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调查了潮州地区柿品种资源,以枝、叶、花、果、种等部位的154个形态为研究指标,对8个代表种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潮州柿品种表型性状表现丰富,有明显的形态多样性;果实变异程度高于叶片和花的变异程度,果实性状对潮州柿资源种质鉴定起到关键作用;8个柿品种的平均单果重为78.51 g,变异系数达0.40;聚类分析将8种柿划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为水柿、牛心柿和红柿1,第二大类为2种野山柿,第三大类是大红柿和红柿2,第四大类为晚柿。研究表明,潮州地区柿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为今后柿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潮州地区柿品种资源,以枝、叶、花、果、种等部位的 154个形态为研究指标,对8个代表种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潮州柿品种表型性状表现丰富,有明显的形态多样性。果实变异程度要高于叶片和花的变异程度,果实性状对潮州柿资源种质鉴定起到关键作用。八个柿品种的果实大小在45-120 g,变异系数达0.40。聚类分析将8种柿划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为水柿、牛心柿和红柿1,第二大类两种野山柿;第三大类是大红柿和红柿2;第四大类为晚柿。说明潮州柿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今后柿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观测,对搜集到的46份甘肃紫苏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6份甘肃紫苏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形态多样性,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02%~36.01%,单株产量变异系数最大,单蒴籽实数变异系数最小,相关分析显示各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 < 0.05)。基于所有表现型的聚类分析发现,在欧式距离11.65处可将46份紫苏种质资源分为两大类,第Ⅰ大类39份,均为油用型,叶色绿色,籽粒较大,单株产量高;第Ⅱ大类7份,为兼用型,叶色面青背紫或紫色,叶色深,籽粒小的菜用型或观赏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18个枣品种叶片、枣头、二次枝、枣吊、花等表型性状的调查研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明确各品种间的表型变异丰富度及遗传多样性。变异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94%~63.34%,平均变异系数为20.60%,各器官变异大小为花表型性状>叶片表型性状>枣头表型性状>枣吊表型性状>二次枝表型性状。在叶片描述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中发现Shannon-wiener指数为0.76~1.70,Simpson指数为0.32~0.61,大小与Shannon-wiener指数排列一致,顺序为叶基形状>叶尖形状>叶片形状>叶缘形状>叶片光泽 >叶片颜色>叶片状态。相关性分析中得出多对极显著性相关关系,较为清晰地体现出各器官和各组织间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得出6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75.64%,说明该6个主成分能够代表118个枣品种的大部分信息;结合主成分特征向量绝对值大小发现叶片长、宽、叶面积、二次枝长节间度、枣吊叶片数、花序花朵数、花序数对枣种质资源具有较强的描述能力,可以作为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将现有种质分为6个大类,同一类别共性明显,不同类别差异较大,除第6类山东大柿饼外其余类别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构成。  相似文献   

5.
为菖蒲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28份贵州菖蒲种质资源为材料,对6个主要形态性状指标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8份材料的形态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叶状佛焰苞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1.66%,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2.05%。6个形态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28份菖蒲资源可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包括叶片宽度中等的16份资源,类群Ⅱ包括叶片很细、植株相对矮小的7份资源,类群Ⅲ包括叶片很宽、植株较大的5份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菖蒲地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28份贵州省内菖蒲种质资源为材料,对6个主要形态性状指标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8份材料的农艺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叶状佛焰苞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1.66%,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2.05%。6个形态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28份菖蒲资源可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包括叶片宽度中等的16份资源,类群Ⅱ包括叶片很细、植株相对矮小的7份资源,类群Ⅲ包括叶片很宽,植株较大的5份资源。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柿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河南省柿种质资源类型、分布状况,分析其表型多样性程度。对河南省各地柿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并测定了146份种质资源果实、叶片和种子的43个表型性状,分析其表型多样性,初步进行了种质资源分类与鉴定。河南省柿种质资源均为完全涩柿(PCA),24个描述性表型性状变异类型多,17个性状的所有类型均有分布,仅缺乏7个性状中的10个类型;19个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且变异幅度大,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1.06%~50.88%,极值相差均在2倍以上;各器官变异程度大小顺序为果实种子叶片;不同地区间各表型变异程度不同。R型聚类将43个表型性状划分为5大类,各性状基本按照器官类型分别聚为一类;Q型聚类将146份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根据表型特征,可初步鉴定部分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品种。河南省各地柿资源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表型变异类型多,变异程度高且变异幅度大,做好本地区柿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工作,对柿新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9个形态形状对11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3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2.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4419%,即叶背茸毛、芽叶茸毛、芽叶色泽、叶片大小、花瓣数、柱头开裂数和子房茸毛等7个性状是其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12份材料聚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茶(Camellia sinensis)和普洱茶(C. sinensis var.assamica),第Ⅱ类为白毛茶(C. sinensis var.pubilimba),第Ⅲ类包括大理茶(C. taliensis)和厚轴茶(C. crassicolumna),第Ⅳ类为秃房茶(C. gymnogyna)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本课题组收集的黄瓜种质资源,为黄瓜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本课题组收集的197份黄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黄瓜10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观测,并进行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多样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97份黄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为22.59%,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第一雌花节位(48.35%),变异系数最小的性状是子叶宽(10.0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其中第1主成分包含叶片和枝条因子,第2主成分包含下胚轴和子叶的幼苗期因子,第3主成分包含第一雌花节位和叶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7份黄瓜种质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可用于选育下胚轴长的品种,第Ⅱ类群可用于选育叶片较小的品种,第Ⅲ类群可用于选育子叶较大的品种;第Ⅳ类群可用于选育子叶和叶片较小的品种。【结论】本课题组保存的黄瓜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丰富,且不同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类群的种质资源可用于相对应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安徽乌塌菜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乌塌菜48份材料17个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乌塌菜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变异系数8.67%~55.33%。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30.998 2%,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9.208 2%。叶柄长、展幅、株型、叶片长、外叶色、叶面皱缩度、心叶色、叶片数等8个形态性状累积贡献率达到71.821 5%,可反映出乌塌菜形态性状的基本信息。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8份材料聚为3大类,第1类14份材料,第2类25份材料,第3类仅9份材料,同一类群包括不同地方的品种。本研究为发挥安徽乌塌菜种质资源优势,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准确掌握北京市区国槐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及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定向筛选最优种质,为国槐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选育材料。  方法  本研究以135株胸径在20 ~ 30 cm、树龄在23年左右的国槐实生单株为材料,根据其叶部位特征、果实特征、冠幅特征等共26个表型性状,利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性状变异主要来源,量化评价定向筛选优良国槐单株。  结果  国槐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5.08%,变异系数的变化幅度为7.01% ~ 264.44%,其中叶背绒毛、新枝皮孔数、叶片大小形状、叶色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大小和千粒质量指标变异系数较小。由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知,居群间的国槐除基部小叶长/宽、树冠圆满度、叶背绒毛性状外,其余表型性状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国槐不同居群的表型性状存在广泛变异,且变异程度各不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8个主成分代表了81.93%的国槐形态多样性,其中,叶片大小、叶片颜色、叶片形状、果实饱满是造成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利用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来定向筛选国槐不同类型的观赏性性状,筛选出3类国槐优良种质各10份,最优种质来自朝阳区幸福大街和奥林西路2个居群。  结论  北京市区国槐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程度较高,其中叶部位的变异是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且国槐叶片等营养性器官的变异程度大于果实等繁殖器官的变异程度,为国槐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空间。筛选出的3类各10份国槐最优种质,为国槐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保存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优良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品)种柿叶总酚与总黄酮含量差异及其年动态变化规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15份柿叶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份柿叶资源总酚含量在13.84~107.42 mg/g波动,变异系数较大;总黄酮含量在12.06~58.20 mg/g波动,变异系数较小。柿近缘种、野生柿、涩柿、甜柿总酚年均含量及变异系数分别为36.83、43.82、46.05、38.86 mg/g和32.46%、30.58%、35.31%、30.78%;总黄酮年均含量及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3.92、29.43、27.13、26.19 mg/g和21.01%、19.75%、18.59%、17.33%。不同(品)种柿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年动态变化差异较大,含量高峰时期分别集中在7-8月和8月中下旬。初步筛选出吊柿、栾川牛心、野柿2和玉环长柿等总酚含量高以及油柿和野柿1等总黄酮含量高的优质种质。柿叶中含有丰富的酚类与黄酮类物质,不同(品)种间含量差异较大,年动态变化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因此做好柿资源的评价工作,对柿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四川省莴笋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四川省地方莴笋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四川不同地区收集的108份莴笋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并对其17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08份莴笋种质资源的不同表型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8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10,其中,茎叶基部形状均为心胀形,茎叶附着方式均为无叶柄,故H'为0,肉质茎皮色的H'最高; 9个数量性状的H'为1.85~2.03,变异系数为0.07~0.24,H'最高的是肉质茎长,变异系数最高的是毛重。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3.79%,包括12个表型性状。108份莴笋种质材料可划分为三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主要是肉质茎大小和长度中等的资源;第Ⅱ类群肉质茎均较长,而且肉质茎较粗,单茎重较重,是具有高产特征的种质资源;第Ⅲ类群主要是节间较密的类型。【结论】四川省莴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但部分质量性状的遗传指数较低,需加强对现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工作。开展莴笋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有利于实现莴笋高产优质育种以及填补当前市场缺乏种类,其中第Ⅱ类群可用来选育高产品种,第Ⅲ类群可用来选育当前四川市场上缺乏的叶色紫色、叶形为长椭圆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多样性特征,为中国板栗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10个省份(群体)240份资源的36个叶片表型性状(31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进行检测,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板栗叶片表型多样性水平及其与原产地的地理、环境因子关系。【结果】巢式方差分析表明,31个数量性状在群体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锯齿高度等15个数量性状及3个质量性状(叶片形状、叶基形状和叶缘锯齿特征)在群体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说明板栗叶片表型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存在丰富变异。群体间叶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7.95%,远小于群体内的92.05%,说明叶片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板栗叶片表型的平均变异系数(CV)和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8.05%和1.27,5个质量性状中以叶片形状的CV和H′最高(35.67%,0.86),叶缘特征最低(5.60%,0.07);31个数量性状的CV在8.68%(叶片长/宽)—32.73%(锯齿深度),H′在1.54(叶背茸毛密度)—2.09(叶片结构疏松度)。叶片外观形态、生理指标和解剖性状的平均H′分别为2.03、2.04和2.04,CV由高到低分别为15.27%(外观形态)>15.18%(生理指标)>12.17%(解剖结构)。10个群体表型性状CV均值在17.11%(陕西)—19.66%(山东),H′均值在0.99(安徽)—1.80(河北)。板栗叶片大多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年均气温等温度指标和年降水量与叶基形状、锯齿高度等性状呈负相关(经度和纬度与之呈正相关),与叶片长/宽呈正相关(经度和纬度与之呈负相关)。【结论】板栗叶片表型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变异,但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基因型间的变异),因而以叶片表型性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抗逆性、高光合效率等特异品种选育或相关研究时,研究重点应该放到广泛的个体基因型调查上,变异较为丰富均匀的群体可作为重点参考。板栗叶片大多外观形态和生理指标性状呈现以温度和降雨量因子为主导的梯度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陕西安康市、汉中市12个地点的88份茶树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差异较大,6个描述型表型性状(叶片大小、叶形、叶色、叶面隆起性、叶身及叶片着生状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835 1~1.037 0之间,平均为0.972 8,以叶色最高,叶形最低;变异系数在20.85%~48.52%之间,平均为35.50%,以叶色最大,叶形最小。基于6个描述型表型性状将88份茶树资源聚为4类,无独立组存在,存在丰富的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以133个茎瘤芥种质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基于表型性状分析茎瘤芥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除裂叶对数、沟间深度、茎叶比、侧瘤宽度、瘤茎鲜质量性状外,其余16个经济性状在茎瘤芥材料间的变异系数变幅较小;茎瘤芥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01~7.77,平均为2.50,有88.93%的遗传距离小于4.00。表明参试材料间表型相似程度较高,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表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0.21时,可将供试材料分成8类,且每个类群都有各自的性状特点,说明利用表型性状可以将茎瘤芥种质进行分类和鉴定。  相似文献   

17.
九节茶种质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研究九节茶的遗传特性,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利用ISSR分子标记试验方法研究了37个九节茶种源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分别利用POPGENE 1.32软件及NTSYS软件对九节茶种源进行了基于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种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条引物共扩增出10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65.71%;37个种源间遗传多样性较低,福建、广东、江西、浙江和广西5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为0.1770,种内遗传多样性为0.0990,基因分化系数为0.4405,即种群间遗传变异占种群遗传变异的44.05%,55.95%的遗传变异在种内进行。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计算的基因流Nm=0.6350。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8~0.9143,平均0.8096。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1处,37个种源可以分为5类,聚类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种源的地理分布,但可以部分反映地理分布的特点,为种质资源的鉴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