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选取3种农药开展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43%戊唑醇悬浮剂10 g·667 m~(-2)防效(55.06%)最好,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0 g·667 m~(-2)(53.89%)次之,20%戊唑醇·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1.53%)最低;几种药剂对小麦均有增产作用,其中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0 g·667 m~(-2)和43%戊唑醇悬浮剂10 g·667 m~(-2)增产效果相当,幅度最大(16.0%、15.4%),20%戊唑醇·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 g·667m~(-2)增幅次之(11.3%);将43%戊唑醇悬浮剂剂量增加3倍(30 g·667 m~(-2)),与对照相比,对小麦仍有一定的增产效果(2.8%);43%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对小麦安全,且价格便宜,可推广应用于生产。在小麦抽穗55%、抽穗95%、扬花5%、扬花35%、扬花75%、扬花90%、扬花100%等7个不同生育期喷施43%的戊唑醇悬浮剂10 g·667 m~(-2)防治小麦赤霉病,结果表明,小麦抽穗100%到扬花35%为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生育期。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针对危害商洛黄芩生产的黄芩根腐病问题,在根腐病高发田块,用4种生物制剂和3种肥料通过正交设计配合,在黄芩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处理,通过出苗率、产量结果、病根率、防治成本多方面综合分析,筛选出2个防治黄芩根腐病的最佳药肥配方组合:药冲生物肥5 kg·667 m~(-2)+土改-重茬克星2 kg·667m~(-2)+EM菌液500 m L·667 m~(-2),壮地旺微肥1 500 m L·667 m~(-2)+土改-重茬克星2 kg·667 m~(-2)+重茬克星(真给力)360 g·667 m~(-2)。两个处理根腐病病根率分别为2.3%和4.0%,每667 m~2商品增产量(鲜重)分别为116.7 kg和106.7 kg,处理效果明显,成本较低。本试验为商洛黄芩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2016—2017年度在天津市静海区、2017—2018年度在天津市蓟州区分别开展的不同喷施量、不同生育时期喷施吨田宝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得出,叶面喷施吨田宝均可提高小麦穗数和粒重,最终提高产量。其中起身期喷施30 mL·(667 m~2)~(-1),40 mL·(667 m~2)~(-1)和50 mL·(667m~2)~(-1)吨田宝,比喷施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4.4%,18.1%和29.2%;起身期、杨花前和杨花后喷施40m L·(667 m~2)~(-1)吨田宝比喷施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3.9%,10.5%和22.2%。综合试验结果,推荐静海区小麦起身期叶面喷施吨田宝50 mL·(667 m~2)~(-1)兑水30 kg,蓟州区小麦扬花后叶面喷施吨田宝40 mL·(667 m~2)~(-1)兑水30 kg。  相似文献   

4.
正一、试验目的在小麦的播种期、幼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等不同生育期通过使用相应药剂,对小麦苗期病害及麦田杂草、中期病害、后期蚜虫等进行防治,调查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二、供试药剂(一)播种期:每667m~2用70%吡虫啉22.5g+40%萎锈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25g拌种。(二)苗期:每667m2用5.8%麦喜10m L+20%氯氟吡氧乙酸30m L+56%二甲四氯30g。(三)抽穗扬花期:每667m~2用80%戊唑醇10g+4.5%高效氯氰  相似文献   

5.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开展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不同药剂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防治的最佳使用药剂及用药量。【结果】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喷施4m L/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达95.29%、201.13 kg/667m~2、355.63元/667m~2和1∶56.57。其次是45%甲维·虱螨脲(普克猛)水分散粒剂,喷施10 g/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分别为92.10%、192.50 kg/667m~2、336.50元/667m~2和1∶34.65。再次是阿维·氯苯酰(亮泰),喷施30 m L/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则为92.60%、193.69 kg/667m~2和330.64元/667m~2。此外,撒施3%辛硫磷(掌声)、1%联苯·噻虫胺(家保福)、0.4%氯虫苯甲酰胺(科德抗)等颗粒剂则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较低,依次为60.39%、70.25%和79.28%。【结论】生产上玉米螟防治最佳使用的药剂种类及用药量为: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4 m L/667m~2、45%甲维·虱螨脲(普克猛)水分散粒剂10 g/667m~2、阿维·氯苯酰(亮泰)30 m L/667m~2、24%甲氧虫酰肼(雷通)40 m L/667m~2、氯虫·高氯氟(福奇)12.5m L/667m~2、氯虫·噻虫嗪(福戈)8 g/667m~2、22%噻虫·高氯氟(阿立卡)20 m L/667m~2。  相似文献   

6.
在小麦拔节期,分别采用尿素5 kg·667 m~(-2)、尿素10 kg·667 m~(-2)、尿素15 kg·667 m~(-2)、尿素7.5 kg·667 m~(-2)+二铵2.5 kg·667 m~(-2)的施肥处理,以农民习惯拔节期不施肥的方法为对照,探索在拔节期不同施肥量对小麦节间长度、667 m2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施肥处理与对照比较,小麦节间长度差异不显著;从产量结构看,亩穗数均达到显著差异,穗粒数及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亩产量均有增加,其中667 m2施7.5 kg+二铵2.5 kg差异显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表明,在当前农村及小麦栽培、耕作制度新形势下,在吸浆虫重发区,化学防治最佳适期为4月24~25日小麦抽穗率10%~20%时,成虫始发期,每667 m2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 mL第一次喷药防治,4月28日至5月2日(小麦抽穗率60%~70%),成虫盛发期进行第二次防治,可控制其危害损失,产量增产率21.8%,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红小豆新品种"庆科红2号"在陇东旱塬区的种植技术要求,开展了播期和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延迟,出苗用时呈缩短趋势,早期播种,幼苗容易受到晚霜冻害影响,对田间保苗不利;6月5日播种,该品种未能正常成熟。5月15日播种单荚粒数、百粒重、籽粒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6.3粒、12.7g、182.3 kg·667m~(-2)。随着密度的增加,红小豆生育期会延迟,8 000株·667m~(-2)时籽粒产量最高,为186.6 kg·667m~(-2)。庆科红2号新品种在陇东旱塬区的最佳播期为5月15日,最适播种密度为7 000~8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最佳药剂,对9种杀菌剂和5种菌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噻呋·嘧菌酯30mL/667m~2、250g/L戊唑醇5mL/667m~2和300g/L醚菌·啶酰菌5mL/667m~2防效较好,依次为62.4%、53.1%和50.7%,其他药剂防效均低于50%;测产结果表明,1,2-苯并噻唑-3-铜30mL/667m~2、1,2-苯并噻唑-3-铜40mL/667m~2、250g/L戊唑醇5mL/667m~2、300g/L醚菌·啶酰菌5mL/667m~2和30%噻呋·嘧菌酯30mL/667m~2的总产量分别为3 287.80 kg/667m~2、3 172.46kg/667m~2、3 104.37kg/667m~2、3 080.75 kg/667m~2和2 654.14 kg/667m~2,增产率分别是42.54%、 37.54%、34.59%、33.56%和15.06%,商品薯产量占总产量的比值分别为50.85%、48.31%、66.56%、 47.68%和65.29%。综合考虑,药剂噻呋·嘧菌酯和戊唑醇具有良好的防病促生效果,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对口药剂,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戊唑·咪鲜胺EW40 m L/667m2、50%多·硫SC150 m L/667 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两种药剂可交替使用,以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晚播和加大施肥对不同播量下西农黑大穗小麦的产量均有明显提高。西农黑大穗适宜在陕西陇县旱塬肥地种植,可适当晚播,合理密植,加大施肥。最佳播量为22万苗·667 m~(-2),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最佳肥力为氮肥(纯氮)200 kg·hm~(-2),磷肥(P_2O_5) 160 kg·hm~(-2),钾肥(K_2O)150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用量钾肥对小麦产量和收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农民合理高效施用钾肥,助推优质小麦高质量绿色发展,本试验在同等施用量的氮肥和磷肥基础上,设置了4个不同水平的施钾处理。结果表明:处理2 (K_2O 2kg·667m~(-2))的小麦产量和收效最高,分别为630. 1kg·667m~(-2)、1380. 22元·667m~(-2),比处理1 (CK)不施用钾肥增产9. 5kg·667m~(-2),增产1. 5%;增收14. 9元·667m~(-2),增收1. 1%。  相似文献   

13.
试验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春秋两季田间药效结果表明,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对黄瓜根结线虫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药后50 d,制剂量1 500 g·667 m~(-2)和1 800 g·667 m~(-2)的防效达81.56%~83.28%、82.38%~84.35%,且安全性好,黄瓜生长无不良影响。产量调查结果表明,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对黄瓜产量具有提升作用,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1 200 g·667 m~(-2)和1 500 g·667 m~(-2)春秋两季折合产量分别达7 009.51 kg·667 m~(-2)和7 154.02kg·667 m~(-2),增幅为9.09%和11.34%,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4.
45%戊唑·咪鲜胺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于2016年进行了45%戊唑·咪鲜胺EW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45%戊唑·咪鲜胺EW40~50g+50%嘧菌酯WG5g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其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均高于常规药剂每667m~2用40%多·酮WP150g,且对小麦生长安全,该药剂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药剂进行推广。以每667m~2用45%戊唑·咪鲜胺EW50g+50%嘧菌酯WG5g为宜,在小麦扬花5%时喷第1次药,喷药后5~6d喷第2次药。  相似文献   

15.
开展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40%稻瘟酰胺悬浮剂、40%三环唑悬浮剂3种药剂防治水稻穗颈瘟防治适期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与施药时间存在显著的三次曲线关系。每667 m 2用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73 mL,于水稻破口日(破口3%~5%)后2 d施药效果最佳;每667 m 2分别用40%稻瘟酰胺悬浮剂和40%三环唑悬浮剂50 mL,均于水稻破口日(破口3%~5%)前1 d施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0.06%甾烯醇微乳剂不同剂量对烟草花叶病毒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06%甾烯醇ME 45mL·667 m~(-2)、60 mL·667 m~(-2)处理及8%宁南霉素AS 60 mL·667 m~(-2)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可作为烟草花叶病毒病防治的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春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天津市实验林场进行了小麦、春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传统高产模式下的地面灌溉撒施肥料比较,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水、节肥、省工、增产、增效等方面效果突出。其中冬小麦节水48%,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88 kg·m~(-3),春玉米节水43%,灌溉水分生产效率为5.71 kg·m~(-3);冬小麦氮肥节省25.8%、春玉米氮肥节省28.5%;冬小麦投入成本累计增加79元·(667 m2)-1,春玉米减少1元·(667 m2)-1;冬小麦增产24.3%,春玉米增产18.1%;冬小麦增加效益144.2元·(667 m2)-1,春玉米增加效益200元·(667 m2)-1。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克胜·蜻蜓-1 6无人机的多种技术参数及其病虫防治技术,研究了克胜·蜻蜓-1 6无人机超低量喷雾在小麦田的雾滴沉积分布及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克胜·蜻蜓-1 6无人机飞行高度距作物上部2m,前进速度4 m/s,每667 m~2喷药液量1L,每667 m~2添加克胜专用喷洒助剂10 mL,药液在小麦上部、中部、下部叶片的沉积量分别为0.51、0.40、0.32μg/c m~2,在小麦整个植株上的沉积率达48.8%,均比未添加克胜专用喷洒助剂的药液沉降率要高。在小麦扬花初期,采用无人机喷药,每667 m~2用己足50 mL+又胜20 mL+克胜专用喷洒助剂10 mL喷雾,5 d后再用己足+克胜专用喷洒助剂进行第2次喷雾,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达78.4%,优于其他采用无人机喷药、未添加助剂的处理,且与人工电动喷雾器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采用无人机喷洒己足、又胜防治小麦赤霉病,未发现小麦生长异常。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12.5%腈菌唑EC、40%粉唑·嘧菌酯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其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12.5%腈菌唑乳油50 m L或40%粉唑·嘧菌酯SC 20 m L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良好,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因此,这两种药剂可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在稻象甲孵化高峰期用20%三唑磷·辛溴(凯明六号)80g/667m~2喷雾防治1次,药后3d、7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11%和89.48%,均与对照药剂3%金世纪SC60m L/667m2的防治效果相当,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