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城市空间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历史进程和特征,进而预测城市未来空间发展方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遥感影像和相关数据资料分析,采用计算城市分形维数、城市紧凑度等空间形态数据的方法,对滁州市中心城区不同时段城市空间形态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同时借助GIS平台进行了定量化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969~2004年,滁州市中心城区无序扩张,城市发展边界复杂、不规则,城市形态不紧凑,用地集约性低。2004年后,城市边界轮廓简单化,用地集约性提高,且城市形态越来越趋近于一个整体。滁州市中心城区北部和西部多为生态敏感区,空间发展腹地较小;东部用地适宜性较高,尤其是东南部空间发展腹地最为广阔,且用地适宜性较理想,同时未来可与南京市江北新区对接。因此,可将滁州市中心城区未来空间发展方向确定为东南方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从栅格尺度进行评价,探索中心城区这一特定土地利用空间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特点,以丰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体系,确定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空间格局呈从已有建成区、主干道沿线以及未来城市规划区向外递减的圈层结构;影响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影响因素应以经济适宜性为主,兼顾生态适宜性,其中建成区邻域密度、道路密度和城市规划区邻域密度是影响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关键因素,决定了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总体格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空间格局经验证与杭州市城市开发进程相吻合,可以为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优化布局与结构调整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宁夏作为研究区,对宁夏生态移民新村村民的人居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影响生态移民人居质量的因素,为生态移民工程后续工作提供决策支持。运用GIS与RS技术,选择地形、土地、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因子,以30 m×30 m栅格为基本单元,在评价单因子人居适宜性的基础上,构建人居环境指数(HEI)模型,探讨宁夏生态移民新村自然适宜性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①宁夏境内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标准化后值介于0~100。地被情况、水域和海拔因子制约着宁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且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②生态移民新村明显集中分布于适宜程度较高的地区,在该区域边缘地带呈包围态势安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评价及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的差异特性开展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是统筹土地利用,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化以及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为了协调土地功能差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结合土地生态位概念,运用GIS中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从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发展适宜性、生态环境适宜性等3个方面,构建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生态位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栅格单元为评价单位,对冀东山地丘陵区卢龙县进行生态位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发展适宜性、生态环境适宜性区域差别明显。在生态位适宜性框架下,划分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4个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分区结果显示,卢龙县北部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中部以农业发展为主,南部依托现有城镇发展体系,注重内部挖潜,合理扩张产业园区。通过土地利用功能评价与调控研究为卢龙县土地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GIS技术在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其在橡胶种植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作物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进展,以及GIS在橡胶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未来我国橡胶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穆小宏  毕启东 《农技服务》2012,29(5):642-643
分析了皮山县城镇化发展环境,探索了基于援疆背景和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新型城镇化动力。  相似文献   

7.
杨淋  郝晋珉  类淑霞  双文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33-22636
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一般步骤——选择评价对象一确定评价单元一选取评价因子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一权重的确定一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大同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将其分为适宜、一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4类用地区,大同市城区以一般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为主。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依据新时期我国农村建设要求,从韩城市农村地区居民点用地特征入手,选取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的16个相关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生态位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将韩城市农村可用作居民点的土地依据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高适宜居民点用地、一般适宜居民点用地、不适宜居民点用地和禁止居民点用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点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在对影响区域生态过程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地貌因素在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区中的作用以及对分区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浏阳河流域中长沙市最适宜用地、适宜用地、基本适宜用地、不适宜用地、不可用地分别占总用地的1.95%,8.12%,23.96%,42.72%和23.25%,结果与实际城市建设发展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将地貌因素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进行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分区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王光辉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4):992-1003
针对目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缺乏空间指导的问题,本文提出生态产品开发的适宜性评价技术,为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在国土空间落地提供决策支持。以江苏邳州市为例,从生态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3个方面选取了12个因子构建邳州生态产品开发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得到邳州市生态产品开发的综合适宜性等级。结果显示,邳州市适宜生态产品开发区域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人”字形,主要分布在重要河流水系附近、以银杏为主的林地密集等区域,主要是赵墩镇、车辐山镇、邳城镇与新河镇。本文旨在为生态产品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开展生态产品开发提供可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11.
西宁市城市空间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燕华  李成英  王延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06-13008,13150
西宁市的区域发展战略是背依青藏、东向发展,市域整合、城乡统筹。即①与兰州进行错位经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区域经济双核心;加强与拉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与海东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加强与格尔木、德令哈的空间联系、拓展经济腹地。②整合旅游发展空间,建立大西宁旅游经济区;加强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在西宁构建"都市发展控制区",确定控制区范围并将其划分为两级空间结构:都市发展核心区和外围城镇发展区。研究了西宁市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分析了城市发展条件,从而提出主城发展战略,即首先构建中央都市发展走廊,强化西宁的城市凝聚力,逐步形成板块空间发展模式,强化服务功能的中轴集聚效应,提高城市发展能级;其次构建"三川六岸"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阐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低噪音、改善环境等作用;我市园林绿化存在的绿地布局及植物配置不合理等不足。结合实际,探索一条既适合我市自然、人文环境特点,又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着重从土壤信息熵角度研究城市土壤类型的划分,指出动物性元素磷的富集是城市土壤物质聚积的特征,进而对扬州市土壤生态系的管理和城郊型农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5-2010年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构建了城市发展与水资源潜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及二者的协调度模型,以探讨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及水资源潜力的变化与二者的协调关系。结论如下:(1)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发展综合水平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是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社会进步和空间扩张对城市综合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2)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变化波动性较强,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受水资源本底条件变化的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则促进水资源潜力的提升。(3)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系统的协调度先升后降,呈倒U字型变化,总体二者的协调发展度不高,城市发展系统和水资源系统的矛盾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结构日趋复杂,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干扰愈发严重,使城市生态系统更加的复杂.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但直接体现在其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的结构和过程中,也通过许多市政综合管理要素和对象呈现出来.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2009年6月至11月的城市综合监管信息平台立案数据的归类分析,结合东城区地形图和专题图矢量数据,从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他设施等因素,分析了东城区城市生态系统及其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把从市政管理信息中提取出的城市管理部件问题与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土、气、噪声、视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关键要素进行关联分析.通过挖掘东城区生态系统在组成和空间分布上的复杂性和规律性,阐明东城区城市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时空关系的复杂性,以期为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速度加快,使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每况愈下。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已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21世纪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延续历史的同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现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的快速蔓延及强烈的人类活动显著地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而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及人居环境.通过遥感、GIS技术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法,对淮北市1987年、2000年和2007年3个时期20a间的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87-2007年间淮北市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和面积发生剧烈变化,生态用地占城市面积的比例由91.45%降低至71.86%.1987-2000年,农田面积大幅度下降,而林地和水体都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2000-2007年,农田面积有所增加,林地和水体面积却明显下降,建设用地总面积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其聚集度显著增加.20年间,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00年达31.32亿元.2000-2007年,以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最为严重.可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密切相关,此结果可为淮北市景观格局优化及土地合理调控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都市现代农业的概念,综合分析了重庆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了重庆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规划了重庆市适合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范围,提出了当前重庆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以期为重庆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的副作用就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而城市全面绿化则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在分析了我国城市绿化的现状和差距之后,提出了一些对策,并强调了垂直绿化的特殊作用。最后提出了建立我国现代城市园林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官波  舒昌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78-1280
都市农业是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前进村都市农业发展为例,研究如何依托城市资源优势,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都市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