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梨形虫也叫血孢子虫,寄生在牛血球中,引起牛贫血、黄胆、发热等一系列症状,病牛死亡率高.这类虫包括巴贝斯虫、泰勒原虫、边虫(也叫无浆体)等,由蜱传播.近几年中我们试验研究了一套效果较好的防治技术,已由农业部组织鉴定为科技成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牛血孢子虫病又名焦虫病。血孢子虫病是由血孢子虫亚目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红细胞内)引起的牛许多疾病的通称。牛血孢子虫病主要包括泰勒虫病、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牛巴贝斯虫病和牛边虫病。1临床症状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于夏、秋季节和蜱类活跃地区。病牛以贫血、黄疽、血红蛋白尿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奶牛梨形虫病药物预防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梨形虫病又称焦虫病、血孢子虫病,是梨形虫通过蜱的叮咬而传播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临床表现以发热、贫血、黄疸、尿色深、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近几年。南阳市大力发展奶牛饲养业,随着奶牛饲养密度的增加和市场交易的频繁,梨形虫病的流行范围扩大,发病率、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在南阳市梨形虫病高发区普查,其感染率最高时达93.6%,其中环形泰勒虫感染占59.4%,双芽巴贝斯虫感染占27.7%,牛巴贝  相似文献   

4.
 将实验培育的“清洁”长角血蜱饥饿成虫,饲喂在卵形巴贝斯虫单一种人工感染牛体上,俟雌虫饱血脱落后,置28℃、相对湿度90%的培育箱中培育产卵,并逐日解剖制片。对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唾液腺及其卵内卵形巴贝斯虫的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在肠管中见到红细胞外裂殖子、圆环形、眼镜框形、出芽形、梨形、小圆形虫体和大裂殖子。在血淋巴中发现了未成熟大裂殖体、成熟大裂殖体和游离大裂殖子。卵巢中发育的虫体具多形性:圆环形、大小不同以及核的位置和数目不同的球形体、大裂殖子和梨形体。在卵中观察到核数目不同的球形体、长梭形和双核大裂殖子、小裂殖体和游离小裂殖子。本文是有关卵形巴贝斯虫在长角血蜱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及卵内发育形态的首次报道。并首次发现卵形巴贝斯虫在其媒介蜱体内有裂殖体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5.
南疆部分散养户牛场梨形虫及其媒介蜱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近几年来在南疆散养户的牛场常发生梨形虫病,此病是蜱虫传播的一种地方性血液原虫病,死亡率较高。查清部分散养户牛场的梨形虫感染及其媒介蜱的流行情况,更好地预防、控制梨形虫病,减少此病对基层散养奶牛户造成的损失。【方法】现场采集病料(蜱虫和采血),带回校实验室,借助显微镜和有关梨形虫病的资料,对所采集的传播蜱及病原进行虫种鉴定和分析。【结果】综合判断为牛环形泰勒虫病和牛巴贝斯虫病,其主要传播蜱是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和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血样检查结果为在所采样的50头牛当中,血液原虫的感染率为84%,其中牛的环形泰勒虫感染率为71.4%,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率约为40.5%,牛的巴贝斯虫感染率约为29%。【结论】基本查清了梨形虫病在部分散养户牛场发生、流行情况和当地媒介蜱虫的优势分布种类,发现在南疆部分散养户牛场存在几种梨形虫的交叉感染情况。研究为制定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1962年5月至1963年4月在贵州省贵阳市地区对微小方头蜱的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证明该蜱在一年内出现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二月中旬至4月上旬期间,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六月上旬至八月上旬期间,第三个高峰期出现在九月下旬至十月中旬期间。文内对贵阳市某奶牛场的奶牛的各种血孢子虫病的发病季节性进行了统计,证明双芽焦虫病和牛巴贝斯焦虫病以及瑟氏泰勒焦虫病的发病季节与微小方头蜱的季节动态是基本相吻合的,从而更进一步证明该蜱为双芽焦虫病的传播者,同时推断该蜱可能是牛巴贝斯焦虫病和瑟氏泰勒焦虫病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7.
牛边虫病是牛血孢子虫的一种,它的病原体属于边虫科,边虫属(Anaplasma)。边缘边虫是其中一种(A.marginale)。牛的边缘边虫病在河南省汝南县已有十余年来未曾发生,八十年代后在该县又发现本病。本病传播的途径有昆虫的传播和外科手术上的传播两种,前者如距方头蜱、亚洲璃眼蜱、蓖子蜱、花纹距头蜱、扇头蜱属蜱以及牛虻、蚊、蚋等;后者如断角、去势等外科手术的器械传播等。  相似文献   

8.
牛焦虫病也叫巴贝斯虫病或梨形虫病,是由数种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寄生于牛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病。该病由蜱传播,又称蜱热,临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红尿热。  相似文献   

9.
奶牛焦虫病是一种季节性的血液原虫病,对奶牛危害大,死亡率高。该病病原体为焦虫的原虫,其中有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它们分别在牛的体内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进行无性繁殖;而在蜱的体内进行有性繁殖,并由蜱传播。由于蜱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焦虫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季节性,多发季节为春、夏、秋季。  相似文献   

10.
对卫辉市某2.5月龄的以后肢麻痹为特征的藏獒进行临床检查、血液涂片染色镜检、血液常规检测、蜱形态学观察和蜱种鉴定.结果表明:藏獒红细胞内有大量犬巴贝斯虫寄生,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升高,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感染蜱为长角血蜱.最终确诊为长角血蜱侵袭致藏獒"蜱麻痹"和巴贝斯虫感染.应用伊维茵素、血虫净等药物进行治疗,3 d后该...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卵穗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为母本,以普通小麦为父本杂交,将获得的杂种再进行回交和自交,对其育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或品种做母本其可交配性表现不同,卵穗山羊草的结实率(14.10%和11.96%),比柱穗山羊草高(2.13%和8.47%).杂种胚产生愈伤组织率和幼胚直接成苗率不同.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杂种胚.卵穗山羊草/小麦的直接成苗率高于柱穗山羊草/小麦.卵穗山羊草/小麦用小麦回交的结实率为3.71%;柱穗山羊草/小麦用小麦回交未结实.卵穗山羊草/小麦自交也能结实,自交的结实率为0.044%,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自交没有结实.卵穗山羊草/小麦杂种的育性较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强,卵穗山羊草基因通过杂交向小麦转移比柱穗山羊草更容易.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温氏附红细胞体诊断方法,根据温氏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946266),设计1对种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温氏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温氏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特异性片段,检测温氏附红细胞体最低DNA量为0.178 fg。利用该方法对湖北省、江苏省和黑龙江省温氏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0.3%、5.3%、45.8%,说明温氏附红细胞体在湖北省、江苏省和黑龙江省均存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湖北省感染率较高、流行较广。  相似文献   

13.
牛双芽巴贝斯虫巢式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与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陆的双芽巴贝斯虫HSP20基因设计两对引物, SHSP-P1与SHSP-P2和SHSP-P3与 SHSP-P4,以其建立牛双芽巴贝斯虫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第一次、第二次扩增的退火温度均为57℃,分别扩增出约631和409 bp的条带,与预期的大小相符,而作为对照样本的牛巴贝斯虫、牛环形泰勒虫基因组DNA均无此扩增目的条带出现.将感染双芽巴贝斯虫的全血基因组DNA做10倍递减稀释到106倍扩增时,巢式PCR还能见到目的条带,其灵敏度相当于4.6 pg/mL全血基因组DNA.在对50份疫区牛全血DNA样本检测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 (11/50).[结论]所建立的牛双芽巴贝斯虫巢式PCR方法准确、敏感、特异,可以用于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快速检测和小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牛体内卵形巴贝斯虫裂殖体阶段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洁净”长角血蜱成虫饲喂在人工感染卵形巴贝斯虫的牛体上,俟饱血脱落并产卵孵化后,利用其次代幼虫、若虫和成虫、分别叮咬感染健康易感牛,对牛体内裂殖体阶段的卵形巴贝斯虫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在幼虫、若虫和成虫感染牛的末梢血液、心、肝、脾、肺、肾、淋巴结切面刮取物和体表淋巴结穿刺物涂片的淋巴细胞中,均观察到了裂殖体。所见裂殖体有两种类型;即由小梨子形裂殖子组成的小裂殖体和由大梨子形裂殖子组成的大裂殖体。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引起羊巴贝斯虫病的病原虫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Babesia motasi Lintan,BLT)及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Babesia sp.Xinjiang,BXJ)的核型和亲缘关系,通过DNA大片段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三代高通量测序对2种虫体进行核型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2种巴贝斯虫都有4条染色体,但基因组的大小与核型分析不一致,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基因组大小为11.1 Mb,4条染色体大小分别为6.0 Mb、3.0 Mb、1.1 Mb和1.0 Mb;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基因组大小为7.0 Mb,4条染色体分别为2.4 Mb、2.0 Mb、1.7 Mb和0.9 Mb;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与牛巴贝斯虫的亲缘性较近,而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与双芽巴贝斯虫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6.
牛双芽巴贝斯虫热休克蛋白基因外显子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牛焦虫病的牛全血样品中抽提总RNA,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牛双芽巴贝斯虫热休克蛋白20(HSP20)基因的外显子,将其插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鉴定,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载体PGEX-4T-2-HSP20(exon)。试验结果显示牛双芽巴贝斯虫HSP20基因外显子已被成功克隆。该基因的外显子序列与国际标准株HSP20外显子的序列存在两个碱基的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出现了一个氨基酸的变异。测序结果还表明,克隆出的牛双芽巴贝斯虫HSP20基因外显子已正向插入原核质粒表达载体PGEX-4T-2,成功构建了PGEX-4T-2-HSP20(exon)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7.
 检测了Ae. speltoides和Ae. ovata叶绿体基因组的一个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并与普通小麦、四倍体Ae. crassa 以及Ae. squarrosa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从rbcL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到cemA基因内的HindIII位点,Ae. speltoides和Ae. ovata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2 808 和 2 810bp。与四倍体Ae. crassa的序列相比,在普通小麦和Ae. speltoides中各有一个791 bp的大片段缺失,在Ae. ovata中存在一个793 bp的大片段缺失。Ae. ovata的缺失片段比普通小麦和Ae. speltoides的长2个碱基,推测Ae. ovata的大片段缺失在进化上是独立发生的。Ae. speltoides的大片段缺失与普通小麦的完全相同,支持Ae. speltoides是普通小麦叶绿体基因组供体的假说。除了大片段缺失外,在这个区域还检测到了7 个插入/缺失和15个碱基替换突变。研究结果表明,这个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是研究小麦与山羊草叶绿体基因组之间遗传变异关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共用412只滨白雏鸡,分别在1日龄或4周龄时感染 IBDV,检测了雏鸡感染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 IgG,IgM 和 IgA 含量、血液 T 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液 T,B 细胞、淋肥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中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1)雏鸡感染 IBDV 后,法氏囊、脾脏的浆细胞明显减少,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降低;胸腺、法氏囊、脾脏的 ANAE+T 细胞数量显著下降,说明感染鸡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减弱.(2)IBDV 感染雏鸡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一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的浆细胞和 ANAE+T 细胞较对照鸡显著减少;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中 IgG,IgA,IgM 含量明显下降,表明感染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均显著降低.(3)感染鸡外周血液 T,B 细胞数量减少,T 细胞功能降低,IgG,IgA,IgM 含量明显下降,表明和标志全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降低,是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的反映和表现.(4)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B 细胞功能抑制时间明显长于 T 细胞,证明感染鸡 B 细胞功能的损害重于 T 细胞.(5)4周龄雏鸡感染 IBDV 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低于1日龄感染鸡,呈现一定的感染日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黄牛血液体外培养水牛牛巴贝斯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非巴贝斯虫病流行地区以临床检查健康,免疫学检查无巴贝斯虫感染的黄牛,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分别与健康水牛红细胞和血清以不同的组方式混合,采用改进的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外培养水牛牛巴贝斯虫,结果表明:黄牛红细胞不能作为寄生于水牛体内的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支持细胞,黄牛血清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的能力明显低于水牛血清。这一发现对研究寄生于体内的牛巴贝斯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牛巴贝斯虫病的免疫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