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杂交水稻早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杂交水稻早衰过程中光合系统、根系生理、叶绿素含量及一些酶类活性的变化,阐述了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水稻早衰的关系,指出利用转基因技术向水稻基因组转入优良基因是培育抗早衰杂交水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水稻早衰突变体是研究水稻衰老机制的良好载体.定位和克隆水稻早衰相关基因,有助于理解水稻早衰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机制,为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EMS化学诱变处理粳稻云引,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早衰突变体w14,与日本晴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并在群体中各选择100个隐性单株和显性单株的DNA等量混合,利...  相似文献   

3.
单季杂交水稻直播稳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季杂交水稻直播栽培存在着难全苗、草害较重、根浅易倒伏、易早衰等问题,提出了掌握好"全苗早发、除草防雀、肥水调控促健壮防早衰防倒伏"等技术措施,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几年,杂交水稻在开花和结果期间经常会发生剑叶枯黄和枯尖枯死的早衰现象,对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市相继启动实施了以喷施叶面肥为主要保护措施的水稻早衰防护性工程。并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保证水稻高产和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研究主要将杂交水稻开花结果期早衰现象发生的症状、生产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如下的分析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杂交水稻开花结果期叶片衰老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球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杂交水稻无论是产量,抗病性,各种综合形状都要比不杂交的水稻要高,这就意味着杂交水稻粮食出产量的提高,为日益增加的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资源环境下更好地解决粮食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水稻杂种优势表现1、根系发达。杂交水稻与一般常规品种比,具有根多、根长、根粗、根系生长快,入土深,分布文,吸收能力强的特点。所以杂交水稻耐肥、抗倒、不早衰。  相似文献   

6.
水稻叶片早衰及其外源激素的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水稻叶片早衰对产量的影响及其评价指标,记述了叶片早衰过程中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一些酶类活性、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了几种外源激素应用于防止叶片早衰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水稻叶片早衰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缙云县杂交中、晚稻穗期纹枯病、叶尖枯病、鞘腐病、叶黑肿病、紫秆病、稻粒黑粉病多种真菌性病害相继混合发生,造成水稻茎叶早衰,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成为严重的穗期早衰综合症,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为此,作者于2003年开展40%禾枯灵(三唑酮多菌灵)防治水稻穗期病害的试验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水稻源库关系与叶片衰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稻开花期间,通过剪去穗部部分枝梗和叶片等处理,形成不同的库源比,研究其与叶片衰老的关系[1]。结果表明,杂交水稻W6154/早特青源库矛盾大,叶片衰老快,降低库尖比,能明显减缓其叶片中蛋白质,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说明杂交不稻叶片早衰与其库源比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直播六防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直播栽培技术的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了“六防”栽培措施,即防鼠害、防烂种、防草害、防倒伏、防早衰、防病虫,以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0.
抗早衰剂不同浓度对杂交晚稻后期叶片和根系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生育后期易早衰的杂交水稻中优3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抗早衰剂不同浓度对杂交晚稻叶片和根系衰老的生理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抗早衰剂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根系活力,降低剑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喷施不同浓度的抗早衰剂可以提高晚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在5个抗早衰剂不同浓度处理中,以中等浓度的APSRC4的效果为最佳,比对照增产7.81%,其次为APSRC3,比对照增产7.42%,差异均达显著水平;APSRC1、APSRC2和APSRC5处理比对照有所增产,但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6-BA处理对水稻根系中后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超级杂交稻根系早衰的解决方法,采用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三系杂交稻组合)与湘洲8号(常规中稻品种)3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于孕穗期和抽穗期进行20 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A)叶面喷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在孕穗期适当地喷施6-BA,能够增加其不定根数量,在抽穗期喷施能够减缓不定根的衰老,喷施6-BA,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孕穗期、抽穗期单株不定根总长,促进前期根系最长根长的增加(后期效果不明显);激素处理能够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单株根干重和根体积.  相似文献   

12.
双季杂交稻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肥水平与杂交水稻产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养分吸收量,据此,提出了夺取杂交水稻高产的施肥技术。 杂交早稻亩产540公斤,需吸收氮10.9公斤、五氧化二磷4.9公斤、氧化钾15.9公斤、二氧化硅43.8公斤;杂交晚稻亩产560公斤,需吸收氮15.9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19公斤、二氧化硅63.8公斤.同一施肥水平,杂交晚稻比杂交早稻多吸收氮20%~27.5%,钾7%~24.1%,磷相似。杂交晚稻秧苗期、分蘖盛期吸钾量高于杂交早稻,齐穗后低于杂交早稻;杂交稻要获高产在氮磷水平中上稻田,施钾是第一位因素,杂交早稻应重视中后期施钾,杂交晚稻应重视苗期及早施钾肥;早晚杂交稻要获超500公斤产量其氮磷钾最佳拖肥量分别为12、4、10.7公斤/亩和12、4、12公斤/亩。  相似文献   

13.
双季两系杂交稻高产营养特性和施肥技术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水平与双季两系杂交稻的产量关系,以及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特征。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早稻产量为8430kg/hm2,需吸收氮189kg、磷35.6kg、钾195kg、锌887.8g。两系杂交晚稻产量为8430kg/hm2,需吸收氮177.3kg、磷47.8kg、钾201kg、锌817.8g。同一施肥水平,两系杂交早稻吸N量高于两系杂交晚稻6.60%,两系杂交晚稻吸P量高于两系杂交早稻34.00%,吸K量基本相近。两系杂交稻与三系杂交稻比较,两系杂交早稻需N、P高出9.60%和6.90%;两系杂交晚稻需P高出46.00%,但需N、K量却分别低25.70%和15.20%。两系杂交稻在生育前期对N、P、K的吸收明显高于三系杂交稻20.00%~50.00%。  相似文献   

14.
杂交早稻研究利用创新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江西省杂交早稻研究应用的现状和近期研究进展,对充分发掘杂交早稻的增产潜力,在选育新的杂交早稻组合中,如何拓宽思路和创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井冈霉素防治杂交早稻纹枯病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早杂组合协优49为供试材料,应用井冈霉素药剂防治,明确了杂交早稻纹枯病一次防治以始穗期为最佳,在常年病害流行年份,不必进行二次防治(而江西省常规早稻一次防治以孕穗初期为最佳,常年需进行二次防治)。文末就杂交早稻与常规早稻纹枯病防治适期从病害流行特点和产量损失生理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指出,从农业生产实际考虑,可把早杂纹枯病的防治适期定为孕穗末期至始穗期。  相似文献   

16.
收获期对杂交早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杂交早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收获期处理间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长宽比、垩白指数及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但胶稠度及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以抽穗后 35d收获的稻米胶稠度最高 ,以抽穗后 2 5d收获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溉和施肥条件对杂交早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灌溉和施肥处理对杂交早稻稻米的糙米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但对蛋白质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 ,在水稻生育期间保持浅水层 ,在中、后期 (特别是抽穗期 )追施氮肥 ,能提高杂交早稻稻米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种植杂交稻对甲烷排放及土壤产甲烷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早稻、中稻、晚稻三季24 h 稻田甲烷监测结果表明,种植杂交稻没有明显增进稻田甲烷排放的作用。在三季种植中,甲烷释放总量除连晚杂交稻田比常规稻高外,早稻、单季稻都是杂交稻田低于常规稻。稻田甲烷每周日平均释放量在水稻生长前期( 移栽后5 ~7 周) 杂交稻高于常规稻,孕穗至收获则杂交稻低于常规稻。温度对甲烷释放影响十分明显,在不同种植季,稻田甲烷释放模式不同。在三个水稻种植季中,除个别值外杂交稻田的土壤水溶甲烷含量基本都低于常规稻田。经测定,杂交稻田的土壤产甲烷细菌数量及土壤产甲烷潜力明显高于常规稻田,其中产甲烷细菌数可相差数倍乃至2 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安排e型杂交稻播栽期以及防御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通过e型杂交稻的分期播种资料找出对其影响的关键气象要素及阶段,对e型杂交稻新组合不同播种期的主要性状进行分析,并与其对应的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型杂交早稻对气象条件要求最敏感的时期是始穗前后0~10d,而e型杂交晚稻对气象条件最敏感的时期则是始穗前0~10 d;e型杂交早稻最适播种期为3月下旬,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其产量优势呈下降趋势;e型杂交晚稻e优21在赣南作一季稻栽培具有较好的高产潜力,且最适播种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