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尿素与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分解转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好气培养法对尿素和尿素混施有机物料后在土壤中的氮素转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混施鸡粪和小麦秸杆后,在35℃下培养4周以内,可较尿素单施显著提高土壤中NH4^+-N含量。有机物料C/N不同对氮素转化影响各异:尿素与鸡粪混离后NO3^--N是土壤中氮素积累的主要形态;而尿素与麦秸混施后则发生强烈的矿质氮固持作用,土壤中的NO3^--N甚至低于未施肥处理。矿质氮营养和能源碳的加入均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态氮的含量,培养8周时土壤中微生物态氮含量以:尿素+麦秸〉尿素+鸡粪〉尿素单施处理。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水培生菜铁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硝态氮与 态氮及其不同配比对水培生菜铁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显著影响植物的铁素营养状况,NO^-3-N:NH^+R-N为9:3和6:6me/L的处理,较单一NO^-3-N处理,能促进水增生菜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植物体内铁的活性,降低叶片中硝酸盐的积累,降低营养液成本。  相似文献   

3.
施KNO3能显著增加毛萼田菁植株各部分氮化物的含量,低浓度的NO3^-主要在根中还原,高浓度的NO3^-则主要在叶片中还原和同化。毛萼田菁属酰脲型植物,施氮后其伤流液中酰脲氮和氨基氮含量有所增加。但酰脲氮点总氮的比较下降。  相似文献   

4.
麦田施氮对土壤剖面无机氮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石灰性土壤上于冬小麦拔节期追施尿素和碳铵,然后按小麦生育期观测土壤剖面残留无机氮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明显增加了麦田土壤剖面残留无机氮的含量。其中NO^-3-N变化规律是,追氮为首先增加麦土中的NO^-3-N含量,然后下层土中的NO^-3-N含量也依次增加,小麦成熟时,已影响到60-80cm深层土壤。  相似文献   

5.
不同形态氮素对水稻体内镉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不同形态氮营养液的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水稻体内镉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形态氮素即NH^+4-N,NO^-3-N营养液培养中,NH^_4-N促进了水稻对镉的吸收,并增加了水稻根中和地上部的水提取氮和氯化钠提取态镉的含量;而NO^-3-N处理却增加了醋酸提取态镉含量。盐酸提取态和残留态的镉两处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分别通过6个氮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剖面硝态氮(NO3^--N)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利用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土壤剖面NO3^--N含量则具有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在同一氮水平下,从土壤表层到深层(100cm),则有递减的趋势,在冬小麦生育期中,尤以开花期80cm-100cm土壤剖面累积的NO3^--N量最多,因此最有可能淋洗出根层,对  相似文献   

7.
化肥对大白菜维生素C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草甸菜园土上,采用311-B最优回归设计方案,进行了平衡施肥对大白菜Vc及No3^--N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的合理配比有利于提高大白菜体内Vc含量,降低No3^--N含量,特别是磷元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中高氮钾水平下,增旋磷肥可促进No^3--N的转化,显著减少其在大白菜体内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石性潮土对氮肥连续施用的环境承受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条件下,通过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石灰性潮土对氮肥连续施用的环境承受力。结果表明,常一氮肥与不施氮相比,在60cm 以下土层NO^-3-N含量无显著差异,没有污染地下水,而在两部下常量的施氮量条件下,80-100cm土层的NO^-3-N含量比常量施氮显著增加,在雨季或灌水量较大及长期淋洗条件下有可能污染地下水。通过本试验并参考有关研究结果,将该土壤对氮肥的  相似文献   

9.
氮钾营养与花椰菜氮素代谢和产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4种不同氮钾营养处理研究了花椰菜叶片硝酸盐的还原作用,硝酸还原酶活性与花球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以N8K10处理植株生物较好,花球产量与单位叶面积商品生产率最高,N8K5,N15K10和N10K5处理依次降低,植株不同叶位叶片的NR活性自下而上逐渐提高。氮钾交互作用明显地影响叶和NR活性和NO3^-—N含量。增氮显著地提高NR活性,降低NO3^-—N含量,低氮时增钾提高NR活性,降低NO3^-  相似文献   

10.
NO^—2与水稻幼苗N素化合物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幼苗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NO^-2水与稻N素化合物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随NO^-2浓度增加,地上部和根中的NO^-2浓度增加,地上部和根中的NO^-2含量上升,随着时间延长,NH^4-N含量增加;Fe^++可降低NO^-2-N含量,促进NH^4-N积累。施NO^-2N时秧苗中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内氨酸含量高,而根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低;结构性蛋白,叶绿体蛋白,细胞质白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两种氮水平下施钼对小麦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取湖北省几个代表性地区土壤,在两种氮水平下进行小麦施钼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用钼肥加快生长速度,增加有效分蘖,使生育期提高,成熟提早,并表现显著增产效果。小麦施钼效果与施氮水平密切相关,在高氮下施钼,各供试土壤上小麦普遍增产。而在低氮下施钼,效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施钼效果与土壤氮、钼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湖北省几个主要麦产区土壤盆栽,研究小麦施钼效果与土壤N、Mo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施钼效果与施N水平和土壤钼值密切相关,而与土壤有效钼含量相关不显著。在高N水平下施钼小麦增产显著;低N下施钼增产不稳定。用钼值指导小麦施钼明显优于传统的有效钼法。由此提出施N水平和土壤钼值是小麦施钼的两个重要有效条件。  相似文献   

13.
钼营养与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钼的酸性黄棕壤上施用钼肥能增加小麦全生育期植株的含钼量,大幅度提高冬小麦产量。施钼影响小麦品质,使小麦面粉的含钼量提高到0.2mg/kg以上,达到食用标准。施钼影响了小麦面粉的氨基酸组成,使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含脂肪侧链的丙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的比例因钼的施用而升高,但含硫的胱氨酸和蛋氨酸的比例则有所下降。施钼增加了小麦面粉的大分子蛋白质含量,减少了小分子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在黄淮冬麦区,研究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利用规律的影响,为该区旱地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9-2010和2010-2011两个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90、120、150、180和210 kg•hm-2),研究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在150 kg•hm-2及以下的处理增加施氮量,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吸收量显著增加;在150 kg•hm-2基础上增加施氮量,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吸收量与150 k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降低,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升高。施氮量为180 kg•hm-2和210 kg•hm-2,成熟期0-1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150 kg•hm-2处理,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施氮150 kg•hm-2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较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是兼顾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适宜施氮量。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钼营养与无机养分平衡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酸性黄棕壤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在缺钼与施钼条件下,观察并测定小 轩期植株及叶片无机养分含量和分差异。结果表明,缺钼导致小麦植株无机养分含量普遍高于施钼处理,其中N,P,K,Zn,B含量因缺钼而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6.
小麦追施氮肥的快速营养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分蘖期、拔节期可采用测定土壤和植株氮素营养的简易快速诊断技术,来确定各期的适宜施氮量。分蘖期以土壤有效氮含量作为施氮量指标,适宜施氮量为土壤有效氮指标(亩产450kg 左右,土壤有效氮指标为每亩11kg 纯氮)减去分蘖期0~40cm 土层内实测的有效氮含量之差值.拔节期以茎鞘基部硝态氮含量为施氮量的指标,其含量用二苯胺试剂比色法测定颜色等级。不同色级适宜的施氮量为每亩0~4kg 纯氮。  相似文献   

17.
以西农979为供试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的冬小麦施氮水平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收获后土壤硝态氮以及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公顷穗数在N262.5达到最大,千粒质量在N175达到最大.氮素回收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素收获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在N175时达到最大值.N2625、N350处理比N0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收获后土壤耕层硝态氮累积量.施氮量为0~262.5 kg/hm2,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提高.综合考虑目前技术水平和当地气候条件,关中灌区冬小麦施氮量应控制在175~262.5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土壤类型下适合小麦生长的氮肥种类,以‘豫教5号’为供试材料,于2017—2018年在河南省临颍县开展盆栽试验,设置潮土(SC)、黄褐土(SH)、砂姜黑土(SS)三种土壤类型;尿素(UR)、硝酸铵(AN)、硫酸铵(AS)、硝酸钙(CN)、氯化铵(AC)5种氮肥类型,研究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氮肥处理对小麦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豫教5号’对氮肥类型的响应与土壤类型有关,应根据土壤类型选择不同的氮源肥料。在潮土条件下,硫酸铵和氯化铵处理有利于小麦干物质累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黄褐土条件下,硝酸钙处理表现较好;砂姜黑土条件下,硝酸钙和硫酸铵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较高。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土壤类型下适合小麦生长的氮肥形态,为氮肥的合理施用及小麦的高产栽培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有机肥种类和替代比例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N),优化减量施肥(ON),优化减量配施15%(ONL-15%)、30%(ONL-30%)和50%(ONL-50%)沼液氮,优化减量配施30%堆肥氮(ONC-30%),优化减量配施30%商品有机肥氮(ONS-30%)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N处理相比,ON、ONL-15%和ONL-30%处理均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ONL-15%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较CN和ON处理分别增产16.18%和14.08%,该处理下氮肥利用率也由CN处理的18.41%增至36.46%,表明优化减量配施15%沼液氮肥为减氮配施沼液最佳比例。在30%替代比例下,不同种类有机肥配施对小麦增产效果存在差异,与ON处理相比,沼液配施增加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而堆肥和商品有机肥配施显著降低小麦产量。堆肥配施可以促进土壤全氮、水解性氮和有效磷的积累,商品有机肥配施对缓解土壤酸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较好效果。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减少32.60%~65.91%硝态氮在耕层土壤的残留,增加土壤有效氮含量。研究表明:堆肥和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培肥土壤;沼液与化肥配施通过促进土壤有效氮供应,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增加小麦产量,在施氮量为165 kg·hm-2时,以沼液替代15%化肥氮比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不同土壤硝态氮残留梯度下减施氮肥后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变化,为保证合理减施氮肥,有效降低麦田土壤硝态氮残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硝态氮残留情况下氮肥减施对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农户施肥相比,监控施肥的氮肥用量减少55 kg·hm-2(26%),产量为5 885 kg·hm-2,比农户施肥增产3.1%,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32.4 g·kg-1,与农户施肥相比无显著差异。当1 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55 kg·hm-2时,小麦产量最低,为4 252 kg·hm-2,硝态氮残留在55—100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7 186 kg·hm-2,硝态氮残留量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当土壤硝态氮残留量<100 kg·hm-2时,不施氮肥小麦产量会显著降低,但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合理减施氮肥,无论土壤硝态氮残留多少,均不会减产。土壤硝态氮残留>300 kg·hm-2时,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平均为146.93 g·kg-1;当土壤硝态氮残留量<200 kg·hm-2时,不施氮肥会显著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但通过监控土壤硝态氮合理减施氮肥,无论硝态氮残留高低,均不会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硝态氮残留介于55—100 kg·hm-2时,农户与监控施肥处理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4.5和123.1 g·kg-1。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小麦氮肥吸收效率(地上部吸氮量/施氮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36 和45.7 kg·kg-1,较农户施肥显著提高61.5%和57.1%。【结论】综合考虑维持北方麦区小麦较高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收获期1 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应介于55—100 kg·hm-2。基于小麦目标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监控,确定合理的氮肥用量,对实现小麦氮肥减施、绿色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