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培育皮肤有毒的羊为了消灭羊毛里的寄生虫,母绵羊要定期用杀虫液洗澡,为此澳大利亚养羊业每年要耗费3亿澳元用于给母绵羊洗药水澡。因此,澳大利亚遗传学家准备培育一种皮肤对寄生虫有毒的母绵羊。许多植物能分泌一种叫几丁质(角质素)的酶,这种酶对没有几丁质的生物...  相似文献   

2.
对麦盖提羊羔羊的断奶体尺指数,体重和体尺指标的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并分别对麦盖提羊断奶公母羊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管围、耳长、尾长、尾宽和尾厚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麦盖提羊断奶公母羔羊体重与胸围、尾长、体长、尾厚、管围有正强相关关系,而且差异极显著(r>P0.01)。  相似文献   

3.
小尾寒羊是目前国内比较优良的肉裘兼用羊品种之一,该品种能四季发情,繁殖力高,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麦盖提大尾羊是喀什地区肉脂兼用的地方羊品种,该品种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高,体格硕大,常年发情,屠宰率高。为了改变当地土种羊屠宰率低、繁殖率低的“二低”局面,我们就小尾寒羊、麦盖提羊、当地土种羊三元杂交进行此项试验。  相似文献   

4.
绵羊痘病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羊痘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通常可达20~50%。本病主要发生在冬春,雨雪、霜冻、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羔羊和老龄羊敏感,病死率也高,妊娠母羊易引起流产。本病传染源为发病羊和病愈带毒的羊,病毒随呼吸道分泌物、痘疱渗出液、脱落上皮和痂皮排出,经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粘膜侵入。绵羊痘只发生于绵羊,不感染其他家畜。病羊、带毒羊为主要传染源,以皮肤、粘膜发生特异性痘疹为特征。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痘疮及其痂皮中,被污染的草料及其他污染物经消化道和皮肤接触都可传染。该病传播快,所有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绵羊均可感染。  相似文献   

5.
羊痘的防治     
绵羊痘和山羊痘是由绵羊、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以无毛处或少毛处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为特征。1发生病因绵羊和山羊的痘病毒(羊痘病毒属)在抗原性和理化特性上关系密切。病羊、带毒羊为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痘疹之中,可经呼吸道、皮肤破损处和  相似文献   

6.
羊毛是养羊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其是由皮肤内的附属器官毛囊发育而来,其中弯曲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NF-κB家族各亚基(NFκB1、NFκB2、RELA、RELB和REL)在不同品种绵羊背部皮肤中基因水平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在不同品种绵羊背部皮肤中与形成毛发性状差异相关的关键性基因,选取美利奴羊和晋中绵羊2个不同品种的绵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品种绵羊背部皮肤中NF-κB各亚基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NF-κB各亚基在美利奴羊和晋中绵羊背部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有差异,除RELA外,其余各亚基mRNA的相对表达量美利奴羊均高于晋中绵羊;美利奴羊皮肤中,NFκB2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RELA mRNA次之;晋中绵羊皮肤中,RELA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NFκB2 mRNA次之。结果揭示,NFκB2可能对于羊毛弯曲性状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而RELA可能对于羊毛弯曲性状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NFκB2与RELA适当的相对表达水平可能对于毛发弯曲性状的形成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本病危害绵羊和山羊,且以3~6月龄的羔羊发病为多,常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可感染发病,但呈散发性流行。人也可感染羊口疮病毒。病羊和带毒羊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自然感染是由于引入病羊或带毒羊.或利用被病羊污染的圈舍和牧场引起。  相似文献   

8.
麦盖提羊脂肪的贮积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麦盖提羊油脂发育指标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脂肪贮积和分布特点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麦盖提羊的脂肪分布在尾巴,网油,肾油,皮下结缔组织般纤维之间,脂肪的贮积与分布具有年龄,性别和部位特点。  相似文献   

9.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山羊和绵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羊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红斑、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羔羊最易患病,多为群发。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北方、西北等养羊较多的地方也较常见,是羊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角质层包括角质和蜡质,是覆盖在花、叶和非木质茎等植物地上部分器官的一层疏水性脂类物质,具有限制植物体内水分过度散失、抵御紫外辐射、防止病虫害入侵等功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生物与非生物逆境过程中起到重要保护作用。角质层结构以及化学组成是影响其生物学功能的主要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综述了植物角质层的结构组成、生物学功能及其常用分离方法,并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角质层生理作用及其生物学功能方面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在幼果生长期对韩国梨外果皮进行了观察测定,并在组织结构上研究套袋对其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上改善其外观性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韩国梨幼果期外果皮组织结构由外向内为角质膜覆盖的角质层、表皮细胞层(包括皮孔发育初期形态)和木栓形成层,外果皮共有细胞5~8层。(2)幼果期外果皮生长动态呈现各层细胞随果实膨大增大生长。从组织结构水平上看,表皮细胞层向内分化的木栓形成层细胞较小。(3)幼果期套袋使外果皮各层细胞形状趋于一致、各细胞层间隙变小。  相似文献   

13.
小尾寒羊在陕北地区适应性能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鲁西南地区引入陕北的小尾寒羊在两地的生产性能,生理生化反应和抗逆抗病性等综合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羊种在陕北地区的表型适应和遗传适应均表现良好,可以作为当地的适应良种引入,但在引种上要选择适宜的季节和种羊日龄,并在风土驯化方面要注重防治羊流感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4.
对西藏浪卡子绵羊品种的形成与发展、生态条件、外形特征、种群结构、生产性能、饲养管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浪卡子绵羊形成历史悠久 ,具有毛、奶、肉等多种用途 ,生产性能低 ,畜产品质好 ,遗传稳定 ,耐粗饲 ,能适应高寒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粗放的饲养管理 ,这是目前国内外其他绵羊品种在高寒地区无法替代的优良种质 ,属于珍贵的地方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用非注山毛豆叶丙酮提取物或鱼藤酮点滴处理菜粉蝶幼虫,出现畸形幼虫和畸形蛹,对畸形幼虫和畸形蛹的真皮细胞和内外表皮分别进行了超显微结构观察,发现鱼藤酮及其类似物影响昆虫旧表皮的分解和新表皮的合成是导致虫体畸形的主要原因,并对畸形蛹体壁的几丁质,粗脂肪,粗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处理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砂生槐生物生态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生槐是西藏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它有抗旱、耐瘠、抗风沙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文章对砂生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主要特征进行综述,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砂生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建设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有关政策和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和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建设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8.5万hm2,其中退耕地还林3.8万hm2,荒山荒地造林4.7万hm2等建设现状;取得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显著提高的主要成效;以及由于林地病虫鼠兔及羊只危害普遍,加之持续干旱、抚育管理滞后等...  相似文献   

18.
3个绵羊群体BMPR-IB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解决多胎肉用绵羊杂交育种技术的关键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BMPR-IB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其在萨福克羊、小尾寒羊及萨寒F1代杂交羊中的多态性分布,分析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在萨福克绵羊中只有1种基因型野生型(++);在小尾寒羊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纯合突变型(BB)、杂合突变型(B+)和野生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4、0.80和0.06。在萨寒杂交绵羊中,检测到2种基因型(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9和0.01。3种绵羊的产羔数差异极显著,萨寒杂交羊的多羔率和平均产羔率均明显高于纯种萨福克羊。[结论]BMPR-IB基因的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利用小尾寒羊对萨福克羊的繁殖性能进行杂交改良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结果表明,1)厚度品种植株地上幼嫩部分表面普遍有腺体产生,形如铜钮扣收,大小为70~180μm.分布密度为42~45个/cm2;2)切片现察,腺体起源于器官的原表皮层,由腺体原始细胞分化产生,由基细胞、柄和头部分泌细胞组成;3)腺体分泌细胞表面具发达的角质层,后期角质层与分泌细胞脱离,分泌物贮存于其中,最后角质层破裂释放出分泌物质.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DNA遗传变异丰富,是研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黄淮杜泊羊、杜泊羊、鲁西黑头羊和小尾寒羊的线粒体D-loop遗传变异进行检测,分析4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间的遗传分化,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计算4个品种的遗传关系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黄淮杜泊羊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单倍型多样度h=0.984 21,核苷酸多样度Pi=0.015 50),遗传稳定;系统发育树黄淮杜泊羊的黑头群体和白头群体聚为一类,与鲁西黑头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明显区分;黄淮杜泊羊与杜泊羊遗传距离最近(0.055)、与小尾寒羊遗传距离最远(0.070),且黄淮杜泊羊与鲁西黑头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品种间遗传分化程度大。说明黄淮杜泊羊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分化程度高,在遗传上明显区别于鲁西黑头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黄淮杜泊羊黑头和白头群体的遗传一致,且群体遗传稳定,试验结果与育种设计方案相吻合,说明黄淮杜泊羊具备了新品种的遗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