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正>养蜂业是一项朝阳产业。在蜜蜂养殖中,蜜蜂巢箱常被胡蜂攻击,从而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对于普通巢箱,胡蜂易侵入箱内,会对蜜蜂造成一定伤害。下面介绍一种在蜂箱外安装的防御胡蜂的装置,供蜂农参考应用。1防御原理这个防御装置底面是敞开式的包围性容器,内部上方设有捕获室,使用时设置为仅覆盖巢箱门的外侧附近。蜜蜂可以轻易从底面经过容器到达巢箱门,从巢箱门经过底面也能很容易地飞出容器。由于有容器的存在,胡蜂不  相似文献   

2.
<正>一、胡蜂的生理特性胡蜂是群居性生活的昆虫,具有趋光性、趋风性、趋红性特点。胡蜂常在隐蔽的山洞或大树洞内建巢,洞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有利于御敌、护巢。蜂巢呈球形,单脾。因种类不同,其群势差异较大,一般由100~1000只胡蜂组成,最大群4000~5000只。捕食昆虫,多为蝇类、虻类。在其他昆虫饲料短缺时捕杀蜜蜂,是蜜蜂的重要敌害。二、胡蜂的毒性及危害胡蜂毒液呈碱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毒液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能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尤易损害近曲  相似文献   

3.
正东北地区夏季温度适宜,蜜源植物长势良好且非常丰富,为胡蜂生存创造了良好空间,它们是蜜蜂的天敌,直接影响养蜂场的蜂产品收成。为了安全度夏,保证蜜蜂群安全的同时也提高蜂产品产量,养蜂人应该了解各种胡蜂习性,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胡蜂防治。1胡蜂的生理特性与危害1.1胡蜂的基本生理特性胡蜂与其他种类昆虫一样,都是群居性生物,它们趋光、趋风、趋红,在环境较为隐蔽的树洞、山洞中建巢,且要求建  相似文献   

4.
墨胸胡蜂(Vespa nigrithorax Buysson)在福州一年发生4—5代,3—5月是越冬蜂王开始单独营巢、产卵、哺育第1子代的时期,为防治的最佳期,8—9月(第3代)开始出现雄蜂,越冬王被交替,巢内开始多工产卵繁殖,群势逐日壮大.10—12月(第3—4代)群势趋于高峰期,并于巢上方出现多个巢口.墨胸胡蜂卵期5d,幼虫期9d,蛹期13d,成虫寿命3个月以上。1月底授精雌蜂开始离巢集结越冬,越冬期2个月左右,以“毁巢灵”处理侵袭蜜蜂的胡蜂,可达到毁巢效果,毁巢效果与用药时期、胡蜂巢大小、巢口数日和位置以及敷药蜂归巢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01,(9)
蜜蜂在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逃蜂,给蜂场或养蜂户带来经济损失。发生逃蜂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然分蜂团逃迁,投奔新居;二是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三是巢虫、胡蜂等为害,影响蜜蜂生存;四是蜂场有烟、臭味、药气的刺激;五是蜂箱放在高压线下,蜜蜂受到高压线上棕色磁瓶的  相似文献   

6.
胡蜂科和蜜蜂科蜂类分布广、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但不同胡蜂相互捕食、胡蜂捕食蜜蜂导致了胡蜂养殖与蜜蜂养殖矛盾冲突,为指导山林农户科学养蜂,解决不同蜂类的混养问题,特此试验了不同胡蜂混养、胡蜂与蜜蜂混养。通过5年的研究探索,突破了胡蜂与胡蜂混养、胡蜂与蜜蜂混养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胡蜂之间相互捕食及胡蜂捕食蜜蜂的问题,促成了胡蜂和胡蜂、胡蜂和蜜蜂混养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蜜蜂在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逃蜂,逃蜂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然分蜂团投奔新居,进行逃迁;二是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三是巢虫、胡蜂等严重危害,影响到蜜蜂的生存;四是蜂场有烟、臭、药气刺激味;  相似文献   

8.
<正>在蜜蜂的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蜡螟、胡蜂、蟾蜍等动物的危害,它们骚扰蜂群、破坏巢脾或捕食蜜蜂。蜜蜂受到敌害后,轻者群势下降,重者除采集蜂大量死亡外,甚至造成整群或全场覆灭,给蜂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蜂生产中蜂农应加强对蜂群的管理,避免使蜂群受到敌害威胁,从而保障蜂群健康和养蜂效益。一、大蜡螟(一)为害特点大蜡螟,俗称巢虫或蜡蛾,对蜜蜂的危害性很大。巢虫有2种,  相似文献   

9.
<正>在养蜂过程中引起逃蜂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自然分蜂团逃迁,投奔新居;二是放蜂地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三是巢虫、胡蜂等天敌影响蜜蜂生存;四是蜂场受到烟味、臭味等刺激  相似文献   

10.
蜜蜂在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飞逃现象,给蜂场或养蜂专业户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必须搞清逃蜂的原因,并切实加以预防。蜜蜂为什么会飞逃呢?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然分蜂团投奔新居;二是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三是巢虫、胡蜂等严重为害;四是蜂场有烟、臭、药味刺激;五是蜂箱放在高压线下,蜜蜂受到高压线上棕色瓷瓶  相似文献   

11.
Male-killing bacteria in a parasitic wasp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A rod-shaped bacterium has been isolated that kills male eggs of the wasp Nasonia vitripennis, a pupal parasite of flies. Only some wasps of this species express this son-killer trait, and these wasps have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various organs. The bacterium was isolated from son-killer wasp tissue and from the hemolymph of fly pupae parasitized by wasps expressing the son-killer trait. Bacteria are apparently transferred to parasitized fly pupae during wasp oviposition, and developing wasp offspring are subsequently infected perorally. Sex-ratio distortion by microorganisms is found in a variety of plants and animals. The infectious peroral transmission of this trait variety of plants and animals. The infectious peroral transmission of this trait is in contrast to the typical pattern of cytoplasmic inheritance of sex-ratio distortion in these other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山区最古老、最丰富、最被误解的昆虫资源——胡蜂科蜂类资源产业现 状和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内容:1、养殖胡蜂产业现状与前景;2、胡蜂资源系列产品研发现状及 前景;3、胡蜂除虫产业现状与前景;4、胡蜂蜂疗产业现状与前景。目的是变害为利,从源头、从顶 层设计等方面构建胡蜂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开辟山区农户就地取材、科学靠山吃 山,可持续增收的新途径,把山区丰富的胡蜂资源优势,变成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优势,促成科技 型、网络型、惠农型胡蜂资源产业龙头企业的形成,构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产业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3.
熊飞峤  魏福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93-12594
[目的]防止胡蜂危害蜜蜂,同时保护生态系统。[方法]根据胡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设计1种微型无线电信号发射源固定在胡蜂身上,采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搜寻养蜂场附近的胡蜂巢穴。[结果]可以准确迅速地找到胡蜂巢穴,减少胡蜂造成的损失。[结论]使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既可以保护养蜂专业户的养蜂质量,又可以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麦蛾茧蜂种群的室内扩繁效率,采用人为控制种蜂婚配条件,研究麦蛾茧蜂交配经历和种蜂性比对交配行为及子代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蛾茧蜂种蜂交配经历对雌雄交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交配经历较少的雄蜂再行配对时,求偶次数和交配次数较多、求偶强度较强且单次交配时间较长。没有交配经历的雄蜂比有5~6次交配经历的雄蜂交配时间显著要长。麦蛾茧蜂雄蜂交配经历对子代雌雄性比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子代总蜂数量的影响不明显。较少交配经历的雄蜂与处女雌蜂交配繁育所获子代雌蜂数量较多,雌雄性比较高。室内人工繁殖时,适当提高麦蛾茧蜂种蜂中雄蜂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子代雌蜂数,当种蜂性比为1雌3雄,益害比为2(雌蜂数)10时繁殖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5.
榕小蜂传粉行为对榕树种子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对叶榕Ficus hispida的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 marchali不同运载花粉过程对寄主榕果和自身后代的繁殖都有影响。对叶榕传粉榕小蜂主动地为对叶榕传粉,在雌株上的榕果内,雌花受精发育成种子,没有榕小蜂寄生繁衍;在雄株上的榕果里则只榕小蜂而没有种子。从雄花期榕果内出来的传粉榕小蜂雌蜂,飞到其它雌树上寻找雌花期的榕果传粉,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传粉产生种子(810.38±235.13)粒,平均种子形成率是0.41%。通过控制实验阻断繁殖雌蜂的飞行过程,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传粉产生种子(1 124.05 ±281.41)粒,平均种子形成率是0.56%。飞行运载花粉的代价为直接减少了传粉榕小蜂给榕果传粉产生种子的数量。通过控制实验阻断繁殖雌蜂的飞行过程,并且不让雌蜂携带花粉,榕果在8~12 d全部掉落,产生的种子数是0个,种子形成率0。用在雄株周围飞翔的小蜂进行放蜂,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传粉产生种子(1 012.20 ±271.97)粒,平均种子形成率为0.50%。  相似文献   

16.
濮永胜  陶玉  王金秀  赵苓  李强  马丽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0):2911-2918
【目的】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下蛛蜂的群落结构及不同季节蛛蜂优势类群的个体数量变化,为蛛蜂与生态环境协同演化及传粉昆虫和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5月每月定时、定点在西双版纳勐海县贺开村采用马氏网结合黄盘诱集法系统调查农田区(样地Ⅰ)、农田与茶园交界区(样地Ⅱ)、茶园区(样地Ⅲ)和次生林区(样地Ⅳ)4种不同生境蛛蜂群落特征及优势物种种群动态。【结果】在西双版纳勐海县4种不同生境中共采集到蛛蜂标本801号,隶属于2亚科33属112种,其中农田生境的蛛蜂个体数量和物种数量最多;4种生境中共有的属有9个,Poecilopompilus、副湾蛛蜂属、铁色蛛蜂属、童蛛蜂属、盗蛛蜂属和隐唇沟蛛蜂属仅分布于农田生境,刺沟蛛蜂属仅分布于农田与茶园混合生境,狭鳞沟蛛蜂属仅分布于落叶阔叶林生境;奥沟蛛蜂属和扁腹沟蛛蜂属为优势类群,未采集到稀有类群。4个样地蛛蜂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排序为:样地Ⅰ(12.42)>样地Ⅲ(8.47)>样地Ⅱ(8.04)>样地Ⅳ(6.2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样地Ⅰ(3.50)>样地Ⅲ(3.26)>样地Ⅱ(3.01)>样地Ⅳ(2.46);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排序为:样地Ⅳ(0.44)>样地Ⅱ(0.24)>样地Ⅰ(0.20)>样地Ⅲ(0.15);Pielou均匀度指数排序为:样地Ⅲ(0.87)>样地Ⅰ(0.81)>样地Ⅱ(0.80)>样地Ⅳ(0.71)。不同生境蛛蜂群落不相似,一种生境与周围生境共有部分蛛蜂种类,且距离相对接近的农田区与茶园农田混合区、茶园区与次生林区中的蛛蜂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2个优势类群奥沟蛛蜂属和扁腹沟蛛蜂属的个体数量在4个样地中均是干热季最多,湿热季和雾凉季数量相对较少;奥沟蛛蜂属在样地Ⅰ中个体数目雾凉季比湿热季多,其余样地的奥沟蛛蜂属和扁腹沟蛛蜂属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均是湿热季大于雾凉季。【结论】西双版纳勐海县蛛蜂属种丰富,但不同生境中蛛蜂的群落组成和特征存在差异。蛛蜂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在相邻的生境中共享了部分种类。蛛蜂优势类群个体数主要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高温、低湿的季节更适于蛛蜂生存。  相似文献   

17.
笔管榕为桑科榕属落叶乔木,雌雄同株,为福建地区的常见树种。笔管榕榕果内生活着多种榕小蜂,它们与笔管榕共同构成了榕树-榕小蜂共生体系。通过全年(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对福州地区不同样地的30株笔管榕进行的定时、定点、定株观察与采集,在15批次830个榕果中,共收集到50817头榕小蜂。笔管榕榕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6个科(亚科)7个属,其中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 ishiiana为传粉小蜂,其余6种为非传粉小蜂,分别属于金小蜂科、广肩小蜂科、姬小蜂科及隐针榕小蜂亚科。非传粉小蜂中的Philotrypesis sp.、Acophila mikii、Otitesella akoSycophila sp.和Sycobiomorpha sp.小蜂几乎在全年的每个月都可采集到,属常见种。Aprostocetus sp.全年仅收集到2头,为偶见种。笔管榕榕果内的榕小蜂种类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没有明显变化,但不同种类榕小蜂的数量变化明显。在笔管榕榕小蜂群落结构中,全年有9个月均是传粉小蜂占优势,但在1月、9月和11月的采集批次中,非传粉小蜂占优势。非传粉小蜂(Acophila mikiiSycophila sp.、Philotrypesis sp.和Otitesella ako)常呈爆发性发生,每批次中往往是1-2种的非传粉小蜂数量较多,但不同批次,数量较多的非传粉小蜂种类往往不同,因此在小蜂群落结构中未见某种非传粉小蜂占明显优势。福州地区笔管榕榕果内小蜂群落的的多样性指数为0.72,均匀度指数为0.37,丰富度指数为0.55,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68。分析了6种小蜂的性比,结果表明:传粉小蜂的性比极度偏雌,非传粉小蜂虽然也偏性,但均高于传粉小蜂,推测榕小蜂性比与雄蜂的翅型和交配场所有关。非传粉小蜂的数量和传粉小蜂总数、雌蜂数和雄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性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非传粉小蜂对传粉小蜂的雌、雄蜂都有负面影响,且传粉小蜂雌蜂减少的幅度大于传粉小蜂雄蜂,从而导致其性比升高。非传粉小蜂中Acophila mikiiSycobiomorpha sp.、Otitesella ako Ishii为造瘿类群,Philotrypesis sp.、Sycophila sp.属于寄居者或寄生者类群,非传粉小蜂中的寄生或寄居类群与造瘿类群相比,对传粉小蜂的负面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榕-蜂协同进化研究,以及城市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中得到广泛的利用。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很多寄生蜂的基因组被测序。深入研究寄生蜂的基因家族进化,对揭示寄生蜂克服寄主免疫反应,从寄主血淋巴中获得营养的分子机制等具有重要作用。对9个寄生蜂基因组数据开展了全基因组水平的基因家族分析,包括4个茧蜂科物种、4个小蜂总科物种和1个尾蜂。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个科的寄生蜂,在基因家族的扩张和收缩方面既存在共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同时在3个以上(含3个)物种中扩张或收缩的基因家族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细胞运动、营养物质合成相关的基因家族在寄生蜂中发生了收缩和丢失,而代谢和遗传物质合成等相关的基因家族发生了明显的扩增。  相似文献   

19.
不同贮藏条件对麦蛾茧蜂成虫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麦蛾茧蜂(Bravon hebeter Say )成虫低温贮藏适宜贮藏期为30 d,定期补充营养可显著提高低温贮藏期麦蛾茧蜂的存活率.低温贮藏时间长短对雄蜂个体寿命影响较大,贮藏期超过60 d后雄蜂全部死亡,低温贮藏对麦蛾茧蜂后代的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Herre EA 《Science (New York, N.Y.)》1993,259(5100):1442-1445
It is often assumed that parasitic and disease-producing organisms tend to evolve benign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hosts over time. In contrast, theoretical arguments suggest that increased opportunities for parasite transmission will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increased virulence. The natural history of species-specific nematodes that parasitize fig-pollinating wasps permits the testing of these predictions in natural populations. For 11 species of Panamanian fig wasps, those species characterized by population structures that result in increased opportunities for parasite transmission harbor more virulent species of nematodes. In addition, differences in population structure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other intra- and interspecific phenomena, including sex ratios among the fig wasp species, the degree of tension in the wasp-fig mutualism, and lethal combat among the males of parasitic was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