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起始pH对秸秆与污泥混合发酵产氢产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批式发酵试验,秸秆与污泥分别经碱预处理后混合作为发酵底物,在起始pH为4.0、5.5、7.0、8.5、10.0和11.5下两相厌氧发酵,探讨不同起始pH值对混合发酵产氢产甲烷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起始pH值的氢气产率间具有显著差异性。在起始pH5.5时,得到最大氢气产率32.0 mL·g-1-VS,产生的总能量为9.16 kJ·g-1-VS。在起始pH11.5时,产生的总能量最高,为9.36 kJ·g-1-VS。在产氢发酵阶段,微生物主要利用的是秸秆预处理后溶出的溶解性碳水化合物。两相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产生的能量,是单相厌氧发酵产甲烷产生能量的1.4~1.6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猪粪厌氧发酵先产氢气后产甲烷的能源转换效率,以期提高传统厌氧发酵的能源转换效率。[方法]将发酵料液的p H调节至4.5~5.5,首先进行厌氧发酵产氢气,产氢结束后将产氢发酵液的p H调节至6.5~7.5进行厌氧发酵产甲烷。[结果]猪粪厌氧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产能效率为44.06%,明显高于猪粪单独厌氧发酵产氢的产能效率(14.43%)以及猪粪单独厌氧发酵产甲烷的产能效率(32.80%)。[结论]厌氧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能有效提升传统厌氧发酵产能效率。  相似文献   

3.
设计3个冷藏组(7、14、21 d)和2个对照组(未处理、常温21 d),通过厌氧发酵接种物的理化指标(p H值、VFA、TIC、NH4+-N)测定、菌落结构分析和厌氧发酵产甲烷能力测试,研究了4℃冷藏处理对厌氧发酵接种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物在4℃冷藏过程中,代表产甲烷菌的优势条带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出现了亮度下降,并有少量条带丢失的现象;其厌氧发酵产甲烷能力出现下降,前15 d的日产甲烷速率明显低于未处理组的;但冷藏处理能够减缓氨氮浓度的增高,有助于接种物的厌氧发酵活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设计3个冷藏组(7、14、21 d)和2个对照组(未处理、常温21 d),通过厌氧发酵接种物的理化指标(p H值、VFA、TIC、NH4+-N)测定、菌落结构分析和厌氧发酵产甲烷能力测试,研究了4℃冷藏处理对厌氧发酵接种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物在4℃冷藏过程中,代表产甲烷菌的优势条带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出现了亮度下降,并有少量条带丢失的现象;其厌氧发酵产甲烷能力出现下降,前15 d的日产甲烷速率明显低于未处理组的;但冷藏处理能够减缓氨氮浓度的增高,有助于接种物的厌氧发酵活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糖类基质产甲烷是厌氧发酵技术的重要内容,如秸秆等许多复杂有机物都是首先水解为可溶性糖溶 液,进一步产酸产甲烷。以葡萄糖为碳源对糖类基质溶液产甲烷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有机浓度、碱度、接种量等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高于10 000 mg/L 初始浓度时,产气量明显下降,系统酸化难以获得稳定的产甲烷条 件;通过添加碳酸氢钠提高溶液碱度值对增进产甲烷十分有效,在8 000 mg COD/L 初始浓度下,初始碱度值为600 mg CaCO3/L 时可顺利进入产甲烷阶段,在1 500~3 300 mg CaCO3/L 的碱度范围,碱度值增加对提高甲烷产量无显著 影响。影响产甲烷的显著性因素依次为,接种量>初始碱度>初始C/N;初始C/N 与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的相关性均 较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碳氮比(C/N)对法国梧桐落叶与香樟青叶在中温(37℃)条件下与猪粪的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法国梧桐落叶与猪粪、香樟青叶与猪粪、法国梧桐落叶及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在C/N分别为15/1、20/1、25/1、30/1,发酵料液总体积为500 mL,发酵周期为50 d条件下的产气量、甲烷含量及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法国梧桐落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C/N为15/1,总固体(TS)含量为7%时,产甲烷量最高;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C/N为25/1,TS含量为5%时,产甲烷量最高;法国梧桐落叶与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C/N为20/1,TS含量为9%时,产甲烷量最高。C/N为15/1和20/1时,法国梧桐落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气量及甲烷含量最高,法国梧桐落叶与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次之,香樟青叶与猪粪最低。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混合花卉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选取玫瑰(Rosa rugosa),百合(Lilium lancifolium),满天星(Gypsophila paniculata),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花卉秸秆混合物与驯化过的猪粪、牛粪混合物进行厌氧发酵试验。设置3种不同的总固体(Total solids,TS)浓度(3%、5%和7%)观察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及系统稳定性。采用3种模型(修正的Gompertz、Cone和Logistic模型)进行厌氧发酵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TS浓度3%产甲烷量最高,累计产甲烷量258.07 mL·g-1 VS。随TS浓度升高(3% ~ 7%),延滞期时间相应延长(19 ~ 32 d)。挥发性脂肪酸含量(volatile fatty acids,VFAs)在3种TS浓度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种TS浓度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平均消解率为60.19% ~ 68.53%。通过动力学分析表明,Cone模型相比修正的Gompertz与Logistic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R2=0.992 3 ~ 0.997 8),较低偏差程度。研究表明,TS浓度3%为最适宜的发酵浓度。其具有最高的甲烷产量,最短的延滞期,有机酸积累较少。Cone模型为最佳拟合及预测混合花卉秸秆厌氧发酵累计产甲烷量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黄丝藻(Tribonema minus)提油后剩余藻渣为原料,与牛粪混合进行厌氧发酵。结果表明,藻渣与牛粪混合发酵工艺能使发酵液维持在适于厌氧发酵菌群生长的pH环境。在藻渣和牛粪混合比为4∶6的厌氧发酵体系下,累计产气量(783 mL)、产甲烷速率[9.8 mL/(d·g VS)]均为最大,日产气量(86 mL/d)和累计产甲烷量(88.07 mL/g VS)较高,发酵滞留时间最短(2.1 d)。  相似文献   

9.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从工艺参数、工艺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进展,并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厌氧发酵瓶中分别加入为废水质量10%、5%、1%的蚓粪,使其与不加蚓粪的发酵瓶在同等条件下从产气量、比产甲烷活性、pH、化学需氧量(COD)消化速度等方面进行了2个周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周期,随蚓粪添加量的增加,产气量和比产甲烷活性提高,但由于蚓粪的加入,厌氧发酵瓶内废水的COD浓度也增大,加大了前期厌氧反应器运行负荷,延长了其水力滞留期(HRT);在第二周期,添加蚓粪组的产气量、比产甲烷活性、COD消化速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蚓粪对厌氧发酵污泥比产甲烷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沼气产率与COD消化速度,使pH更趋稳定,适宜的蚓粪添加量为1%~5%.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existed anaerobic fermentation equipment,with a view to the production of high-latitude area,pointed out the thought of exploiting efficient anaerobic fermentation equipment,including:the settting independent equipment of acidogenic phase and methanogenic phase;the applying conbination of AF and UASB in methanogenic phase;adopting efficient sludge inverse flowing equipment and the technique of flora enrichment,and efficient method of saving energy and thermal retardation;adopting autocontrol which could make the equipment run efficiently and stably.  相似文献   

12.
曾多礼 《油气储运》1998,17(7):13-15
对格拉输油管道经济运行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有:①低输量运行;②泵机组不是在最佳效率区;③定量控制、调节阀调节耗能过多,节流损失大;④旁接油罐“大呼吸”损耗大;⑤设备及管理方面有欠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①增输一些成品油;②优化运行泵机组;②在具备良好安全保护和自动调节装置的条件下,采用密闭输油流程;④合理控制运行参数,更新设备,提高管道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数量分析在我国农机装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综合评价、技术状态分析、装备更新、发展预测、农机化管理和产品设计6个方面,论述了数量分析在我国农机装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农机装备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改进和发展现有方法、加强组合方法研究、采用和探索新的数量分析方法及建立有效的计算机评价支持系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光温耦合调控对蝗虫趋光增益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ED光源、温控加热装置和行为反应试验装置,采用对比试验法进行蝗虫趋光增益性热源温度的优选,探讨光温耦合效应与环境温度作用对蝗虫趋光增益行为影响的机理。结果显示:热源温度、光谱色光照、环境温度及蝗虫昼行夜伏性活动规律影响夜间蝗虫对光温耦合效应的选择,热源温度于蝗虫的趋光响应具有增益效应,其中以65℃热源温度于蝗虫的趋光增益作用最佳;同一时间段内,蝗虫对紫光与65℃热源温度耦合效应的选择最优;热源温度对蝗虫的光温诱导起增益群集作用,光谱色光照对蝗虫诱导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娟  张波 《广东农业科学》2009,(12):199-201
为了解决牛粪带来的污染问题,利用堆肥设备将牛粪和稻壳、木屑混合好氧发酵成高效有机肥料.介绍了牛粪好氧发酵堆肥工艺及主要技术参数,堆肥发酵设备关键部件物料混合器、物料输送装置和好氧发酵仓的设计要点,该设备的研制为牛粪资源化提供了高效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谷物入库前清理工艺,减轻环境污染状况,提高产量和降低能耗,确保净粮入库。[方法]设计新的谷物清理工艺流程,配置新的食品加工设备,改造谷物清理工艺场地。[结果]改造后的新工艺采用一机整体加工处理。清理工序包括清初清、2次清理和轻杂清理。整个清理装置由双层振动筛体和风选器构成,采用立体叠加式机械构架,进行初清的上层筛作逆向往复运动,初筛运动时杂质留在筛面,谷物自然落下;第2层筛体分为两层筛面作振动运动,轻过初清的谷物首先进入最上层筛面,在筛体振动作用下,体积偏大的杂质留在最上层筛面上排除,谷物和体积偏小的杂质落入第2层继续筛选,在这层谷物留在筛面杂质落下,谷物在筛面末端直接进入风选器。风选器中风由下向上流动,没有被分离出的轻杂、灰尘等被自下而上的空气流带走,谷物由于比重较大而从风选器底部落下,整个分离清理过程完毕。该款新的设备与处理工艺大幅度提高了处理量(提高19~32 t/h),能耗减少1.56 kW/h,去杂效果符合国家入库标准。[结论]该谷物清理新工艺及装备,使整个原粮加工在同一台设备上完成,解决了多台机械联合作业中出现的功效不配置问题;同时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亚纳米木粉粒度的概念,分析亚纳米木粉的制取过程,并对设备结构和原理进行了分析。鉴于亚纳米木粉的粉碎极限、能耗规律与木粉颗粒的物性,提出采用循环式切削粉碎与气流分选相融合的亚纳米木粉粉碎理论。在亚纳米木粉的粉碎工艺中,将分级设备与粉碎设备连为一体,不断将已经达到目数要求的亚纳米木粉滤出,使未达到要求的再返回粉碎室进行循环式加工。该工艺不但减轻了微细颗粒在粉碎中的团聚,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确保产品的目数、粒度分布的均匀性和亚纳米木粉质量的一致性,并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Apriori算法在生成频繁项目集时出现的瓶颈问题以及难以对非精确的或者模糊的概念进行挖掘的不足,给出了一种高效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算法首先利用模糊集知识对数据库中的数值属性进行了合理的非精确语义转换,然后通过高效剪枝的挖掘方法对频繁项集进行挖掘,并将其应用到农业气象数据库的灾害分析中。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间性能上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红松人工林大径材培育及种材兼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红松人工林多年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及种林兼用林试验的效果分析,表明红松人工林在适当林龄阶段,加大抚育间伐强度,采取截干措施,对培育速生优质大径用材及增加红松培育周期的种子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森林分类经营后,建立高效红松商品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颜建宝 《油气储运》1999,18(6):15-16
针对高的中转油库收发油料频繁,以及环境因素形成大气压低,风沙大,日气温变化大等特点提出通过采用新技术和设备,加强人员管理和对储油设施定期维护、确定最佳作业方案和油料进出库计划等途径,以减少油品在收、储、发过程中的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