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制定了Tween80/EL-35/C2H5OH/H2O体系拟三元微乳液相图,研究温度、盐度、酸度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通过电导率法区分微乳液区域的O/W、W/O和B.C.区域,动态光散射测定微乳液的粒径和多分散度,通过改变剪切速率的粘度变化来观察微乳液流变性,并用渗析-三阶导数紫外光度法研究了微乳液对维生素E(VE)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和盐度的增加使微乳区域稍有减小,酸度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较小,表明所制得的微乳液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盐、酸性;室温下微乳液在水相大于43.4%时,形成高剪切速率下表现为牛顿流体的O/W型微乳液,微乳液粒径和多分散度分别为8 nm和0.11左右;并对维生素E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乳液的粒径,研究了溶剂(丙酮、环己酮、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对S-氰戊菊酯微乳剂配方筛选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原药体系所需的HLB值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相一致时才能获得乳液较小粒径的微乳剂,乳液平均粒径随溶剂的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以环己酮和甲苯作溶剂能配制成稳定的微乳剂,以N,N-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不能形成微乳剂.  相似文献   

3.
对萘乙酸(NAA)粉剂采用微乳液-超声乳化法处理,制备萘乙酸纳米悬浮剂,并初步探索了该制剂对苜蓿种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微乳液-超声乳化法制备的萘乙酸纳米悬浮剂,其颗粒度小,粒径分布均匀、水溶性好、稳定性好。2.2×10-5mol·L-1萘乙酸纳米悬浮剂的促长效果最好,2.2×10-4mol·L-1悬浮剂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水溶液体系作为对照,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W/O型微乳液体系中水杨酸(SA)和水杨酸甲酯(MS)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性能.结果发现,在水浴时间为20min、pH值为8.20和邻苯三酚加入量适宜的情况下,W/O微乳液体系中SA、MS对·O2-的清除率分别可达72.92%、81.47%.微小的pH值变化会引起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显著变化,电解质溶液对其也有明显的影响,但对SA、MS清除·O2-的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农药微乳剂配方设计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农药微乳液的质量和性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从物质体系的相图为切入点,以物理化学和胶体界面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利用相图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到最佳农药微乳液配方的方法。[结果]根据相图中形成微乳液区域及可无限稀释区域的面积大小,找到每个因素的最佳水平,将几个因素的最佳水平结合起来,就组成了能形成最佳相图的各个组分的含量。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地绘制在最佳组分含量情况下的拟三元相图,在相图的微乳液区域,依据生产实际,确定最终产品的配方。[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农药微乳液制剂方面的技术、提高农药微乳液的质量和性能以及该剂型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普及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丁草胺微乳液以用于开发农药新剂型。[方法]采用AT法绘制拟三元相图,确定丁草胺微乳液的配方。通过电导率测定,明确了丁草胺/乳化剂/水三元体系中乳液区的W/O、O/W类型,并探讨微乳剂配制过程中的相行为变化。[结果]丁草胺微乳液的稀释稳定性、冷冻稳定性、热贮稳定性、经时稳定性、密度和黏度均符合要求,表明所研制的丁草胺质量完全合格,密度随温度升高线性减少,黏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符合Andrade方程。[结论]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将丁草胺微乳液应用于农药剂型的研发。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品质化学与营养创新团队创建了绿色、高效的皮克林乳液酶反应体系,提出了微乳液酶催化新模式。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可持续化学与工程(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Engineering)》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W/O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微乳液体系和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m-6菌株固态发酵后产生的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漆酶(Lac)、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酶促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通过分别对Lip(以2,2′-连氮-二(3-乙苯基并噻唑-磺酸)为底物)、Mnp(以MnSO4为底物)和Lac(以藜芦醇为底物)3种木质素降解酶在W/O型CTAB微乳液体系和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的酶活测定,研究不同温度、pH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探讨最佳反应条件,并比较两种反应体系下的酶活。【结果】在W/O型CTAB微乳液体系中,Lip、Mnp和Lac 3种酶酶促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7℃、pH分别为4.5,4.5和3.5;在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3种酶酶促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7℃,pH分别为5.0,5.0和4.0;在两种反应体系中的最佳反应底物浓度相同,即藜芦醇、MnSO4、2,2′-连氮-二(3-乙苯基并噻唑-磺酸)浓度分别为0.053,0.116,0.492 mmol/L。在W/O型CTAB微乳液中,Lip和Mnp酶活比其在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分别提高了81.45%和36.75%,但Lac酶活却减少了2.914倍。【结论】得到了Lac、Lip和Mnp酶3种木质素降解酶在W/O型CTAB微乳液体系和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顺式氯氰菊酯微乳液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粘度法和电导法研究了顺式氯氰菊酯微乳液微观结构的变化,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用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顺式氯氰菊酯微乳液体系随水相含量的增加分别形成了W/O型微乳液、层状液晶、双连续结构和O/W型微乳液;表面活性剂和醇分子之间依靠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各向异性的类线形大分子,被破坏和重排是层状液晶结构区显示出异常流变特性和不规则电导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胡长刚  付婧  刘杰  陈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78-10480
[目的]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环己烷水微乳液的性质。[方法]绘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环已烷/水体系相图,测定不同温度时该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电导率,并计算该体系的导电活化能,研究了活化能随温度的的变化规律。用稀释法求得该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结构参数、醇从连续相转移到界面层的自由能变化。[结果]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与微乳液出现渗滤现象有关。体系的水内核半径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大,自由能降低。[结论]为农药微乳剂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基因型杜仲叶片中的绿原酸含量。[方法]以超声波助提法提取绿原酸,采用HPLC法检测和二倍体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4.6 mm×150.0 mm,5μm),以乙腈-0.4%磷酸水(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四倍体和二倍体杜仲叶片中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005和为0.850 mg/g。[结论]四倍体杜仲叶片中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12.
余济海  邹盛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68-2168,2171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杜仲叶中2种黄酮类成分——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柱为Nova-Pak C18(3.9 mm×300 mm,4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溶液(505∶0),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为356 nm。芦丁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6~4.92μg(r=0.999 93)和0.0846~1.692μg(r=0.999 89),平均回收率(n=5)分别99.8%和102.1%。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同时测定杜仲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HPLC测定不同树龄杜仲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薇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79-1078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不同树龄杜仲叶中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4.6×1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量1.0ml/min,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扫描检测,以保留时间结合待测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波长为360nm,柱箱温度为40℃。[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4.63~92.65μg,r=0.9998,回收率为98%~101.5%;芦丁的线性范围为0.714~14.285μg/ml,r=0.9999,回收率为96%-98.4%;槲皮素的线性范围为0.101~2.066μg/ml,r=0.9970,回收率为94%~101%;山萘酚的线性范围为0.043~0.886μg/ml,r=0.9980,回收率92%~96%。[结论]对不同树龄杜仲叶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用方差分析进行多重比较,从绿原酸含量方面考虑.三年树龄杜仲叶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14.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n-C4H9OH)/环己烷(c-C6H12)/水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采用2种工艺制备了粒度小于80 nm的WO3纳米粉体.利用XRD分析了产物的物相组成,通过TEM观察了产物的形貌、结构.结果表明,在超声乳化条件下混合2个分别增溶有反应物的微乳液进行反应,是制备具有良好颗粒分散性和均匀性的小粒径WO3纳米粉体的较佳工艺.  相似文献   

15.
人参皂苷-Rg3微乳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参皂苷-Rg3微乳剂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评价.选用聚山梨醇酯(80)及大豆卵磷脂作为表面活性剂,乙醇、异丙醇和丙二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大豆色拉油、十四酸异丙酯作为油相,在制备伪三元相图的基础上,考察微乳中各组分及其用量比例对人参皂苷-Rg3增溶量的影响,筛选较为适宜的伪三元相图单相微乳区并按其配方制备人参皂苷-Rg3微乳剂.采用RP-HPLC、透射电镜等检测技术对其微乳剂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测定.伪三元相图研究结果表明,在卵磷脂-异丙醇-十四酸异丙酯-水微乳体系中,当Km=3/1时,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最小;Km=2/1时,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最大;其它比例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无明显差异.在聚山梨醇酯(80)-异丙醇-十四酸异丙酯-水微乳体系中,所选的4个不同Km值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无明显差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其用量比例对人参皂苷-Rg3增溶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按所筛选配方制备的人参皂苷-Rg3微乳剂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蘖葱头总黄酮微乳中的槲皮素含量.采用Shmisadezu LC-10A Tvp高效液相色谱仪,YMC-PackPro C18RS(I.D.250mm×4.6m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1:49);检测波长:365nm;流速:1.0mL/min.结果表明,槲皮素在0.268~85.8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03%,RSD 1.02%.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分蘖葱头总黄酮微乳中的槲皮素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丁草胺微乳液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he properties of butachlor microemulsion were studied for developing a new formulation of new pesticides.[Method]A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 to confirm the formulation of butachlor microemulsion.Through the measurement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the W/O and O/W types in microemulsion region of butachlor/emulsifier/water system were confirmed and the change of phase behavior during preparation process was discussed.[Result]The dilution stability,low temperature stability,heat stability,ageing stability,density and viscosity etc.of butachlor microemulsion m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xperiments,which demonstrated the qualified quality of butachlor.The density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change of viscosity with temperature conformed to Andrade equation.[Conclusion]The research was helpful to the application of butachlor microemulsion in pesticide formulation.  相似文献   

18.
绞股蓝微乳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优选, 并初步考察了微乳制剂的稳定性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以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0(RH40)为表面活性剂,1,3-丁二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和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加入绞股蓝后形成微乳系统;绞股蓝微乳稳定,透射电镜下呈圆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40nm左右.绞股蓝微乳制备简单,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