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涝渍灾害是江淮地区农作物生育期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江淮地区涝渍灾害发生频率高,危害作物多,受灾范围广,对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困难和损失,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江淮地区涝渍灾害的特点和致灾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涝防渍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旭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237-237,246
介绍了暗管排水对涝渍地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涝渍地耕层的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涝渍灾害是江淮地区农作物生育期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江淮地区涝渍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作物多,受灾范围广,对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困难和损失,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江淮地区涝渍灾害的特点和致灾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涝防渍措施。  相似文献   

4.
东北农田涝渍成因和治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涝渍耕地的概念和现状,综述了东北黑土耕地涝渍灾害的成因和涝渍治理研究的概况,指出了今后在涝渍治理过程中应该提高治理工程的设计标准,加大涝渍治理的科研力度和理论研究,并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安徽省油菜涝渍灾害的分级指标。[方法]对安徽省油菜涝渍灾害孕灾环境特征、涝渍致灾因子与油菜产量的关系及安徽省油菜涝渍的发生几率进行分析,并利用涝渍判别模型确定不同区域油菜涝渍灾害分级指标。[结果]油菜产量与降水量、降水日数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安徽省影响显著的油菜涝渍主要发生在4~5月,致灾因子是降水日数、日照时数和降水量。油菜产量形成关键期发生涝渍灾害,对减产起决定性作用。安徽省油菜发生轻度涝渍的几率为2.5年一遇,中度涝渍是4年一遇,重度涝渍是6年一遇,但不同区域有较大差异。[结论]利用涝渍判别模型确定的油菜涝渍灾害分级指标评估涝渍等级的总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对易涝易渍地区来说,涝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常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甚至大起大落。同时由于降雨径流和土壤渗流造成农田养分流失,加重水环境负荷。为了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从涝渍灾害对作物生长的胁迫作用与农田养分流失两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春玉米涝渍灾害评估方法,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合理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权重湿润指数为基础,采用作物需水量代替参考作物蒸散量,构建改进权重湿润指数;运用1986—2015年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涝渍灾害事件与改进权重湿润指数耦合方法、基于K-S检验的正态分布显著性检验方法和t-分布区间估计方法等,确定基于改进权重湿润指数的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涝渍强度分级阈值;从农田土壤相对湿度与改进权重湿润指数相关性和拟合关系检验,改进权重湿润指数、权重湿润指数评估结果与历史灾情结果一致性检验,以及典型年份涝渍灾变过程动态评估准确性检验3个方面,对改进权重湿润指数评估春玉米涝渍灾害的精度进行验证;分析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涝渍强度空间格局,揭示其规律特征。【结果】(1)改进权重湿润指数与不同深度的土壤相对湿度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01),除玉米快速发育期外,其他生育期内二者相关系数最大值均出现在20 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将不同生育阶段改进权重湿润指数与20 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间进行Slogistic曲线拟合,决定系数(R 2)最大值出现在生育中期(0.46),其后依次是生育后期(0.34)、快速发育期(0.31)和初始生长期(0.21),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值出现在生育后期(0.49),其后依次是生育中期(0.51)、初始生长期(0.52)和快速发育期(0.56),不同生育阶段拟合曲线中90%的20 cm土壤相对湿度所对应的改进权重湿润指数值最小值出现在初始生长期(0.77),其后依次是快速发育期(1.12)、生育中期(1.21)和生育后期(1.25)。(2)与随机预留的春玉米涝渍灾害事件测试样本中灾情判定结果相比,权重湿润指数评估结果的完全准确率为26.7%,部分准确率为66.7%;改进权重湿润指数评估结果的完全准确率为66.7%,部分准确率为93.3%。(3)以嫩江、白城和沈阳3个代表站点1998年春玉米生育期内涝渍灾害为例,对比降水、权重湿润指数和改进权重湿润指数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曲线,发现改进权重湿润指数所反映的当年涝渍发生时间和强度等级与灾情资料更为相符,而其大小还可直观表征涝渍强度动态变化。(4)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各强度等级的涝渍频率差别较大,黑龙江中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南部为中度及以上涝渍频率的高发区,生育中期是中度及以上涝渍频率高发期。【结论】基于改进权重湿润指数的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涝渍强度分级阈值划分方法结果可靠,可表征农田涝渍实际发生状况;相对于权重湿润指数而言,改进权重湿润指数不仅对春玉米涝渍灾害评估准确率更高,而且更适于对涝渍灾变过程的跟踪和动态评估,对于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涝渍灾变机制和时空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春玉米涝渍灾害评估方法,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合理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权重湿润指数为基础,采用作物需水量代替参考作物蒸散量,构建改进权重湿润指数;运用1986—2015年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涝渍灾害事件与改进权重湿润指数耦合方法、基于K-S检验的正态分布显著性检验方法和t-分布区间估计方法等,确定基于改进权重湿润指数的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涝渍强度分级阈值;从农田土壤相对湿度与改进权重湿润指数相关性和拟合关系检验,改进权重湿润指数、权重湿润指数评估结果与历史灾情结果一致性检验,以及典型年份涝渍灾变过程动态评估准确性检验3个方面,对改进权重湿润指数评估春玉米涝渍灾害的精度进行验证;分析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涝渍强度空间格局,揭示其规律特征。【结果】(1)改进权重湿润指数与不同深度的土壤相对湿度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01),除玉米快速发育期外,其他生育期内二者相关系数最大值均出现在20 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将不同生育阶段改进权重湿润指数与20 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间进行Slogistic曲线拟合,决定系数(R2)最大值出现在生育中期(0.46),其后依次是生育后期(0.34)、快速发育期(0.31)和初始生长期(0.21),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值出现在生育后期(0.49),其后依次是生育中期(0.51)、初始生长期(0.52)和快速发育期(0.56),不同生育阶段拟合曲线中90%的20 cm土壤相对湿度所对应的改进权重湿润指数值最小值出现在初始生长期(0.77),其后依次是快速发育期(1.12)、生育中期(1.21)和生育后期(1.25)。(2)与随机预留的春玉米涝渍灾害事件测试样本中灾情判定结果相比,权重湿润指数评估结果的完全准确率为26.7%,部分准确率为66.7%;改进权重湿润指数评估结果的完全准确率为66.7%,部分准确率为93.3%。(3)以嫩江、白城和沈阳3个代表站点1998年春玉米生育期内涝渍灾害为例,对比降水、权重湿润指数和改进权重湿润指数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曲线,发现改进权重湿润指数所反映的当年涝渍发生时间和强度等级与灾情资料更为相符,而其大小还可直观表征涝渍强度动态变化。(4)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各强度等级的涝渍频率差别较大,黑龙江中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南部为中度及以上涝渍频率的高发区,生育中期是中度及以上涝渍频率高发期。【结论】基于改进权重湿润指数的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涝渍强度分级阈值划分方法结果可靠,可表征农田涝渍实际发生状况;相对于权重湿润指数而言,改进权重湿润指数不仅对春玉米涝渍灾害评估准确率更高,而且更适于对涝渍灾变过程的跟踪和动态评估,对于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涝渍灾变机制和时空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皖南烟区渍(涝)灾情调查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依据气象要素和作物田间综合表征,对烟区渍(涝)灾害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天气—田间渍(涝)综合识别指标"和应对措施,以期为烟区渍(涝)灾情信息服务和防灾抗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程玲  李俊凯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10-6111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苄嘧磺隆的残留动态,为苄嘧磺隆的合理施用以及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正确评价环境中苄嘧磺隆的监测、迁移以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苄嘧磺隆在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的残留。[结果]自然条件下苄嘧磺隆在涝渍地6个土系中的降解呈现一定的规律。在无涝渍灾害的江汉系和涝渍灾害最严重的万全系,苄嘧磺隆的半衰期比其他土系长,其他土系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江汉系、高场系、四湖系、横沟乡系、观音土当系、万全系6个土系中,苄嘧磺隆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7.0、16.5、14.9、17.8、19.7、42.0d。[结论]土壤中有机质的增加、含水量的增大、温度的增加及酸性土壤都有利于苄嘧磺隆的降解,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涝渍灾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农业灾害,为更好地研究涝渍灾害发生规律及特点,本文构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涝渍灾害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即将5省(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以县为单位的农作物种植、涝渍害、气象条件、水文条件、高程、土壤条件、耕作方式、排灌条件和农作物性状等信息保存于MYSQL数据库中作为信息源,用户可运用浏览器通过Openlayers访问服务器上GeoServer来实现WEBGIS数据查询,为主要农作物涝渍灾害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共享。现该系统已成功发布,运行效果较好,对涝渍害的防控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低洼地是地势较低的一类耕地,其易受涝渍影响,土壤生产力低,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是典型的中低产田,提高低洼地生产力对粮食稳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汇总,分析了当前我国低洼易涝区涝渍胁迫的形成原因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涝渍胁迫改变了土壤的通透性、酸碱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质,影响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抑制作物根系、叶片等器官的发育,进而导致作物减产;同时,从农业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3个方面,总结了机械改土、栽培措施、秸秆还田、轮作、有机肥施用、田间排水(暗管排水、明沟排水和鼠道排水),以及选育耐涝渍种质资源等技术对低洼易涝区耕地的改良效果,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坡面涝渍地季节性渍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坡面上5组涝渍地和与涝渍地相邻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采用t-test评判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并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说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与耕作土壤相比,涝渍土壤全氮含量高出约19%,铵态氮含量高3.6倍,而硝态氮含量低约51%;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相比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有效磷含量低约26%;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明显,缓效钾含量低约11%。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 H、硝态氮含量、缓效钾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全磷、有效磷、全钾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涝渍土壤养分潜力、有效性都较高,土壤养分的形态、含量受涝渍的影响较大。改善坡面涝渍的水分状况将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进一步释放,达到涝渍土壤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2003~2008年的田间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易涝易渍棉田水文过程对农业涝渍灾害防治及其评估的特点,探讨了易涝易渍棉田水文过程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易涝易渍棉田具有地下水埋深浅、对降水很敏感的特点。30mm以上降水就可引起地下水位明显抬升;降水可引起棉田间歇性多次受渍、受涝,会引起作物不同程度减产。当受涝(田间积水深度5~15cm)3d,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到12~22d时,可造成棉花减产13%~22%;当受涝5~6d,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到21~33d时,可造成棉花减产35%~50%。在不受涝仅受渍的情况下,当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3~4周时,可造成作物减产14%~31%,5周以上时则造成作物减产过半。回归分析表明,作物减产程度与受涝、受渍程度指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地下水位长期偏高、田间浅淹3~6d的情况下,渍对作物的影响大于涝。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试验研究、生产调查和生产实践,总结了棉花涝渍灾害控制技术规程,对棉田沟系配套与管理,棉花壮株培育,涝渍灾害后补救和恢复技术作了较详细介绍,为广大棉花科技人员和棉农抗御涝渍灾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四湖地区涝渍灾害形成的原因;根据涝渍地域微地貌的差异和涝渍灾害发生特点,将四湖地区的涝渍微地域分为6种主要类型;选择其中广泛分布的典型碟形洼地,根据其高程不同按水体圈、涝地圈、渍地圈、旱地圈和庭院圈分别进行了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开发,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涝渍地的成因、演替与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汉平原涝渍地的成因主要有地质地貌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和农业生产活动;涝渍地的演替过程与人类的干预程度密切相关,并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分异规律性,从而引起涝渍灾害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涝渍相随对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测坑试验研究了棉花花铃期涝渍相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棉花花铃期受涝渍相随的影响很大 ,不同涝渍处理棉花产量差异显著 ;涝渍胁迫对棉花品质有一定影响 ,但处理间差异不大。通过数学模型定量分析表明 ,涝渍连续过程中涝和渍对作物的影响程度不同 ,涝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远比渍大 ,渍前受涝越严重 ,减产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涝渍是影响油菜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研究利用行业标准(QX/T 107—2009)中油菜涝渍等级指标,分析了1961—2010 年安徽省油菜涝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油菜开花期和抽薹期涝渍指数值最大,此时期涝渍发生的次数占全生育期的70%~80%。近50 年来,抽薹期涝渍指数值呈上升趋势,灌浆期呈下降趋势。从空间上看,油菜不同生育期涝渍指数均呈现自北向南递增的规律。安徽省涝渍害主要发生在江淮及其以南地区,江淮区涝渍发生的几率为5~6 年1 遇,沿江区油菜涝渍害为2 年1 遇,其中轻度涝渍发生的几率是3~4 年1 遇,中度涝渍的几率是5~6 年1 遇,重度涝渍的几率是15~16 年1 遇。皖南山区涝渍害为1~2 年1 遇,其中轻度和中度涝渍的几率均是3 年1 遇,重度涝渍的几率是5年1遇。  相似文献   

20.
会泽县冷浸田排水控制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浸田是云南省会泽县涝渍型灾害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建立会泽县冷浸田排涝渍控制指标,对建设高产稳产田具有指导作用。以涝渍水深为综合指标模型,利用规范或规程规定及经验数据确定相应指标,采用地下水渗流计算进行浸润曲线复核排水沟底深。建立了会泽县冷浸田排涝渍指标:排渍深度1.2~1.8m,耐渍深度0.5~0.8m,耐渍时间3d,稻田适宜渗漏量为8mm/d,地下水临界深度0.8~1.4m。通过工程实践与运行效果观测,排水效果明显,加强了土壤通气性,土壤排水通气顺畅。从工程设计角度采用浸润曲线复核基本尺寸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