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虽然都讲求自然风格,但无论是造园风格,还是造园要素的应用都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对中英自然风格园林艺术的比较研究,了解两国园林的特点,为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及其以前的庭园是规则式园林,反映借助自然之物来美化人工环境的思想。文艺复兴 运动将欧洲的园林艺术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反映自然美和人工美并不悖的观点。法国的古典园 林使欧洲的规则式园林艺术达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反映人力能够改变自然,人工美高于自然美的 哲学思想。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反映人工美应服从于自然美,造园应与自然相协调的观 念。  相似文献   

3.
中西园林存在着差异,但不可否认,它们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均处于农业时代,服务对象是以皇帝为首的少数贵族阶层,主要创作对象是宫苑、庭院、花园。世界各民族在各自漫长的造园活动中,其中有2种园林风格最典型,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及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  相似文献   

4.
勒?诺特尔(Le N泵tre)是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师,被欧洲人誉为“天才造园师”,以其名字命名的造园风格成为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名词,并影响欧洲园林百年之久.水景是勒?诺特尔式园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分析其最主要的3种水景形式并举例说明,从而研究法国地理特征和路易十四时期社会背景下诺特尔对水的独到见解和特别的手法.  相似文献   

5.
避暑山庄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以自然山水见长的宫苑。她遵循了我国以自然山水为园林创作主题的传统造园手法,特别是注重园林理水,注重创造生动多变的水体空间,让"名园依绿水"形成"山庄以山名,而趣实在水"的园林艺术风格。基于此,阐述了避暑山庄湖区园林生态景观特色,提出了湖区园林整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丁廷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48-1550
选取在统一新罗末期萌芽,在高丽时期发展起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相关遗存文献和现存的平壤城的高句丽安鹤宫、统一新罗时期庆州的雁鸭池、高丽时期的一些寺刹园林和朝鲜时期的宫苑及住宅园林,解析古代朝鲜半岛统一新罗时代、高丽时期、朝鲜时期的造园特征。朝鲜半岛的古代园林特征从整体上看体现为"无技巧"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相似文献   

7.
汉代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两汉时期苑囿的游赏功能逐渐强化,体象天地的宫苑格局更加突出,崇楼伟阁以象仙居的造园风格表明汉代皇家园林深受皇权思想的影响。以叠山、理水、动植物景观及建筑营造等造园手法的研究为切入点,分析了汉代园林的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独特,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传承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风格,该文总结了我国传统园林的造园特色,包括以自然为重、人文与自然结合、融合造景四要素、园中有园以及空间艺术多变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郑碧云 《现代农业科学》2009,(3):118-119,126
在研究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英2种自然式园林的异同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丽莉  周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05-8608
通过对"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的分析,以万科"第五园"为例,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维方式和基本设计技巧等方面出发,解析该项目中对"新中式"景观风格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王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78-11179
20世纪的美国诞生了极简主义园林大师彼得·沃克,他推崇古典主义艺术,欣赏日本禅宗庭院,钟情于极简主义艺术,并完成了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极简主义园林作为一条对艺术的探索之路,对设计师起到了开拓思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卢廉若公园是澳门半岛历史城区中唯一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特色的私家庭院,它沿袭了岭南造园的特色,又融合了葡式建筑装饰风格。本文从卢廉若公园的布局、造园手法等方面论述其特点,对岭南园林中西合璧的造园手法与特色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太原碑林公园是以书法篆刻为主题内容,通过改造地形、营造建筑、布置园路和种植树木花草等途径,采用中国式的园林造景艺术,以综合法造景的混合式文化园林。该文对太原碑林公园的主要景观的造景方法及如何突出主景进行了分析,该园林作品主景表现突出,景观错落有致,总体设计风格古朴庄严,典雅别致,精致协调。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城市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市活水公园、浣花溪公园、凤凰湖湿地公园的滨水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5个植物景观单元,综合运用AHP法、SBE法、BIB-LCJ法、SD法对其现状进行了评价,对4种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建立了SBE法和SD法之间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4种方法对滨水植物景观的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而人们对滨水植物景观美感度的心理感受强度与水的生态性、植物景观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空间序列、水岸景观以及抗干扰能力密切相关。对比综合评价模型和AHP法因子评价结果可知,专业设计者和公众都认为水的生态性、植物景观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抗干扰能力对于城市公园滨水植物景观的品质有显著影响,对于空间序列和水岸景观两项要素,两者间审美态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黄瑞 《北京农业》2011,(15):141-142
林业观光园,一个可游、可憩、可赏、可居的综合活动空间境域,是作为我国一条使林业既可以发挥其复合功能,又能维持林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陕西省榆林市林业观光园"生态模式"观光特点出发,总结了榆林21世纪林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丰富多样,常以小中见大、错落有致、流动多变而著称。通过揭示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变化规律,可为空间配置与序列提供理论依据,因而提取构成苏州古典园林空间的要素:庭园的面积、庭园空间长宽比、庭园空间的构成要素、场景、空间布局、高差变化作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古典园林以水、山及山水为重要的组织要素;水园呈面状展开,庭绕水布,序列完整;山园立体开敞,序列递进;面状与立体布局叠加成混合式山水园等苏州古典园林特有的空间配置特点及序列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璟  尹玉洁  刘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14-18015,18062
回顾了成都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历史,将其归纳为4个阶段,分别为:①1949~1978年的起步时期,整修扩建了传统纪念性古典园林,新建了武侯祠、桂湖、杜甫草堂等一批公园和街道绿化;②1979~1989年的突破束缚时期,修缮扩建了"十年动乱"中被损坏的古典园林,首次编制了绿地规划,开始探索本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园林形式,以植物园、游乐园、塔子山公园、百花潭公园为代表;③1989~1999年的全面振兴时期,形成了府南河环城绿带,并在1996年编制了新一版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蜀都大道、府南河环城带状公园、新华公园、活水公园为代表;④自2000年起的继往开来时期,以"建设田园城市"为目标,城乡统筹,形成了较成熟的绿地规划理念,浣花溪公园、沙河带状公园、三圣花乡、北湖森林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金沙遗址公园、东湖公园、三环路道路绿带、人民南路道路景观是该时期的代表。从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两个层面探讨了成都园林植物造景特色,根据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游览绿地4种用地类型进行植物造景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建议,强调努力发掘地域自然文化特征是时代的需求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胡必晖  张家珍  杨燊  王玮  李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99-18002
介绍了主题公园的起源及国内外主题公园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调研基地徽园和包河公园的基本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2个主题公园内使用者年龄、交通工具、路程所花费时间、职业等基本概况,并调查了公园使用者行为是否与设计者初衷相符合等问题。基于调查结果对主题公园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推进主题公园发展的相关建议。提出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园林形式或刻意仿照国外公园模式,而应多注意吸收先进的设计手法,建立清晰的造园理念,注重游客的游园心理,以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游憩功能的完美结合,从而推动主题公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