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东山湾浮游动物数量特征与养殖活动及水团的关系,于2012年11月(秋季)、2013年2月(冬季)、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东山湾浮游动物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山湾浮游动物在种类、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漳江河口、八尺门附近海域、湾口站位和湾外的几个固定站位,这种分布特点与东山湾的水团水系以及养殖环境有较大关系,春季漳江径流最大,导致河口海域呈现浮游动物高值区,夏季外海水团对外海水域影响势力最强,导致夏季湾外站位浮游动物丰富,秋季和冬季水团势力减弱,浮游动物往往在养殖活动盛行的区域较为丰富;水团和养殖活动对东山湾浮游动物的影响也导致了优势种的季节变化,2012年11月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2013年2月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2013年5月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2013年8月优势种为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优势种在各个季节的平面分布也有所不同,中华哲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是调查海域秋季、冬季和春季的主要优势种,主要分布在湾内海域,8月份肥胖箭虫和亚强次真哲水蚤主要分布在湾外海域,而异体住囊虫适温性较高,在夏季代替中华哲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成为湾内最重要的优势种类。研究表明,东山湾养殖活动和水团的变化对浮游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渤海长岛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12年11月、2013年2月、5月和8月4个航次对渤海长岛海域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对影响其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8种(属),其中,夏季最多,共26种,其次是秋季23种,春季和冬季最少,分别是14种和13种。浮游动物优势种具有显著的四季演替现象。春季,优势种是墨氏胸刺水蚤(Centropages mcmurrichi)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长腕幼虫(Ophiopluteus larva)和糠虾幼体(Mysidaeea larva)取代两种桡足类成为夏季的优势种;秋季优势种类仅为强壮箭虫1种;冬季除了强壮箭虫,墨式胸刺水蚤和中华哲水蚤又重新成为优势种。浮游动物丰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季平均1 952.74ind/m3,夏季平均352.51 ind/m3,秋季和冬季丰度最低,分别为87.38ind/m3和79.95 ind/m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是0.222~2.766,平均值1.190,均匀度指数(J)在0.121~0.940之间,平均值0.444。分析表明,海水温度、盐度、浮游植物丰度和水团等是影响渤海长岛海域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特征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泗礁沙滩碎波带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每月大潮期间,在泗礁沙滩碎波带设置8个站点,以浮游Ⅰ型生物网共采集到浮游动物67种,浮游幼虫10类,共计77个种类。浮游动物中甲壳动物最多,共56种,占总种数的72.73%,其中枝角类3种,桡足类43种,其他甲壳动物10种。此外,毛颚动物4种,水母类7种。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13种,其中四季皆为优势种的仅小拟哲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2种。泗礁沙滩碎波带浮游动物大致可分为4个生态类群,分别为河口半咸水生态类群(2种),近海暖温生态类群(2种),近海暖水生态类群(52种)和大洋广布生态类群(5种)。结果表明,泗礁沙滩碎波带浮游动物受盐度、温度、潮汐和外海水团等环境因素影响,海洋性浮游动物最多,季节变化显著,夏季优势种最多(10种),冬季最少(4种),平均密度春季最高(1 557.021个/网),冬季最低(87.875个/网)。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凯  李清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97-1699
对渤海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湾浮游动物全年平均丰度为2 651.5个/m3,最大为7 047.2个/m3,最小为328.9个/m3.其中桡足类在各航次中占据大多数,是数量的主要构成者,且呈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主要的高峰期出现在春季,此外,夏秋两季各有一个小高峰.小拟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长腹剑水蚤和中华哲水蚤是春季的优势种;强壮箭虫和真刺唇角水蚤是夏季的优势种;小拟哲水蚤、强额拟哲水蚤和长腹剑水蚤是秋季的优势种.结合多样性指数的分析方法对渤海湾水质进行评价,结果为:由于陆源排放和养殖业的发展水体受到相当程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椒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2010年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鱼山渔场-椒江口近海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生态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浮游植物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均是3个季节最高,丰度的高值区位于调查海域的南部,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占绝对优势;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次之,丰度的高值区在大陈岛西南海域,以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海龙箭虫(Sagitta nagae)占优势;秋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最低,丰度分布较为均匀,以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和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占优势。浮游动物丰度调查结果与同时期浮游植物丰度的调查结果相比,3个季节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丰度的高值区并不一致,这是因为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因素是营养盐和光照,而浮游动物的分布主要是受水团和海流的影响。上述生态特性的季节变化规律与椒江口海域的季节性水团变化密切相关,春季以低温低盐性质的沿岸流为主,夏季受高温高盐性质的台湾暖流水影响,水团的转换使调查水域的营养盐、温度、盐度和透明度等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2014年春季(4月份)、夏季(7月份)、秋季(9月份),对宁夏沙湖8个采样点进行了采样调查。对沙湖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调查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1种,其中轮虫的种类最多,为13种,占总数的42%;桡足类为8种,占总数的26%;原生动物为7种;枝角类共鉴定出3种。在3次采样中,桡足类优势种最多,分别为英勇剑水蚤(Cyclops strenuus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无节幼体、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yalinus)、爪哇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javanus)。分析了不同样点浮游动物的群落多样性特征。夏季各样点群落组成的相异性最大,春季相异性最小。采用Shannon-Weav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评价水质,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站点是7#,最低的是8#,水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2年11月(秋季)和2013年4月(春季)对珠江口万山群岛海域的浮游动物进行的调查采样,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此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1个类群,共68种,以近岸种类为主,桡足类为主要类群;此次调查的优势种各有8种,秋季最大优势种为丹氏纺锤水蚤(Acartia danae Giesbrecht),春季最大优势种为驼背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ibber Giesbrecht);此次调查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平面分布差异较大,秋季平均生物量为125.3 mg/m3,春季为127.1 mg/m3,季节差异不显著;秋季平均栖息密度为327.9 ind/m3,春季为224.3 ind/m3,秋季显著大于春季。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动物数量的平面分布受到盐度的影响,但季节变化受盐度的影响不大。秋季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61,均匀度为0.81,春季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54,均匀度为0.89。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整体未受到污染,但近岸可能面临陆源污染物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小长山岛周围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3年10月,1994年1、4、8月在小长山岛周围海域进行了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凋查研究。在该海域共采集到浮游动物38种,分别隶属于4门、4纲、13目、28科、29属。其中优势种有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根据调查所获得的样品,分析了浮游动物物种和量及其分布,以及浮游动物分布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海主要桡足类的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个体重量计数法对黄海海区及各分区水域中的浮游桡足类的生物量及其组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浮游桡足类的生物量中起重要作用的有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大同长腹剑水蚤0ithona simili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短角长腹剑水蚤0ithona brevicorni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lris,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asa,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及克氏纺锤水蚤Acartca clausi等8种.其中除中华哲水蚤体型较大外,其它7种均属中小型浮游桡足类.且其生物量的大部分是由2~4种桡足类的生物量所组成.  相似文献   

10.
湛江港夏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分别对湛江湾浮游动物进行调查,并对该海域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优势种组成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秋季共采集到9个生物类群共51种,两季均出现的优势种仅两种,为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藤壶幼虫(Balanua larva),夏季优势种的种类数较秋季多。夏季浮游动物的丰度(7807.3 ind/m3)远大于秋季的(190.15 ind/m3),夏季浮游动物丰度基本呈现湾内高于湾外的特征。夏秋季各类群中桡足类和浮游幼虫类数量相对较大,是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主导本海域浮游动物数量的主要类群。夏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91,均匀度均值为0.50;秋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28,均匀度均值为0.77;夏季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值均小于秋季。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荣成近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年2月、5月、8月和10月对荣成近岸水域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28种,分属6类,其中桡足类最多,共鉴定15种;其次为浮游幼虫,共鉴定7类;端足类鉴定出3种;被囊类、糠虾类和毛鄂动物分别鉴定出1种。主要优势种为钩虾、强壮箭虫、长尾类幼虫和中华哲水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春季最高,秋季和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对浮游动物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溶解氧、p H值、化学需氧量、硅酸盐、盐度、磷酸盐和水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元荡湖水域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对元荡湖水域水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于2013年对元荡湖水域后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现存量、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后生浮游动物共有11属20种,包括轮虫11种,枝角类6种,桡足类3种。主要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唇形叶轮虫(Notholon labis)、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尾猪吻轮虫(Dicranophorus caudatas)、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毛饰拟剑水蚤(Paracyclops fimbriatus)和模式有爪猛水溞(Onychocamptus mohammed)。调查数据显示,元荡湖后生浮游动物生物密度最高峰出现在秋季,达184.7 ind/L,生物量最高峰在春季,达1.193 mg/L。[结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轮虫B/T指数、后生浮游动物E/O值和污染指示种等综合判断,元荡湖水域处于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浮游动物是生态系重要组成成分,也包括许多特色海洋药用生物幼体,研究东寨港红树林海区浮游动物多样性具有理论和经济价值。笔者利用2010年6月和12月份对东寨港水域浮游动物进行全海域共计25个站点的取样调查,并分析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动物82种,隶属于6门14属,节肢动物门为主要类群(45种),12月份的浮游动物种类明显多于6月份的。2个季度共同优势种为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和汤氏长足水蚤Calanopia thompsonis。6月份的平均生物量、平均丰度分别为97.2 mg·m~(-3)和131 ind·L~(-1),12月份的分别为131.4 mg·m~(-3)和99 ind·L~(-1),其总生物量空间分布由优势种决定,2季都形成2个高值区,但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季节性差异显著。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皆为冬季(3.129和0.523)大于夏季(2.496和0.449),2个季节在分布格局、分布密度上明显不同。温度、盐度和红树林生境是影响东寨港浮游动物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2016年4、6、8、10、12月和2017年3月,对湖南省浏阳市株树桥水库进行6次浮游动物和水质理化指标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水库中有浮游动物102种,其中原生动物31种、轮虫21种、枝角类23种、桡足类27种,在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采样调查中鉴定出的种类依次减少,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的种类数均在春季达最高值,桡足类的则在夏季达最高值,主要优势种为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裸腹溞属(Moina sp.)、发头裸腹溞(Moinairrasa)、中华似玲壳虫(Tintinnopsis sinensis)、哲水蚤属(Calanus sp.)等10种;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为52.27 ind./L,变化范围为6.9~304.5 ind./L,枝角类、桡足类、原生动物和轮虫的密度占浮游动物总密度的比例依次降低,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的平均生物密度依次降低;浮游动物的年平均总生物量为2.13mg/L,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原生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依次降低;浮游动物的种群类别可分为2大类群,细分为3小类群,高锰酸钾指数、溶氧和可溶性正磷3种水质指标对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群类别的影响相关性最高;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27、0.56和1.53;株树桥水库年均水温为21.23℃,年均透明度为2.09 m,年均pH值为7.45,水体总体呈弱碱性,年均叶绿素含量为18.67μg/L,高锰酸钾指数和溶氧、总磷、总氮、可溶性正磷、铵态氮含量年均值分别为2.11、7.32、0.03、1.75、0.02、0.11mg/L,综合各水质理化因子和修正营养状态指数显示,水体处于中度污染和中–富营养水平,作为饮用水水源地,其水质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调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分别于2013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2014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调查了青海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主要的水体理化指标,分析了该湖泊浮游动物现存量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浮游生物生物量评价标准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鲁克湖全年共检出浮游动物48属82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占总种类数的19.51%),轮虫57种(占69.51%),枝角类7种(占8.54%),桡足类2种(占2.44%);种类组成以轮虫占优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优势种分别为3、7、4、6种,4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种有2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为539.8ind./L,变化范围为2.7~2756.0 ind./L,年平均生物量为0.680 mg/L,变化范围为0.030~3.256 mg/L,4个季节浮游动物现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显示,可鲁克湖春冬季各采样点浮游动物分为2大类群,夏季分为4大类群,秋季分为3大类群;香浓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均匀度指数(J)年平均值分别为1.97、0.74、0.54。根据浮游动物生态学指标总体评价,可知可鲁克湖水质处于污染状态,且4个季节中有3个季节水体属于贫营养类型,只有春季属于中营养类型,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水质监管与调控。  相似文献   

16.
杭州湾北岸表层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杭州湾北岸表层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2014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5年2月(冬季)、5月(春季),在杭州湾北岸水域(121°45'~122°09'E,30°45'~30°51'N)设置10个站点,每月大潮期间,以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0 cm,网目0.5 mm)进行表层拖网。结果表明,4航次采集到浮游动物12类42种,其中优势种共10种,秋季优势种最多(7种),夏季最少(4种)。四季共有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火腿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poplesia)、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3种。平均生物量和丰度在夏季达到最大(120.17 mg/m3,1 290.53 ind./m3),冬季最小(14.21 mg/m3,67.03 ind./m3)。该水域浮游动物可分为4种生态类群:淡水类群、河口类群、近岸低盐类群和广盐类群。与环境因子的SPSS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得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温度、盐度、溶解氧和叶绿素a有明显关系,其中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7.
分别于2013年3月(春季)、6月(夏季)、9月(秋季)、12月(冬季)对海南省大洲岛珊瑚礁海域浮游动物进行周年季节性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动物11个大类47种,浮游动物生态类群以亚热带外海种和亚热带近海种居多,少数为热带高温高盐种,无节幼体为全年优势种;虽然浮游动物种类数以原生动物占优势,但原生动物的种类和丰度并未对水质产生明显影响;季节间的种类和丰度均不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季节的更替并未对浮游动物的种类和丰度产生较大影响;研究区前港、湾内、后港的种类和丰度均不存在明显差异,风向季节性转移引起的人为活动规律变化、研究区珊瑚覆盖率的高低对各研究区浮游动物的种类和丰度均不存在明显影响。多样性指数与化学需氧量(COD)、活性磷(DIP)含量、无机氮(DIN)含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均匀度指数与DIP含量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性;各季节浮游动物生态现状相似系数较高的均为相邻站点,调控环境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一定区域内浮游动物的种类和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秋季浙江中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数量分布及其多样性,同时为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资料,于2016年11月(秋季)对浙江中部近岸海域(N 28.0~29.8°,E121.6~123.3°)进行了浮游生物生态综合调查,并对该海域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6种(包含浮游幼虫),其中种类数最多的为桡足类,共有65种,优势种共有4种,为精致真刺水蚤、海洋真刺水蚤、帽形次真哲水蚤以及亚强次真哲水蚤。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与该海域整体水层温度、盐度平均值呈现趋势相同,都为自外海海域至近岸海域逐渐降低。在浙江中部近海海域,由于受到黑潮作用,温度和盐度呈现为较高,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9.
军山湖底栖动物种群结构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军山湖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时空分布,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对军山湖底栖动物进行4个季度调查。15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6纲27种,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多鳃齿吻沙蚕(Nephtys polybranchia)、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华颤蚓(Tubifex sinicus)是现阶段军山湖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底栖动物密度和物种数在四季差异较大,密度高值和物种数发现最多的均在夏季、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最低,主要为软体动物、寡毛类和多毛类。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大于春、秋两季,春、秋两季大于冬季;优势度则夏季小于春、秋两季,春、秋两季小于冬季;均匀度则四季的差别不大。结果表明军山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四季差异明显,同时营养水平和水环境的改变对军山湖底栖动物群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浦江上游渔业水域鱼类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波  王淼  张玉平  孙振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37-6739,6741
2007~2008年在黄浦江上游渔业水域横潦泾和斜塘分别设立1个监测点,分春、夏、秋、冬季采集鱼类样品。横潦泾共采集2 521个鱼类标本,隶属4目、8科、34属,主要优势种有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鲫(Carassius auratus)、斑条鱊(Ataenianalis)等。斜塘共采集2 088个鱼类标本,隶属5目、12科、27属,主要优势种有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鲫(Carassius aura-tus)等。利用香农威纳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方法分析2个水域鱼类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2个水域四季的香农威纳指数(H')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均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横潦泾水域全年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要明显高于斜塘。刀鲚(Coilia ectenes)、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等的洄游活动以及溶解氧、水温等环境因素对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起到明显的作用。浮游植物丰度的区域差异影响到植食性鱼类种类的分布,进而影响到了鱼类多样性指标的空间分布。此外,水流等环境因素以及航运等人为因素对鱼类多样性指标的空间分布也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