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现行"城乡割裂"的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具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被严格限制、国有建设用地流转一元独大、弱私法强公法、城乡建设用地流转的收益天差地远等特点。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应包括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主体法律制度、行为法律制度和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全坚  韦燕飞  严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91-16193,16196
我国建设用地市场城乡分割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扭转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状态,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确立国有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平等地位,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建议按照严格界定经营性和公益性用地、平等开放和同等待遇、切实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原则,加快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完善土地征收和征用市场,设立城乡统一的流转方式,实行地、价、权的进一步统一,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现状及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上的双轨制管理,造成了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之间的割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入市流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基本前提。以当前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现状分析为基础,重点探讨了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建设用地扩张无序,农村居民点布局松散,耕地与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体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点,同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路子,有利于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优化。以鄞州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查研究鄞州区建设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的特点。按照统筹安排城乡用地的原则,对城乡建设用地现有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建设用地市场已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既不利于城乡土地要素的效益最大化,也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因此,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由之路。分析了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的原则、运行机制,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市浏阳市为例,从分析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背景及意义着手,提炼出浏阳市在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方面的经验,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然后提出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使增减挂钩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达到城乡公平发展的目标,应用城市土地供需模型和帕累托最优模型推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合理性,分析增减挂钩模式促进城乡公平发展的困境。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通过规范的土地市场交易实现,规范、高效的土地市场有助于从经济上督促城市开发者主动集约用地,从收入上引导农村经营者主动节约用地;同时,良好运作的土地市场也极大地改善着政府的公众形象,城市投资向农村分流成为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城乡建设用地是我国建设用地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高达75%左右。目前的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足够人口达到峰值时使用,理论上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可以不再增加,这将大大有助于坚守1.2亿hm2耕地的底线。在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再增加的情况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建设用地需要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向城镇流转获得。城镇化进程是城乡之间人口、土地等要素互动转移的过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事实上共同构成了城乡整治的过程,因此,农村建设用地向城镇流转需要充分考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贺卫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07-14109,14114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开始慢慢显示出它的资产属性,但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出让、抵押和担保,而同样是建设用地的国有土地却可以在土地市场上进行出售、转让,也可以用于抵押和担保,从而导致“同地不同价”、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市场.要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土地问题,建立保证各方面利益的分配机制,形成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就必须加快对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6~2005年以及2008年甘肃省会宁县建设用地数据,对会宁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结构进行研究,表明会宁县城乡用地总量呈上升趋势;城乡用地存在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偏高、结构不合理,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失调、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等问题;未来城乡用地总规模将继续扩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将有所减少。对城乡建设用地做出了预测,并进行结构优化,提出了会宁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发展思路:明确县域空间结构布局;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用地布局优化;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用地布局优化;协调生态因素与城乡用地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海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现状及流转交易特征,借鉴国内其他省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经验,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面临的有利条件,合理设计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与模式,构建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市场体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合理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2.
夏莲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35-137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构建打开了新局面.该文分析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前流转范围及交易主体、入市中交易平台及交易规模以及交易后收益分配等问题,并对逐步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艳红  梁洁  王友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171-11173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在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影响下,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而无法得到发展,但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又存在隐性交易等情况,扰乱了建设用地市场的正常秩序。该研究从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流转法律体系、加强土地总体规划及用途管制宏观调控、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确权发证基础工作、建立土地市场价格评估体系及交易平台、征地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具体思路,使农村牧区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保障农牧民取得更多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4.
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规律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管理重要依据。基于1986、2000和2015年3期TM/OLI遥感影像,采用GIS方法分析沈阳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1986~200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69.78 km~2,其中城市、乡村建设用地分别占28%、72%;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51.63 km2,其中城市、乡村建设用地分别占71%、29%,阶段差异性显著;(2)于洪区、苏家屯区、浑南区和沈北新区分别在1986~2000年和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扩展中具有异速性和区域差异性;(3)自城市中心向外围,城乡用地扩张强度指数先增后降,在12 km呈峰值。  相似文献   

15.
以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和军屯镇为增减挂钩试验区,探讨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空间配置模式,并提出了增减挂钩的保障措施。结果表明,试验区农村土地通过增减挂钩空间配置,可有效增加耕地0.94 hm2,农民集中居住区集约使用9.53 hm2建设用地指标,节约建设用地指标37.03 hm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是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矛盾、保护耕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审视新形势下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意见出台缘起的背景,洞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放开流转的意义,并探究其理论基础,提出完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结论: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17.
韩立达  闫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67-15969,15984
阐述了成都市都江堰联建、拆院并院及土地综合整治3种狭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归纳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别从法律、管理、流转方面提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改革建议,以期构建城乡统一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一定要符合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总方向,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高效配置,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所服务。主要分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背景以及会带来的益处与存在问题,并为消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中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璧山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体系,既是"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内容,也是璧山县发展的需要。针对璧山县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在分析其空间布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璧山县优化建设用地布局的思路和方法,为统筹城乡改革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技术支持和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必然要求.该研究从用地强度状况、用地结构布局状况、土地利用效率状况、可持续增长能力和用地效益等5个方面构建了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选取了新郑市9个自然村进行了基于自然村层面的实证研究,按照综合分值的高低将集约度分为3级,从整体看新郑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