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湖北省孝感市、黄冈市和咸宁市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守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因素和养老方式的选择,研究发现:自我养老和子女养老仍是留守老人主要的养老方式;留守老人缺少代际照料,以自我照料为主;经济创造能力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重要内部因素,社区服务和养老保险是重要的外部因素.破除他们的养老困境,需要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区服务,鼓励农村发展多重养老方式,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对留守老人的科学分档,提倡孝文化.  相似文献   

2.
农村养老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养老的现状及原因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首先,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农民子女养老负担增重.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家庭供养老人的子女减少,子女压力增大,农村"四二一"家庭逐年增多,不少农村家庭赡养2~4个老人.抚养1~2个小孩.农民子女的养老负担逐渐演变成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市T镇为例,对农村老年妇女养老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村老年妇女在经济来源方面以子女赡养费和社会养老保险金为主,总体水平较低;在生活照料方面,农村老年妇女的日常生活缺乏专有人员照料;在精神慰藉方面,子女家人甚至邻里在老年妇女的精神慰藉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但老年妇女日常的休闲娱乐方式单一。由此,提出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加强子女对老人的赡养意识、完善社区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07-208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海阳市农村养老存在着子女赡养压力大、"空巢老人"数量增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仍有缺陷等问题,分析得出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生活供给水平不足是制约海阳市农村养老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海阳市农村养老要依靠多种措施强化家庭养老,丰富农村老人的精神生活以及加强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对策,以促进海阳市农村养老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养老保障供给的角度对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现状进行阐述,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养老保障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养老保障制度难以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各种制度之间缺乏衔接;家庭养老功能已经衰弱,最适合空巢老人养老的社区养老方式刚刚兴起。提出相关建议:完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服务体系;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和法律,重视福利慈善事业;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完善多样化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6.
由于目前中国农村老龄化程度加重、经济水平低、年轻人赡养意识差、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且保障水平有限等原因,导致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徐州周边农村的问卷调查及实际走访,试图了解当前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家庭情况、经济来源、平时吃穿、子女的照顾情况以及生病就医等现实问题,并就老人目前养老情况、如何养老、养老存在的问题、五保老人为何未入住敬老院等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及改进对策,对山东Z村通过家庭养老模式进行养老的部分老年人的个人情况和生活状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建立了SPSS回归模型,从经济收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情况四个方面对影响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收入水平、老人的健康状况、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老人的精神状态都对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满意度产生较大影响。提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建立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强新型农村医疗建设、加强农村养老理念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山东省913份农村老人调查问卷数据发现,半数以上农村老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空巢老人较非空巢老人孤独感更加强烈。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老人孤独感的因素,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子女是否外出打工、健康状况、生活满意程度均正向影响老人孤独感,月领取养老金额度、娱乐活动数量反向影响老人孤独感。老人身边亲人越多,老人孤独感出现的概率越低。进而提出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功能,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逐步建立完善符合社会发展转型的现代化养老模式,更好地满足农村老人日益增长的生活、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未富先老”的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广大农村,如何解决老龄人口赡养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为此,对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进行调查和探讨. 一、农村养老状况 根据调查,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集体养老、社会养老、储蓄养老等几中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这是我国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就是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的照顾以及精神上的慰籍.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93.8%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完全是由子女或家庭赡养,未能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这一比例,在我县高达99%.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以及传统文化摸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应对老龄化趋势,变革城乡养老二元格局。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夯实家庭养老的社会基础;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老年人自养能力;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江彬  左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755-2757,2759
对我国农村扶贫政策与低保政策及其衔接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将两项政策真正有效衔接必须要认识到贫困不仅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收入问题,它涉及了社会资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健康、教育、社会公正等许多因素,要用社会发展的眼光,以实证研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贫困人群的作用,明确他们的所需与所想,如此才能更好的解决两项政策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人群对养老模式选择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结构的变迁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失去支持系统,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探讨了不同人群对养老模式选择,并建立三元选择模型分析不同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和家庭子女数较多的人偏向于家庭养老,男性、收入较高的人较倾向于独立养老,而受教育程度较高年轻一代和低收入的人群对集体社区养老模式的接受程度较高。未来的养老趋势为经济上对后代依赖的减弱,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的依赖仍很强。  相似文献   

14.
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勃  桂瑶瑶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61-7463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89位农村老年人进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老年人中,对适应现代老年生活感到困难的老年人占相当大的比例;年龄并不是导致老年人社会适应困难的直接因素,相较而言,身体状况、心理态度等因素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更大;农村老年人适应社会的主动性不够,在遇到困难时,绝大多数等待外在的支持和帮助而非自身调适。  相似文献   

15.
以人口老龄化问题为研究背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石河子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40%的老年人对目前的生活表示满意;50%以上的老年人月均经济收入低于1000元;14%的老年人闲暇时间感到寂寞;60%以上的老年人希望与子女一起居住;70%以上的老年人反映看病难、看病贵。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健全本地区养老、医疗保障机制;解决老年人生活困难;积极发展老龄产业;满足老年人生活服务需求以解决目前老年人存在的生活困境。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程度对农用地膜污染处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53-6355
随着广大农村对农用塑料薄膜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农用塑料残膜清理回收十分困难,土壤中塑料农用地膜的残留量逐年增加,给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为此,该研究在南京市、莱州市和晋中市6个村镇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户使用地膜现状、地膜污染认知情况以及废膜处理情况等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究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对地膜使用及处理情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差别化管理及技术推广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闵杨  张家偶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69-8072
在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资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财政投资和社会捐赠等相比,信贷则是一种最为适合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户摆脱贫困、扩大生产的资金来源。在我国,小额信贷已经得到推广,但是贫困农户获取小额信贷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现象严重。该研究基于在湖北省农村的问卷调研数据,运用离散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了贫困农户小额信贷获取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收入、自营职业和官方地位是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3大影响因素。偿还能力和获得小额信贷之间密切相关,说明提高农户的债务偿还能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小额信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分析和消除农村贫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相对贫困和人文贫困的概念出发,使用不平等和贫困的基本理论,从收入分配、文化教育和基本权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重点分析了贫困人口的地区和乡差距以及个人能力的差距;最后基于不平等的考虑,提出了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的思考: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开发式扶贫,提高农村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救济的方式做到扶贫到人,特别对妇女、儿童以及老、弱、病、残等缺乏能力的贫困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贫困村认定是中国扶贫重点开发县政策在县域空间尺度内部的更精准化瞄准。安徽省六安市W县(国家贫困县)280个行政村2016—2017年的扶贫数据表明,贫困村认定政策所裹挟的倾斜式财政资金投入对贫困村出列和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发挥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贫困村认定政策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产业帮扶财政资金投入的减贫效应强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随着中国扶贫战略由"消除绝对贫困"到"减少相对贫困"演进,贫困村认定政策的制度设计仍可延续,未来应做好"认定—投入—验收"流程,以减少瞄准失偏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0.
郑伟  陆艳  胡顺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77-9579
分析了扬州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与特点,剖析了制约扬州市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了提高培育农村实用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政策、多渠道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竭力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全面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领导等加快扬州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