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方法和耕地变化重要性指数模型,分析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并结合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综合平衡法从农户耕种规模与收益水平视角探讨农牧交错区耕地变化的动因。结果表明:1)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面积不降反增,草地被开垦为耕地现象明显;2)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边际化现象不明显,单位耕地面积平均纯收益为5 412.60元/hm~2,农民为了增加收入而扩大耕种规模。研究认为,虽然农牧交错区单位面积耕种收益水平不高,但由于可以实现规模经营,农民通过人为垦殖等方式扩大耕地面积而使劳均耕种收益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是造成边际耕地呈现非边际化特征的重要原因。建议加强对农牧交错区边际耕地合理利用方面的研究,并针对农牧交错区进一步采取生态保护措施,降低耕地扩展引发生态环境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评述耕地边际化相关研究进展,研究首先应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分别以“边际化”、“耕地+边际化”、“土地+边际化”、“农地+边际化”以及“cultivated land marginalization”、“cultivated land abandonment”为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期刊论文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期刊论文数据库,获得154篇中文文献及427篇英文文献;基于获得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法和文献综述法,通过“定义-分类-驱动机制-监测方式-影响评价”框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边际化是指耕地粮食作物生产能力下降,表现形式有撂荒、耕地非粮化和生态退耕;耕地边际化监测与评价包括入户调查、统计分析、文献荟萃分析和遥感提取,如何融合宏观监测与微观驱动进行分析是未来的重要方向;现有研究普遍关注耕地边际化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需对其综合影响机制进行探讨;耕地边际化的驱动机制与影响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后续研究应关注多因素多场景下的分区化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3S技术,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东胜区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城镇工矿用地、林地面积持续增长,耕地、沙地和其它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地和水域面积2000年-2005年增加、2005年-2010年减少,其中城镇工矿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和沙地面积减少变化显著。景观指数变化特征是:斑块数量(NP)和斑块密度增(PD)加、平均斑块面积(AREA-MN)减少,破碎度指数(CI)持续增高,景观格局逐年破碎化;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增加,景观异质性提高;平均形状指数(SHAPE-MN)增加,斑块的形状由复杂趋于简单,环境资源斑块逐渐减少,引入性斑块将增加。景观类型转移主要特征是:①耕地转向草地、城镇建设用地和林地,转移面积分别是3 806.6hm2、3 679.1hm2和2 109.8hm2;②草地转向林地、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转移面积分别是3 456.9hm2、3 136.4hm2、2 552.8hm2和1 374.6hm2;③沙地和其他未利用地转向草地,转移面积分别是2 882.9hm2和3 327.3hm2;④还有638.3hm2水域转移成未利用地,1 064.5hm2林地转移成草地。  相似文献   

4.
以兰州市1999~2008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耕地变化景观指数分析了兰州市耕地变化格局特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引起兰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兰州市耕地增加的方式有4种,即开发、复垦、整理和农业结构调整.10a间耕地增加最多的方式为土地开发(1 159.75hm2),其次为农业结构调整(159.39hm2),复垦增加为0;兰州市土地减少方式有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灾毁、建设用地等,其中,生态退耕减少15 516.28hm2,建设用地减少3 863.88hm2,灾毁面积1.13hm2,其他原因减少为351.65hm2.兰州市耕地增加的方式单一,优势度相对较高,均匀度低;耕地减少的方式较增加的方式多样,优势度低,均匀度高.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土地生产力是影响兰州市耕地变化的3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RS的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是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基本前提.构建了基于GIS、RS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方法及用多因子进行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中.宜耕地为29176.56 hm2,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59.09%;不宜耕地为20198.18 hm2,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40.91%.宜耕地中,一等地(A1)为865.14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2.97%;二等地(A2)为3 675.37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12.60%;三等地(A3)为24636.05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84.43%.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当实时监测耕地后备资源,为耕地的补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黄土台塬区县域耕地生产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黄土台塬区县域耕地生产潜力现状进行评价。【方法】针对陕西合阳县耕地资源现状,选取立地条件(地貌类型、坡度、海拔)、耕层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理化性质(土壤pH、有机质)、剖面性状(土壤剖面构型、土壤结构)、农田管理(农田基础设施、灌溉能力、障碍类型)5个方面的13个因子,建立耕地生产潜力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合阳县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陕西合阳县87 316.93hm2耕地中,1~6级耕地面积分别为872.23,13 124.13,25 365.18,30 323.57,16 440.34,1 191.48hm2。其中1~3级耕地主要为水浇地,集中分布在沿黄滩区或低台塬区;4级耕地多为旱地,主要位于平缓高台塬区;而5级和6级耕地则主要分布在坡度较陡的高台塬区和山地坡脚,地形破碎,土层较薄,速效养分含量低,且常伴有土壤侵蚀作用。【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GIS的黄土台塬区县域耕地生产潜力评价体系,这为该地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我国西北黄土台塬区耕地生产潜力评价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县域耕地地力的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智  张学俭 《贵州农业科学》2012,(3):217-219,223
为建立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直观准确地反映耕地地力状况,为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耕地地力调查分析数据为基础,在GIS的支持下,采用土壤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等方法,进行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永宁县耕地总体水平较好,现有耕地共划分为1~6等,其中,一等地面积为70 585.91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71%;二等地面积为219 047.67hm2,占30.15%;三等地面积为230 101.46hm2,占31.67%;四等地面积为132 079.65hm2,占18.18%;五等地面积为39 328.14hm2,占5.41%;六等地面积为35 502.53hm2,占4.89%。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研究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用国产高分二号卫星(GF-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不同类型耕地遥感识别的基础上,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探索研究区水稻地、大豆地、蔬菜地、休闲耕地和大棚种植地这5类耕地景观的景观格局指数空间粒度效应。结果表明,5类耕地景观的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对粒度变化不敏感;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随着粒度增大,变化幅度较小;平均斑块面积和平均最近距离随着粒度的增大呈现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边缘密度、面积加权邻近指数和聚集度指数随着粒度的增大呈现不同程度下降的趋势。大豆地和休闲耕地的边缘密度以及聚集度指数随着粒度增大降幅最明显,水稻地的平均最近距离随着粒度增加增幅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把握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空间差异特征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K-mean聚类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甘肃省东部四市的耕地集约利用度的变化情况及空间水平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内部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2016年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度整体处于较粗放利用水平(均值0.377 2),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其中Ⅲ、Ⅳ级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和西南部,Ⅰ、Ⅱ级位于研究区中部,整体呈"哑铃"状结构;2)全局莫兰指数为0.142 2,表明研究区各县(区)耕地集约利用度存在显著为正的全局自相关,呈现空间集聚特征,LISA聚集图空间特征与集约度等级图基本吻合;3)劳动力指数、地均机械总动力和部分区域农业科技发展率、有效灌溉率与耕地利用集约度成正相关关系,由于空间的辐射性和依赖性,各回归系数值分布具有明显的"片"或"带"状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规划遵义市两城区蔬菜生产布局、建设城市保供蔬菜基地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参考,利用遵义市两城区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运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及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蔬菜种植耕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遵义市两城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种植蔬菜的面积分别为22 859.23 hm2、10543.08 hm2、4328.73 hm2和803.05 hm2,分别占耕地面积的59.32%、27.36%、11.23%和2.08%,即遵义市两城区的大部分耕地均适宜蔬菜种植,适宜蔬菜种植的耕地面积大小顺序为高度适宜的>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将其蔬菜种植耕地划分为主要种植、次要种植区和辅助种植区3个区域。  相似文献   

11.
基于江苏统计年鉴等数据,对江苏省耕地变化态势和需求预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面积总量逐年减少且耕地边际减少率有扩大趋势,至2007年江苏省耕地面积总量已不足474万hm2;(2)江苏省耕地转出速率(1.20%)远大于转入速率(0.51%),其中耕地转出的主要流向是其他类型农用地(速率为0.56%)和建设用地(速率为0.53%),耕地转入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开发(速率为0.20%)、土地复垦(速率为0.15%);(3)基于粮食需求量的分析,预测近期(2012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0年)江苏省耕地需求量分别为465.4万、462.6万、460.6万hm2.研究结论能够为江苏省耕地保护和公共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庆阳市和平凉市15个县(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耕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根据因子分析综合得分结果,对各县(区)的耕地集约利用度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庆阳市和平凉市各县(区)耕地集约利用状况的差异较大,其中:西峰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得分为0.914 09,而华池县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低,得分-0.615 11.根据各县(区)4个公因子的得分结果,探讨了影响各县(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短板因素和提高各县(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耕地资源生产潜力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于国内外有关对于我国耕地资源生产潜力的研究进展综述,指出对我国耕地生产潜力研究的方向,明确重点研究内容,采用文献综述与综合分析方法,围绕我国耕地资源生产能力变化问题,迫切需要结合气候变化、区域土地利用和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等方面,开展1.2亿hm2耕地红线(18亿亩)和分布在不同区域的1.04.6亿hm2基本农田对粮食安全稳定的内在抵御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对青海省大通县设施农业区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县设施农业区1 588.8 hm2耕地可分为3级,其中,1级地IFI(养分综合评价指数)>0.64,面积为288.3 hm2,占总面积的18.1%;2级地IFI为0.52~0.64,面积1 254.2 hm2,占78.9%;3级地IFI<0.52,面积46.3 hm2,占2.9%。并采用归纳法,建立起包含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等地力要素的乐都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保障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界定耕地资源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对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引入耕地质量折算方法,从耕地资源安全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更为科学地预测2020年全省的耕地资源安全态势.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质量折算后的耕地供给量约为574.19万hm2,高于预测的耕地安全需求量(551.54万hm2)近26万hm2,理论上尚可保障耕地资源安全,但实际仍面临很大的压力.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厚侠  望勇  徐同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23-15326
[目的]弄清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为下一期整治规划服务。[方法]基于密云县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1∶50 000地形图以及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典型田块调查分析法分析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状况。[结果]全县耕地整理区面积21 286.23 hm2,通过耕地整理可增加有效耕地1 482.09 hm2,耕地利用率提高潜力为6.9%,其中一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密云县的西南部,面积10 930.61 hm2;二级潜力区面积主要分布密云的西南和东北部,面积为6 479.97 hm2;三级潜力区面积为3 875.65 hm2。[结论]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较大,空间分布上以西南部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准确地摸清桂林市五城区耕地地力状况,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建立GIS支持下的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累积曲线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结果显示:桂林市五城区7 739 hm2耕地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一级地459 hm2,二级地1 677 hm2,三级地2 437 hm2,四级地2 031 hm2,五级地829 hm2,六级地306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93%、21.67%、31.49%、26.24%、10.71%、3.95%。结合五城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等级的耕地,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玉屏县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贵州省玉屏县为研究区域,对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玉屏县耕地整理总潜力为636.80hm2,占耕地待整理区面积的8.94%,其主要来源是耕地中大量的零星地类和其中部分的田坎占地;采用典型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合适玉屏县的现有田坎系数和可整理为耕地的百分比关系,并对耕地整理潜力进行分级并划分了3个潜力区。  相似文献   

19.
肖莉  卜忠鑫  雷帆  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5,(3):302-303,309
以洞庭湖平原区域津市为例,用GIS软件确定耕地待整理区进行分析,采用典型田块调查法确定净增耕地系数以及净增耕地数量,最终确定津市农用地整理潜力区待整理农用地总面积Ⅰ级为6 890.32 hm2,Ⅱ级为10 195.82 hm2,Ⅲ级为3 672.15 hm2.从案例得出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确定耕地待整理区,采用典型田块调查法确定耕地标准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测算耕地整理潜力,其结果要比传统的方法更为准确,也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云南省勐海县耕地地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勐海县为研究对象,以ArcGIS软件为平台,以DEM分析、栅格计算和空间插值等空间分析技术为核心,结合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隶属度函数和耕地生产性能综合指数(IFI)等方法,确立该县耕地地力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权重,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及其空间计算模型,并对综合评价结果做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勐海县51 575.73 hm2的耕地分为6个等级,一至六级耕地分别占总耕地的14.12%、27.40%、20.17%、17.23%、12.70%、8.38%。勐海县三级以上高质量耕地占60%以上,耕地地力总体情况良好,大力提升三级及其以下耕地的耕作能力是改善本地区耕地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