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云南德宏水牛乳和荷斯坦牛乳中淀粉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γ-谷氨酰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以及乳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云南德宏水牛乳中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乳(P<0.01),γ-谷氨酰胺转移酶、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乳(P<0.05),荷斯坦牛乳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水牛乳(P<0.05);德宏水牛乳与荷斯坦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3种饲养方式下荷斯坦公犊的生长情况、肉质及血液生化指标,为饲养荷斯坦公犊、生产优质犊牛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初生质量45.30 kg左右(P>0.05)的健康荷斯坦公犊36头,随机分为全乳组、代乳组和精料组3组,每组12头,试验期6个月。【结果】(1)与代乳组、精料组相比较,全乳组荷斯坦公犊6月龄质量分别提高45.5,62.1 kg,日增质量分别提高0.256,0.336 kg,差异均极显著(P<0.01)。(2)与精料组相比较,全乳组和代乳组失水率分别降低2.60%,2.52%,系水力分别提高10.48%,10.40%,嫩度分别降低30.55%,28.91%,差异均极显著(P<0.01)。精料组肉色评分显著高于全乳组和代乳组(P<0.05)。(3)代乳组和精料组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高于全乳组,代乳组亚油酸、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4)代乳组和精料组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全乳组(P<0.01),同时代乳组白蛋白含量也较全乳组低3.9%(P<0.05)。【结论】全乳饲养的荷斯坦公犊生长速度最快,代乳饲养所产犊牛肉肉质综合指标最好,而且不同饲养方式对荷斯坦公犊血液生化指标有较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荷斯坦奶牛初乳和常乳中的代谢物进行鉴定与分析。【方法】选择年龄、体况及预产期相近、胎次相同的健康围产期经产荷斯坦奶牛12头,分别于分娩后1 h和21 d采集乳汁,离心并收集乳清,依次记为初乳组(C_0)和常乳组(C_21)。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初乳组和常乳组乳清进行分析,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学生t检验,以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1,P<0.05为标准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聚类分析、显著差异代谢物筛选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在荷斯坦奶牛初乳组(C_0)和常乳组(C_21)共筛选到97种差异代谢物,通过聚类热图可以看出,大多数代谢物在初乳组的含量高于常乳组;差异代谢物随机森林图显示,排名靠前的9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分别为乌头酸、柠康酸、龙胆酸、泛酸、牛磺酸、氧戊二酸、柠檬酸、6’唾液酸乳糖和精胺。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8条主要的代谢通路分别为酮体的合成与降解、牛磺酸与次黄嘌呤代谢、丙酮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氨基糖与核苷酸糖代谢、三羧酸循环和丁酸代谢。【结论】荷斯坦奶牛初乳中脂质、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物的含量高于常乳,而常乳中糖类代谢物含量高于初乳,初乳与常乳中代谢物水平的差异为后续代谢物机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pH对牦牛与荷斯坦牛脱脂乳稳定性及胶束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H对2种乳资源酪蛋白胶束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差异.【方法】通过调节pH测定不同脱脂乳的稳定性、疏水性及粒径,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pH 6.35~6.80范围内,2种脱脂乳的热稳定性、磷酸盐稳定性、乙醇稳定性均随pH减小呈降低趋势;统计分析表明,荷斯坦牛乳热稳定性的对数值、牦牛乳的热稳定性以及2种乳资源的磷酸盐稳定性和乙醇稳定性与pH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在相同pH下,牦牛乳的3种稳定性及粒径均高于荷斯坦脱脂乳.随着pH的减小,2种乳中酪蛋白胶束粒径均减小;荷斯坦牛乳内源和ANS最大荧光强度增加,其对应的最大发射波长减小;牦牛乳荧光特性变化趋势与荷斯坦牛乳恰好相反.【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牦牛乳和荷斯坦牛乳的工业化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实时检测奶牛牛乳中的乳酶活性,通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2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采集乳汁测定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SCC)和5种乳酶活性,研究乳酶活性在健康和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的变化规律及与SCC的相关性。【结果】以乳汁体细胞数50×104mL-1作为判定乳房炎的标准,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N-乙酰基-1-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乳酸脱氢酶(LDH)、乳过氧化物酶(LP)、碱性磷酸酶(AL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乳酶活性与SCC(lgSCC)呈正相关,其中NAG活性与SCC(lgSCC)的相关性系数R2=0.98,NAG与LDH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2=0.95。【结论】奶牛隐性乳房炎对LDH、NAG、LP、ALP和MPO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乳酶NAG和LDH可联合应用作为早期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荷斯坦公犊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荷斯坦公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7~12月选取年龄相近、体重差异不显著荷斯坦公犊2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将培养成功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按公犊体重×105个/kg干细胞稀释至8 m L颈静脉注射至其体内,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空腹测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腰角宽,采血3 500 r/min离心15 min保存血清待检,共6次。【结果】培养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4、5、6月龄时,试验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月龄时,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月龄时,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各项体尺指标在公犊生长发育高峰期时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血清中P含量在3、4、6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中Ca含量在5、6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显著增加荷斯坦公犊牛的发育速度,有效的增加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地区荷斯坦牛SCD1基因外显子5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其不饱和指数的影响。【方法】以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323头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法对SCD1基因外显子5的3个位点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挑选140头体况相近(BCS=3.0±0.5)、无临床乳房炎、胎次在2-3胎、处于泌乳中后期(产奶100-300 d)的中国荷斯坦牛,取全天混合奶样(早﹕中﹕晚=4﹕3﹕3)100 mL用于测定脂肪酸含量,进而分析多态性对乳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SCD1-702位点无多态,SCD1-762和SCD1-878分别发现T/C和C/T两个突变。SCD1-762位点A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7897。SCD1-878位点C为优势基因,频率为0.7835。χ2检验表明该群体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在SCD1基因的这两个位点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SCD1-762与SCD1-878处于极显著连锁不平衡,连锁不平衡系数r2为0.879,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SCD1-762和SCD1-878两位点共组成4种单倍型:AC、BC、AT、BT。SCD1-762、SCD1-878及其单倍型对MUFA比例及总不饱和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SCD1 878位点TT型乳中MUFA比例及总不饱和脂肪酸指数显著低于CC和CT型,而SFA比例显著高于CC和CT型(P<0.05);SCD1 762位点BB型乳中MUFA比例及总不饱和脂肪酸指数显著低于AA和AB型(P<0.05)。单位型AC型MUFA比例及总不饱和指数显高于BT型,而SFA比例显著低于BT型(P<0.05)。【结论】SCD1 878和762位点突变对乳中乳脂肪酸组成及饱和指数有显著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在荷斯坦公牛不同组织及月龄间的相对表达差异性,为脂联素基因作为荷斯坦公牛育肥指标的分子辅助标记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脂联素基因在15和17月龄荷斯坦公牛脂肪组织(背部脂肪、腰部脂肪、肾周脂肪、肠系膜脂肪)和肌肉组织(背最长肌和半腱肌)间的相对表达差异性。【结果】15月龄时脂联素基因在荷斯坦公牛肾周脂肪和肠系膜脂肪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腰部脂肪、背部脂肪、背最长肌和半腱肌(P<0.01),17月龄时仅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半腱肌(P<0.05);17月龄时该基因在背部脂肪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5月龄时(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在15和17月龄荷斯坦公牛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间具有组织表达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干苹果渣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干苹果渣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选择27头荷斯坦泌乳奶牛进行试验。将27头荷斯坦奶牛分为A、B、对照3组,在A组的饲粮中添加干苹果渣3 kg/(头.d),B组添加干苹果渣6 kg/(头.d)。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干苹果渣的对照组相比,A组、B组奶牛产奶量每头分别提高3.13、2.21 kg/(头.d),增产效果显著(P<0.05)。两试验组乳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乳成分差异不显著,提示干苹果渣有提高奶牛产奶量及改善乳品质的作用,且以添加3 kg/(头.d)干苹果渣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泌乳阶段的山羊乳与牛乳中核苷酸物质含量的差异性,为功能羊乳产品的差异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山羊和奶牛泌乳初期不同时间(2,7,15 d),泌乳盛期不同时间(30,50,100 d)和泌乳末期(200 d)的奶样,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技术处理后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精确测定次黄嘌呤、尿苷、黄嘌呤、羟基嘌呤、腺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等9种核苷酸物质的含量。【结果】次黄嘌呤、尿苷、黄嘌呤、羟基嘌呤、腺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等9种核苷酸物质在整个试验期山羊乳中均检出;腺嘌呤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仅在泌乳初期2~15 d牛乳中检出,鸟嘌呤核苷酸在泌乳2~100 d牛乳中检出,次黄嘌呤在整个试验期牛乳中均未检出,其他4种核苷酸物质(黄嘌呤、羟基嘌呤、胞嘧啶核苷酸和尿苷)在整个试验期牛乳中均检出。除次黄嘌呤和牛乳中的羟基嘌呤外,牛乳和羊乳中的其他核苷酸物质含量均随泌乳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山羊乳中腺嘌呤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尿苷和黄嘌呤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牛乳;山羊乳中羟基嘌呤含量在泌乳2~15 d显著高于牛乳(P<0.05),在泌乳30~200 d极显著低于牛乳(P<0.01)。【结论】不同泌乳阶段山羊乳与牛乳中核苷酸物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山羊与奶牛的泌乳方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代乳粉水平对羔羊血液指标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代乳粉的合理利用对于提高羔羊健康和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但代乳粉饲喂水平对羔羊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仍不清楚,羔羊免疫功能发育和肠道健康发育所需的最佳代乳粉饲喂水平仍无定论。【目的】从羔羊血液学指标动态变化规律、回肠和结肠组织形态、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量的角度分析代乳粉饲喂水平对羔羊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6只初生重接近的初生湖羊公羔,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CON,代乳粉每日饲喂量为羔羊体重的2%)和高饲喂水平组(H,代乳粉每日饲喂量为羔羊体重的4%)。所有羔羊从7日龄开始断母乳饲喂代乳粉,49日龄时屠宰。【结果】代乳粉饲喂水平对羔羊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21—49d羔羊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随日龄逐渐增加,49日龄时显著较高(P<0.05),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49日龄时显著较低(P<0.05)。H组羔羊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回肠和结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回肠和结肠丙二醛(MDA)含量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肠Claudin4表达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回肠和结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量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论】高代乳粉饲喂水平可以降低肠道组织氧化损伤,促进肠绒毛发育,降低肠道物理屏障损伤进而减少肠道免疫反应。生产中可以通过提高早期羔羊代乳粉饲喂水平促进羔羊肠道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谷饲饲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荷斯坦奶公牛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为改善牛肉品质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选取90头体重197 kg左右和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头。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低粗、中和高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各试验组饲粮的综合净能水平相同,精粗比(干物质基础)均为90﹕10。预试期10 d,正试期193 d。【结果】(1)试验Ⅲ组的眼肌面积比试验Ⅰ组提高了6.69%(P<0.05),各试验处理对屠宰率、肉骨比、净肉率及胴体产肉率无影响(P>0.05)。(2)试验Ⅲ组失水率比试验Ⅰ组显著降低了9.01%(P<0.05);剪切力及蒸煮损失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肉pH、肉色、色度及色相角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背最长肌常规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4)试验Ⅲ组的背最长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分别比试验Ⅰ、Ⅱ组降低了14.58%(P<0.01)和9.68%(P<0.05),且试验Ⅲ组的棕榈酸(C16:0)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Ⅲ组的背最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分别比Ⅰ组增加了14.16%和17.42%(P<0.01),油酸(C18:1n9c)含量分别试验Ⅰ组提高了28.89%和30.19%(P<0.01);试验Ⅱ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M/S)显著高于Ⅰ组(P<0.05),试验Ⅲ组M/S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能够提高荷斯坦奶公牛眼肌面积,增加背最长肌MUFA含量,降低SFA含量,对奶公牛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荷斯坦牛泌乳早期(6—35 d)体细胞数(SCCel)的群体特征及其与不同泌乳阶段体细胞数(SCC)及产奶量(MY)之间的关系,并对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体细胞评分(SCSel)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以期为我国荷斯坦牛乳房炎抗性选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了141个牧场2008—2018年182 378头牛的2 783 046条生产性能测定记录。质控后,共得到150 864头牛的1 869 976条测定日记录。将有表型的母牛至少向上追溯三代(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通过追溯,获得用于遗传分析的系谱文件,共包含6 451头公牛和103 452头母牛。利用SAS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牧场测定规模、测定季节、测定年份、泌乳天数、胎次等因素对SCSel的影响;利用SAS软件的REG过程分别分析了SCSel与不同泌乳阶段的SCS和日产奶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基于DMU软件,使用单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单性状动物模型和双性状动物模型分别估计了SCSel的遗传参数。【结果】荷斯坦牛产后前2周SCCel变化幅度较大,荷斯坦牛SCCel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牧场规模、测定季节、胎次和泌乳天数均对SCSel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早期年均测定规模1 000头以上牧场的奶牛SCSel显著(P<0.05)低于年均测定规模1 000头以下的牧场。SCSel随胎次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奶牛在夏季SCSel最高,在冬季最低。SCSel与泌乳期各测定日SCS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回归系数范围为0.06 —0.19;SCSel与泌乳期各测定日产奶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回归系数范围为-0.46 — -0.16,泌乳早期SCSel对泌乳期乳房健康状况及生产性能均有影响。荷斯坦牛1胎、2胎、3胎及各胎次SCSel的遗传力分别为0.05 ± 0.005、0.07 ± 0.01、0.04 ± 0.01和0.03 ± 0.01,SCSel为低遗传力性状;不同胎次的SCSel性状之间存在中高遗传相关,遗传相关估计范围为0.54—0.87。【结论】荷斯坦牛泌乳早期(6 —35 d)SCC受胎次、季节等影响,泌乳早期SCC具有不同于泌乳期测定日SCC的群体特征;泌乳早期SCC处于较高水平会影响荷斯坦牛在随后整个泌乳期内的健康状态和生产性能。本研究为牧场在母牛产后利用SCCel进行差异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探究荷斯坦牛在泌乳早期体细胞数差异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发泌乳早期SCS新性状有助于完善我国荷斯坦牛乳房炎抗性选育。  相似文献   

14.
骆驼奶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质谱测定了骆驼奶、牛奶、羊奶、人奶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在骆驼奶中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65.02%)极显著高于牛奶(40.76%)、羊奶(40.23%)、人奶(58.17%)(P<0.01),尤其是骆驼奶中的亚麻酸(C18∶3)含量(5.09%)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代乳粉中添加单宁酸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同质性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1个重复,分别饲喂对照代乳粉或单宁酸含量为0.2%的代乳粉,试验期21 d。羔羊28日龄时饲养试验结束,每组随机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分离胃室和肠段,分别称量各胃室和各肠段净质量以及含内容物质量,并量取各肠段的长度,计算各胃室和各肠段的相对质量和相对长度及内容物分布。肠道组织形态学和上皮细胞凋亡率用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测定。肠道屏障功能相关的闭锁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 1)mRNA表达量用采集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测定。结果 除十二指肠指数(%活体质量,P=0.012)和相对质量(%全肠质量,P=0.034;%全胃肠质量,P=0.017)、空肠和结肠相对长度(%全肠长度,P=0.030,P=0.004)及结肠内容物分布(%活体质量,P=0.039)外,单宁酸对羔羊胃肠指数(%活体质量)、胃肠相对质量(%全胃质量、%全肠质量和%全胃肠质量)、肠道相对长度(%全肠长度)、内容物相对质量(%活体质量)、胃肠内容物相对总胃/肠内容物及总胃肠内容物相对质量(%总胃内容物、总肠内容物、总胃肠内容物)以及小肠claudin 1蛋白mRNA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羔羊十二指肠肌层厚度并降低绒毛宽度(P=0.013,P=0.001),显著上调空肠ZO-1蛋白mRNA表达量(P=0.003),此外,单宁酸有上调羔羊空肠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并降低空肠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以及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的趋势(P=0.077,P=0.073,P=0.062,P=0.097,P=0.052)。结论 单宁酸显著降低7—28日龄湖羊羔羊十二指肠相对质量和空肠相对长度,但可通过提高十二指肠肌层厚度、上调空肠ZO-1蛋白和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并降低空肠隐窝深度及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来改善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棉籽替换TMR(全价混合日粮)中精料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产奶量、膘情、胎次相近、泌乳后期健康的荷斯坦奶牛30头,褐牛25头.采用自身对照,对照期按牛场常规TMR饲喂奶牛,试验期在TMR中用2kg全棉籽替换等量的精料饲喂奶牛,与对照期相比较.[结果]试验期乳脂率、乳糖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期(P<0.01),荷斯坦奶牛和褐牛的乳脂率提高了9.09;和8.70;;荷斯坦奶牛和褐牛的乳糖率提高了2.82;和7.98;;试验期奶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乳蛋白都有增高的趋势,但与试验期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奶牛泌乳后期,用2kg全棉籽替换TMR中等量(2kg)精料可以提高奶牛的乳脂率和乳糖率,但对体细胞数及其它乳成分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中国南方荷斯坦奶牛SCD1基因不同基因型的差异表达及与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方法】以同一奶牛养殖场的303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样本,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SCD1基因第5外显子878 bp位置的多态性,采用定量FQ-PCR技术初步检测3种基因型的相对表达量,并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牛奶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17、0.339和0.044,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分别为0.787和0.213,仅发现CT表达量显著高于TT(P<0.05)。CC、CT和TT在脂肪酸C4﹕0、C12﹕0、C17﹕0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脂肪酸C6﹕0、C8﹕0、C14﹕0、C15﹕0和c9t11CLA上,3种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上TT显著高于CC和CT(P<0.05)。【结论】SCD1基因C878T位点的突变对中国荷斯坦牛SCD1基因不同基因型的表达和乳脂肪酸成分有较大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品种鸡肉中的风味物质和基因进行筛选,为开展品种选育及鸡肉产品的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对消费者购买肉鸡的主要选择因素进行市场调查。其次分别选取上市日龄的地方品种鸡(文昌鸡、鹿苑鸡)、培育品种鸡(817肉鸡、花山鸡)、引进白羽肉鸡(罗斯308),每个品种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30只鸡(公母各15只)屠宰,屠宰后迅速取两侧胸肌,用于品尝评定、常规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肌苷酸、脂肪酸、氨基酸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测定。最后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将品尝评定结果与理化测定结果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影响品尝评定的风味物质。【结果】(1)风味是消费者购买肉鸡的主要选择因素。文昌鸡肉的甜味、鲜味显著高于罗斯308(P≤0.05)。(2)文昌鸡、鹿苑鸡平均肌纤维面积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平均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花山鸡、罗斯308(P≤0.05)。文昌鸡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文昌鸡、鹿苑鸡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罗斯30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文昌鸡、鹿苑鸡、817肉鸡(P≤0.05...  相似文献   

19.
赵鹏  邵伟  余雄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43-147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在新疆中州牛场选择450头年龄、胎次相同,泌乳量接近的澳洲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三组.第-组为对照组(CT组),第二组(XP组)每天饲喂50 g"益康XP",第三组(PM组)每天饲喂24g"PM发酵粉";试验期3个月,每10d测日产奶量,每月数据汇总处理,每月底采集乳样,检测其乳脂率、乳蛋白、乳糖、乳中4脂固形物、乳密度、冰点、体细胞数、pH值、灰分和电导率.[结果]与CT组相比,XP组与PM组均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P<0.05);与CT组相比,XP组和PM组均能有效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且以PM组效果更佳.此外,与CT组相比,XP组和PM组对乳糖、乳中非脂固形物、乳密度、冰点、灰分、电导率和pH值影响并不显著(P>0.05),[结论]在大规模奶牛试验中,XP组和PM组均提高了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且PM组添加剂减少奶牛乳中体细胞数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定自主研发新兽药——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靶动物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产和初产健康泌乳期奶牛各6头,入选前30日内未接受过全身性或乳房内抗生素给药,产奶量在15-35 kg。给药前1日、给药当日(0日),记录各试验奶牛的日产奶量、直肠温度,并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检测。采样时先用清水冲洗乳房,用75%乙醇对乳头及周围进行消毒,待酒精挥发后,手工挤奶,弃去前三把奶后,采集奶样于灭菌试管中,贴好标签,低温(4℃)保存并于6 h内送实验室检测。给药当天,待奶牛挤完奶后,先用消毒毛巾清洁各乳区,再用消毒药液浸泡乳头约30 s,然后进行乳头内灌注给药。灌注时轻轻推压活塞,将药物缓缓注入乳池内,使药物均匀分布。按照推荐剂量,每头奶牛的4个乳区分别单次注入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一支(含头孢洛宁250 mg)。给药后1日、3日、5日、7日和10日对4个乳区各采集奶样。记录奶牛标识、观察时间、试验日期和时间、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及体温等参数。检测乳样中体细胞数(SCC),对给药当日(0日)和给药后第10日各采集的乳样进行细菌学检查。将各奶样接种至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各种病原菌。分离菌株经纯化培养后,依据菌落形态、染色特征、生化特点鉴定其种类。主要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结果】 在整个试验期间,给药乳区未出现乳房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给药前1日、0日和给药后的1、3、5、7和10日,体细胞数大多在25-40万个/mL,平均体细胞数分别为33.26、32.74、32.70、31.63、31.24、30.62、30.04 万个/mL,给药后各时间点奶样体细胞数与给药前体细胞检测结果相比,体细胞数有所降低,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产奶量在23-33 kg,平均日产奶量分别为27.30、27.35、27.25、27.40、27.64、27.83、28.00 kg,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试验奶牛在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直肠温度均在奶牛的正常温度范围内(38.4-39.2℃),直肠平均温度分别为38.79、38.82、38.83、38.77、38.71、38.71、38.69℃,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按推荐剂量单次给药对奶牛的体细胞数、日产奶量、体温无显著影响。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在给药当日(0日)采集的乳样中,分离到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为2、3和4株;给药后第10日,仅检测到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各1株,给药前后目标菌数量有显著降低。【结论】 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奶牛体温、产奶量和奶中体细胞数等无不良影响,该制剂用于奶牛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