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粱出苗不全给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导致农民与种子公司的纠纷不断发生,给农业安全生产和社会和谐带来隐患。根据对黑龙江省高粱生产情况的掌握,以及对高粱出苗不全地块的调查及相关农民的走访可知,黑龙江省高粱出苗不全的原因虽多,但可归结为4类:商品种子自身因素、自然因素、土壤因素和人为因素。现对其提出防治对策,以促进黑龙江高粱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矮高粱绥杂7号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海军 《中国种业》2013,(10):57-57
矮高粱绥杂7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玉米二室开展早熟、矮秆、耐密植、适合机械化收获的高粱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过程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并创造出了与之相配套的大垄减免中耕栽培模式(1,1,3,4模式)和两垄夹一沟免中耕栽培模式(2,1,3,6模式)。推广绥杂7号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有助于高粱栽培水平的提高,促进高粱产业的健康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以西农979为供试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的冬小麦施氮水平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收获后土壤硝态氮以及冬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子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子粒产量、生物产量和公顷穗数在施氮262.5千克/公顷达到最大,千粒质量在施氮175千克/公顷达到最大。氮素回收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素收获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在施氮175千克/公顷时达  相似文献   
4.
<正>松花江沿岸的高粱素有红高粱之称,是享誉国内的酿造原料。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酿造技术的进步推动酿造业蓬勃发展,原料需求量逐年攀升,为黑龙江省高粱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黑龙江省2012年高粱种植面积约14万~15万hm2,总产量约60万~70万t。随着高粱新品种的不断推广,黑龙江省高粱种植面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目前高粱生产中存在的种子芽势弱、出苗不整齐、出苗情况波动大等问题,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4种具有代表性的种子处理剂开展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格芙微生物菌剂(杂粮拌种专用微生物菌剂)和德力拌(杂粮种衣剂)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高粱种子处理剂,前者在苗期长势和增产方面作用更明显,后者在出苗率上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6.
<正>高粱绥杂8号(绥906)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以绥不育26A为母本、绥恢27为父本杂交育成。于2014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亲本特征特性1.1母本绥26A绥26A来源:绥不育1B×(黑龙11B×反帝1号B)通过人工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及不育系转育选育而成;特征特性:株高70cm,穗长20cm,中散穗型,籽粒褐色,生育日数95d,幼苗绿色,芽  相似文献   
7.
目前黑龙江省的高粱已由原来的粮饲作物向半经济作物转变,其种植效益远高于其它粮食作物。黑龙江省的高粱素有红高粱之称,是享誉省内外的酿造原料,产、销、加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该文介绍了黑龙江省高粱分布、主栽品种、产量情况以及生产中品种和技术走向等生产现状,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高粱是主要旱田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和适应性强等特点,高粱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根据医学家分析,食用高粱米有推动胃肠蠕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同时可以粗细粮搭配调节营养饮食,在酿造业上我国生产的著名"茅台酒""五粮液酒"都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酿造的名酒,在国外市场美誉度极高,需求量大,  相似文献   
9.
以西农979为供试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的冬小麦施氮水平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收获后土壤硝态氮以及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公顷穗数在N262.5达到最大,千粒质量在N175达到最大.氮素回收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素收获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在N175时达到最大值.N2625、N350处理比N0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收获后土壤耕层硝态氮累积量.施氮量为0~262.5 kg/hm2,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提高.综合考虑目前技术水平和当地气候条件,关中灌区冬小麦施氮量应控制在175~262.5 kg/hm2.  相似文献   
10.
随着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一方面是国家要求提高粮食产能,另一方面是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发展以及玉米利用的多样化。从而也给玉米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