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条件下的黑土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不同积温量黑土土壤区域种植的水稻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阐明黑土土壤肥力理化性状对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影响的理论依据。水稻产量与土壤肥力IFI指标总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黑土土壤肥力理化性状中碱解氮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速效钾含量、速效磷含量及pH对水稻产量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兼顾土壤类型与样点空间分布相对均匀性的前提下 ,采集了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个县 (吉林省公主岭、黑龙江省的海伦县和北安县 )的黑土样点190个。采用元素分析仪法对不同地区的黑土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硫进行分析 ,同时采用常规法对其全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黑土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硫和全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公主岭地区各项指标均低于北安地区 ,海伦地区居中 ,表现出随纬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的趋势。不同地区黑土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开垦年限增长而降低 ,全硫和全磷的含量变化则不明显。由于黑土中有机质、全氮、全硫和全磷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因此可用黑土中有机质含量作为评价其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兼顾土壤类型与样点空间分布相对均匀性的前提下,采集了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个县(吉林省公主岭、黑龙江省的海伦县和北安县)的黑土样点190个。采用元素分析仪法对不同地区的黑土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硫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常规法对其全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黑土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硫和 全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公主岭地区各项指标均低于北安地区,海伦地区居中,表现出随纬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的趋势。不同地区黑土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开垦年限增长而降低,全硫和全磷的含量变化则不明显。由于黑土中有机质、全氮、全硫和全磷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因此可用黑土中有机质含量作为评价其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黑土区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980~2006年黑龙江省农科院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比较了不同施肥制度对黑土区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化肥可以全面提高黑土区土壤肥力,其中以有机肥+氮钾化肥效果最佳;速效磷受施肥制度影响最大。有机肥+磷化肥提高有机质含量效果最佳;有机肥+氮化肥提高碱解氮含量效果最佳;有机肥+磷钾化肥提高速效磷含量效果最佳;有机肥+氮钾化肥提高速效钾含量效果最佳。在有机肥+氮磷钾化肥处理下,有机质和碱解氮在1980~2006年年纪波动显著;磷钾化肥处理下,速效磷在1980~2006年年纪变化显著;在磷化肥处理下,速效钾在1980~2006年年纪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育种多 目标性状优化方案,利用7个主推水稻品种的22个农艺性状值和NSGA-Ⅱ遗传算法、熵权综合评价法,对适宜的育种目标性状参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育种各优化参数值为:食味品质分值90.9~94.5分,较供试品种均值增加8.5~13.0分;产量9 916.3~10 9...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评价黑龙江省不同积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现状,选取32个代表不同积温带的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测定产量及构成因素和品质特性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供试水稻品种综合评价结果,并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和品质特性中提取1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百分率为88.602%,分别归纳为产量因子、营养品质因子、穗部性状与粒形结合因子和穗部性状及籽粒充实度因子四大模块;龙粳25号、垦稻13、东农425、绥粳9号和龙粳26号为高产优质类品种,此类品种综合得分为0.7294~0.7959,且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多集中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  相似文献   

7.
昌黎县葡萄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昌黎县葡萄沟葡萄园的土壤肥力现状,为合理施肥,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昌黎县葡萄沟有代表性的葡萄园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状测定和分析,运用修订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昌黎县葡萄沟土壤pH值偏酸性,容重偏大,有机质含量贫乏,碱解氮含量偏低,速效磷含量丰富,部分葡萄园土壤存在钾素含量偏低,土壤供钾潜力不高的问题,绝大部分土壤处于无盐害的安全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昌黎县葡萄沟土壤综合肥力系数平均值为1.15,与土壤肥力等级划分指标相比,属三级,土壤肥力一般,其限制因子有有机质、碱解氮、容重、pH值和速效钾。[结论]可通过适量施用石灰,改良土壤酸性;增施有机肥;开展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等措施提高昌黎县葡萄沟葡萄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华南地区5种典型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土壤肥力状况,分析这些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影响及其异同,以期为华南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相思Acacia spp.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阔叶混交林的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容重、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通过隶属度函数和偏相关分析进行单项指标评价,并结合相关关系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5种林分类型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种林分土壤容重变幅为1.24~1.29 g·cm~(–3),pH变幅为4.11~4.24,有机质含量为21.43~28.18 g·kg~(-1),速效磷含量为1.12~1.42 mg·kg~(-1),速效钾含量为40.62~55.20 mg·kg~(-1),碱解氮含量为106.12~132.28 mg·kg~(-1),全氮含量为1.03~1.45 g·kg~(-1);依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属于中上水平,速效磷含量属于很低水平,速效钾含量为低至中下水平,碱解氮含量为中上至高水平。阔叶混交林的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部分人工林。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起最重要的作用,速效磷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子。4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土壤肥力大小均表现为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相思林桉树林。【结论】阔叶混交林可以更好地积蓄土壤肥力,桉树林的土壤肥力较低,华南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管理时应注重磷钾肥的施用和土壤酸度调节。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评价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典型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旱地、园地、菜地)为试验对象,分析各地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变化趋势,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定量评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综合肥力的差异,以欧氏距离衡量不同地块肥力差异的大小,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各地块土壤综合肥力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及腐殖质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胡敏素碳含量、胡敏酸碳含量、富里酸碳含量、容重、孔隙度、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和pH值等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贡献度较大,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贡献度较小。土壤肥力质量综合得分排序为旱地表层>旱地亚表层>菜地亚表层>菜地表层>园地表层>园地亚表层。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质量聚为5类,分别为一等肥力(旱地表层)、二等肥力(旱地亚表层、菜地表层)、三等肥力(菜地亚表层)、四等肥力(园地表层)、五等肥力(园地亚表层)。总体来看,土壤肥力优劣的评价顺...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种草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效益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盘县哮天龙小流域和晴隆县孟寨小流域坡耕地、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坡耕地实施人工种草可有效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但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降低;2)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值依次为天然草地(4.126)人工草地(3.895)坡耕地(3.691),人工草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值(FI)是坡耕地的1.06倍。坡耕地实施人工种草后,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综合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氮素变化特征及对龙庆稻1号氮素养分吸收与累积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全氮、碱解氮在水稻各生长发育期间变化趋势一致,不同类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排序为白浆土>草甸土>黑土>盐碱土,龙庆稻1号氮素含量顺序为白浆土>草甸土>盐碱土>黑土,氮素累积量的顺序为白浆土>草甸土>黑土>盐碱土,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土壤影响龙庆稻1号氮素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因子不同,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与常规插秧比较,免耕栽培能使稻田表层(0~5厘米)土壤有机质累积,腐殖质品质改善;大于5毫米和大于0.25毫米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全氮和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稻田肥力性状有所改善。稻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104-110
土壤肥力对于诊断森林土壤养分失调和林地土壤退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工林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样地土壤为材料,采用BP神经网络和灰色关联度对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林地土壤的粘粒、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整体较为适宜,而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土壤碱解氮与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速效钾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氮素对侧柏人工林地土壤肥力有显著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鲁中山地侧柏林地土壤肥力处于中等水平,综合土壤肥力相对较高的样地为位于黑峪林场的22、21号和位于原山林场的9号样地,而燕子山林场土壤肥力较低。BP神经网络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评价结果整体一致,均可用于林地土壤肥力评价。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模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PS技术,在安阳县进行定点采样,测定耕地各样点土样的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选择隶属函数进行指标初值化,选择相关系数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采用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对安阳县农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绘制土壤肥力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安阳县土壤肥力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点,总体呈自东部区域向西部区域递减的趋势。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分析结果相符。表明了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黑土肥力的演变过程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洪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1,(6):278-279,286
土壤肥力评价是对土壤肥力高低的评判和鉴定,不同区域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各异。综述了黑土肥力的演变过程和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对黑土肥力的相关指标进行重点研究和筛选,确定农田黑土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分析黑土肥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以及评价方法的选取,对黑土区的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连作免耕稻田土壤肥力变化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两种免耕栽培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开展3年6造连续田间试验,并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稻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插秧比,免耕栽培能使稻田表层(0~5 cm)土壤有机质累积,腐殖质品质改善;>5 mm和>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全氮和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提高,稻田土壤肥力性状有所改善。两种免耕栽培模式中,免耕直播在土壤有机质总量累积速效钾上不如免耕抛秧,但在腐殖质品质、>5 mm和>0.25 mm大粒团聚体含量及速效磷上优于免耕抛秧。稻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表层两种免耕栽培处理明显高于常规插秧,两种免耕模式之间无明显差别;亚表层(5~15 cm)3种耕作模式差异也不明显。说明免耕模式更有利于提高稻田表层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7.
26年来东北黑土区土壤养分演变特征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目的】东北黑土区土壤肥沃,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对东北黑土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明确中国东北黑土区农业生产实践中土壤养分状况和肥力水平,为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利用时间趋势分析法探讨17个国家级黑土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26年来土壤养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别总结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在监测初期(1988-1997年)、监测中期(1998-2003年)和监测后期(2004-2013年)的变化规律及其总体变化趋势;在分析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以及碳氮比(C/N)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碳和氮之间的养分平衡关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监测时期上述5大肥力指标对黑土区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得出该区综合肥力主要贡献因子,并分别计算3个不同监测时期黑土区土壤综合肥力属性得分。【结果】黑土区农田土壤经过10-26年的演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与监测初期相比,监测后期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了33.9%、43.9%、27.6%、90.3%和11.8%,有效磷提升效果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土壤有效磷含量发现,监测后期71.4%的监测点土壤有效磷含量维持在15.0-50.0 mg·kg-1,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不至于引发地下水环境污染,而28.6%的监测点土壤有效磷含量已超过50.0 mg·kg-1的环境阈值,应及时控制磷素的输入。分析主要肥力因素有机碳和全氮之间的关系表明,黑土区土壤C/N略有下降趋势,从1988年的10.3降至2013年的9.6,下降了6.8%。黑土区5个肥力指标得分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OM>TN>AN>AP>AK,说明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的关键因素;监测初期和监测中期土壤综合肥力属性得分平均值分别为-1.099和-0.541,而监测后期土壤综合肥力属性的得分增加到了0.5888,监测后期土壤综合肥力得到显著提升。【结论】在农民常规施肥条件下,经过10-26年的长期耕作,黑土区土壤肥力在监测后期得到显著改善,但28.6%的监测点应注意控制磷肥用量,以免引起水体污染;而监测区黑土C/N呈逐年下降趋势,应该加大有机物料的投入,以维持土壤碳氮的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8.
黑土耕地自开垦以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干扰,黑土土壤肥力呈整体退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黑土层变薄、犁底层升高、土壤理化性状恶化、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生物活性降低、土壤抗逆性减弱、生产力下降等。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省2009-2018年审定的187份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PSS和MATLAB软件,对不同积温带不同年度品种以及生育期、活动积温、糙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千粒重、产量、日产量、积温产量、穗颈瘟、空壳率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值进行统计分析、熵权-功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具有明显积温带生态环境归属特性,品种选育应该以适应积温带生态环境要求为前提,在重点提高抗穗颈瘟和结实率基础上,稳步开展品质、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选择。利用综合指数值能够对各积温带水稻品种进行评价排序和优良稻种资源筛选发掘,并按其值可划分5个类群,但遗传距离存在差异,其类群差异离散程度大小依次为:第3积温带第1积温带第2积温带第4积温带;筛选和发掘出综合性状前10位的优良种质资源,第1积温带品种有龙稻18、龙稻23、龙稻16、龙稻19、东富102、龙香稻2号、龙洋1号、东农430、松粳香1号和龙稻24,第2积温带品种有绥粳14、东农428、金禾2号、北稻4号、牡响1号、绥稻2号、绥粳18、绥稻3号、金禾1号和绥稻1号,第3积温带品种有龙粳25号、龙粳26号、龙洋11、龙粳27号、龙粳53、龙粳32号、龙盾107、龙粳28号、龙花04-050和稼禾1号,第4积温带品种有富合3号、绥粳12、莲惠1号、龙粳65、莲育625、龙粳66、垦稻19号、龙粳48、绥粳25和龙庆稻22号,这些优良种质可作为杂交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20.
寒地水稻产量因素间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主栽品种对单株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穗长、千粒重、穗粒数、株高、食味分值、穴穗数、结实率、抗稻瘟病性、生育期、耐冷性,说明在今后水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要注重穗长、千粒重、穗粒数等性状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