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用于皮质类固醇类化合物的3D-QSAR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氢键受体场与氢键配体场及其协同作用对皮质类固醇化合物与人体CBG亲合力的贡献,并建立相应的3D-QS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静电场与立体场协同作用建立的3D-QSAR模型(r^2=0.995,q^2=0.882),对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预测能力.通过静电场、立体场等值面可直观分析到叠合分子周围的各种作用对化合物与CBG间亲合力的影响,对皮质类固醇类化舍物的结构改造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钱力  陈华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52-13354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法(CoMFA)对取代苯胺、苯酚类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得到了合理、可信并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模型:立体场与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18.0%和82.0%,说明化合物的静电相互作用是影响其生物毒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喜树碱类似物分子结构参数与抗肿瘤活性之间关系。方法综合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力学(MM2)、统计学及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 MFA)等方法建立抗肿瘤高喜树碱类似物的二维(2D)、三维(3D)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果所建最优2D-QSAR方程的交叉验证系数(q2)和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58和0.762;Co MFA模型的q 2和非交叉验证系数(r2)分别为0.727和0.974,预测相关系数R2 pred为0.782。结论建立的2D/3D-QSAR模型具有良好统计学意义及合理、可信预报能力,可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对具有抑制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进行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利用遗传算法建立2D-QSAR模型,得到10个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的QSAR模型。分析模型得出:脂水分配系数(ALogP)、分子量(Molecular_Weight)与化合物活性呈正相关,偶极距x分量(Dipole_X)、分子表面积(Molecular_SurfaceArea)与化合物活性呈负相关;倍半萜2D-QSAR模型中独特的2个分子参数分别是VSA_AlogP[2]和VSA_AlogP[10];VSA_AlogP[2]参数与化合物抗癌活性呈正相关,在此区域内增加羟基等影响分子脂水分配系数的官能团能增加化合物的抗癌活性,VSA_AlogP[10]参数与化合物活性呈负相关,此区域内减少羟基等影响分子酯水分配系数的官能团会增加化合物的抗癌活性。该组模型将为新型抗癌类药剂的筛选以及新型抗癌类药物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昆仑雪菊中2个查尔酮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的大小顺序,解释这2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产生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计算水平下对2个查尔酮化合物进行了电子结构、酚羟基氢键解离能、分子轨道能级差3个方面的数据分析。[结果]2个查尔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中酚羟基数目及分子内氢键数目多少呈正相关,与酚羟基氢键解离能、分子轨道能级差呈负相关。[结论]理论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所测结果一致,解释了试验上2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大小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双酚A类化合物(BPAs)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 P)结合位点的结合构象及其相互作用机理,采用SYBYL-X1.3中分子对接的方法对BPA、BPF、BPAF、BPQ、BPB、BPC、BPS、BPE、BPAP等具有突出特点的双酚A类化合物与Li P进行对接研究,并利用GROMACS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对对接最稳定化合物BPQ和常用化合物BPA的模拟参数具体分析,找到了Li P的活性位点为HIS39、MET172、ALA175、HIS176、ILE42、ALA179、PHE193、ARG43、ILE235和PHE46;找到了该酶被识别的氢键结合位点中的氨基酸残基,BPQ通过氢键连接了PRO83.O(id141)、ASP183.OD2(id470)和ASN182.HD21(id1221),而BPA通过氢键连接了PRO83.O(id141)、ARG43.HH21(id818)。氨基酸残基对Li P与双酚A类小分子化合物的降解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间硝基苯甲酸稀土配位聚合物[Nd2(C7H4O4N)7H2O]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标题配位聚合物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84 8(2)nm,b=1.131 4(2)nm,c=1.366 3(3)nm,α=69.22(3),°β=82.48(3)°,γ=82.21(3)°,V=1.404 5(5)nm3,Dc=1.806 g/cm3,Z=1.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是由稀土金属Nd(Ⅲ)和间硝基苯甲酸组成的配位聚合物,此聚合物通过Ln—O—C—O—Ln形成无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又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形成复杂的三维氢键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用二正丁基氧化锡和取代芳香单羧酸以1∶2摩尔比反应,合成了10个芳香型二正丁基锡双羧酸酯n-Bu2Sn(OOCAr)2(3a~3j).利用1H NMR,119Sn NMR和IR等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中化合物3b和3e的晶体结构.3b和3e晶体中锡原子配位数均为6,形成了严重扭的曲八面体几何构型.3b和3e均存在分子内及分子间氢键作用,3b中氢键作用较弱,在生物体系中比3e更易释放出游离态R2Sn2 ,易与癌细胞的DNA结合,具有更好的抗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复合物C5H5N…CHX3(X=F,Cl,Br,I)分子间C-H…N和C-H…π氢键.研究表明,在MP2/SDD水平下,分子间C-H…N氢键的形成均使CHX3分子中C-H键伸长,伸缩振动频率减小,形成红移氢键;分子间C-H…π氢键的形成均使CHX3分子中C-H键收缩,伸缩振动频率增大,形成蓝移氢键.振动光谱分析表明,不能根据质子供体分子CHX3的固有偶极矩对C-H键长的导数来判断红移氢键和蓝移氢键.NBO分析表明,超共轭效应占优势,因此形成C-H…N红移氢键;重杂化效应占优势,因此形成C-H…π蓝移氢键.  相似文献   

10.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B3N3H6与氟代甲烷HxCF4-x(x=1~3)之间形成的双氢键B-H...H-C和传统氢键N-H...F. 结果表明, 双氢键作用使BH键长增大与伸缩振动频率红移, 以及使CH键长减短与频率蓝移; 而传统氢键的作用使NH键长增大与频率红移. 电子密度拓扑性质分析表明这些相互作用具有氢键的基本特征. 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分子内与分子间超共轭和重杂化理论可以解释这些氢键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