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节水高产小麦品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8个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灌水对穗粒数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千粒重,灌2水处理显著高于灌1水处理,灌3水较灌2水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品种间穗粒数差异较大,且千粒重差异明显。品种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其中以冀5265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随灌水次数增加,产量显著提高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综合认为,冀5265为广适性节水高产品种,石家庄8为较强节水品种,石新616为中度节水品种。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新疆南部极端干旱区滴灌小麦目前灌量是否合理及灌水量阈值.通过分析新疆南部极端干旱区滴灌小麦在水分利用方面的现状,为进一步解析滴灌冬小麦产量提升及节水灌溉的关键要素和限制因子提供研究基础.[方法]设计四种减量灌溉模式(总灌量分别为3 376、3 000、2 625和2 250 m3/hm2).以常规灌量为对照(总灌量为3 750 m3/hm2).监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D4处理(灌量2250 m3/hm2)到D3处理(灌量2 625 m3/hm2)产量逐步增加,D3处理产量最高为9 450.kg/hm2,随灌溉量的增加,产量逐步降低.[结论]D4(灌溉量2 250 m3/hm2)到D2处理(灌溉量3 000 m3/hm2)水分利用效率逐步增加,而后波动性下降.说明灌溉量超出其阈值,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量的增加反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7,自引:8,他引:57  
 为了探讨旱区农业节水新途径,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下游荒漠绿洲区采用常规滴灌和分根区交替滴灌方式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大田棉花生长发育、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滴灌处理棉花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减少了奢侈的蒸腾损失,灌溉定额较小时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对棉花的株高抑制作用较明显,灌水定额较大时限制作用不显著。根系分区交替滴灌技术在大田条件下可使籽棉产量比常规滴灌处理提高21.1%,总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7.9%和20.9%。同等产量水平下与常规滴灌相比,交替滴灌可节省30.8%的灌水量。本研究表明根系分区交替滴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可在干旱缺水的棉花生产地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套灌区水资源日益紧缺及生产中浪费严重的状况,以当前主要种植模式小麦套种向日葵为对象,以节水和高产为目标,研究不同灌溉时期及灌溉量对小麦套种向日葵经济产量、经济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套种向日葵模式下,随着灌水量增加,套种小麦和向日葵及套种作物全生育期总耗水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WUE)却明显下降。套种小麦和向日葵及套种总产量、经济效益均以全生育期浇3水以上处理较高,且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得出,河套灌区小麦套种向日葵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耗水量为5 000~6 000m3/hm2,全生育期灌3水是小麦套种向日葵实现高产的最佳节水灌溉模式,即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向日葵开花期灌水3次,每次灌水定额900 m3/hm2,可实现套种小麦经济产量7 000kg/hm2、套种向日葵经济产量2 800kg/hm2以上,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1.0kg/m3以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棚黄瓜水肥一体化技术水分、养分技术的研究,为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黄瓜的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滴灌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比畦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大,节水效果明显。采用滴灌方式比起畦灌冲肥的处理,在大量节水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不同程度地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方式对烟草生长、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烟草节水灌溉适宜的推广模式,促进烟草生产节水增产和提质增效。【方法】根据烟草需水特性设置了沟灌、穴灌和滴灌(即G、X、D)3种灌水方式及低、中、高(即L、M、H)3个灌水水平与对照(雨养,即CK)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烟草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滴灌、穴灌和沟灌各处理的烟草株高、茎围和单叶面积均明显优于CK,且以DM、DH处理最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滴灌、穴灌在显著提高烟草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同时降低了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使叶片羧化速率(CE)与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显著提高,以DM、XH处理效果最明显;不同灌水处理中,XH处理与GM、GH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XH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y)极显著高于GM和GH处理(P0.01);DM和XH处理的烟叶产量、上等烟叶比例、WUEy较为理想,分别为2 628.47kg/hm2、63.5%、5.69kg/(hm2·mm)和2 389.85kg/hm2、62.1%、5.03kg/(hm2·mm)。【结论】以实现烟草生产节水高产增效为目的,DM(滴灌中水)处理(灌水定额4.8mm、全生育灌水6次、灌溉定额28.8mm)和XH(穴灌高水)处理(灌水定额3.2mm、全生育灌水6次、灌溉定额19.2mm)均是较适宜的推广模式,后者更适合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干旱缺水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中硝态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灌2次水条件下,传统灌溉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隔畦交替灌溉处理,但与交替灌溉3次水的处理无显著差异。交替灌溉处理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相同灌溉次数的传统灌溉处理,且显著减少硝态氮在深层土壤80—200cm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节水省工,研究了智能化精准灌溉的节水效果,为温室番茄节水灌溉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数。以传统滴灌为对照,基于番茄不同生育期水分需求规律设置了土壤水分的灌溉上限和灌溉下限,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电磁阀控制灌溉,以无线水表测定灌溉量,研究了精准灌溉(PI)和传统滴灌(CDI)对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灌溉处理下精准灌溉与传统滴灌的植株株高差异显著,精准灌溉的植株茎秆较为粗壮,叶片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精准灌溉处理为作物创造了一个适度的土壤干湿交替条件,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传统滴灌处理,Vc含量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3)与传统滴灌相比,精准灌溉模式下番茄产量与传统滴灌处理相差不大,但灌水量显著减少19.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8%,节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北方冬小麦区水资源匮乏,研究减少灌水次数对不同小麦品种氮素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为节水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不断完善提供理论依据。2019-2020年在豫北小麦高产区以5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漯麦26、商麦167、泉麦29、郑品麦25、新麦35),设置3个灌水处理(越冬水、越冬水+拔节水、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测定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减少灌水次数,使小麦营养器官中氮素积累量和氮素转运量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小麦的土壤供水量均显著增高、总耗水量均显著减少、水分利用效率先增高后降低,不同品种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不断降低。在不同灌水次数处理下,小麦品种商麦167的产量均为最高。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节水特性,才能在稳定小麦产量的基础上,不断减少灌溉量。  相似文献   

10.
涌泉根灌对山地梨枣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灌水定额下涌泉根灌对山地梨枣树生理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山地梨枣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8年生梨枣树为对象,采用涌泉根灌方式,设33,132,264 m3/hm2 3个灌水定额处理,同时在相同灌水定额下,以滴灌、管灌为对照,比较各灌水定额下不同灌水方式对梨枣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与滴灌和管灌相比,涌泉根灌能够维持甚至促进枣吊的生长,同时可以维持或者减少枣树的新梢生长量和落果率。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新梢生长量、枣吊和梨枣落果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因灌水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供试3个灌水定额条件下,枣树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表现为涌泉根灌和滴灌较管灌显著提高。不论采用何种灌水方式,随灌水定额的增加,枣树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均不再持续增加,但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减小。【结论】涌泉根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1.
早春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针对小麦早春灌水较早的现象,以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周麦18为材料,设置早春起身期、拔节期灌第1水和全生育期不灌水3个处理,研究早春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相比,起身期和拔节期灌水分别增加耗水量16.77%和14.7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13%和19.38%,显著增加了成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对穗粒数影响较小;早春灌水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和边际效应以拔节期灌水高于起身期灌水,分别提高5.52%和29.6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因此,适时延迟灌早春第1水,能够改善小麦耗水特性、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紫花苜蓿植株高度与生长速度、产量、耗水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关系.[方法]通过地下滴灌紫花苜蓿在4种不同水分处理(W1:22.5 mm,W2:30 mm,W3:37.5 mm,W4:45 mm)下产量与土壤含水量的观测试验,得到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及耗水规律.[结果]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植株高度与灌水量呈现线性关系,在生育期内不同水分处理对苜蓿植株高度的影响为W4 >W3 >W2 >W1;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苜蓿干物质产量与灌水量 存在二维抛物线关系;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为W1>W2>W3>W4,从实现紫花苜蓿高产、优质及节水增效的目标出发,紫花苜蓿在地下滴灌条件下,适宜的灌水处理为W3.[结论]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膜下滴灌黑花生的适宜灌溉制度,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不同膜下滴灌的不同灌水量对黑花生农艺性状、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减少;处理W1和处理W2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均与处理W3间差异显著;处理W2的百仁重和出仁率高于常规滴灌量处理W1和水分胁迫处理W3,从而导致最终产量高于二者,成为3个处理中产量最高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减少,处理W1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处理W2和处理W3,分别为34.63%和38.14%;不同滴灌处理均在结荚期的耗水量最大,说明该生长阶段是黑花生的需水关键期。综合考虑,处理W2的灌水制度为最优。  相似文献   

14.
张燕  加孜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30-8531
通过对奇台县小麦滴灌技术现状及节水增产关键技术的探讨,介绍小麦滴灌节水增产原因和节水增产关键技术并提出奇台县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播种适期为9月15~25日;选用早熟、高产、优质的冬小麦品种;滴灌带滴头间距宜为30 cm,滴头设计流量3.2 L/h,滴管带铺设间距为60 cm;冬小麦全生育期施尿素600 kg/hm2,灌水量4 200~4 500 m3/hm2。这可为奇台县小麦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示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2016-2018年连续2年进行小麦田间试验,以前期氮肥不同水平分期追施水肥一体化研究为基础,探讨滴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处理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设置3个氮(N)肥水平:N1180 kg/hm2,N2240 kg/hm2,N3270 kg/hm2;3个水分(W)水平:W1生育期不灌水,W2生育期灌2次水,W3生育期灌3次水,共9个处理,分别为W1N1、W1N2、W1N3、W2N1、W2N2、W2N3、W3N1、W3N2、W3N3.结果表明,连续2年,与W1N1处理相比,W3N2和W3N3处理使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31.88%和15.28%.小麦各生育期耗水量均表现为拔节—开花期耗水量最多,开花—收获期耗水量次之,播种—拔节期耗水量最少.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以W3N2处理最低,与W1N1处理相比,小麦全生育期平均耗水量降低21.39%;小麦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以W3N2处理最高,与W1N1处理相比,小麦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1.70%.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在W3N2处理下最高,因此,小麦施纯氮240 kg/hm2,底施60%纯氮、拔节期追施25%和灌浆期追施15%纯氮,同时在小麦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进行3次灌水的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是小麦高产又节水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6.
滴灌大豆不同灌水量的产量与水分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9年在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杜蒙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处理的大豆滴灌试验.结果表明,滴灌大豆生育期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日耗水强度在结荚期达到最大,且各处理这一时期的日耗水量分别为4.3、4.8、5.1、5.4、2.3 mm·d-1;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大豆滴灌与不灌相比可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在超过某一值后,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并不明显;根据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的产量和生长状态的影响,确定滴灌大豆适宜的灌水量为1090 m3·hm-2  相似文献   

17.
河西绿洲灌区带田微垄沟灌节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河西灌区小麦/玉米带田微垄沟灌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垄沟灌处理的产量最高可达12 819.0 kg/hm2,较平作对照增产744.0 kg/hm2以上.微垄沟灌种植方式的节水效果显著,可节水1 500 m3/hm2,水分利用效率比平作提高1.35~3.15 kg/(mm*hm2).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在通许县壤质潮土上开展了关键生育期补灌与分期施肥相结合对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肥与关键生育期补灌相结合的处理均提高了小麦分蘖数、株高、生物量、千粒重和产量,且提高了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期小麦株高、生物量、分蘖数以及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各处理中以240 kg/hm2氮肥用量处理的效果最佳,但该处理小麦全生育期的耗水量也最大,从而导致其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因此,不同处理中以N 180处理(180 g/hm2氮用量)增产和节水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水条件对小麦节水品种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目前生产上常用的8个小麦节水品种在不同灌水条件下进行了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形态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中灌3水处理与灌4水处理相比,8个小麦品种的灌溉水量平均减少1050m3/hm2,而产量均无任何下降,平均水分生产效率提高0.54kg/m3。影响小麦灌1水条件下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小麦本身在水分胁迫后穗粒数是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新麦19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籽粒全氮含量和面团粉质拉伸参数的影响。试验于2009—2010年度,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辉县试验基地一号地和辉县市孟庄镇高村同时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次重复。试验设5个处理: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底墒水+拔节水,底墒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对照)。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新麦19的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及籽粒品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两地结果基本一致。“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处理的产量最高,两地平均比对照增产5%,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率、水分利用率、降水利用效率、灌水利用率和品质性状均高于对照。“底墒水+拔节水”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比对照高出6%以上。小麦全生育期灌两水以上时,随灌水量的增加籽粒品质将变劣;花后灌一水与花后不灌水处理的籽粒品质性状差异较小,二者均优于花后灌两水的处理。综合籽粒产量、品质、水分利用率多方面因素,在河南北部地区强筋小麦生产中适宜采用“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的水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