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抚仙湖中采集原种,经池塘人工驯化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亲鱼,分别采取模拟自然生态、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及马来酸地欧酮(DOM)进行人工催产2种方法,模拟自然生态未产卵,人工催产干法授精获得人工授精卵,受精率达70%以上。受精卵置孵化箱中池塘静水孵化和室内孵化盆中静水孵化,孵化率均达85%以上。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多次人工繁殖对照,5月可获受精卵,但未孵化出水花,7—8月可孵化出膜。2009—2011年3年来培育了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6 cm/尾的鱼种8.7万尾,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在模拟生态条件下,采用批量培育亲鱼、药物催产、人工授精、受精卵微流水孵化、鱼苗水泥池和池塘培育的方式,进行了倒刺鲃规模化育苗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0%的人工饲料,对培育成熟亲鱼效果良好;催产药物配方为5mg/kg DOM+5μg/kg LRH-A2+1 000IU/kgHCG,催产方法适宜二次注射法;受精卵流水孵化适宜密度6万~15万粒/m~3;试验共孵化出倒刺鲃鱼苗120.2万尾,孵化率为90.4%,倒刺鲃鱼种培育成活率平均为92.0%,3a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10.6万尾。  相似文献   

3.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RH-A3催熟后用3mg/kg PG 3μg/kg LRH-A2 3mg/kg DOM催产,光倒刺鲃亲鱼的繁殖率达83.3%;以塑料篮盛受精卵微流水孵化,孵化率达79.8%;光倒刺鲃人工繁殖适宜水温为23~27℃;桂东地区最适宜的人工繁殖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末。应用小试成果进行生产性试验,共催产雌鱼312尾,其中产卵鱼275尾,亲鱼繁殖率88.1%;获得受精卵59.9万粒,平均受精率87.8%;孵出鱼苗45.7万尾,平均孵化率76.3%。  相似文献   

4.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 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5.
收集从抚仙湖捕获的野生杞麓鲤原种36尾,通过人工驯养培育,获得性成熟杞麓鲤亲本4尾,模拟自然生态产卵环境,布设人工仿生产卵池,通过近5年的探索研究,2013年首次繁殖产卵,获得鱼卵6万粒,孵化水花4.9万尾,培育成规格6 cm以上鱼种2.8万尾,杞麓鲤人工驯养繁育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卡拉白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催产激素为LRH-A 2和DOM,其中LRH-A 2剂量为4μg/kg,DOM剂量为2 mg/kg,催产率70.0%,授精率90.0%;孵化水温23.6℃,破膜时间3 d,从孵化到平游总计8 d;夏花培育在一个面积0.13 hm2的池塘进行,方法同家鱼的培育方法一样,放养水花鱼苗11万尾,培育时间27 d,规格3.37 cm,出塘率81.1%;鱼种培育在一个面积0.13 hm2的池塘进行,经过82 d的培育,结果平均体质量2.52 g,平均体长6.00 cm,成活率95.0%,净产量175.1 kg,平均每667 m2净产87.6 kg,投喂饲料320.0 kg,饵料系数1.83。  相似文献   

7.
2002~2006年,对倒刺鲃的性腺发育和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了解到倒刺鲃属于分批产卵型,相对怀卵量为10~12粒/g,采用混合激素催产,其中以PG LRH-A2 DOM试验组效果较为理想。试验共获苗55.3万尾,在25~30℃的水温下,效应时间为18~24 h,平均催产率为73.7%,平均受精率为69.6%,受精卵经34 h出膜,48 h仔鱼开始平游,孵化率为66.6%。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圆吻鲴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苗种培育等技术。结果表明:野生圆吻鲴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注射混合催产剂在水温21.24℃时效应时间8.11h;采用人工授精、石膏粉脱粘、流水孵化可规模繁殖;鱼苗培育采用江浙传统的“豆浆法”;“夏花”鱼种经5个月左右的培育可养成32.2—36.4g尾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9.
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及其体色变化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催产亲鱼50组,雌雄比为1∶1,雌鱼重7.5kg,平均尾重150.0g,产卵21.00万粒,平均每1kg雌鱼产卵2.80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4 200粒;孵化鱼苗17.00万尾,孵化率为80.95%。此外,鱼苗入池后经过20d培育,平均尾重0.61g,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3.52%。培育154d后规格达10.10g/尾,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85.80%。总之,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比自然产卵繁殖率提高30.23%;在鱼苗孵化后20d是对鱼类进行体色增色转化的最佳时机;彩鲫规格达10.0g/尾前为淘汰低品位鱼类的理想时间。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总结我国南方匙吻鲟人工繁殖经验,探索哈尔滨市高寒地区匙吻鲟人工繁殖和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试验研究表明,高寒地区雌性匙吻鲟10龄达到性成熟,繁殖适宜水温16~21℃,每千克亲鱼体重怀卵量为1.42万粒,获得受精卵15.2万粒,受精率82.4%,室外22℃池塘水孵化率为52.1%。室内苗种培育5万尾水花,经过30 d培育获得5~7cm鱼苗3.6万尾,成活率为72.0%。  相似文献   

11.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三斑海马的驯化与苗种培育试验,丰富三斑海马的生物学基础资料。[方法]从海南本地收集三斑海马亲本,开展人工驯化和苗种培育,并探索其繁殖生物学行为。[结果]亲鱼驯化成活率达到85%,获得三斑海马初孵幼苗2.9万尾,培育1月龄鱼苗1.1万尾,海马最适开口饵料为"小球藻+轮虫+桡足类幼体"。三斑海马亲鱼抱卵量和孵化量存在个体差异,亲鱼抱卵量最少350粒/尾,最多1 020粒/尾,平均660粒/尾。亲鱼孵化量最少220尾,最多720尾,平均580尾。[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海马的苗种繁育和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工条件下暹罗斗鱼繁殖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希  孙赛  杨宁  黄海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1):126-128
通过暹罗斗鱼的室内人工繁殖试验,观察暹罗斗鱼的繁殖习性,包括产卵和护卵行为,并观察其受精卵的孵化和出膜过程.结果表明,暹罗斗鱼产卵方式为分批产卵,产卵过程持续2~3 h,产卵次数15~25次,每批产卵10~15粒,雄鱼负责保护受精卵和孵化后的仔鱼.研究暹罗斗鱼的繁殖行为旨在探讨暹罗斗鱼的育苗技术,为其繁殖生物学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刀鲚幼苗的短途运输及越冬技术。[方法]于2015年6月中旬在大洋河流域拉网采集野生刀鲚亲鱼进行现场人工受精,获得受精卵约2万粒,经室外水泥池和土池孵化培育后,10月中旬获得刀鲚幼鱼2 000余尾。对8~13 cm苗种3 h的运输,45 d暂养及室外池塘、室内水泥池、大棚3种模式进行了越冬技术研究。[结果]在水温16.5℃、盐度7~10条件下运输,万鲚苗种成活率达100%;大棚越冬方式成活率高达85.8%,室内水泥池越冬成活率达61.8%,室外池塘越冬成活率为0。[结论]该研究为刀鲚的运输与越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半刺厚唇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南平、龙岩地区相关水域采集的野生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开展亲本培育、人工繁育及苗种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半刺厚唇鱼在土池和水泥池人工饲养条件下均能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土池培育效果更佳;2015~2016年对培育的亲鱼采用人工催产、挤卵和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雌鱼平均催产率78.9%,平均受精率74.8%,平均孵化率73.7%;受精卵适宜孵化方式为流水孵化和充气孵化,或流水结合充气孵化;仔鱼经过39~51d的培育,平均全长可达3cm以上,苗种培育成活率为70.9%;对6~30日龄的仔、稚、幼鱼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全长(Y_L)与日龄(X)、体重(Y_H)与日龄(X)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全长(Y_L)与体重(Y_H)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Y_L=1.4605e~(0.0271x)(R~2=0.9982)、Y_H=0.0217e~(0.0967x)(R~2=0.9876)和Y_L=0.0059Y_H~(3.4886)(R~2=0.9868)。  相似文献   

16.
洞庭黄鲶胚胎发育观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technical basis for fry rearing of Silnrus asotus in Dongting Lake.[Method] The induced spawning medicine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o conduct artificial induced spawning and fertilization for obtaining round green fertilized eggs.According to embryonic development,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mbryo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were recorded detailedly through microscope.[Result]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Silnrus asotus in Dongting Lake was divided into 7 stages,namely, blastoderm stage,cleavage stage, blastula stage, gastrula stage,neurula stage,organogenesis stage and pre-hatching stage.After hatched for 37 h 20 min in water at 22-24 ℃, fries were come out.[Conclusion] The time sequence of Silnrus asotus in Dongting Lake was basically similar to that of other catfish,while its hatching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other fish in Siluriform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洞庭黄鲶(Silnrus asotus)的苗种培育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催产药物对其进行人工催产、受精,获得圆球形、绿色的受精卵。根据发育过程取材,在显微镜下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发育各时期形态特征进行详细记录。[结果]洞庭黄鲶的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在22.0~24.0℃水温条件下,经过37 h20 min孵化出苗。[结论]洞庭黄鲶与大多数鲶类胚胎发育时序基本相同,在20.0~25.0℃水温范围内孵化时间短于鲶形目其他鱼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鬼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仔、稚、幼鱼的生态习性,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使用激素LRH A3和HCG的人工催产、人为条件下的受精卵孵化和仔、稚、幼鱼培育,经35d的人工育苗共获得了平均全长2.1cm左右的鬼幼鱼11.025万尾,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62.9%,育苗平均成活率达30.2%。结果表明提高海水盐度能提高鬼受精卵的孵化率,轮虫、卤虫、桡足类是鬼仔、稚、幼鱼的优质饵料,仔、稚、幼鱼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水质好坏是影响育苗成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 g/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IV~V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 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 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鬼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仔、稚、幼鱼的生态习性,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使用激素LRH A3和HCG的人工催产、人为条件下的受精卵孵化和仔、稚、幼鱼培育,经35d的人工育苗共获得了平均全长2.1cm左右的鬼幼鱼11.025万尾,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62.9%,育苗平均成活率达30.2%。结果表明提高海水盐度能提高鬼受精卵的孵化率,轮虫、卤虫、桡足类是鬼仔、稚、幼鱼的优质饵料,仔、稚、幼鱼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水质好坏是影响育苗成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