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校企合作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晰,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缺乏广度和深度,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要求等问题,课题组基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高新科技园区引企入校的建设与实践,经历了4年多的实践检验,明确了"双主体"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创业性定位,构建了基于"双主体"实训基地的"认知—三循环—顶岗"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校企共育人才的"多元化"格局,建立完善了系列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及体制。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人才的支撑,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是推动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而“耕读一体”是保证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本文将耕读教育与校企合作有机结合,在校企合作与亦耕亦读的实践中探索“校企共育、耕读一体”的育人机制内涵和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研育深度融合,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提供了有效的教育资源和研究视角。文章通过厘清校企合作与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探索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的核心要素:凸显校企合作的实践性;发挥校企合作的主体性;运用校企合作的评价性。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的具体路径为:引入企业先进文化,构建高职学生职业品质培养体系;校企共建德育社会化实践机制,使德育社会化培养活动常态化;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采取双师共育、联通企业的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模式,建立德育社会化教师队伍;创新校企合作德育工作方法,发挥学生德育社会化主体性,激发道德成长动力;建立"校企生"三方互助与监督机制,制定校企合作育人运行章程,全方位推进学生道德顺利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人才的支撑,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是推动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而耕读一体是保证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本文将耕读教育与校企合作有机结合,在校企合作与亦耕亦读的实践中探索“校企共育、耕读一体”的育人机制内涵和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千年农耕文明精神的感召下“学农、知农、爱农”,促进产教研育深度融合,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技能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采用"校企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均衡双方利益是搞好合作关系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以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省七星工程测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星公司")设置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冠名班"的具体做法为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寻求实现"校企共赢"的途径,切实解决新形式下校企合作中的各种问题,并提供有价值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222-223
随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作为人才的重要输出方,各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标准、高技能新型应用型物流人才的重任,也面临着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压力与挑战。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外典型国家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各院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现状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提出"学校、企业、行业组织"多元共育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并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方式四方面提出具体共育形式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广花 《农技服务》2015,(1):184-185
工学结合的教育核心是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在校企"双主体"育人实践中,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以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通过实施人力资源互享、合作共育等,形成"双主体互动"的渗透式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条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签订高职院校、企业及新生代农民工的三方协议,采取企业招工与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人员招生二合一的办法,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新生代农民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相应职业的课程。校企"双师"联合授课,共同提升其职业素养和技能,形成企业、高职院校和新生代农民工三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在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中,校企双方通过深度合作,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习计划,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强化实习的考核与评价工作,是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订单班"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专业针对性更强。但是,当前的高职类院校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教学机制不够完善、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基地匮乏、实践性不强等。因此,在高职类院校实行“校企合作”特别是在进行“校企合作”这种模式之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本文基于高职财经类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探寻校企双主体共育的策略,为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共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桃源县职业中专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作为国家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的重点建设项目,现正申报湖南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为将专业做强呈示范特色,专业建设立足桃源县产业结构特征,本着"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实行双主体育人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符合中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了学校、企业、行业、学生各方"多赢"。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黄山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采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共育"的原则,形成了"112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队伍,构建了"三层次三板块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岗位能力是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核心,是决定培养成效的关键要素。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食品专业岗位分为初始职业岗位和发展职业岗位,总体要求为满足食品制造行业一线生产、质量管理岗位的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校企双方应围绕现代学徒制学生岗位能力需求,针对性增设"管理学""设备点检管理"等扩展性课程,加强校企双方师资队伍的培训机制,开展典型案例剖析和"导师制"的项目技术研究方式,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由于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协同联动发展的辩证关系,政府应制定切合区域经济和高职教育协同联动发展实际的政策法规,加强宏观调控;行业企业应加强校企高度融合合作,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职教育发展的适应性;校企双方应建立利益、激励、约束和情感机制,为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此探讨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协同联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校企双师型团队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试点院校成功经验,提出制度规范、明确奖惩与待遇,重视实践、校企共育双师团队,外延发展、扩展团队能力,整合创新、创建校企合作平台等可行性建议,对完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园艺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校企深度融通,共建"产学研"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通过搭建的实训平台,可以有效实现"人才共育"、"服务共培"和"技术共研",真正为区域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农业类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39-240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商科"时代,对以学校、企业、学生为三元主体,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团队、考核标准等多方面诊改,构建三方"共育共赢"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稻鸭共育受到水稻种植方式制约的生产实际,开展了不同水稻直播方式下稻鸭共育效果试验,探讨水稻撒直播田间实施稻鸭共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机械点播田稻鸭共育、撒直播田稻鸭共育、条直播田稻鸭共育等3种稻鸭共育技术模式能取得增产4.7~6%与增效20.1~20.5%的效果.除田间杂草去除率指标外,撒直播田实施稻鸭共育与其余2种技术模式没有显著差异,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在撒直播田实施稻鸭共育时,其畦宽应适当缩小,以2m为宜.  相似文献   

19.
"校中厂"是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根据我院申报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而提出了探索建设具有网络技术专业特色的"校中厂"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和适合我院示范性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按照"教、学、做一体"原则,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在"校中厂"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完成项目实习、确定顶岗实习标准达到互利、共建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大规模小蚕共育是桑蚕发展的必然趋势。柳州市场蚕种场经过多年推广实践,开展大规模小蚕共育,建立健全的合作经营模式、小蚕共育设施、小蚕共育操作技术和小蚕共育管理机制,促进小蚕共育高速发展,实现桑蚕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