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杂交油菜新组合H336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蒋守华  刘葛山  赵祥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55-4255,4257
杂交油菜新组合H336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16.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达2 725.42 kg/hm2,栽培密度为16.5万1、3.5万株/hm2的处理都比10.5万、19.5万株/hm2的处理增产显著;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角果数,然后才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不同栽培密度影响了植株形态长相的变化,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降低,分枝部位逐渐增高,一次分枝数减少,一次分枝角果数占总角果数比例显著提高。可见,合理密植主要是增加单位面积总角果数,从而达到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在静宁县灵芝乡尹岔村干旱半干旱地进行的双低油菜华协 1号膜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栽培密度由 2 2 .5万株 / hm2增加到 37.5万株 / hm2 ,油菜的一级分枝数、有效角果数、主花序角数、角粒数则逐渐降低 ,油菜单株生产力呈下降趋势 ;以栽培密度 30万株 / hm2 折合产量最高 ,为 2 74 1.7kg/ hm2 ,其次栽培密度 30万株 / hm2的折合产量为 2 6 12 .5 kg/ hm2 ,但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直播油菜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最佳组合,为油菜的高效栽培和四川丘陵区直播油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影响直播双低油菜产量的农艺措施,建立双低油菜国豪油8号在四川丘陵区直播种植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并对8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之间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在四川丘陵区,直播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国豪油8号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条件下,该品种直播栽培获得产量2 799 kg/hm2的农艺方案:9月25—30日播种,密度45.0万~52.5万株/hm2,施肥量0~750 kg/hm2。农艺措施增产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播期、密度、播期与施肥量、施肥量。8个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直接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段长、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高度、千粒重、株高、根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结论]直播油菜的二次有效分枝、根茎粗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二次有效分枝对产量起直接作用,而根茎粗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起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罗平小黄姜是当地一大优势产业,对罗平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介绍罗平县小黄姜发展的基础上,从选种及种子处理、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探讨罗平小黄姜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促进罗平小黄姜产业的发展和其他地区小黄姜的栽培,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冬作马铃薯丽薯6号为参试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探讨不同密度对冬马铃薯丽薯6号生物性状及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不显著;株高随着密度增加随之增高;植株分枝和茎粗随种植密度增加反而减少;单株结薯个数增多,单薯重量减轻,单株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为135 000塘/hm2时产量最高,折合单产达56 968.73 kg/hm2;其次为120 000塘/hm2,折合单产达56 031.67 kg/hm2;种植密度为120 000塘/hm2时产值最高,折合单产值达139 995.15元/hm2;其次为105 000塘/hm2,折合单产值达138 534.48元/hm2。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冬马铃薯丽薯6号最佳种植密度在105 000~120 000塘/hm2,在此种植密度条件下马铃薯丽薯6号的田间生长综合性状较好,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6.
直播油菜密度对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直播油菜密度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密度处理(9万株/hm2)相比,高密度处理(36万株/hm2)油菜分枝高度平均增加87.7%,主轴长、一级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平均分别减少21.8%、40.0%、52.9%、30.8%;油菜产量平均增加15.8%。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和分枝高度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一级分枝数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直播油菜的高产潜力可以通过合理密植来控制个体生长、压缩下位低效分枝实现。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河北省夏播早熟区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措施,在保定和青县采用裂区设计方案,研究了4种施肥水平和4个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的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施用纯N 75.0 kg/hm2、P2O590.0 kg/hm2、K2O 60.0 kg/hm2肥料水平的大豆产量较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质量及产量在不同密度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保定试点22.5万株/hm2密度水平的大豆产量最高,平均为3 350.00 kg/hm2,青县试点21.0万株/hm2密度水平的大豆产量最高,平均为3 108.94 kg/hm2;不同试点的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保定平均脂肪含量较高,为19.41%,青县平均蛋白质含量较高,为45.47%,但同一试点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河北省夏播早熟区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如下:施肥量为纯N 75.0 kg/hm2、P2O590.0 kg/hm2、K2O 60.0 kg/hm2,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油研1707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3万、6万、9万株/hm2)与施氮量(纯N90、180、270kg/hm2)对油菜油研1707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对株高、一次有效分枝高度、二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都有显著影响,但对一次分枝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根据多重比较结果,M2N1、M2N2、M3N1等组合措施的产量相对较高,可达2850~3000kg/hm2。因此,在四川省丘陵区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条件下,移栽油菜的适宜密度范围为6万~9万株/hm2,施氮量应控制在180kg(N)/hm2以下,可减少用工量,节约生产成本,实现轻简化栽培和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采用L8(4×2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潮泥田中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用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密度呈直线负相关,单位面积产量与密度呈直线正相关;施用尿素82.8 kg/hm2比施用尿素27.6kg/hm2增产322 kg/hm2,施用磷、钾肥与否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主花序长随密度的增加而缩短,有效分枝高随密度增加而升高,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单株理论产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千粒重的变化不大,高氮肥区比低氮肥区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理论产量增加较多,株高和有效分枝高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设置6万、9万、12万、1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通过调查株高、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及产量,研究种植密度对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株高和单株荚数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密度为1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分别在种植密度为9万、12万株/hm2时出现最大值;产量刚开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万株/hm2时最高,为1255.6 kg/hm2,随后开始下降。[结论]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12万~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水平施氮量〔不施氮(0)、适氮(75 kg/hm2)和高氮(150 kg/hm2)〕与栽培密度(450万粒/hm2、750万粒/hm2和1 050万粒/hm2)互作对胡麻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并筛选了胡麻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与密度组合。结果表明:不同的施氮水平和密度对胡麻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高氮和适氮处理的胡麻分枝数、单株蒴果数和单株粒重均跃不施氮处理,同一施氮量条件下胡麻的株高、分枝数和单株蒴果数均随密度增大而逐渐降低;氮肥水平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其中适氮与高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产量均显著跃不施氮处理,而密度以及氮肥伊密度对产量影响均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胡麻含油率降低,但亚麻酸含量升高。本研究条件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播种密度为1 050万粒/hm2时胡麻产量最高,达到了1 655.1 kg/hm2,但与该施氮量下密度为750万粒/hm2的处理以及施氮量75 kg/hm2下密度为450万和750万粒/hm2的处理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种子和肥料的投入成本以及投入产出比,认为施氮量为75 kg/hm2、播种密度为450万粒/hm2时较为经济,该条件下胡麻产量可以达到1 523.4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中优281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群体有效穗数随栽培密度增加而增加,穴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长、结实率及千粒重均随栽培密度增加而降低,其最适栽培密度是21.50万穴/hm2,其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可分别达8.84t/hm2和7.24t/hm2。  相似文献   

13.
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A(6万株/hm2)、B(7.5万株/hm2)、C(9万株/hm2)、D(10.5万株/hm2)、E(12万株/hm2)5个移栽密度处理,以A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对单株油菜苗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油菜主茎绿叶数、根茎粗、根系体积、单株干物质积累、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相对减少;株高、有效分枝高、千粒重则相对增加;主花序长度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产量表现为C>D>E>A>B,其中处理C产量最高,为2 409.5kg/hm2,较对照(2 156.7kg/hm2)增产11.72%;D处理次之,为2 407.9kg/hm2,较对照增产11.65%,C、D处理较对照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的适宜密度为9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以晋豆30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豆30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其中,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差异均显著,且与种植密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豆30号产量差异显著;15万~27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27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2 680.8 kg/hm2;当密度增加到30万株/hm2,产量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油研7号油菜栽培密度对其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研究了油研 7号油菜栽培密度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 :油研 7号栽培密度不同 ,其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与群体产量变化较大 ,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较小。当栽培密度为 6万株 /hm2 时产量最高 ,达 2 3 0 1kg/hm2 。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油菜高产栽培田进行薹肥不同用量对产量影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密度12万株/hm2,油菜薹肥腊施尿素187.5~225.0kg/hm2,有利于增加根颈粗、杆粗、一次有效分枝数以及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大面积油菜高产栽培中施总纯氮宜控制在330~360kg/hm2范围内,油菜薹肥应占总纯氮量的30%,且以薹肥腊施为宜。  相似文献   

17.
群体密度对冬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研究了西北旱寒区大田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角层结构、含油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密度在120万株/hm2~60万株/hm2,越冬率可达到80%以上。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60万株/hm2、90万株/hm2、120万株/hm2、150万株/hm2的产量分别为3 160.05 kg/hm2、3060.00 kg/hm2、2 860.05 kg/hm2、2 431.05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分枝部位增高,单株总分枝数减少,其中二次分枝减少大于一次分枝,主花序长度减少,角长、千粒重、单株产量等均降低。含油率也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60万株/hm2、90万株/hm2、120万株/hm2、150万株/hm2的含油率分别为43.12%、41.91%、41.93、38.9%,以60万株/hm2含油率最高,达到43.12%。在西北旱寒区,冬油菜合理的群体密度为60万株/hm2~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以密度27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1.2粒,每穗实粒数132.4粒、结实率77.3%,产量9466.97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377.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66.5粒,每穗实粒数50.2粒、结实率75.5%,产量3350.17kg/hm2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荞麦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苦荞晋荞麦6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苦荞晋荞麦6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其中,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差异均显著,且与种植密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荞麦6号产量差异显著;30万~120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2479.67kg/hm2;当密度增加到150万株/hm2时,产量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秦优7号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不同的角果着生部位对秦优7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由22.5万株/hm2增加到30万株/hm2,株高、分枝部位、分枝数、主花序长度、结果密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粒数、分枝角粒数、主花序产量、分枝产量均有所降低,密度优势明显,主花序优势明显,产量增加23.07%。在相同密度下,秦优7号的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硫苷的变化,总是主花序高于分枝;按角果同一着生部位籽粒中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硫苷、含油量的变化,22.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高于30万株/hm2,而蛋白质的变化则相反。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秦优7号的种植密度,凭借高密度优势、角粒数优势、千粒重优势,主花序的增产优势,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可充分发挥秦优7号的增产优势、获得高产,增加产油量。此外,适当增加密度还可以有效降低株高,减少单株有效角果数,有利于机械收割操作和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