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的研制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制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吸收剂,依据伊维菌素的理化特性,以高效渗透促进剂氮酮、无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丙二醇、α-吡咯烷酮等为赋型剂进行多种溶剂系统组合与筛选,成功研制出含伊维菌素分别为0.5%、1.0%、1.5%的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20、4、40℃等条件下,以18%无水乙醇、2%氮酮、50%N,N-二甲基甲酰胺、30%α-吡咯烷酮为溶剂制成的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稳定性最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0.5%、1.0%、1.5%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回收率均在90%左右,3个批次的伊维菌素含量在99.23%~108.02%(1个批次1.5%制剂为122.48%除外),1.0%、1.5%制剂的3次测定和平均含水量均在1%以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不同含量冰片和薄荷油及不同含量氮酮对接骨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以SD大鼠的背部皮肤为透皮实验模型,每隔2 h,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池中总甾酮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冰片、薄荷脑及氮酮含量的增加,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皮肤的药物量逐渐增加。添加0.36 g冰片和0.04 g薄荷脑的接骨乳膏的透皮吸收能力稍强于添加4%氮酮接骨乳膏的透皮吸收能力。选择0.36 g冰片,0.04 g薄荷油作为促透皮吸收剂为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制Franz扩散池,以SpragueDawley(SD)大鼠腹部皮肤为屏障,不同质量浓度的薄荷醇配置茶多酚 溶液体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透皮前后的儿茶素组分,并通过计算各组分经皮渗透的累积渗透量(Q)来研究薄 荷醇质量浓度对儿茶素各组分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h内,不同质量浓度的薄荷醇对非酯型儿茶素的 促渗能力都强于酯型儿茶素,其中0.5%薄荷醇和水溶液对儿茶素总量的促渗效果较好;在8~12h内,0.5%薄荷 醇对除表儿茶素(EC)外的儿茶素的促渗能力都强于水溶液,特别是对酯型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 的促渗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中华鰟鮍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中华鰟鮍(Rhodeus sinensis Gunther)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测定了伊维菌素、阿维菌素2种常见杀虫药对中华鰟鮍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结果]含量为6%的伊维菌素对中华鰟鮍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71.68、45.04、37.81、35.69μg/L,安全浓度为0.001 3μg/L;含量为1%的阿维菌素对中华鰟鮍的LC50分别为129.35、77.35、47.54、34.63μg/L,安全浓度为0.000 2μg/L。[结论]中华鰟鮍对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2种大环内酯类杀虫药较敏感,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用量,否则极易出现药害。  相似文献   

5.
研究用中药促透剂薄荷醇对小鼠及家兔皮肤的组织学影响,初步了解薄荷醇的促透机制.将自制的含有薄荷醇及不含薄荷醇的两种透皮剂涂抹于小鼠及家兔脱毛部位,给药后一定时间在给药部位取样,处理制成组织切片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皮肤角质层变化.在一定时间段内,薄荷醇组皮肤角质层排列紊乱,部分区域角质层脱落;溶剂组皮肤角质层出现疏松.  相似文献   

6.
薄荷醇对双氯芬酸钠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薄荷醇对双分酸钠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用两室扩散池体外实验装置,以免皮为屏障,使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测定双氯芬酸钠的渗透系数。结果:0.01kg/L薄荷醇对双氯芬酸没有促皮渗透作用,0.02kg/L及0.03kg/L薄荷醇均有促皮渗透作用。结论:薄荷醇能明显促进双氯芬酸钠的透皮吸收,其中以0.02kg/L薄荷醇的促皮渗透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拉菌素对哈萨克羊体外寄生虫的驱杀效果.[方法]将120只哈萨克羊随机分为多拉菌素低、中、高剂量组、伊维菌素组、杀虫油剂组和对照组等6组,每组20只,给药后1、3、7d观察绵羊血虱、颚虱、蜱蝇、痒螨、草原革蜱等蜘蛛昆虫的存活情况.[结果]多拉菌素中、高剂量组对哈萨克羊绵羊血虱、颚虱,羊蜱蝇、痒螨病的驱杀率均为100%,低剂量组杀灭效果为95%.伊维菌素剂量组的杀灭效果略低于多拉菌素剂量组,为90%.杀虫油剂组的杀灭效果最低,为85%.[结论]多拉菌素对哈萨克羊各种体外寄生虫的驱杀效率为100%,比伊维菌素强,比伊维菌素更安全,最佳剂量为0.2 mg/kg.应在养殖哈萨克羊的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制备伊维菌素含量分别为0.5%、1.0%、1.5%的长效透皮剂,进行3组相同药量不同体积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试验,研究其代谢过程。优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血浆中伊维菌素含量的方法,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对精密度、回收率、检测限和定量限的测定,表明该方法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对家兔外耳廓单次均匀喷洒给药,通过血浆中伊维菌素质量浓度随时间的数据变化表明,药物可快速经皮肤吸收入血,发挥效应。伊维菌素含量为0.5%、1.0%、1.5%的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依次记为1、2、3组,通过PKSolver药动学处理软件对数据分析发现,1、2、3组吸收半衰期分别为0.52、0.35和0.75 d;达峰时间分别为1.47、1.13和1.23 d;峰质量浓度分别为91.09、37.61和69.53μg·L~(-1);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55、4.95和4.61 d;平均滞留时间依次为9.995、11.902和6.995 d。药时曲线面积分别为7 578.33、5 530.75和2 542.20μg·d·L~(-1)。3组药物在家兔血浆内均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且第2组吸收半衰期和达峰时间最短,平均滞留时间最长,效果最好。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在家兔体内的血药质量浓度变化平稳,释药时间较长,在体内维持有效药物质量浓度时间长达35 d,有明显的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伊维菌素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优化制备伊维菌素脂质体处方和工艺,选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伊维菌素脂质体,研究制膜旋转蒸发转速、有机溶剂以及洗膜震速等对伊维菌素脂质体包封率和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出最佳制备试验条件:乙醚为有机溶剂,制膜旋转蒸发转速150r/min,洗膜震速50~100r/min.以正交试验法优选出制备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0.1;伊维菌素与总脂质量比1∶10;PBS液的pH值7.0;水相体积比4∶3.按最佳试验条件和工艺处方制备的脂质体,最高包封率达到(84±1.6)%,工艺稳定,镜下观察脂质体形态圆整,粒径小而均匀,无游离结晶物.  相似文献   

10.
PEG6000渗调处理对茎瘤芥老化种子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PEG6000渗调处理对茎瘤芥老化种子膜透性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PEG6000(5%、10%、15%、20%、25%、30%、35%),以不同的时间(4.8、12、16、20、24h)处理茎瘤芥老化种子后,测定种子浸泡液相对电导率。[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PEG6000以不同时间处理茎瘤芥老化种子后,种子的膜透性均显著下降。[结论]25%的PEG6000处理12h,种子膜透性降幅最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番木瓜幼叶原生质体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番木瓜幼叶原生质体的最佳分离条件。【方法】以20~30日龄番木瓜无菌苗幼叶为材料,对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酶液组合、酶解时间、纯化离心速度(500~1500rpm)及离心时间(6~10min)进行探讨。【结果】随着酶解液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含量的提高,番木瓜原生质体产量逐渐升高,而其活力逐渐降低,其中以为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组合的效果较好,解离时间以8h为宜。随着酶解液中甘露醇浓度的升高,原生质体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0.55mol/L时达到最大(2.48×106个/gFW)。在悬浮纯化原生质体时,以1000rpm离心6~8min的效果较好。【结论】适宜原生质体分离的酶解液为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25mmol/LMES+0.55mol/L甘露醇,最适酶解时间为8h;在原生质体纯化时,使用1000rpm离心6~8min,有利于获得产量及活力较高的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荞麦种子发芽的适宜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剂量,为进一步获得荞麦优良性状并培育符合EMS诱变育种需求的新品种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以山西省当地的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品种晋荞麦4号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梯度(0.3%、0.5%、0.7%、1.0%、1.5%、1.7%)EMS诱变处理不同时间(4、8、12 h),分析苦荞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随着EMS诱变剂浓度的增加,晋荞麦4号种子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当EMS浓度为0.3% ~1.0%时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当EMS浓度为1.5%和1.7%时与对照差异极显著.EMS处理4、8h对晋荞麦4号种子发芽率、相对发芽率都没有大的影响,当处理时间为12 h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对于发芽势和相对发芽势,这3个处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EMS诱变苦养的半致死的适宜浓度为1.7%,适宜的处理时间为12 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改性沸石吸附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最佳改性条件。[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无机酸、碱、盐以及盐的不同浸泡时间下制备的改性沸石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最佳条件为:投加量2.5 g/L,浸泡时间8 h,焙烧温度300℃,改性酸度2.0 mol/L的HCl,改性碱度2.0 mol/L的NaOH,改性盐度1.0 mol/L的NaCl,NaCl浸泡时间为10-12 h。[结论]NaOH浓度为2.0 mol/L为沸石的最佳改性条件,水样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最高,为23.22%。  相似文献   

14.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花粉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种花色一串红花粉的生活力和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率,为一串红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获取4种花色一串红花粉,采用TTC法和培养基法研究其生活力和萌发率。[结果]在TTC浓度为0.5%时活力测定效果最好,其中紫色和红白相间一串红达到94%。适宜一串红花粉萌发的培养条件为蔗糖浓度为10%,硼酸浓度为1.5%的液体培养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达到83%(紫色一串红)。在常温贮藏条件下,6 h左右开始萌发,12 h的时候萌发率达到最高(紫色一串红为86%),48 h以后花粉几乎丧失了萌发力。[结论]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规律在一串红可育性上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川明参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分别用KMnO4(0.2%~1.0%)、赤霉素GA(100~500 mg/L)和6-苄基腺嘌呤6-BA(5~80 mg/L)对川明参种子进行12和24 h的浸泡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不同浓度的KMnO4、低浓度的GA及6-BA溶液对川明参种子萌发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的6-BA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体效果顺序为:KMnO4GA6-BA,其中川明参种子采用浓度为0.6%的KMnO4溶液浸泡12 h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达42.71%,启动日和高峰日分别比对照提前23和26 d。[结论]3种药剂处理对川明参种子萌发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球藻去除废水中氮磷的性能。[方法]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DH值等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55和7mg/L以下时接近100%.但初始氨氮浓度进一步升高至75mg/L以上时会导致氨氮去除率缓慢下降至90%。当氮磷比为5:1、10:1和25:1时.小球藻在4d内基本完全吸收水体中的氨氮;3种氮磷比下小球藻基本上7d内能完全去除水体中的磷。2种光照条件下(L/D为24h:0h和12h:12h1和初始氨氮浓度为30mg/L、总磷浓度为7mg/L时,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基本都能达到100%。但L/D为24h:0h时的去除速率更快。小球藻去除氮磷的最适pH范围为7~8。[结论]为利用生物治理污水及以后实现高效原生态的污水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那氏778诱导剂对北沙参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北沙参的整个生长发育时期,用800、1000、1200倍的那氏778诱导剂对北沙参进行叶面喷施。[结果]各处理均促进了北沙参地上部生长,增加了株高,增大了叶面积,积累了地上部干、鲜重,从而促进了北沙参地下部的生长和干、鲜重的积累,最终增加了北沙参的产量,提高了其品质。其中以处理1000倍的效果最好,小区产量比对照增加了20.15%。[结论]筛选出了最佳的那氏778诱导剂浓度,为今后在赤峰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槐花中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槐花中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槐花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结果表明,槐花中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0%乙醇为提取溶剂,预处理时间12h,提取时间1h;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30%乙醇为提取溶剂,预处理时间12h,提取时间2h;清除超养阴离子的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0%乙醇为提取溶剂,预处理时间0h,提取时间1h。提取液浓度是影响槐花中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活性物质的最主要因素。[结论]为槐花提取物应用于抗衰老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田冰洁  吴晓英  吴振强  刘沛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74-10976,11002
[目的]建立番石榴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番石榴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浓度2%的ZrOCl2·8H2O甲醇溶液为显色剂,测定波长为412nm,以芦丁为对照品绘制标准曲线,建立番石榴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得率为主要考察指标,干膏收率为次要考察指标,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计算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31.3850x-0.0255(R=0.9999),表明在0~0.024mg/ml范围内,芦丁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优化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1h,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番石榴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为3.30%,干膏得率为27.8%。[结论]差示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易行、快速、准确,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得到的番石榴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对番石榴叶总黄酮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蚂蚁猕猴桃汁饮料制备的最佳浸提条件和合理的生产工艺。[方法]以蚂蚁、猕猴桃为主要原料,制备饮料。经加热浸提制备营养液,然后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结果]确立了产品最佳浸提条件:最佳浸提温度75~95℃,蚂蚁、猕猴桃最佳提取时间分别为6和3 h,最佳比例为猕猴桃原汁为12%~14%、蔗糖8%~10%、柠檬酸0.1%、蚂蚁用量12%、杀菌温度121℃。[结论]蚂蚁和猕猴桃可以制备成动植物药食兼用型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