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脂肪是动物日粮中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也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在动物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断奶湖羊公羔羊在断奶前饲喂高脂肪日粮对其断奶前后生长性能、能量代谢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为早期断奶羔羊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选用出生日龄相似、体重接近、健康的湖羊双胞胎公羔30对,在7日龄断母乳,随后每对双胞胎随机分为两个处理,即高脂肪日粮组(high fat记为HF: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脂肪水平为26.89%和5.07%)和正常脂肪日粮组(normal fat 记为NF: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脂肪水平为15.15%和2.80%),每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饲喂在同一个圈舍。在7—60日龄期间,两组羔羊饲喂不同脂肪水平的代乳粉及颗粒料,饲喂至60日龄断代乳粉。60—120日龄期间两组羔羊饲喂相同颗粒料。羔羊分别于50—60、110—120日龄按平均体重随机选择9对双胞胎羔羊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用于评估断奶前饲喂不同脂肪水平日粮的羔羊断奶前后两阶段能量代谢情况,60及120日龄分别按照试验羊平均体重随机屠宰9对双胞胎羔羊,测定羔羊断奶前后的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胃肠道发育情况。【结果】在断代乳粉前,两组羔羊的每日总干物质采食量(DMI),摄入总能(GE)、粪能(FE)、尿能(UE)、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总能代谢率(ME/GE),空体重(EBW)、屠宰率、GR值,及除蹄重外各器官、各胃室和各肠道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60日龄HF组羔羊体重,DE、ME、DE/ME,宰前活重(LBW)、头重、心重、蹄重及蹄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瓣胃重及小肠重有高于NF组羔羊的趋势(0.05<P<0.1),眼肌面积及皱胃重显著高于NF组(P<0.05)。断代乳粉后,所有羔羊饲喂同一种颗粒料至120日龄,前期饲喂高脂肪日粮组的羔羊61—120阶段的DMI和120日龄时羔羊BW,LBW、EBW、HCW、皮+毛重、心重、蹄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及瘤胃重显著高于NF组羔羊(P<0.05),脾、肾重有高于NF组羔羊的趋势(0.05<P<0.1);断代乳粉前饲喂高脂肪日粮不影响断奶后羔羊的能量代谢、其他器官指数及胃肠道发育(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前饲喂高脂肪日粮可提高羔羊断奶前体重、消化能和代谢能,改善胴体重及眼肌面积。哺乳期饲喂高脂肪日粮显著提高羔羊断奶后采食量、体重、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总之,断奶前提高日粮的脂肪含量可对湖羊双胞胎公羔断奶前后的能量代谢和屠宰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方面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 )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0—2月龄羔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体重为(3.82±0.46)kg的新生湖羊羔羊120只,分为4个处理组:正常断奶组(CON组,49 d断奶)、早期断奶组(EW组,21 d断奶)、白藜芦醇组(RSV组,饲喂10 mg·kg -1 BW白藜芦醇,21 d断奶)和地衣芽孢杆菌组(BL组,饲喂60 mg·kg -1 BW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2×10 9cfu/g,21 d断奶)。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羔羊。从4日龄开始,RSV组和BL组分别通过口腔灌服白藜芦醇和地衣芽孢杆菌。羔羊于56—63日龄期间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并在63日龄时采集血液样品。试验期共63 d。 【结果】羔羊21 d体重(BW)和0—21日龄开食料采食量及平均日增重(ADG)在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EW组、RSV组和BL组羔羊的49 d和63 d体重均显著低于CON组(P<0.01),开食料采食量在21—49日龄期间显著升增加(P<0.01)。试验全期(0—63 d),EW组、RSV组和BL组羔羊ADG显著低于CON组(P<0.01),分别降低了18.5%、15.1%和20.5%。CON组和EW组羔羊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的消化率显著高于RSV组(P<0.05),并且EW组OM消化率显著高于RSV 组(P<0.05)。CP、EE、Ca、P的表观消化率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EW组NDF和ADF的消化率显著高于RSV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NDF和ADF的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处理对羔羊血清抗氧化、免疫及炎症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21日龄断母乳直接转为采食固体饲料的饲喂方式,会造成羔羊生长受阻,早期饲喂地衣芽孢杆菌和白藜芦醇对湖羊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等方面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断奶日龄和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对6月龄陕北白绒羔羊小肠形态发育和小肠道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间接阐明陕北白绒山羊最佳断奶日龄和饲养标准,为两年三胎体系中羔羊早期断奶和日粮配制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54日龄左右健康、体重相近((10.73±1.03)kg)的陕北白绒山羊羔羊5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试验Ⅰ、Ⅱ、Ⅲ组羔羊分别于90、75、60日龄断奶,断奶后饲喂标准日粮;试验Ⅳ、Ⅴ、Ⅵ组羔羊均于60日龄断奶,断奶后分别饲喂消化能和粗蛋白水平为标准日粮85%、115%、130%的试验日粮。试验羊饲喂至6月龄,试验期间测定羔羊体重和采食量。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只羊进行屠宰(屠宰前未禁食),分别采集十二指肠中上部、空肠中段、回肠末端组织样品2 cm 2,制成石蜡切片观察小肠形态;采集小肠各段食糜用于测定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结果】(1)断奶日龄影响4—6月龄羔羊生长,Ⅲ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2)断奶日龄影响6月龄羔羊小肠的组织形态,十二指肠的肌层厚度和空肠绒毛表面积Ⅲ组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十二指肠绒毛宽度、回肠绒毛宽度Ⅱ、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3)断奶日龄影响小肠内消化酶的活性,十二指肠和回肠中脂肪酶活、空肠和回肠中的糜蛋白酶活性Ⅲ组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4)日粮营养水平影响小肠组织形态,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绒毛表面积和空肠的绒毛高度、肌层厚度以及回肠的绒毛高度、V/C等指标Ⅴ和Ⅵ组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5)日粮营养水平影响小肠内消化酶的活性,十二指肠中糜蛋白酶活、胰蛋白酶活性V组和VI组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空肠中糜蛋白酶活和回肠中胰蛋白酶活V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就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发育以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等指标而言,60日龄断奶最佳;4—6月龄断奶羔羊日粮消化能和蛋白水平按现行饲养标准的1.15倍设置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荷斯坦阉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荷斯坦阉牛育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体重在650 kg左右的健康的荷斯坦阉牛39头,随机分为3组(n=13)。试验期为255 d(预试期10 d、正试期245 d)。试验前期(1—87 d)3组分别为低能量组(LE)、中能量组(ME)、高能量组(HE),NEmf分别为6.10、6.30、6.50 MJ·kg-1,CP水平均为11.6%;试验后期(88—245 d)分为3个阶段,Ⅰ(88—130 d)、Ⅱ(131—188 d)、Ⅲ(189—245 d)阶段,不同阶段的各试验组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相同, NEmf分别为6.7、7.20、7.29 MJ·kg-1,CP水平均为11.5%。于试验前期和后期结束时进行生产性能等指标测定,每组随机选择6头牛采集血液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并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结果】提高试验前期饲粮能量水平,显著提高了荷斯坦阉牛HE组的日增重,较LE组和ME组分别提高了21.50%(P<0.05)和17.12%(P<0.05),但饲粮能量水平对荷斯坦阉牛后期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前期,血清中的TG含量显著增加,高低次序均表现为HE组>ME组>LE组,HE组血清中LPL含量最高,较LE组、ME组分别提高了35.17%(P<0.05)、9.92%;HE组血清中NEFA含量最高,较LE组显著提高了13.16%(P<0.05),与ME组无显著差异。而在试验后期,LE组血清中LPL含量较ME组、HE组显著提高18.47%(P<0.05)、26.17%(P<0.05)。不同饲粮能量水平显著提高了荷斯坦阉牛胴体重,HE组最高,较LE组和ME组提高了6.26%、5.26%;HE组屠宰率极显著LE组和ME组,分别提高了4.86%(P<0.05)、4.10%(P<0.05),而对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等级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pH、蒸煮损失、剪切力、失水率以及色差无影响(P>0.05);HE组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最高,较LE组和ME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2.54%(P<0.05)、57.45%(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荷斯坦阉牛采取直线高能育肥模式较好,在体重650—770 kg阶段,饲粮NEmf水平为6.50 MJ·kg-1,CP水平为11.6%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羔羊腹泻是由病原微生物、营养改变、环境应激等多因素互作所致的新生和断奶时期危害羔羊生长的临床常见病之一。对断奶前后腹泻羔羊的生长生理与肠道菌群变化与其同期健康羔羊进行比较。为不同生长阶段羔羊腹泻的针对性防治研究奠定科学基础。【方法】在对羔羊腹泻进行临床调查的基础上,随机选择断奶前(31—45日龄)健康和腹泻羔羊各10只、断奶后(60—75日龄)健康和腹泻羔羊各10只分成4组进行生长生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相关炎性因子指标测定。采集直肠粪样,用16S rRNA测序进行肠道菌群组成结构比较分析。【结果】(1)断奶前健康与腹泻羔羊体重差异不显著。而断奶后腹泻羔羊体重极显著低于健康羔羊(P<0.01),且腹泻羔羊的体温、脉搏和呼吸频率也均显著低于健康羔羊(P<0.05)。(2)断奶前腹泻羔羊总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显著低于健康羔羊(P<0.05)。断奶后腹泻羔羊白细胞总数极显著高于健康羔羊(P<0.01),尿素氮、肌酐、磷、血糖和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健康羔羊(P<0.05),炎性因子IL-4、IL-6、IL-8显著高于健康羔羊。(3)断奶后健康羔羊与腹泻羔羊肠道菌群共有OTUs占比较断奶前上升近一倍。断奶前腹泻羔羊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健康与腹泻羔羊的肠道菌群PCoA分布差异显著(Weighted UniFrac Adonis和Anosim检验水平,P<0.05),而断奶后组间差异不显著。门水平:与其同期健康羔羊相比,断奶前腹泻羔羊梭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疣微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断奶后,腹泻羔羊黏胶球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属水平:与其同期健康羔羊相比,断奶前腹泻羔羊梭杆菌属和梭菌属显著升高(P<0.05),而艾克曼菌属、脱硫弧菌属和丁酸弧菌属显著下降(P<0.05)。断奶后,腹泻羔羊瘤胃球菌属显著下降(P<0.05),而脱硫弧菌属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断奶前腹泻羔羊主要发生蛋白质和血脂降低;而断奶后腹泻羔羊的生理变化以尿素氮、肌酐和血糖等指标的下降为特点。断奶前腹泻羔羊肠道菌群失调变化明显;而断奶后腹泻羔羊炎症反应等变化明显。这些差异可能与断奶所引起的日粮组成结构和环境因素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饲喂水平对断奶公、母羔羊毛囊发育的影响,以期探究断奶羔羊毛囊发育特征及营养调控效应,进而为其营养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选取3月龄断奶羔羊[公:n=24,体质量:(28.70±1.12) kg;母:n=24,体质量:(24.74±1.42) kg],每个性别平均分为3 组,单栏饲喂全混合颗粒饲粮,监测其在自由采食组(AL)、70%自由采食组(0.7AL)和40%自由采食组(0.4AL)3 个饲喂水平下的生长性能及毛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到饲喂期末,不同饲喂水平条件下断奶公、母羔羊体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均差异显著。不同饲喂水平下断奶公、母羔羊的次级毛囊密度和次级毛囊密度与初级毛囊密度比值(S/P)均差异显著,呈现AL>0.7AL>0.4AL,而初级毛囊密度没有显著差异。饲喂水平对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毛囊发育性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代乳粉饲喂水平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27只新生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F1代羔羊随机分为低(L)、中(M)、高(H)3个饲喂水平组,分别按体重的1.0%、1.5%和2.0%饲喂代乳粉。羔羊于50—60、80—90日龄期间分别进行一期消化代谢试验,并在50、90日龄采集血液样品,分析血清生化指标。【结果】羔羊的体重(BW)和体尺(BL)随代乳粉饲喂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低、中、高3个处理组间的BW和BL差异显著(P<0.05)。干物质(DM)、有机物(OM)、总能(GE)、氮(N)、粗脂肪(EE)、Ca、P消化率随饲喂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低饲喂水平组DM、GE、N、EE、Ca、P的消化率显著低于高饲喂水平组(P<0.05),但在85—90日龄时,高饲喂水平组的N沉积率最低,仅为70.9%,显著低于低饲喂水平组的78.7%(P<0.05)。50日龄时,各处理间的总蛋白(TP)、尿素氮(BUN)、血糖(GLU)、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差异不显著(P>0.05),但低、中饲喂水平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高饲喂水平组(P<0.05)。90日龄时,高饲喂水平组CHOL显著高于低饲喂水平组(P<0.05)。【结论】适宜代乳粉饲喂水平可显著提高羔羊生长性能及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改善饲料转化率(FCR)。20—50、50—70和70—90日龄羔羊的代乳粉饲喂水平分别按体重2.0%、1.5%和1.0%为宜。  相似文献   

8.
代乳粉水平对羔羊血液指标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代乳粉的合理利用对于提高羔羊健康和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但代乳粉饲喂水平对羔羊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仍不清楚,羔羊免疫功能发育和肠道健康发育所需的最佳代乳粉饲喂水平仍无定论。【目的】从羔羊血液学指标动态变化规律、回肠和结肠组织形态、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量的角度分析代乳粉饲喂水平对羔羊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6只初生重接近的初生湖羊公羔,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CON,代乳粉每日饲喂量为羔羊体重的2%)和高饲喂水平组(H,代乳粉每日饲喂量为羔羊体重的4%)。所有羔羊从7日龄开始断母乳饲喂代乳粉,49日龄时屠宰。【结果】代乳粉饲喂水平对羔羊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21—49d羔羊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随日龄逐渐增加,49日龄时显著较高(P<0.05),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49日龄时显著较低(P<0.05)。H组羔羊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回肠和结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回肠和结肠丙二醛(MDA)含量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肠Claudin4表达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回肠和结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量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论】高代乳粉饲喂水平可以降低肠道组织氧化损伤,促进肠绒毛发育,降低肠道物理屏障损伤进而减少肠道免疫反应。生产中可以通过提高早期羔羊代乳粉饲喂水平促进羔羊肠道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开食料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对犊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犊牛开食料的合理配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取平均体重为(42±2.5)kg 的60头(包括36头公犊牛,24头母犊牛)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15头(9头公犊牛+6头母犊牛),15日龄起依次饲喂10%(10N)、15%(15N)、20%(20N)和25%(25N)NDF水平的开食料。试验犊牛单个饲养于犊牛岛,70日龄断奶,饲喂至112 日龄。每日记录开食料采食量,每两周称量犊牛的体重,于35和112日龄测量犊牛的体尺,35、70、90和112日龄空腹颈静脉抽血测定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结果】(1)70—112日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10N组显著低于25N组(P<0.5);42—70日龄,20N和25N组NDF采食量显著高于10N和15N组(P<0.05);70—112日龄,NDF采食量随开食料NDF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 (2)70—112和15—112日龄,15N组犊牛体增重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分别高出12.67%、43.56%、30.17%和6.16%、18.09%、15.16%;15N组体高显著高于20N和25N组(P<0.05),体斜长和胸围显著高于25N组。(3)90日龄,15N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白球比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112日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随NDF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4)35、70和112日龄,15N、20N和25N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显著高于10N(P<0.05)组,血清丙二醛浓度低于10N组。【结论】犊牛开食料中NDF水平直接影响进食量和体增重,15—112日龄荷斯坦犊牛开食料中NDF的适宜水平为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羔羊断奶后10d的生长、营养物质消化、器官发育和血清指标的影响,筛选羔羊最佳的早期断奶日龄。【方法】选取出生日龄、体重相近的湖羊羔羊72只,分成4组。3个试验组每组16只,分别于羔羊10、20、30日龄进行断奶,饲喂代乳品(EW10组、EW20组、EW30组);对照组24只(ER组),羔羊随母哺乳。试验组羔羊于断奶后10d内进行消化试验,并在断奶后10d时测定羔羊生长性能、器官发育情况和血清指标变化规律,并以对照组作相同处理作为对照。【结果】(1)断奶后10d时,EW10和EW30羔羊体重、日增重显著低于ER(P<0.05),而EW20羔羊体重、日增重与ER差异不显著(P>0.05)。EW10和EW20组断奶后10d内羔羊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ER组(P<0.05),EW30与ER组差异不显著(P>0.05)。(2)EW10组羔羊断奶后10d内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的消化率与ER差异不显著(P>0.05),总能(GE)、氮(N)、粗脂肪(EE)、钙(Ca)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ER组(P<0.05)。EW20和EW30组羔羊断奶后10内DM、OM、GE、N、EE、Ca和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ER组(P<0.05)。(3)羔羊断奶后10d时EW10组瘤胃占羔羊体重比值显著高于ER(P<0.05),EW20和EW30组与ER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ER组。其余指标或组别均差异不显著(P>0.05)。(4)早期断奶羔羊各血清指标在断奶当天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EW10和EW30组羔羊断奶后10d血清中TP和ALB含量显著低于ER(P<0.05),EW10羔羊于断奶后10d血清中TNF-α显著高于ER(P<0.05),EW10和EW30羔羊断奶后10d血清中CORT显著高于ER(P<0.05)。【结论】羔羊20日龄断奶后10d应激较小,此日龄断奶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近几年肉羊育肥集中区面临臭气面源污染的难题,探讨垫料床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及舍内臭气组分的影响,为育肥羊舍的臭气减排提供技术路径。【方法】选择250只体重相近、年龄一致的健康育肥羔羊,随机分为5组,根据垫料床材料不同,分为对照组(素土地面)、A组(全锯末)、B组(糠醛+锯末)、C组(稻壳+锯末)和D组(玉米芯+锯末),试验期90 d(前期1—45 d;后期46—90 d)。采用GC-MS方法,对不同试验期垫料床上部空间和垫料内部空间的臭气组分进行检测,并分析垫料床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1)4个垫料组与对照组比较,羔羊的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提高7.7 %(A组)、8.7 %(B组)、12.1 %(C组)和7.8 %(D组)(P<0.05),但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2)整个试验期垫料床上部空间和垫料内部空间分别检测出9大类和8大类臭气组分,包括31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醇类4种、烷类10种、胺类3种、酚类1种、酯类7种、酮类4种、醛类2种、酸类3种和硫醇类1种)。垫料组与对照组比较,检测出的臭气组分种类基本一致。(3)从臭气组分含量分析,不同试验期不同检测空间均表现为烷类含量占比最高,达52.0 %—77.5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酚类与胺类含量则表现为试验前期和后期4个垫料组2个检测空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C组降低最明显。比较前、后期的臭气含量,垫料床上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均表现为前期醇类、胺类和酚类含量显著高于后期(P<0.05),但后期酯类含量显著高于前期(P<0.05)。(4)试验期间垫料床上部和内部空间检测出的主要致臭物质均为4种,即,2-乙基己醇、N,N-二甲基乙酰胺、苯酚和1H-吲哚-3-硫醇。与对照组比较,各垫料组的4种致臭成分含量均表现出降低趋势,且C组降低最明显(P<0.05)。【结论】4种组合垫料不仅改善了育肥羔羊的生长性能,还减少了空气环境中的臭气含量,为羊舍的臭气减排提供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为中性洗涤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巴什拜羊采食量、日增重、屠宰率、器官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不同秸秆源的NDF对巴什拜羊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1.76±4.86) kg的羔羊20只,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为Ⅰ组(饲喂玉米秸秆为纤维源的日粮)、Ⅱ组(饲喂小麦秸秆为纤维源的日粮),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试验Ⅰ组、Ⅱ组羊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料重比、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间试验羊头、蹄、肾脏、胃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肝脏和肺重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Ⅱ组血清球蛋白、葡萄糖、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钙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血清白蛋白含量、白球比、甘油三酯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两种秸秆来源NDF的日粮对巴什拜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NDF来源的日粮对肝脏和肺部器官机体抵抗力、免疫力影响较大,以小麦秸秆为NDF来源的日粮可能更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精料饲粮条件下,添加不同水平葡萄籽原花青素(GSPs)对杜寒杂交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瘤胃及血清炎症因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葡萄籽原花青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择48只体重相近(22.75±1.20 kg)、月龄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公羔,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8只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基础饲粮精粗比为7:3,GSPs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CON)、10(10GSPs)、20(20GSPs)、40(40GSPs)mg·kg-1 BW。饲养期共60 d,前15 d为预饲期。正试期第1天晨饲前称量体重作为初始体重。正试期结束后颈静脉采集血液并分离血清,用于抗氧化指标、炎性因子和脂多糖含量测定;同时每组随机选择6只分别于饲喂后1、3、4、6、8、12 h口腔采集瘤胃液,立即测定瘤胃液pH,饲喂后3 h瘤胃液样品用于测定发酵指标及脂多糖含量。每组剩余6只进行屠宰,采集瘤胃组织测定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10GSPs和20GSPs组的末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40GSPs组差异不显著(P>0.05)。10GSPs和20GSPs组ADG和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而40GSPs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GSPs对瘤胃pH有一定的调控作用,饲喂后3、8、12 h瘤胃pH随GSPs添加水平增加而线性升高(P<0.05),4 h瘤胃pH较对照组有线性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7);添加GSPs后瘤胃液中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有降低的趋势(P<0.1),对丙酸、异戊酸、戊酸浓度及乙酸/丙酸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GSPs后血清脂多糖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不影响瘤胃液中脂多糖浓度。20GSPs和40GSPs组瘤胃组织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GSPs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GSPs组(P<0.05)。20GSPs和40GSPs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GSPs组(P<0.05)。添加GSPs对瘤胃组织炎症因子没有显著影响,但有降低IL-6和IL-10的趋势(P<0.1)。20GSPs和40GSPs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GSPs组(P<0.05);40GSPs组血清IL-10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10GSPs和20GSPs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精料饲粮条件下补饲适量GSPs可以提高羔羊瘤胃pH,提高血清和瘤胃组织抗氧化能力,对羔羊健康具有潜在的保护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GSPs的最佳饲喂量为20 mg·kg-1BW。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肉品质是现代肉羊生产的主要目标之一,研究不同饲养水平对阿勒泰羊背最长肌肌肉组织结构及肌纤维组成相关基因的影响,为通过饲养水平调控肉脂型绵羊肉品质,提高生产效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出生日龄接近((3.0±0.5)月龄)、体况良好、体重相近((19.16±0.54)kg)、臀型一致的阿勒泰羊30只,随机分为3组,自由采食60 d后,分别按照50%(0.25 MJ/W0.75×d-1)(NL组)、100%(0.5 MJ/W0.75×d-1)(NM组)、150%(0.75 MJ/W0.75×d-1)(NH组)的维持代谢能饲喂30 d后屠宰,取背最长肌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2%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色法染色,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肌肉组织结构,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肌球蛋白重链I (myosin heavy chain,MyHC I)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re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蛋白表达量。【结果】(1) 阿勒泰羊摄入50%、100%和150%的维持代谢能时,三组试验羊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90.67 kg、13.33 kg和203.00 kg,差异显著(P<0.05);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NH组、NM组显著大于NL组(P<0.05);肌内膜厚度NH组显著小于NL组(P<0.05);肌束肌纤维数量、肌束纤维面积、肌束膜厚度以及肌纤维面积、肌纤维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2) 饲养水平对肌质网终池面积、脂滴面积以及肌质网终池、肌原纤维、肌质的面积比都有影响,肌质网终池面积和面积比NH组显著大于NM和NL组(P<0.05),脂滴面积NH组显著大于NL组(P<0.05);肌质面积比NM组显著大于NH和NL组(P<0.05);线粒体、糖原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 饲养水平对肌纤维组成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有影响,PPARγ的蛋白表达强度、阳性面积和阳性率NL和NM组显著低于NH组(P<0.05);MyHCⅠ蛋白表达强度随能量摄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大,但是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饲养水平对阿勒泰羊背最长肌肌肉组织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影响,在育肥期可通过饲养水平控制肌肉组织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组成,从而按照生产需要调控肉品质。  相似文献   

15.
张春桃  马涛  屠焰  刁其玉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8):3664-3674
【目的】生物钟系统普遍存在于生命体的各级水平,与动物本身的消化生理及生长性能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试验探讨了昼夜节律与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关联,以期为提高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体重为(21.57±0.77) kg 健康湖羊45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15只,各处理组采用相同的精料补充料和粗料。3个处理分别设置为:白天处理组(DH),即早上饲喂日总精料的70%+日总粗料的30%;晚上处理组(DL),即早上饲喂日总精料的30%+日总粗料的70%;对照组(CON),即早上和晚上各饲喂日总精料的50%+日总粗料的50%。饲喂两个月后,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全收粪、尿法用于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和代谢率。饲养试验结束后,分别于晨饲前两小时和晚饲前2h,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样本用于相关指标测定。【结果】①试验羊只的日增重DH组为215.00g,进食量低于DL组和CON组,饲料转化比最优,为5.35,分别优于其他2组11.19 %和16.04 %。②与CON相比,DH组羊只干物质 (DM)、有机物 (OM)、粗蛋白 (CP)、中性洗涤纤维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 (ADF)消化率均高于CON 和DL组,具体:DH与DL组相比,DM消化率提高了21.42%,CP提高了22.29%,NDF提高了9.85%,ADF提高了28.69%。③氮的生物学价值DH组比CON明显提高(P>0.05)各组间可消化氮的摄入量之间无显著差异,DL组试验羊的总氮排出显著高于DH组(P<0.05)。DH组羊沉积氮、氮利用率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DL组(P<0.05)和CON组(P>0.05)。④不同处理对各组试验羊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DH组羊只瘤胃pH、乙丙比、丁酸显著低于DL组(P<0.05)。随着昼夜交替变化,瘤胃pH、NH3-N、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丙比发生显著变化(P<0.05),相关参数值白天高于夜间。【结论】在相同日粮营养素含量条件下,改变早、晚精粗料比的分配,可提高羊只生长性能和养分的消化利用率;白昼与夜间对瘤胃发酵有影响,白天饲喂高精料日粮对瘤胃TVFA、NH3-N和MCP含量具有促进作用。总之,早上适量提高精料比例,更符合动物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节奏,对饲料的利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单栏系统测定个体的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探讨绵羊饲料效率与瘤胃组织形态的关系,为解析绵羊饲料效率性状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选取出生日龄相近、系谱信息详细、健康状况良好的187湖羊公羔,56 d断奶后转入单栏饲养,过渡期14 d,预饲期10 d,正试期100 d。正试期内所有羊只仅饲喂颗粒饲料,自由采食及饮水,并在80 d和180 d晨饲前空腹测定其体重(body weight,BW)和80—180 d间的采食量(feed intake,FI),计算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中期代谢体重(metabolic body weight, MBW)、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和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等饲料效率相关性状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于180 d饲养结束后屠宰采集瘤胃腹囊组织1 cm2保存于4%甲醛溶液中,用于制作组织切片并观测其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最后将其与饲料效率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饲料效率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且剩余采食量最大与最小的个体每天的剩余采食量之差达0.57 kg。饲料效率相关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分析表明剩余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r= 0.68)和采食量(r= 0.48)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体重(r=0)、末期体重(r= -0.01)和平均日增重(r= -0.02)无显著相关(P>0.05)。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乳头长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肌层厚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而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无显著相关。不同RFI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瘤胃肌层厚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瘤胃乳头长、宽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RFI组羔羊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极显著高于Low-RFI组(P<0.01),肌层厚度显著高于Medium-RFI组(P<0.05);不同FCR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乳头长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肌层厚度和乳头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High-FCR组羔羊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CR组(P<0.05或P<0.01),Medium-FCR组羔羊乳头长度显著长于Low-FCR组(P<0.05);除瘤胃乳头宽度外,不同FI组羔羊的上述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High-FI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肌层厚度和乳头长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I组(P<0.05或P<0.01);不同ADG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乳头长度和乳头宽度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ADG组羔羊采食量、剩余采食量、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ADG组,饲料转化率则极显著低于Low-ADG组。【结论】剩余采食量与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饲料效率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可作为衡量饲料效率的潜在指标。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无显著相关,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与瘤胃乳头长度和肌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羔羊瘤胃组织形态对采食量和增重有显著影响,但其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