,长江华溪蟹和地蟹、张口蟹亲缘关系较远,而中华绒螯蟹和远海梭子蟹关系较远。用NJ法和ML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了相同的拓扑结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长江华溪蟹单独形成一支,与其它海洋蟹的亲缘关系远,支持溪蟹单独划分总科。锯缘青蟹和远海梭子蟹先聚在一起,然后和黑背地蟹聚在一起,再和弓蟹科的张口蟹聚在一起,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系统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冬季不同海区锯缘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细胞膜脂肪酸组成,旨在理解冬季低温对甲壳动物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采自厦门和宁海海区锯缘青蟹鳃、肝胰腺和肌肉细胞膜中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锯缘青蟹鳃和肝胰腺细胞膜中C16∶0和C16∶1在宁海海区显著低于厦门海区(P<0.01或P<0.05);肝胰腺细胞膜中C18∶0在宁海海区显著低于厦门海区(P<0.01);C20∶4在鳃、肝胰腺和肌肉细胞膜中宁海海区均显著高于厦门海区(P<0.01或P<0.05);肝胰腺中C20∶5宁海海区也显著高于厦门海区(P<0.01)。鳃和肝胰腺细胞膜中饱和指数∑SFA/∑UFA宁海海区显著低于厦门海区(P<0.01或P<0.05);肌肉细胞膜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冬季温度较低的宁海海区,细胞膜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加,饱和指数下降,从而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正常生理功能的执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得到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AK)开放阅读框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该开放阅读框基因的序列长度为1 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残基;该序列登录Genbank(GQ:851626),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锯缘青蟹精氨酸激酶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精氨酸激酶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4%,与岸蟹(Carcinus maenas)、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等甲壳类动物的精氨酸激酶也有较高的同源性,均高于90%;将克隆得到的锯缘青蟹精氨酸激酶基因与pGEX-4T-3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得到分子质量为65 ku的融合表达蛋白(GST-AK),经兔抗锯缘青蟹精氨酸激酶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印迹分析证实,GST-AK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奇、偶年天然群体的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生命周期通常为两年,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在理论上,相邻两个年份中华绒螯蟹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婚配或基因交流,而存在奇年与偶年两个系谱之分。为检验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奇、偶年份群体的遗传差异,应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2004-2011共7年采集的中华绒螯蟹长江口天然繁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偶年群体(2004、2006、2008、2010)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显著高于奇年群体(2007、2009、2011),P<0.05;(2)奇、偶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差异显著(P=0.024);(3)基于遗传距离的NJ聚类关系树表明:奇、偶年群体形成较为明显的两个遗传聚类;(4)主成分分析(PCA)和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均表明:奇、偶年类群的分化明显,但两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渐渗与基因交流;(5)两个偶年(2004、2006)和两个奇年(2007、2011)群体检测到显著的遗传瓶颈效应。研究结果综合表明:长江天然中华绒螯蟹群体存在较明显的奇年与偶年差异,但两者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5.
中街山列岛保护区蟹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中街山列岛水域进行的共4个航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蟹类资源状况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该海域四季共捕获蟹类12种,隶属于7科,8属;调查海域优势种有5种,分别为双斑(Charybdis bimaculata)、日本(Charybdis japonica)、泥足隆背蟹(Carcinoplax vestita)、隆线强蟹(Eucrate crenat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其中双斑和日本是主要优势种;4个季节广温广盐种比例均最高;生物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均以秋季最高,而冬季刚好相反,均属最小,此外,不管是生物量密度还是尾数密度,秋季和春季、冬季差异均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D)为0.17~0.73、多样性指数(H′)为0.19~0.71,均匀度指数(J′)为0.21~0.58,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各季节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奥利亚罗非鱼β-actin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β-actin在真核细胞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是一种管家基因。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β-actin的部分cDNA序列,其长度为424 bp,翻译成138个氨基酸,计算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5.5 ku。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奥利亚罗非鱼β-actin与真鲷(Pagrus major)、斑马鱼(Danio rerio)、青鳉(Oryzias latipes)、龙溪鳉(Rivulus marmoratus)的相似性最高,为99.3%;与鲫(Carassius auratus)、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等其它鱼的相似性也较高,为97.8%~98.6%。此外,还克隆出了奥利亚罗非鱼β-actin〖WTBZ〗相应的DNA序列,共619 bp。cDNA和DNA的序列比对显示克隆出的奥利亚罗非鱼β-actin含有2个内含子,这为将来设计βactin〖WTBZ〗荧光定量PCR引物以及测定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EsPrx)的开放阅读框(ORF),并分析EsPrx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细菌感染下的表达情况,为中华绒螯蟹的先天免疫和抗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RT-PCR结合转录组序列比对克隆出EsPrx基因,利用DNAStar、ClustalW、ExPASy、TMHMM Server v.2.0、SignalP 5.0及NetPhos 3.1 Server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sPrx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下的表达情况。【结果】EsPrx基因ORF为597 bp,共编码198个氨基酸残基,含有Prx特有的2个结构域(FYPLDFTFVCPTEI和GEVCPA)。EsPrx蛋白分子式为C994H1544N258O293S8,分子量为22.05 kD,理论等电点(pI)为5.67,无跨膜域和信号肽,属于非分泌性蛋白。EsPrx氨基酸序列与扁额青蟹(Eurypanopeus depressus)、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Prx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对应的相似性分别89%、89%和88%;基于Prx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EsPrx氨基酸序列先与拟穴青蟹、扁额青蟹及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Prx氨基酸序列聚在一起,再与其他动物的2-Cys Prx氨基酸序列聚类,证实EsPrx基因属于未分化的Prx基因,即Prx1/2基因。EsPrx基因在中华绒螯蟹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以肝胰腺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1);EsPrx基因表达在鳗弧菌感染不同时间段存在明显差异,感染6~24 h其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后迅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EsPrx基因为甲壳动物未分化的Prx1/2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高表达,并参与鳗弧菌感染的抗氧化应激反应,即在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SMART RACE技术克隆得到拟穴青蟹ERK信号通路的酪氨酸3 加单氧酶/色氨酸5 加单氧酶激活蛋白ζ(14-3-3ζ蛋白)基因。其cDNA全长1 092 bp,编码248个氨基酸。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14-3-3ζ基因在各组织器官均有表达,但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卵黄发生中期14-3-3ζ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增殖期(P<0.05),推测其在青蟹卵巢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引起甘蓝花叶病的病毒种类,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查找甘蓝样品中的病毒序列,发现存在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蚕豆萎蔫病毒2(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BrYV)等5种病毒。采用RT-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样品检测到BrYV、TuMV和CMV共3种病毒。对获得的BrYV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进行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获得1条576 bp的BrYV cp基因全长序列,与GenBank中BrYV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88.0%~96.4%,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为90.1%~95.8%。基于cp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BrYV-GL为BrYV-C基因型,与中国内蒙古油菜BrYV(GenBank登录号EF079907)分离物cp基因序列聚集在一起,亲缘关系较近。BrYV cp基因共检测到4个潜在重组事件,可为后续甘蓝花叶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华绒螯蟹国内外群体遗传变异与适应性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土著种类,现已移居到欧洲和北美等地。利用20对微卫星标记对中华绒螯蟹国内土著群体(长江和黄河)和国外移居群体(德国易北河、荷兰莱茵河、英国泰晤士河和美国旧金山湾)的遗传变异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国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丰富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等)略高于国外移居群体;国内外群体间,以及国外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贝叶斯遗传聚类分析显示国内土著群体、欧洲移居群体和美国移居群体分成明显的3个遗传聚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国外移居群体已产生了明显的遗传歧化;荷兰莱茵河群体检测到显著的遗传瓶颈效应。表明中华绒螯蟹在海外的入侵过程中已发生了较为明显的适应性进化。  相似文献   

11.
三疣梭子蟹又称梭子蟹 ,是一种甲壳类动物 ,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是人们喜爱的海产品 ;但近几年随着海洋捕捞强度的加大 ,海捕三疣梭子蟹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1 生物学特性1 1 形态特征 三疣梭子蟹的躯体由头、胸、腹 3部分及附肢组成。共分 2 0节 ,头部 5节、胸部 8节、腹部 7节。头部和胸部愈合 ,称头胸部 ,具有 13对附肢。胸部 8对附肢基部的鳃式与锯缘青蟹相同。腹部 7节褶贴于头胸部下 ,腹部长与宽 (第 5~ 6腹节间缝的长度 )比约为 30∶1;雌性幼蟹时腹部呈等腰三角形 ,长与宽的比约为 1.75∶1;交配后的雌性腹部呈椭圆形 ,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法和硝酸银染色法对附生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上的一种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la)的形态学进行了重描述,并且补充了该虫未曾描述过的一些形态学特征,这些补充的特征为:伸缩泡一个,直径为7.5~8.7 μm;胞质内分布着自由运动的黄色、绿色、褐色及黑色小颗粒;直径为 9~15 μm的圆形食物泡;茎宽为5.1~7.6 μm;茎内肌丝宽为2.7~3.2 μm,肌丝上密集分布着直径为0.5~0.7 μm的黑色小颗粒;虫体表膜外侧明显横纹,内侧颗粒状;小膜3外侧2列动基较内侧动基长,小膜2的3列动基等长且终止于小膜1和小膜3的交汇处,小膜1内侧2列动基较外侧动基长;嗜银颗粒明显、密集且分布不均。对钟形钟虫SSU rR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对比,与Vorticella campanula(JN120250)的相似率为99.6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钟形虫属与螅状独缩虫亲缘关系较近,钟形钟虫比同属中其他钟形虫更原始,较早地从钟形虫属中分化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以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为材料,基于全长转录组数据,筛选和克隆穿心莲海藻糖-6-磷酸合酶1基因(命名为 ApTPS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ApTPS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 787 bp,编码92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05 178.82 u,理论等电点为6.67,为亲水蛋白,无信号肽。多重序列比对显示, ApTPS1较为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凤梨亲缘关系最近,与拟南芥和烟草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穿心莲不同生态型、不同器官以及不同光周期条件下 ApTPS1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早花生态型穿心莲的 ApTPS1表达水平高于晚花生态型,且这种关系不受光周期的影响; ApTPS1在穿心莲的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依次为花>果实>花蕾≈新叶≈老叶。以上结果说明, ApTPS1可能与穿心莲开花时间及生殖器官发育有密切关系。 ApTPS1基因的克隆及差异表达分析为穿心莲开花期调控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20种溪蟹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并基于COI基因序列构建溪蟹科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不同种类间的亲缘关系,探究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在溪蟹物种鉴定中的适用性,同时为溪蟹科的物种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2种龙溪蟹属(Longpotamon)代表种的线粒体COI基因全序列,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18种溪蟹科COI基因全序列,利用MEGA X计算其碱基组成、保守位点和遗传距离,采用MatGAT 2.02进行多序列相似性比较分析,并以PhyloSuite构建贝叶斯树(BI)和最大似然树(ML),探究溪蟹科物种内部的亲缘关系。【结果】20种溪蟹的COI基因序列全长1534~1539 bp,连续编码511~512个氨基酸残基,所有物种均以ATG为起始密码子;碱基含量略有不同,分别为35.9%~40.7%(T)、16.4%~20.2%(C)、26.8%~28.9%(A)和14.7%~17.2%(G),呈明显的AT偏向性。COI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分别有577和98个变异位点,表明密码子存在简并性。20种溪蟹的线粒体COI基因遗传距离、序列相似性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均显示,长安龙溪蟹(Longpotamon changanense)与龙溪蟹未定种(Longpotamon sp.)的亲缘关系最近。虽然采用不同方法基于不同数据集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在拓扑结构上有所不同,但所有树型均显示龙溪蟹属(Longpotamon)的小龙溪蟹(L.parvum)并未与该属其他物种聚类在一起,华溪蟹属(Sinolapotamon)、近溪蟹属(Potamiscus)和小石蟹属(Tenuilapotamon)物种也散布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不同分支中,暗示这些物种在分类鉴定上为非单系群,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结论】20种溪蟹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平均种间遗传距离为0.173,均具有区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异位点,即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可作为溪蟹科物种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阳澄湖围网内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阳澄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围网养殖面积从5 400hm2压缩至2 133 hm2。为了对阳澄湖围网拆除后生态环境的系统评估提供支撑,并为阳澄湖生态环境的跟踪管理及保护提供依据,于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对阳澄湖三组围网内外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比较了围网内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差异性,分析了阳澄湖围网内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组成、生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主要水质指标(透明度、总氮、总磷及叶绿素a)在网围养殖内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优势种组成上也较为接近;围网内外浮游甲壳动物生物密度、生物量同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析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雌性亲本在产卵和抱卵期间肝胰腺和肌肉生化组成的变化及能量变动。结果表明:(1)克氏原螯虾产卵前后肝胰腺与肌肉指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卵巢指数由6.14%降到0.40%(P<0.01),产卵后至卵破膜阶段肝胰腺指数上升了13.29%,显著高于产卵前水平(P<0.05)。(2)克氏原螯虾产卵后肝胰腺和肌肉中3大营养物质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肝胰腺中粗脂肪含量与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至卵破膜阶段,肝胰腺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快速恢复且极显著超过产卵前水平(P<0.01)。产卵前后肝胰腺能值下降最大,抱卵期间肌肉能值下降显著。(3)产卵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显著下降,C22∶6n-3(DHA)与C20∶5n-3(EPA)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44.33%,30.80%。在这3个阶段,C20∶4n-6(AA)一直呈上升趋势,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较为稳定,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17.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BORTED MICROSPORES (AMS)基因是调控绒毡层和花粉壁发育的关键基因。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中与AMS同源的基因尚未报道。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及基因表达量的综合分析,预测了芦笋的AMS候选基因并命名AoAMS;进一步以四倍体‘紫色激情’两性株自交后代中两性株花蕾为材料,通过RT-PCR分别扩增并获取AoAMS及与拟南芥DEFECTIVE IN TAPETAL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1 (TDF1)同源的基因( AoTDF1)全长CDS序列,开展AoAMS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与AoTDF1 间的互作分析及不同性别的芦笋花发育早期的无性别分化期(T1)、性别分化早期(T2)和晚期(T3)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oAMS是具细胞核定位特征且与AoTDF1有互作的蛋白;AoAMS基因在雄花和两性花早期T1、T2、T3期发育的花冠、花药绒毡层、以及花粉中均有表达,但在雌花中相应时期及部位均无表达。研究结果表明AoAMS是专一性地在芦笋雄花或两性花中表达,并且可以与AoTDF1形成互作复合物,通过调控绒毡层及花粉正常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在芦笋性别分化中行使促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控制毛色的多拷贝基因(ASIP)编辑细毛羊自然突变(D9、D5)和编辑突变的遗传特征和规律,分别将深棕色毛色表型的F0代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公羊与白色表型野生型母羊,有深色斑点表型的F0代基因编辑母羊与野生型公羊交配,获得白色表型和深棕色及斑点状毛色表型F1代个体23只。通过分析F0、F1代基因编辑羊ASIP基因的自然突变和编辑突变基因型,掌握编辑基因型的遗传规律和特征,以及自然突变、编辑突变与毛色表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0代基因编辑个体的4种主要编辑基因型(4 bp碱基缺失、5 bp,12 bp碱基插入、27 bp碱基缺失伴随1 bp碱基插入及2 bp碱基缺失)均在17只F1代基因编辑羊得到遗传(另6只为野生型)。基因突变与毛色表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9或D5自然突变、ASIP基因编辑突变和拷贝数共同影响或决定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羊毛色图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Linn.f.)D.Don)、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和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Linn.)Rich)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并对它们的种间亲缘关系和进化趋势进行探讨,旨在为该科植物进化及分类提供细胞遗传学资料。【方法】采用常规压片法,运用AI细胞遗传工作系统对5种杉科植物的染色体及核型进行研究。【结果】杉木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AT)+2sm,核型类型属于2B型;柳杉和日本柳杉的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m,核型类型属于2A型;池杉和落羽杉核型公式为:2n=2x=22=22m,核型类型属于1A型。平均臂比值差异不大,为1.20~1.31;核型不对称系数变化较小,为54.24%~55.57%;最长/最短染色体值为1.36~2.18。柳杉与日本柳杉的亲缘关系较近,池杉与落羽杉的亲缘关系较近,可分为3组:杉木、柳杉和日本柳杉、池杉和落羽杉。进化顺序为杉木>柳杉>日本柳杉>池杉>落羽杉。【结论】杉科植物总体进化程度相对原始,进化速度缓慢,但种间存在广泛变异,以杉木的核型进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以同一批次繁殖的60日龄瓦氏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体长(X1)、全长(X2)、最大体高(X3)、肛门处体高(X4)、尾柄高(X5)、吻-背鳍前端(X6)、背鳍基长(X7)、背鳍后端-脂鳍前端(X8)、脂鳍基长(X9)、脂鳍末端-尾鳍基(X10)、胸鳍前长(X11)、背鳍前长(X12)、腹鳍前长(X13)、臀鳍前长(X14)、尾柄长(X15)、头高(X16)头宽(X17)和体重(Y)共18个生物学性状,运用表型值统计、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生长曲线拟合等方法,研究了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8个生物学指标中,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9.10%,说明瓦氏黄颡鱼体重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瓦氏黄颡鱼主要形态性状(X8X10除外)与体重均呈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其中,X4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强(0.92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X4X12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呈极显著水平(P<0.01),X5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呈显著水平(P<0.05);X4X12X5对体重共同决定系数达0.919;逐步回归分析剔除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变量,建立了形态性状(X4X12X5)与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Y=﹣5.210 + 3.594X4 + 1.415X12 + 3.308X5R2 = 0.920);X4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为Y=2.410 + 7.161 lnXX5X12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分别为Y = e3.258-1.061/xY=e3.816-4.977/x。结果可为瓦氏黄颡鱼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