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鱼巴(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鱼巴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2.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RH-A3催熟后用3mg/kg PG 3μg/kg LRH-A2 3mg/kg DOM催产,光倒刺鲃亲鱼的繁殖率达83.3%;以塑料篮盛受精卵微流水孵化,孵化率达79.8%;光倒刺鲃人工繁殖适宜水温为23~27℃;桂东地区最适宜的人工繁殖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末。应用小试成果进行生产性试验,共催产雌鱼312尾,其中产卵鱼275尾,亲鱼繁殖率88.1%;获得受精卵59.9万粒,平均受精率87.8%;孵出鱼苗45.7万尾,平均孵化率76.3%。  相似文献   

3.
在模拟生态条件下,采用批量培育亲鱼、药物催产、人工授精、受精卵微流水孵化、鱼苗水泥池和池塘培育的方式,进行了倒刺鲃规模化育苗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0%的人工饲料,对培育成熟亲鱼效果良好;催产药物配方为5mg/kg DOM+5μg/kg LRH-A2+1 000IU/kgHCG,催产方法适宜二次注射法;受精卵流水孵化适宜密度6万~15万粒/m~3;试验共孵化出倒刺鲃鱼苗120.2万尾,孵化率为90.4%,倒刺鲃鱼种培育成活率平均为92.0%,3a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10.6万尾。  相似文献   

4.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5.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抚仙湖中采集原种,经池塘人工驯化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亲鱼,分别采取模拟自然生态、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及马来酸地欧酮(DOM)进行人工催产2种方法,模拟自然生态未产卵,人工催产干法授精获得人工授精卵,受精率达70%以上。受精卵置孵化箱中池塘静水孵化和室内孵化盆中静水孵化,孵化率均达85%以上。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多次人工繁殖对照,5月可获受精卵,但未孵化出水花,7—8月可孵化出膜。2009—2011年3年来培育了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6 cm/尾的鱼种8.7万尾,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抚仙湖中采集原种,经池塘人工驯化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亲鱼,分别采取模拟自然生态、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及马来酸地欧酮(DOM)进行人工催产2种方法,模拟自然生态未产卵,人工催产干法授精获得人工授精卵,受精率达70%以上。受精卵置孵化箱中池塘静水孵化和室内孵化盆中静水孵化,孵化率均达85%以上。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多次人工繁殖对照,5月可获受精卵,但未孵化出水花,7—8月可孵化出膜。2009—2011年3年来培育了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6 cm/尾的鱼种8.7万尾,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及其体色变化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催产亲鱼50组,雌雄比为1∶1,雌鱼重7.5kg,平均尾重150.0g,产卵21.00万粒,平均每1kg雌鱼产卵2.80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4 200粒;孵化鱼苗17.00万尾,孵化率为80.95%。此外,鱼苗入池后经过20d培育,平均尾重0.61g,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3.52%。培育154d后规格达10.10g/尾,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85.80%。总之,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比自然产卵繁殖率提高30.23%;在鱼苗孵化后20d是对鱼类进行体色增色转化的最佳时机;彩鲫规格达10.0g/尾前为淘汰低品位鱼类的理想时间。  相似文献   

8.
秦岭细鳞鲑亲鱼培育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秦岭细鳞鲑亲本人工驯化、催产、孵化和育苗的关键技术以及促熟催产中的外源性激素选择及用量。实验用野外捕捞秦岭细鳞鲑,从2011年3月开始逐年筛选,到2014年3月共培育5~9龄亲鱼580尾。实验显示,通过30 d有计划地添加黄粉虫投喂,可使野生亲鱼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注射马来酸地欧酮DOM(2.5 mg/kg)和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3μg/kg),促熟催产3 d后效果明显。2013年采卵约4.56×104粒,平均受精率为82.5%,平均孵化率为63.0%;2014年获得受精卵约8×104粒,平均受精率为85.5%,平均孵化率为62.5%。鱼苗上浮后的开口期和转口期最为重要,为育苗的关键时期。根据秦岭细鳞鲑亲鱼性腺发育的规律,提出了在人工培育过程中,通过加强"冬护、春繁、夏壮、秋养"4个环节,有助于提高精子和卵子质量;在人工培育关键期选择卤虫开口较为适合,在鱼苗消化系统和免疫器官发育完全后选择高蛋白人工配合饲料进行转口,有利于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卷口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HCG、DOM和LHRH-A2的方法,对驯养的卷口鱼亲鱼进行了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的6批750组亲鱼中,能顺利挤卵进行人工授精的共有342组,催产率达45.6%;收集鱼卵12.68万粒,共获得受精卵7.17万粒,平均受精率56.5%;孵化出平均全长5.2mm的鱼苗4.93万尾,平均孵化率68.8%;投喂冻干轮虫和鳗鱼料作为开口饵料,经过30d的培育,获得体长28.0~30.0mm的鱼种3.56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72.2%。采用10μg/kg LHRH-A2+10mg/kg DOM+1 000IU/kg HC-GM对卷口鱼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适宜水温25.0~28.0℃,微流水充氧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卷口鱼鱼苗。  相似文献   

10.
选择5龄以上的经产雌鱼和3龄以上的初产雌鱼共21尾,在水温14~20℃时混合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地欧酮3种药物对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催产率为66.7%,受精率为65.5%。采用17~19℃的地下水流水孵化,受精卵在173h内全部出膜,孵出仔鱼9.4万尾,孵化率为77%。试验结果表明:重口裂腹鱼在人工培育条件下性腺能够发育成熟,能成功催产繁殖。  相似文献   

11.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唇[鱼骨]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经一次性注射LRH—A、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2005-2006年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  相似文献   

12.
大宁河齐口裂腹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宁河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资源,从2005年开始,在大宁河中上游收集齐口裂腹鱼进行人工驯养,并于2009-2016年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亲鱼性腺可发育成熟,共催产雌鱼953尾,采卵731万粒,培育出规格鱼苗(17~26 mm)324万尾,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分别为79.7%、83.3%、79.7%和67.2%。试验发现,齐口裂腹鱼性腺发育对低温期的适温范围较广,在11.1~13.5℃较高水温环境下,性腺发育不受影响;提高培育最低水温,可使亲鱼繁殖期提前;越冬期间是否需要处于停食状态,也不是影响亲鱼性腺发育的因素;齐口裂腹鱼通过长期驯养后能够适应人工环境条件而自然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 g/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IV~V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 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 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5—2019年采集野生北方须鳅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探索了北方须鳅的繁殖季节、雌雄鉴别、人工催情、产卵、人工孵化等关键性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催产北方须鳅雌亲鱼55000组,获卵5960万粒,平均催产率为45.0%,平均受精率为56.0%,平均孵化率为42.7%,水花鱼苗为1840.3万尾;辽宁东部山区北方须鳅繁殖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4月上旬,北方须鳅卵径为(2.15±0.07)mm,产卵最低水温为8.5℃,适宜水温为17~22℃,在此温度下,效应时间为23~26 h,人工授精适宜雌雄比为2∶1;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2.35±0.05)mm,历经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器官分化期和出膜期;从受精至仔鱼孵出积温为66.67℃·d,受精至仔鱼平游积温为126.5℃·d;初孵仔鱼全长为(4.9±0.8)mm,体质量为(0.6±0.1)mg。研究表明,通过生态调控(温度)和生理调控(复合催产药物)措施,可实现野生北方须鳅的规模化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5.
马拉瓜丽体鱼(Cichlasoma managuense)水泥池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网箱内培育的2龄亲鱼可在水泥池中自行配对产卵。雌鱼绝对产卵量为1 500~2 500粒/尾,相对产卵量500~800 ind/kg。受精卵为椭圆形,暗黄色,不透明,粘性,卵分散排列在巢穴中。试验期间,70对亲鱼中有52对自行配对产卵,产卵率为74.2%,受精率为92.6%。在水温27~30℃时,从受精卵到破膜时间为48 h±41min,出膜仔鱼全长(0.65±0.35)cm,孵化率为84.8%,共获初孵仔鱼40.1万尾。在水泥池中用小体积网箱进行苗种培育,经41~43 d的培育共获得3.0~5.0 cm鱼苗32.2万尾,育苗成活率达78.5%。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卡拉白鱼全人工繁殖技术要点,即后备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和鱼苗孵化的关键技术。采用鱼类催产药物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4μg/kg)、马来酸地欧酮(DOM 2 mg/k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0.12 mg/kg),三者混合注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自然受精或人工干法受精,孵化桶流水孵化等方式,卡拉白鱼受精率达97%,鱼苗孵化率83.60%。简述了仔鱼、苗种培育及池塘养殖技术。鱼苗生长阶段采用室内平面槽强化培育仔鱼,投喂蛋黄、豆浆和虾苗饲料,仔鱼10~15 d下塘,结果表明:苗种成活率85%。  相似文献   

17.
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大鳞鲃(Barbus capito)经人工培育获得成熟亲鱼。2017年6月进行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系统观察,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大鳞鲃的成熟卵为灰白色,属沉性卵,弱粘性,卵径(1.3±0.1)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4.5mm。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4个时期,仔鱼发育主要有4个时期。在孵化水温(26±0.5)℃,保持充氧状态下,从受精至出膜需50h12min。初孵仔鱼全长(7.11±0.26)mm,至平游摄食需128h。  相似文献   

18.
六须鲶南移驯养与人工孵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龙江引进的六须鲶成鱼42尾,经池塘越冬强化培育达性腺发育成熟。采用人工催产试验筛选敏感药物(DOM、LHRH-A2、HCG单一或混合)催产的方法,在2008—2010年,先后进行了9批34组的人工繁育试验。收集受精卵205.5万粒,在水温17.5~28.7℃条件下,利用圆形产卵池和育苗池孵化出鱼苗149.6万尾,平均孵化率为72.8%。  相似文献   

19.
利用性成熟的黄颡鱼亲本,通过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鱼苗培育等措施,进行两年的黄颡鱼苗种繁育试验.2003年分5批次共催产亲鱼1070组,平无催产率78.4%、受精率81.7%、孵化率70.5%、孵仔鱼143.6万尾,培育成2.5cm左右的夏花101.4万尾,平均成活率70.6%.  相似文献   

20.
鞍带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试验条件下,对网箱培育鞍带石斑鱼亲鱼人工培育的方法和人工催产受精卵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比不同的生物饵料作为鞍带石斑鱼仔鱼的开口饵料的开口成功率,从而选择更合适的开口生物饵料,提高仔鱼的成活率。结果表明:在2007年7—9月,人工催产了55尾鞍带石斑鱼亲鱼,产卵11 559 g,获得的受精卵较少,仅725 g,受精率只有4.42%~8.78%,鞍带石斑鱼于3日龄开始摄食,投入原生动物的仔鱼成活率最高,投入轮虫的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