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意识在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灵魂作用,是我国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历史要求、战略需要和核心动力。海洋意识是人类海洋事业发展、构建海洋策略、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的内在动力;海洋生态文明则是海洋意识发展程度的具体体现,是海洋意识在客观实践领域对认知的基本反映,是海洋意识优化与提升的基础。文章对高校海洋意识培养教育现状及优势进行分析,认为高校在对海洋意识培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涉海高校应充当海洋意识培育的主力军。针对当前国民海洋意识薄弱的情况,高校应从海洋自然意识、海洋文化意识、海洋经济意识和海洋政治意识等方面研究海洋意识培养与教育策略。因此,建立完善大学生海洋意识培育体系并服务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艺术需要良好的生态理念分析标准,通过合理有效的融合,提升整体艺术设计生态发展理念水平,不断完善艺术设计中实际的应用标准,根据实际环境艺术生态理念标准和艺术特征意识进行准确合理的分析,提升生态艺术的特征分析效果,不断提升艺术效果。本文将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理念标准和艺术特征效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完善环境艺术设计的实际发展特征效果,不断提升环境艺术的设计可行性,尽肯能的明确实际环境艺术的发展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智元  蒋菠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83-6984,6988
在江苏省开展了有关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部分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较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重视并解决。分析结果显示,提高农民生态伦理意识有利于其关注生态环境、支持生态保护政策、积极投入生态保护活动。农民生态伦理教育需要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强化教育的针对性,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生态移民被认为是打破环境恶劣与贫困恶性循环的有效措施.加强移民生态知识教育、培育其生态意识、引导其生态行为养成,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新环境范式"(简称NEP)是测量生态意识与生态知识之间关系的指标体系,有1978年和2000年两个版本.本研究以宁夏为例,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法,验证两个版本NEP对宁夏生态移民的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2000版的NEP适合做因子分析;生态移民分生态意识强、中、弱3种类型,且生态意识较弱者占64.7%.为此,采取多种形式的生态知识教育、加强制度的激励与约束,培育移民形成生态意识、养成生态行为便是本研究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提出了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有自身的规律可循的。因此,把握融入不同课程侧重点,遵循融入的共性原则和要求,要整合思政课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生态文明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内化于心,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和生态环保意识;外化于行,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效性和实效性.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在恩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和培育中(小)学生正确的生态世界观、生态道德观、生态责任观和绿色消费观,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生态伦理道德素质,促进生态文明行为。另外。加强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实践教学,让教育更加深入,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槟榔是海南岛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200多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山地栽植槟榔所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除自然因素外,农民生态意识的淡薄、天然林地毁坏和重种轻管的栽培方式是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此,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生态环境知识宣传与教育,使农民转变观念,提高生态意识;科学引导农民发展槟榔生产,加强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就生态教育领域并非所有问题都得以解决,存在众多对"生态"术语的解读。研究不同年龄段生态方向问题的教育学学家们注意到学前阶段生态教育为生态文明的最初形式和生态意识创造了有利的准备条件。从对生态学模糊概念问题的认识,到针对学前阶段与生态学相关联的心理学,哲学,教育学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方法或方式,完善俄罗斯学前阶段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9.
基于山东、山西、陕西和甘肃4个省831份农户调查数据,选取人力资本、土地经济意识、土地生态意识、土地社会意识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为潜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土地生态意识、土地社会意识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土地经济意识和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呈显著负向影响。应加快农业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培育农户社会意识;改变传统教育宣传方式;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农业技术讲座;建立农村生产生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槟榔是海南岛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200多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山地栽植槟榔所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除自然因素外,农民生态意识的淡薄、天然林地毁坏和重种轻管的栽培方式是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此,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生态环境知识宣传与教育,使农民转变观念,提高生态意识;科学引导农民发展槟榔生产,加强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1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中心任务.本文根据"营养与健康"课程课堂和实验教学环节的创新教育实践,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教育技术,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将理论和应用性实验相结合,实验设计和演示实验相结合,进行了培育创新人才的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问卷,从农业院校学生的生态知识、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教育四个方面对生态素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业院校学生生态知识薄弱、不够系统和深入;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知行分离;生态行为不自觉,缺少监督行为;获取生态知识的渠道多元化;学校生态教育效果欠佳。建议高校整合资源,设置生态相关课程、注重生态实践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生态知识,全面培育学生生态素养。  相似文献   

13.
加强农民生态伦理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之必需。当前,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缺少政府支持、措施配套、教育适应和农民参与。针对农民的生态伦理教育,需要政府重视,科学规划,转变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系,强化农民的进取意识、公共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
笔者分析了广西生态移民与石漠化地区治理的现状,认为广西石漠化地区已经总体上实现了生态逆转,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移民。同时也指出广西石漠化地区移民存在严重的回流现象,进而探讨了教育移民的重要意义。教育有助于提高移民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有助于培育未成年人,帮助他们今后走出石漠化地区,更有助于提高留守居民的技能,改变其生态意识,提高现有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教育移民,恢复石漠化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强调应建立石漠化地区青少年教育基金、青少年中高等教育发展基金、青壮年就业培训基金,以及石漠化地区生态培训基金,通过教育补助提高石漠化地区人群的素质与技能,实现永久性移民。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在带来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何做到顺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从而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升华人们的生态情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生态保护,教育为本。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应该从构建课程理论、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开展生态实践活动和生态法律教育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以培育生态意识为手段,要求人类主动约束自身行为和修正自身错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其方向和目标受社会因素特别是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自然生态理论的影响和制约,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培育结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中国哲学所蕴含的生态理念,立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结合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和目标,重构了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及其价值内涵,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的主要作用是打动人、启迪人、教育人、给人指路。而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入情感艺术,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运用它的人有高超的为人处世的智慧和技巧,还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达到最终目的。情感艺术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一样,是高校能否正常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8.
国防意识培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意识培育,使大学生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24-225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管理对象为中心、以调动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手段的人本主义管理理念,柔性管理思维能将外在的价值理念、思想原则等内化为个体的思想认识、价值信仰、行为自觉等。所以应当以柔性管理思维指导农民生态意识培育,建立对话交流的生态意识培育模式,建构通俗易懂的生态意识培育内容,开展多元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高农民生态意识培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梁杰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9):258-262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塑造与以往时代农民不同的生态人格不仅是解决农村危机的关键,也是生态文明时代对人格范式转型的内在呼唤.从心理学视角确定生态人格的内涵和新型职业农民生态人格的具体特征即生态认知与信念、生态情感与态度、生态意志与行为、生态信念与价值观.基于心理资本认知框架提出心理资本的提升和开发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态人格养成的内在机制与原发动力,在教育中要注重新型职业农民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提升希望、增强韧性、培养乐观.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态人格作为教育的目标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