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贯穿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思想教育学科,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为学生成长服务;联系社会热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联系时政,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2.
构建法治社会需要从我国基础教育做起,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融入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这就能够让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还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没有很高积极性,这就导致相关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针对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进行分析,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成为遵规守纪的好学生、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小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与法治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李元勋 《农业考古》2019,(1):241-24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首次把德治纳入乡村治理的范畴,此举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格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着严峻挑战,道德问题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需要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体系,牢牢掌控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法治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现代化程度决定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程度。法治现代化的标准在于道德与法律的相对分离,这种相对分离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并不矛盾,法治现代化是以"道德和法律的相对分离"为起点,最终回归到道德和法律的有机统一。国家法治现代化基于公民的普遍信任之上,唯有培养公民法治意识,才能推动法治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才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6.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和零碎,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还不够成熟,所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点把握不够系统,而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将知识可视化、系统化、层次化,因此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注意思维导图的应用,我们可以从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实施阶段和课后复习阶段来着手。  相似文献   

7.
陈志宏 《河南农业》2012,(14):43+45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思想、基本道德、文明行为的教育和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良好的师德能够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使学生在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生预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 ,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法治所需要的道德环境系统由社会主体的道德认知水平、社会主体行为合法性与合道德性的统一、社会道德评价环境共同构成。道德认知只有外化为道德主体的合法性与合道德性统一的行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这则是由法权威的合道德性与合法性的要求所决定的,它也同样是法权威的获得依据和保障。一定社会的法治总是对它的社会道德评价环境有着其固有的要求。就当代中国法治而言,这种要求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道德的一致性、道德的先进性、道德追求目标与法治目标的同趋性。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国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抓好“学生中心”这个关键,才能科学实现道德与法治改革创新。初中阶段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初中生自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印发,教学改革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初中生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是学校,是课堂。因此,教学模式也必须随之进行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1.
非法学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199-200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这就要求高校开展法治教育应覆盖所有的专业学生,而不能仅仅针对法学专业的学生。高校针对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能够作为法治教育的切入点,培养学生法治理念。同时,针对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也需要高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马志娟 《河南农业》2016,(21):27-28
为了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情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从大学生生活现状、道德取向、个人价值取向、择业取向、消费取向、幸福取向六个大方面进行调查,希望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为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掰开了、揉碎了的给学生讲解,希望学生能够将理论的条条框框记住、背熟,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这些正处在青春期的活泼好动的初中孩子们来说是单调枯燥的、是缺乏吸引力的,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倦怠,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辅导员担负着学生管理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推进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必须认清形势,明确方向目标。学校管理上要把辅导员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制定学习培养计划,落实培养任务目标,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辅导员自身应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修身自律,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以此来引导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与德育的针对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阶段学生面临两次角色转变,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德育应予以充分关注。第一次转变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确立大学的学习目标,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次转变应关注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重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现、法纪现,要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性及相关的多种意识与能力。欲达此目的,有赖于树立大德育的观念,拓展德育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考察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条件下,美国高校培养教育学生的理念,对大多数美国大学来说,教育理念就是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后能尽快就业的学生;把国家利益至上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坚定不移的目标;以法治、诚信为基础的价值观教育更注重行为教育。这些理念对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我国高校有积极的启示作用:(1)尽快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2)地方高校要提高为地方发展的自觉性;(3)高度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法治与德治在功能上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善治,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1].这是我们党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论断,也是基于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作出的科学决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家观念中的国家认同,包括主体对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的认同,也是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容之一。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面临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内容的价值观缺乏、国家意识薄弱和法治作用认识片面等问题,在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过程中,寻求国家认同与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在关联。做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国家意识渗透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深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9.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历史时期,干部道德与干部法治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实现干部道德建设与干部法治建设两手抓,从原则、要素等方面进行系统把握和建设,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法律松驰、道德失范以及司法腐败等问题却是始料不足又难以克服的 ,这些问题突出的体现出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难的处境 ,这就需要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使法治体现一定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