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笔者对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进行了陆生贝类资源调查,获得陆生贝类标本6000多号.经鉴定得69种,分隶于12科31属.区系分析表明:黔东北部地区的陆生贝类以东洋界西南区种类和华中区种类为优势.在69种中,有30种分布于华中区和西南区,约占总数的43.48%;有13种分布于华南区、华中区和西南区(即东洋界),约占总数的18.84%;有9种仅分布于华中区,约占总数的13.04%.将本调查结果与贵州南部地区陆生贝类物种进行比较,发现两地的种类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省27个市、县进行了危害烟草的陆生贝类(蜗牛和蛞蝓)的调查研究。获得1纲2亚纲2目8科15属21种的标本153号。制订出云南省危害烟草陆生贝类的分科检索表,描述了21种烟草害螺的形态、分布和危害,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帘蛤目16种经济贝类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帘蛤目主要经济贝类的分子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应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6种中国近海帘蛤目经济贝类共计60个个体的COI基因片段,与GenBank收录的10种帘蛤目贝类50条同源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帘蛤目贝类COI基因存在碱基插入和缺失现象,在16个物种中有6个物种存在103个插入和缺失位点,其中杂色蛤仔Ruditapes variegata、裂纹哥特蛤Katelysia hiantina插入和缺失位点均为30个,大竹蛏Solen grandis为27个;碱基的组成出现偏倚现象,A+T含量(64.2%)明显高于G+C含量(35.8%);基于K2P模型的计算,16个物种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 6,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88 4,后者是前者的21.34倍;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表明,COI基因在科、属、种水平上的鉴定及其系统进化关系重构方面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一致性较高。研究表明,线粒体COI基因作为帘蛤目贝类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的适用性上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形态分类系统提供了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比分析商陆(Phyto鄄lacca acinosa Roxb.)不同炮制品挥发性成分,并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每种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商陆生品中检测出39个峰,鉴定出29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76.52%;从醋商陆中检测出33个峰,鉴定出27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68.78%。共有挥发性成分有14种,与商陆生品相比,醋商陆减少15种成分,新增13种成分。商陆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陆稻种质资源早期幼苗的陆生适应性,筛选出具备低水分胁迫萌发、深土出苗能力的优势种质资源,为培育具有优良陆生适应性的新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在150 g/L乙二醇(PEG6000)模拟低水分胁迫及8 cm深土壤播种条件下,评价‘黄华占’‘龙粳39’‘京越1号’等24份水稻和‘陆引46’‘IRAT318’‘IRAT11’等24份陆稻改良品种的陆生适应性指标,同时对246份地方陆稻种质资源进行相关指标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陆生适应性综合评价值对参试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结果】在低水分胁迫条件下,典型水、陆稻品种的相对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根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可作为陆稻早期幼苗陆生适应性的鉴定指标。在深土播种条件下,根长、芽长、中胚轴长和胚芽鞘长对幼苗出土起着主效作用。根据它们陆生适应性的差异,可将294份供试材料的陆生适应性划分为极强型(Ⅰ类)、强型(Ⅱ类)、中间型(Ⅲ类)、弱型(Ⅳ类)和极弱型(Ⅴ类) 5类,最终筛选出7份陆生适应性强的种质资源。【结论】本研究初步确定了陆稻早期幼苗的陆生适应性鉴定指标,并对云南地方陆稻进行综...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北支贝类放流滩涂区潮下带水域浮游植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按季度对长江口北支贝类放流区外潮下带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5属228种,其中硅藻门153种、绿藻门25种、蓝藻门21种、甲藻门14种、金藻门2种、黄藻门2种、隐藻门2种和裸藻门9种。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不同,春季6门31属73种,夏季5门34属106种,秋季7门61属111种,冬季5门27属63种。各季节丰度分别为春季3.78×10~5个/L,夏季7.93×10~5个/L,秋季3.72×10~5个/L,冬季1.14×10~5个/L。对浮游植物与水化因子进行CCA典范应对分析,结果显示悬浮物、浊度、营养盐对浮游植物丰度影响较大。由于贝类投放和环境因子的变化,生态修复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显著,各季节浮游植物种类数及丰度都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从番茄果实表面筛选到1株产几丁质酶酵母菌株CY-6,该菌株产生的几丁质酶对番茄镰刀菌果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Y-6与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中的陆生伊萨酵母(I.terricola)种的特征基本一致;测定了该菌株的26S rDNAD1/D2区域序列并根据26S rDNA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菌株CY-6与陆生伊萨酵母形成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高达99.6%。因此,将菌株CY-6鉴定为陆生伊萨酵母。  相似文献   

8.
对21种帘蛤科贝类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均为707 bp(含引物),序列A+T含量(62.4%-67.8%)明显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379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334个;此区段共编码235个氨基酸,种间共有氨基酸变异位点100个.以COI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用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作外群,构建了35种帘蛤科贝类(其中14种贝类COI序列从GenBank下载)的系统发生树,结合拓扑结构分析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将短文蛤(Meretrix petechinalis)和丽文蛤(M.lusoria)订为文蛤(M.meretrix)的同物异名的观点,建议将丽文蛤和短文蛤订为文蛤的地理亚种;支持将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和D.angulosa订为2个独立种的观点;认为将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和织锦巴非蛤(P.textile)订为2个独立种是合适的.COI基因序列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适合作为帘蛤科贝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研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曹娥江流域的淡水贝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自1981年以来历次对曹娥江流域淡水贝类的调查结果。标本经鉴定计有52种,其中腹足纲6科13属22种,瓣鳃纲4科11属20种。分析了流域中淡水贝类与栖息环境的关系。探讨了流域中淡水贝类的分布区划及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西沿海贝类养殖中污染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情况,于2007年和2008年对广西沿海钦州和防城海域采集的近江牡蛎、北海海域采集的文蛤,进行了腹泻性贝类毒素(DSP)含量检测.检测结果表明:2007年检测24个近江牡蛎样品中,DSP检出9个,检出率为37.5%,14个文蛤样品中DSP检出2个,检出率为14.3%;2008年采集近江牡蛎50个样品中,15个样品检出DSP,检出率为30%,27个文蛤样品,10个样品检出DSP,检出率为37%.根据检测结果提出了DSP贝类污染和DSP中毒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蜗牛和蛞蝓是三叶草草坪上的主要有害动物,直接影响绿化景观的观赏价值和人居环境。蜗牛和蛞蝓喜阴湿,春秋季节发生比较严重。试验应用密达颗粒剂毒饵诱杀同型巴蜗牛效果较差,不宜推广应用;诱杀野缨蛞蝓的效果达90%左右,其用药量以7.5kg/hm^2为宜,可推广应用,但成本较高。应用碳酸氢铵50倍液防治这两种有害动物的效果均在95%以上,此法成本低,效果快,无污染,对植物安全,且有一定肥效,是一项环保措施,应首选应用。防治蜗牛和蛞蝓应采用综合防治的措施,人工捡拾蜗牛和春季耙除枯黄枝叶、5~7月保持土壤干旱,都是防治这两种有害动物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分布于中国、印度和尼泊尔的直翅目蚱科尖顶蚱属Teredorus昆虫种类共计22种,其中有2个新种,即太白尖顶蚱Teredorus taibeiensis sp.nov.和短背尖顶蚱Teredorus brachinota sp.nov.,并有1个新组合,即格尖顶蚱Teredorus graveli(Gunther,1939)com.nov.,同时提供了尖顶蚱属昆虫的分种检索表和分布地区。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贵州省波蚱属3新种记述(直翅目: 短翼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中国贵州省波蚱属昆虫3新种,即拟西蒇波蚱Bolivaritettix paratibetanis sp.nov.、长跗波蚱Bolivaritettix dolichotarsus sp.nov.和齿背波蚱Bolivaritettix dentano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及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带织蛾属在中国已记载9种,均为Meyrick在1894年至1936年期间发表,其中Periacma conophanta Meyrick已移至斑织蛾属,本文记述中国该属5新种和1新记录。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省叶蝉科昆虫进行系统分类,共记述河南省分布的18个亚科86属209种,其中包括7个新种,即宽板短头叶蝉(Iassus latus Shen et Cai,sp.nov.)、刻缘短头叶蝉(Iassus acutangulus Shen et Cai,sp.nov.)、突缘短头叶蝉(Iassus flangus Sh...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裂脖跳小蜂属1新种--韩氏裂脖跳小蜂(Rhopus hanni Zu&Li, sp. nov.),1中国新记录种--硫磺裂脖跳小蜂(Rhopus sulphureus(Westwood,1837))。对新种及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附有成虫特征照片。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福建省和浙江省直翅目枝背蚱科澳汉蚱属Austrohancockia Gunther昆虫2新种,即武夷山澳汉蚱Austrohancockia wuyishanensis sp.nov.和凤阳山澳汉蚱Austrohancockia fengyangshanensis sp.nov.,并附有澳汉蚱属分种检索表和分布.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云南扁萤幼虫捕食效能,本文从温度、捕食者密度、猎物种类三个方面对云南扁萤幼虫的捕食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龄幼虫在不同梯度温度下的捕食效果为35℃30℃25℃20℃;捕食率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捕食者密度从1增加到5时捕食率下降相对较快,而当捕食者密度从5增加到7时,捕食率下降却较为平缓;云南扁萤幼虫对灰巴蜗牛具有正喜好性和负转换行为,对野蛞蝓表现为负喜好性和正转换行为。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采自云南的黄蚜小蜂属Aphytis chrysomphali-种团的2个新种———滇黄蚜小蜂( A.dianensis Gao et Li, sp.no v.)和拟日黄蚜小蜂( A.pseudoajp onicus Gao et Li, sp.nov.)。详细记述了成虫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编制了chrysomphali-种团中国所有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秽蝇属5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记述中国云南省秽蝇属5新种;钩尾秽蝇Coenosia hamaticauda sp.nov.,束秽蝇Coenosia sponsa sp.nov.,膜尾秽蝇Coenosia vesicicauda sp.nov.,狭叶秽蝇Coenosia angustifolia sp.nov.,和离叶秽蝇Coenosia sparagmocerc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