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湖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利用2006—2016年《湖北省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运用耕地非农化面积、泰尔指数、人均GDP衡量耕地非农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采用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分析法分别分析耕地非农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间无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二者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针对湖北省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间拥有协整关系,提出了完善城乡居民收入税收制度、健全省内城乡劳动保障体系和促进省内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的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旭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712-7716
根据贵州省1978~2007年的统计资料,运用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其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之间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贵州耕地数量与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及GDP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及GDP是耕地数量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②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及GDP增长是其耕地减少的重要驱动力,尤其与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走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键在于控制人口数量,并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强耕地质量保护,集约利用土地以提高耕地的经济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3.
耕地保护约束下,为协调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现双赢,文章将以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性为研究基点,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选取2008~2018年之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性,结果显示,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短期失衡、长期均衡的关系,其中,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较弱,响应较小,其对经济增长影响性解释水平仅为2.6%,而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的冲击影响较强,其对耕地非农化影响性解释水平达到了82%。为此,未来应加速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强化土地的集约利用性,以此控制耕地非农化数量,缓解耕地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关系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凌  廖铁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98-11201
摘要依据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等数据,选取耕地数量变化和耕地保护政策两大指标,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机制在制约着变量的运动,使二者之间短期内的偏离不会太远,长期则会走向均衡;耕地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耕地变化与是耕地保护政策的Granger原因,而耕地保护政策不是耕地变化的Granger原因;脉;中响应以及方差分解表明,耕地变化对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为持续的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随着滞后期的加大而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强的惯性,主要受其自身以前水平的影响,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数量促进作用不太显著。因此,解决耕地过快减少问题的重要途径应是制定长期策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理论研究,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5.
贵州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谢会强  宋山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69-2070,2114
基于VAR模型,利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贵州在1978~2007年间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作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因果检验看,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都是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不是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从协整检验看,贵州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贵州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协整分析技术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 ,检验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 Export-led growth,ELG)假设在中国的情况 .结果表明 ,GDP、出口与贸易条件之间存在唯一协整关系 ,即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 ;存在出口增长到 GDP增长的单向 Granger因果关系 ,说明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假设在中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王晓文  郝越  史常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81-4382,4394
分析了1978~2008年江苏省经济总体增长与产业、就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这3个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进一步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但经济增长对产业、就业结构演变几乎不产生影响。基于此,提出从提升产业发展角度来推动江苏省经济快速增长和劳动就业扩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川省1986~2005年统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分析法分析四川省耕地面积变化与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呈明显线性负相关,固定资产投资、GDP与耕地面积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和GDP增长是耕地减少的显著原因,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是GDP增长的显著原因。最后,提出四川省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1989~2003年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驱动机理,探寻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并构建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密度、经济非农化程度、城市化率、农民人均收入与城市人均收入比、单位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产值比以及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强度呈现正相关性。恩格尔系数、科技人员比例和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国家耕地保护政策与之呈现负相关性。人口增长、人口城市化、经济非农化,推动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未利用土地逐步投入使用,从而使得土地利用强度趋于增大,人口密度增长、人口城市化和经济非农化是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国家耕地保护政策有效的保护了有限的耕地资源,随着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加强,其对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控制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此研究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了协调城市化发展与有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借助Eviews 5.0软件,分析了江苏省东台市20012010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发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在前期是土地集约利用的格兰杰原因;当后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两者均不为另一方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同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2)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湖北省经济发展同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单向因果关系。(3)耕地面积变化对来自经济发展的冲击响应强烈,经济发展的冲击对耕面积变化的贡献率达到19.28%;经济发展对来自耕地面积变化的冲击响应微弱,耕地面积变化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到0.69%。因此,要协调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矛盾,必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走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控制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耕地过快流失的重要手段,应该坚持,但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应从认识、制度、技术等方面提出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的长效机制。耕地占补平衡只是一种补救措施,保护耕地的最好办法是严格控制耕地的占用。应加大对土地整理的投入,提高耕地质量。建立土地监测系统,实时监控耕地的变化,切实遏制非法和超标占用。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用地供应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不仅仅是土地本身的问题,同时还与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紧密相关。合理的建设用地供应不但能够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耕地,而且能够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此认识,根据长沙市1995~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讨建设用地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相关关系,重点探讨建设用地与GDP、城市化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建设用地供应与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与城市化率之间只有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1996—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文献查询法、统计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法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从可持续利用的视角分析了1996-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阐述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得出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而导致耕地大量减少,耕地从1996年的129 286 hm2下降到2012年的84 567 hm2;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幅度较大,交通用地单一动态度接近7.1%.通过对广州与其他发达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导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天河区和越秀区的土地经济密度增加率呈现较高水平.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看,广州市未来土地利用需要更好地协调各业用地之间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通过一系列土地整治活动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广州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耕地保有量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具有重要的粮食生产功能,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确保我国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根本.拟对甘肃省耕地保有量进行预测研究和分析,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及各用地部门需求,考虑规划期间耕地减少和增加的各种可能性,估算了耕地的可供给量,最终确定了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并据此提出相关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江苏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数量减少较快,耕地质量出现隐患等耕地利用中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工在此基础上的同一提出了江苏省保护耕地的对策;保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耕地数量的统计数据和耕地保护政策的颁布、实施为基础,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 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1)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机制在制约着变量的运动,使二者之间短期内的偏离不会太远,长期则会走向均衡;(2)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耕地数量变化是耕地保护政策的Granger原因,而耕地保护政策不是耕地数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3)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表明,耕地数量变化对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为持续的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随着滞后期的加大而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强的惯性,主要受其自身以前水平的影响,因此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的促进作用不太显著.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因此,应制订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理论研究,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力度,这是解决耕地过快减少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争  杨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5):198-202
在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的背景下,研究农户参与非农活动是否对耕地利用产生负面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农户家庭分工的视角,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不同分工状态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成本进行比较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院(1)被调查农户中有78.69%从事非农产业生产,其中有42.19%是家庭完全分工状态;(2)3种分工状态下的农户耕地利用成本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不完全分工状态下的农户耕地利用成本效率损失最高;(3)合理引导农户非农化,使之形成专业化分工,对耕地利用效率和农户家庭经济的改善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