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青钩栲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分结构与地力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福建三明莘口小湖青钩栲天然林与30年生人工林林分结构和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内植物种数是人工林的2.18倍,乔木层有三亚层,灌木层有两亚层,而人工林的均为单一层次;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的土壤结构特性,水分性能较佳,土壤营养贮量丰富,土壤微生物活动、酶活性及氧化代谢能力增强;林地地力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建议加以重点保护和深入研究,这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和林地地力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水分的入渗速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双环入渗法,研究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水曲柳天然林、蒙古栎天然林和白桦天然林在不同的郁闭度、林分密度、枯枝落叶层厚度以及内林内土壤初期含水量等条件下对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水分入渗能力明显大于非林地,林地入渗率平均值是荒地的3-4倍;不同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稳渗速率排序依次分别为蒙古栎天然林、白桦天然林、水曲柳天然林、樟子松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初始含水量大,达到稳渗的时间短,但稳渗率与初始含水量大无关;各林分土壤的水分入渗速率均随郁闭度和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水曲柳天然林最为显著;阔叶林土壤入渗率有随枯枝落叶层厚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针对人工林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结构特征与健康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湘西女儿寨流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结构特征研究和健康评价的结果寝明。荒草灌丛容量最高.人工林土壤容重高于天然林及混交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作用表现为林分类型优于荒草灌丛类型.天然林优于人工林,0-20cm土层优于2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以油桐人工林、杜仲人工林最高.马尾松天然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其次.而润楠次生林、荒草灌丛、杉木人工林较低,各层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值大小排序为:毛竹杉木混交林〉马尾松天然林〉荒草灌丛、润楠次生林〉杜仲人工林〉油桐人工林〉杉术人工林;土壤结构健康综合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结构以荒草灌丛最差,油桐人工林最好,其余类型介于两者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女儿寨流域及我国类似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冶力关森林公园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冶力关森林公园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试图阐明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冶力关森林公园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的生态学过程,制订退化林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冶力关森林公园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很大,天然林土壤:细菌(2.535×109)>放线菌(1.701×105)>真菌(1.507×106);人工林土壤:细菌(2.260×109)>放线菌(1.433×105)>真菌(4.018×106).土壤微生物特殊生理类群数量在人工林和天然林中的分布组合有相同趋势,即:好气性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硝酸菌>亚硝酸菌.其中,在所研究的林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在土壤剖面上具有相似的垂直分布特征.各类微生物的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呈现的规律为A层>B层>C层>D层>E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人工林的选择、防护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从吉安市与鹰潭市的疏草荒地、人工林、天然林地的不同深度采集土样,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天然林地0~10cm土层的细菌数低于10~20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微生物数量、种类减少,且与土壤养分变化显著相关。同一深度下,天然林的微生物菌落和数量比人工林的多。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微生物数量都与疏草荒地存在显著差异;吉安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细菌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鹰潭的存在显著差异;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真菌数量不存在差异;天然林与人工林的放线菌有显著差异。[结论]天然林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类最多,然后是人工林、疏草荒地。天然林土壤肥力高于人工林,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文峪河中游主要森林类型水文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西文峪河中游三道川林场油松天然林、油松封育林、山杨天然林、白桦天然林、灌木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等6种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比较分析了6种林分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并就6类水源涵养林水文效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针叶林枯落物层持水能力较阔叶林和灌木林强,人工林枯落物层持水能力较天然林强;(2)各林分土壤最大持水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灌木林山杨天然林白桦天然林油松天然林油松封山育林;(3)白桦和山杨天然林土壤持水特性指标在各层之间差异表现显著,而其他林分各土壤层之间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异;(4)6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表现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其次为灌木林,山杨天然林,白桦天然林和油松天然林,而油松封山育林最小。(5)处于不同演替时期的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具有不同的水文效应不同,营造演替中期的混交林群落将有助于提高林分的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7.
人工阔叶林取代格氏栲天然林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于1990年在福建三明市小湖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对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楠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试验研究,采用标准地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多层次的格氏栲天然林林地自肥能力较强,具有良好自动调节及抗逆性能。格氏栲和楠木纯人工林,林分结构单一,凋落物层和表土层变薄,土壤结构性能变差(其中楠木林更为明显),土壤营养元素贮量锐减,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栽埴23年后的格氏栲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仍远低于  相似文献   

8.
长苞铁杉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研究了闽西邱家山长苞铁杉天然林、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持水量、土壤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长苞铁杉天然林地上部分持水量与常绿阔叶林接近,分别为258.426T/hm2和277.242T/hm2,林地土壤的稳渗值亦相近,分别为6.68mm/min和6.91mm/min,是杉木人工林的1.8倍和1.9倍.说明了长苞铁杉天然林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9.
杉木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线性模型和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对福建省尤溪县杉木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尤溪县杉木天然林和人工林均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则没有较大差异;两种林分在植物种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杉木天然林乔木Ⅰ层和灌木Ⅱ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人工林,而草本层和藤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小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泰宁地区天然林与人工林锥栗外生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方法】以泰宁县天然锥栗林与人工锥栗林为采样地,采集锥栗根际土壤和根系样品,检测土壤理化性质,采用菌根学形态描述和分子鉴定对锥栗根部外生菌根真菌类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侵染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天然林锥栗与人工林锥栗之间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天然林锥栗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与含水量显著高于人工林锥栗样地。人工林锥栗与天然林共鉴定到五类外生菌根真菌,隶属于2门3科5属。其中天然林锥栗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的侵染率最高,达到了33.62%;而人工林锥栗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的侵染率最高,为65.61%;此外,乳菇(Lactarius kesiya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 sp.)和红菇属(Russula sp.)也是泰宁地区锥栗的主要外生菌根类群。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全磷、全钾和含水量与菌根侵染率密切相关。【结论】泰宁地区锥栗天然林与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存在差异,且天然林外生...  相似文献   

11.
福建青冈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系统调查,进行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生态系统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林相整齐,林分结构简单,为同龄林,郁闭度较大,林下凋落物具有明显的未分解层(L层)、半分解层(F层)和已分解层(Y层).而福建青冈天然林多为萌芽次生林,林相不整齐,为异龄林,林冠具有成层性,林下植被生物量大.福建青冈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胸径生长峰值出现在25年生时,而天然林则在24年生;10年生前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均比较缓慢,但人工林树高生长进入速生期比天然林早;福建青冈天然林材积生长27年生后明显增加,48年生时材积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仍未相交.人工林15年生时增长缓慢,35年生时材积年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仍未相交.可见福建青冈人工林材积生长比天然林生长表现快,营造福建青冈人工林是提高其林分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图3参1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九龙甸水源区幼年桉树人工林和成年桉树人工林土壤特性的测定,以云南松天然林作为对比,结果表明,该水源区3种林分土壤容重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成年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大,幼年桉树人工林次之,云南松天然林最小;幼年桉树人工林和成年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明显少于云南松天然林;云南松天然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好,成年桉树人工林最差,种植桉树人工林使得水源区水源涵养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3.
枫香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特征和生长过程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枫香人工林和天然林的调查,进行枫香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枫香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群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枫香天然林林相不整齐,林冠层具有成层性,林下植被多;而枫香人工林林相整齐,乔木层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林下植被少 枫香人工林与天然林在林分生长过程中有较大差异,枫香人工林生长迅速,进入生长速生期较早;而枫香天然林生长较缓慢,进入速生期迟,22年生时平均胸径仅为人工林的71% 因此营造枫香人工林是提高其林分生产力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14.
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三明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的植物区系和群落特点进行研究,并与临近的格氏栲天然林群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 200 m2格氏栲人工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42种,少于相同面积的天然林群落(87种)。种子植物属的热带成分在2个群落中均占优势,人工林群落热带属比例(87.50%)高于天然林(76.56%)。高位芽植物在2个群落中均占优势,人工林群落高位芽植物比例(71.43%)小于天然林(89.66%)。格氏栲人工林层次结构简单,乔木层树种单一,灌木层和草本层发育较差,物种少,乔木层、灌木层和层外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低于天然林群落;天然林群落层次结构复杂,乔木层树种多,有3个亚层,灌木层发达,有2个亚层,种类较多,草本层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15.
香叶树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香叶树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的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林分群落特征和生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人工林林相整齐,林分结构简单,郁闭度较大;天然林多为萌蘖次生林,林相不整齐,林冠具有成层性,林下植被生物量大.人工林胸径前期生长较快,天然林胸径前期生长较慢;人工林胸径速生期和生长高峰出现时间比天然林来得早,但持续时间比天然林短.人工林树高前期生长较快,天然林树高前期生长极为缓慢;人工林树高速生期比天然林来得早,生长速度也比天然林快,而天然林前期受压明显.人工林材积速生期和材积生长高峰比天然林来得早,而天然林的数量成熟相对较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林分下小蓬竹的群落土壤种子库。[方法]采集喀斯特地区小蓬竹保存完好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土壤进行萌发试验,研究小蓬竹群落的土壤种子库。[结果]天然林种子库中种子种类有18种,人工林有8种。草本植物是两种不同林分下小蓬竹群落种子库物种组成和个体数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天然林种子库中活力种子储量为27 733.33粒/m2,人工林为4 566.67粒/m2。种子库的垂直分布规律是种子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受人为干扰。种子库中现存植物6种,群落演替前期各阶段产生的种子15种。[结论]贵州小蓬竹群落土壤种子库中活力种子数量丰富,天然林种子库的物种种数及储量都大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典型林分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持水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持水性能的研究,以期为该区域合理水资源综合管理和林分种类选取配置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浸水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得到3种林分类型(贺兰山油松天然林、子午岭油松次生林、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及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水文物理特征指标.【结果】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孔隙度与持水性能存在差异.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子午岭油松次生林(1.24 g/cm~3)最大,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1.16 g/cm~3)与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16 g/cm~3)次之,贺兰山油松天然林(0.98 g/cm~3)最小;土壤孔隙度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为贺兰山油松天然林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子午岭油松次生林,非毛管孔隙度为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子午岭油松次生林贺兰山油松天然林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贺兰山油松天然林土壤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与非毛管持水率均值均与其它三种林分类型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与非毛管持水率大小依次为贺兰山油松天然林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子午岭油松次生林;土壤容重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非毛管持水率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与持水性能呈极显著正相关,非毛管孔隙度与土壤饱和持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以土壤容重、总孔隙度与饱和持水率的相关性最好.【结论】贺兰山油松天然林持水性最优,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与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次之,子午岭油松次生林最差.  相似文献   

18.
阿什河上游几种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地调查与试验分析的方法,对阿什河上游鱼池沟小流域森林中蒙古栎天然林、红松人工林、水曲柳天然林、落叶松人工林水源涵养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枯落物现存量和最大持水量在4种林分类型中均为最大;红松人工林、蒙古栎天然林的土壤最大持水性较水曲柳天然林、落叶松人工林大,分别为2416.3、2262.2t.hm-2;综合比较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及土壤的持水能力,红松人工林和蒙古栎天然林涵养水源量较大,分别为:2500.94、2325.43t.hm-2,水曲柳天然林次之,落叶松人工林最差。同时指出,应当在保护现有林分类型的基础上,维护和改善天然次生的蒙古栎天然林和水曲柳天然林,通过人工抚育措施,对人工红松林进行改造,使其向着当地原顶极群落阔叶红松林演化,进一步提高水源涵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天然米槠林皆伐炼山后栽人工林植物区系组成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设置临时标准地,对天然米槠林皆伐炼山后种植的17年生人工米槠林和自然保护区天然米槠林进行植物区系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科属种数较人工林多;2者共有科属种分别占人工林总科数75%,总属数94%和总种数93%,类植物天然林少于人工林,而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天然林多于人工林。属的分布型分析,2者以热带成分为主,但人工林热带成分略高于天然林。种的分布型分析,人工林和天然林与广东,广西同类型区系共  相似文献   

20.
岩溶生态系统土壤非保护性有机碳含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定方法,对岩溶天然林、灌丛和人工林土壤的非保护性有机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0~10cm表层土壤,灌草丛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是天然林土壤的1.40倍,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是天然林土壤的4.02倍;但随土层深度增加,天然林土壤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和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大于灌丛土壤,且灌丛土壤有机质逐渐向大团聚体富集,而天然林不同深度土壤大团聚体都富集有机质。天然林土壤和人工林土壤<0.05mm的颗粒有机碳富集系数差异很小,但>0.1mm颗粒和0.1~0.05mm颗粒的有机碳富集系数差异相对较大,尤其在土壤表层有明显的差异。颗粒有机碳、轻组有机碳、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有机碳与水稳性团聚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