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糯)2的产量性状、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区域以及栽培、制种技术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津农(糯)2具有熟期早、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作为鲜食玉米,可在国内多数地区推广种植.该品种2006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筑糯2号是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较早熟糯玉米杂交种,其产量较目前国内推广面积最大的糯玉米杂交种苏玉(糯)1号、渝糯1号增产20%~30%,但目前制种产量较低,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一般说来,父母本行比足影响制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加大母本行比例,可提高制种产量,但如果母本行比例过大,父本的花粉量义不够,使母本授粉不足,反而会降低制种产量。为确定筑糯2号在贵州合理的父母本行比,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3.
渝糯13号是重庆市农科所春种冬繁,历时6年试验研究选育的中早熟、中秆、半紧凑、大穗型杂交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以自选糯玉米自交系B6947为母本,自选糯玉米自交系S18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具有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渝糯13号不仅食用品质优于渝糯7号,而且其鲜穗产量  相似文献   

4.
糯玉米浙糯玉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糯玉2号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用自选系W41为母本,W04为父本杂交而成的高产黄色糯玉米单交种,经品比、区试、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多抗的特点,具广阔推广前景.本文论述了浙糯玉2号的特征特性、生育特点、产量表现、主要栽培技术及制种要点.  相似文献   

5.
广红糯8号是用母本09N93、父本KN33进行杂交育成的红色糯玉米品种。该品种2012—2013年春、秋季参加多点品比试验,表现出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并于2014年参加广东省春季糯玉米新组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广红糯8号产量与品质性状均与对照粤彩糯2号相当,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红糯8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糯玉米既可以鲜食,又可以做工业加工提取支链淀粉.吉林省糯玉米育种研究始于19世纪90年代初,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率先开始了糯玉米的研究工作,先后育成了春糯系列糯玉米新品种.随着糯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也逐渐加大了糯玉米品种的选育工作.先后审定了吉糯1、吉糯3、吉糯10等糯玉米品种.2005年,吉林省专门开设了特用玉米(甜糯组)区域试验,并于2007年审定了3个糯玉米新品种.吉林省糯玉米加工企业以长春大成集团和吉林省天景公司为主.长春大成集团主要加工玉米淀粉,吉林省天景公司则以加工鲜食糯玉米为主.随着一批大型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相继建成投产,玉米加工转化数量成倍增长.并已形成玉米加工四大系列品系.随着玉米加工业的蓬勃发展,糯玉米将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科糯986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育成的鲜食糯玉米品种。生产表现产量高、早熟、食味佳、耐旱耐涝、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其制种与栽培技术,以期为糯玉米科糯986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棚草莓套种技术在糯玉米制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在浙江省建德市杨村桥镇尝试利用草莓大棚繁制科糯991等糯玉米种子,科糯991繁制8hm^2,平均产量达2730kg/hm^2。在草莓已获纯利7.5万元/hm^2的基础上,又增加收入2.4万元/hm^2。总结了大棚草莓套种糯玉米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鲜食糯玉米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鲜食糯玉米(Zea mays L.var.ceratina Kulesh)杂交组合进行品比试验鉴定,初步总结了各参试糯玉米杂交组合的鲜苞产量、田间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品质表现.结果表明,杂交组合wh1、wh8、wh12产量、品质均优于对照香白糯,推荐参加鲜食糯玉米的区试,进行审定.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的起源、分类、品种改良及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糯玉米亦称蜡质玉米或中国糯玉米,中国是糯玉米世界起源中心.中国的云贵川高地糯玉米遗传多样性分布,沪与杭嘉湖平原的遗传特点是优质早熟,黄河流域及东北地区糯玉米植株高大、产量高.在对中国糯玉米种质研究创新基础上,中国糯玉米杂交化改良得到较大成功,已形成鲜食、淀粉加工和畜牧新型糯质饲料三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漾濞县冬早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出更多适合在漾濞县种植的冬早鲜食糯玉米优良品种,通过对9个糯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对其鲜穗产量、熟期、品质和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燕禾金2000、京科紫花糯、石糯1号、京科糯2000产量高、品质好、熟期早,可进一步示范后视表现在漾濞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回交转育水稻糯与非糯同型系育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结果表明,糯与非糯同型系谷粒重非糯高于糯5.76%;谷粒体积糯大于非糯3.03%;谷粒比重糯小于非糯4.80%;谷壳重糯大于非糯3.23%;糙米率非糯高于糯1.56%.用回交方法将糯稻品系转育成的4个非糯同型系,有3个较被转糯稻品系增产3.7%~10.0%.用非糯品系与糯稻杂交,其F1再用非糯品系回交,从其后代中选育出的两个近等型糯稻产量分别为非糯品系的96.8%和94.3%.  相似文献   

13.
糯玉米以其营养丰富,香甜可口而倍受青睐,市场前景广阔.种植糯玉米的经济价值一般是普通杂交玉米的2~4倍.其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是: 一、选用良种种植糯玉米,良种是关键,应选择品质优、产量高、生育期短的渝糯一号、渝糯二号.  相似文献   

14.
玉米苏玉糯5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玉糯5号是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糯质系通系5作母本,通366作父本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白糯玉米杂交种。通过观察亲本自交系特征特性,分析各种影响制种产量的单项因素,结合制种实践,总结出苏玉糯5号优质高产制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父母本花期是否完全相遇,是玉米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制种产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玉米杂交制种生产过程中,往往因错期不当或受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病虫害等因素影响,造成母本吐丝与父本抽雄散粉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遇不良或不能相遇,制种因而达不到预期产量目标,甚至制种失败,从而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研究探讨花期预测方法和花期调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晋糯18号玉米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12年以自选系N16JM6作母本、自选系N18JN8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白糯玉米杂交种,于2018年通过山西省审定。笔者主要介绍了晋糯18号品种及亲本特征特性,以及通过制种田选择、播前种子处理、田间去杂、去雄、田间管理等措施,以期实现晋糯18号优质高产的制种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首创的鲜食玉米新类型,综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优点,果穗上甜、糯粒随机相间排列,口感既甜又糯,近年来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已成为鲜食玉米发展的趋势与重点。我国育种人员通过聚合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甜质基因和糯质基因,形成甜糯双(多)隐性自交系,再与糯玉米自交系或彼此间杂交组配,杂交后代产生显隐性基因分离,从而实现同一个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甜加糯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构建起“传统育种方法(甜、糯玉米杂交组配法和甜加糯玉米二环系选育法)+ 现代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甜加糯玉米育种体系,育成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甜加糯玉米因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可灵活搭配种植茬口,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存在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繁殖和制种成本较高、品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保鲜加工技术亟待创新等制约因素,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凸显,阻碍了甜加糯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从甜加糯玉米育种理论基础、育种发展历程、品种审定情况、种植分布、种植模式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核心瓶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甜加糯玉米育种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桂糯541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NBW4112为母本,以YL6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纯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的选育以“甜味糯”型糯玉米为目标,采用了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融合了北方糯玉米和广西糯玉米的优良特性,在品质上具有皮薄、柔嫩性好、甜度较高、风味佳、果穗外观好、籽粒饱满平整等优点,同时在产量和抗性上表现优秀,是鲜食和加工两用的新品种,于2022年参加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并通过了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本文阐述了桂糯541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为今后利用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选育“甜味糯”玉米新品种提供例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彩糯10号是经杂交选育而成的彩色甜加糯玉米单交种。本文介绍了彩糯10号的选育过程、审定流程、特征特性,并对其栽培制种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糯玉米因其在食用中具有香软糯甜的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人们餐桌上一道独特的美味。杂交糯玉米在我国南方地区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种植和推广,但糯玉米产量一直难以提升。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农民群众在种植过程中,不能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依然采用传统玉米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导致玉米产量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就杂交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推广应用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