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大豆种质对大豆灰斑病的抗性,是大豆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2009年在大豆灰斑病病圃,对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单位近期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抗大豆灰斑病鉴定筛选研究,为抗病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大豆R3~R4阶段,采用孢子悬浮液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鉴定出10份高抗大豆灰斑病的新品种,宝交04-4036、钢0027-3、九...  相似文献   

2.
<正> 鉴定筛选大豆病虫抗源是大豆抗病虫育种的基础。1980—1986年,鉴定了814份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对我省大豆主要病虫—大豆花叶病毒病、孢囊线虫1号和3号生理小种、霜霉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及大豆蚜虫的抗性。其中地方品种685份(包括78份半栽培的秣食豆),育成推广品种90份,品系39份。对孢囊线虫1号和3号生理小种、灰斑病的  相似文献   

3.
抗大豆灰斑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抗灰斑病育种、抗性资源筛选和抗灰斑病基因分子标记三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抗大豆灰斑病育种的研究进展,为抗灰斑病育种者提供可参考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4.
两个大豆灰斑病抗性相关SCAR标记的发现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由大豆灰斑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会导致大豆叶片出现病斑、大豆籽粒斑驳,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对大豆生产有重要影响。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对142份育成大豆新品种(系)的灰斑病抗性进行鉴定,进而对大豆灰斑病抗性资源进行评估。利用前期开发的功能分子标记进行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筛选得到两个与大豆灰斑病抗性相关的SCAR标记,可用于大豆抗灰斑病的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测序分析发现,它们定位于两个磷脂酶D基因内含子上,是由大豆转座子插入突变形成的。这两个SCAR标记具有功能基因靶向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大豆抗灰斑病育种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大豆病虫害和逆境是大豆高产,稳产的两个重要限制因子,选育抗大豆病虫害新品种和抗(耐)逆境品种是大豆获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本文从大豆种质的抗源筛选,新种质创新的新品种选育几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抗大豆孢囊线虫病,花叶病毒病,灰斑病,根腐病及抗虫,抗旱耐脊,耐盐碱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我国大豆抗性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大豆灰斑病流行年份,测定了五个组合的F_2代叶部抗灰斑病和感灰斑病两株群其相应株灰斑病粒率的差异及其显著性。其结果为两株群籽粒灰斑病差异明显,达到显著水准。叶部高抗灰斑病株群其籽粒灰斑病达中抗一高抗株平均占98.2%。表明叶部高抗灰斑病单株,其籽粒绝大多数也抗灰斑病。因此,通过对叶部抗灰斑病单株的选择来完成其籽粒抗性的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44份大豆新品种(系)接种了东北流行的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并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免疫品种仅1份(钢95144-1),占2.0%;抗病品种15份,占34.1%;中抗品种19份,占43.2%;中感品种3份,占6.8%;感病品种4份,占9.1%;高感品种2份,占4.5%。提出可做为抗灰斑病育种抗源利用的免疫及抗病品种共16份。  相似文献   

8.
利用小麦黄矮病新抗源中5为抗性亲本,经过多年的杂交选育,育成了忻1070、忻4079、夏1、夏2、夏3、夏4等一批中间材料.新品种选育已进展到四代.聚合杂交,杂种幼胚无性系培养等多途径抗黄矮病育种也相继开展.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抗列当杂交育种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日葵列当是全寄生的一年生恶性杂草,为尽快育成性状优良的抗列当新品种,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向日葵抗列当杂交育种方法,本文对育种过程中涉及的抗源筛选、亲本选择、抗性鉴定及抗列当转育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以促进向日葵抗列当育种进程,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10.
大豆抗灰斑病的遗传分析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对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 Hara)抗感不同的5个亲本配制的5个杂交组合,对其P#-1,P#-2,F#-1,F#-2,F#-3,B#-1,B#-2各群体用8个灰斑病生理小种的孢子——菌丝悬浮液混合接种,进行了田间抗性表现的遗传分析。根据其分离和均值表现指出其数量遗传特征,并分析比较了病斑型、病斑数、病斑面积百分率和病斑型级数的世代相关和遗传力,指出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花叶病毒和黑穗病菌,人工水分胁迫,初步评价甘蔗和斑茅杂交后代的抗花叶病、抗黑穗病和抗旱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的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抗黑穗病、抗花叶病和抗旱表现分离.初步评价出了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BC1YCE01-134和YCE01-116,其对花叶病和黑穗病表现“0”感染率且抗旱性生理指标良好,有望成为供甘蔗育种利用的高抗的抗源亲本.  相似文献   

12.
海陆杂交所选育的长绒棉抗枯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海陆杂交技术所选育的长绒棉抗病材料在枯萎病病圃、重病田等抗病性鉴定,都表现很好的抗病性.长绒棉抗病材料对该区不同致病力枯萎病病源菌抗病性鉴定,都具有一定抗病性,病指没有明显差异.与高产、优质品系杂交其后代抗病性稳定,为长绒棉抗枯萎病育种提供了很好抗源,增加了长绒棉抗病育种上的抗源新种质.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斑病Ht1A基因回交转育和生产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t1A为抗源,不同大斑病(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抗性玉米自交系为轮回亲本,用回交方法转育成Ht1近等位基因同型系,以中感自交系配制成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组合,并从病斑数、病斑面积和产孢量三个方面研究单基因抗性在生产上的利用可能性。结果表明,中感自交系转入Ht1A基因后,其杂交组合的病斑数目并未减少,而病斑面积及其单位面积产孢量均表现显著减少,证实Ht1A单基因抗性对控制病菌孢量和延缓大斑病害流行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麦抗BYDV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证了小麦抗 BYDV育种的重要性 ,阐明了自 5 0年代发现 BYDV以后 ,科学家们首先将抗BYDV基因由小麦近缘种导入普通小麦 ,育成双二倍体 ,再作为中间材料培育成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 ,进而利用 Ph突变体、组织培养、分子原位杂交等途径 ,育成易位系材料 ,最终应用于抗病育种的过程 ;明确了不同偃麦草与不同小麦杂交 ,导入的抗 BYDV基因位点不同 ,从而扩大了抗源的多样性 ,同时也引起了遗传规律的差异 ;提出了现阶段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龙青大豆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的菜用及加工兼用的特用双青大豆新品种,是制作豆芽、青豆粉、膨化食品的优质生态原料。该品种种皮及子叶碧绿,蛋白质含量42.92%,脂肪含量19.78%,中抗大豆灰斑病、兼抗细菌性斑点病和病毒病,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外观品质优良、广适应性等优点,适合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盛单301是大连盛世种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在大连以S113作母本,以H3307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稀植大穗型极晚熟优质玉米新品种。2005年-2007年参加辽宁省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经北方农作物抗病育种鉴定中心鉴定该品种表现抗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中抗大斑病、茎腐病、感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梅菲2号、74-105等籼稻品种对白叶枯病菌76-25菌株的抗性遗传。通过对抗病亲本与感病亲本之间杂交(包括正,反交)的F1、F2、F3和回交群体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1)梅菲2号的抗病性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控制;74-105、HA77331、IR22、IR50和740098的抗病性各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2)供试抗病亲本前后期一致抗病的模式,不因杂交世代的不同而改变。(3)梅菲2号、74-105等6个品种均可作为我省丰产抗白叶枯病育种的籼稻抗源。其中74-105可作为我国南方稻区兼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育种的抗源,740098、IR50可作为晚籼多抗性育种的抗源。(4)抗病品种梅菲2号、74-105分别与感病品种杂交,后代的抗病性质由细胞核决定;而抗病程度与细胞质有一定关系,表现为以抗源作母本的高于以抗源作父本的。  相似文献   

18.
大豆对灰斑病菌毒素的抗性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灰斑病毒素是从大豆灰斑病菌 (CerosporasojinaHara)中提取出的一种能使大豆植株产生毒害的物质。由于不同大豆品种对毒素的抗性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利用大豆灰斑病 10个生理小种和 5 0个大豆品种及抗感杂交组合的F2 代 ,结合田间接种鉴定的结果 ,研究大豆对灰斑病毒素的抗性反应及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大豆灰斑病毒素鉴定与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基本符合率为 6 2 .37%,供试组合对大豆灰斑病 7号生理小种毒素的抗性受到 1对显性单基因的控制。毒素鉴定具有不受生育期、环境条件限制 ,可重复性强的特点 ,是大豆灰斑病抗性鉴定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2条技术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抗赤霉病(抗赤)育种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抗源抗赤性与丰产性矛盾、抗赤类型及遗传基础复杂以及抗赤性鉴定方法局限等原因,至今尚未育成既大面积丰产又抗赤的品种。扬麦158等中抗丰产品种的育成,有效地扼制了长江中下游赤霉病的为害。从亲本选用、后代选择及鉴定观点与方法等方面,分析了2条抗赤育种技术路线的特点和取得突破的关键。第1条路线是选用抗赤性好、丰产性差的亲本与丰产亲本配组,后代在高选择压条件下,侧重抗赤性选择,兼顾丰产性选择;第2条路线是选用综合丰产性好、赤霉病轻的亲本间配组,对其后代注重综合丰产性好,兼顾以抗赤霉病为主的抗病、抗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大豆新品种白农12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于1994年以白农9号为母本,河北大黄豆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原品系代号为白交9403-36。该品种特点是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细菌性斑点病、抗灰斑病、霜霉病、褐斑病、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旱耐盐碱,活秆成熟,秆强抗倒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