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Tinca tinca L.)原产于欧洲,有皇家宠鱼之称,我国只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流域。为调整杭州地区养殖品种结构,我们于2001年从新疆产地引入该鱼,对该鱼开展系统研究[1]。本试验对丁与鲫鱼肌肉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丁(219.83±27.  相似文献   

2.
杨路 《农家顾问》2008,(6):54-55
丁鱥鱼广泛分布于欧洲.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欧洲消费者欢迎.是近年来我国引进的一种水产优良品种.可在全国大部分内陆水域养殖。现将丁鱥岁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的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丁桂鱼是鱼类的主要品种之一,原产于欧洲,具有"医生鱼"的美誉,在西方的传说中将此鱼作为具有医术之鱼,是一种别具特色的鱼种。丁桂鱼分布在欧亚大陆,隶属于丁鱥属,也是该属中的唯一品种,可见此类鱼种的宝贵性。丁桂鱼通常生活在淡水中,水流相对缓慢、柔和,其主要生活在湖泊和河流的下游。为了在山区养殖此类鱼种,本文就丁桂鱼山区池塘主要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丁鱥鱼     
丁鱥鱼原分布于欧洲大陆各水体中,扩展到中亚。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水系均有丁鱥鱼存在,在自然水域中成熟个体重达300克~4000克。  相似文献   

5.
丁鱼     
丁鱼原分布于欧洲大陆各水体中,扩展到中亚。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水系均有丁鱼存在,在自然水域中成熟个体重达300克~4000克。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芹菜提取液对丁鱥鱼种生长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程浓度的芹菜提取液,丁鱥鱼的相对生长率、肥满度,耐低氧力及饵料系数均优于对照组;丁鱥鱼种饲料中芹菜提取液的理想添加量为300mg/L。  相似文献   

7.
丁(鱼岁)鱼     
丁(鱼岁)鱼原分布于欧洲大陆各水体中,扩展到中亚.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水系均有丁(鱼岁)鱼存在,在自然水域中成熟个体重达300克~4000克.  相似文献   

8.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氯虫苯甲酰胺敏感和抗性种群菜青虫中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并研究了低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连续和间断饲喂敏感菜青虫后其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抗性种群菜青虫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是敏感种群表达量的6.32倍;低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可使菜青虫蛹(3龄幼虫处理后12 d)中的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连续饲喂可使菜青虫鱼尼丁受体基因持续高表达,而间断饲喂后第8天表达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开口饵料对丁[鱼岁]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投喂不同饵抖对丁<鱼岁>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经过21d的试验.投喂水蚯蚓 配合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最高,而投喂蛋黄 配合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最低.丁<鱼岁>仔鱼的最适饵料是水蚯蚓 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对丁鱥诱食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00尾平均体长为10.84cm、体重为22.8g的丁鱥进行了饲料诱食剂的初步研究。选用10种中草药(丁香、肉桂、八角、山萘、薄荷、黄连、黄柏、黄岑、枝子、胡椒)作为诱食剂,以2%的添加量分别加入到基础饵料中,用迷宫试验记录试验鱼进入诱鱼室和空白室的次数,以及试验鱼咬啄饵料球的次数,以分析不同中草药对丁鱥的诱食效果。试验期间水温为22-24℃。结果表明:丁香、薄荷、八角和黄连对丁鱥具较好的诱食效果(P〈0.05)。中草药的浓度不同,诱食效果也不同。其中:6%黄连、4%薄荷、2%八角对丁鱥的诱食效果最好;黄连与八角以1%的浓度添加在饲料中后对丁鱥的诱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丁鱥鱼在南方较高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解决丁鱥鱼在南方推广养殖中苗种欠缺的瓶颈问题。【方法】对丁鱥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然后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丁鱥鱼催产效应时间11h,受精率为75.3%,孵化率为82.7%,仔鱼成活率59.3%,育成规格为1.5~2.0cm鱼苗20.0万尾。丁鱥鱼受精卵呈卵圆形,大部分呈青灰色,直径0.50~0.77mm,具粘性;在27.0~31.0℃的温度下,受精卵历时1936min发育后孵出,有效积温为908.89℃·h;胚胎发育可划分为6个阶段30个发育时期。刚孵出仔鱼全长3.84~3.87mm,出膜后第3d卵黄囊吸收60%~80%,约有30%仔鱼开口摄食;第4d卵黄囊吸收90%,约有90%仔鱼开口;出膜第5d卵黄囊基本吸收完,但出现少许死鱼苗。【结论】丁鱥鱼适宜在南方进行繁殖及鱼苗培育,水温应稳定在20.0~27.0℃,不宜超过30.0℃,在孵化及鱼苗培育过程中注意清除敌害生物及保持清新水质,并根据水温情况及时投喂开口饵料,提高仔鱼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芹菜提取液对丁鱼种生长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程浓度的芹菜提取液,丁鱼的相对生长率、肥满度,耐低氧力及饵料系数均优于对照组;丁鱼种饲料中芹菜提取液的理想添加量为300mg/L。  相似文献   

13.
丁鱥鱼胚胎及仔鱼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丁鱥鱼在南方较高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解决丁鱥鱼在南方推广养殖中苗种欠缺的瓶颈问题。【方法】对丁鱥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然后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丁鱥鱼催产效应时间11 h,受精率为75.3%,孵化率为82.7%,仔鱼成活率59.3%,育成规格为1.5~2.0 cm鱼苗20.0万尾。丁鱥鱼受精卵呈卵圆形,大部分呈青灰色,直径0.50~0.77 mm,具粘性;在27.0~31.0℃的温度下,受精卵历时1936 min发育后孵出,有效积温为908.89℃·h;胚胎发育可划分为6个阶段30个发育时期。刚孵出仔鱼全长3.84~3.87 mm,出膜后第3 d卵黄囊吸收60%~80%,约有30%仔鱼开口摄食;第4 d卵黄囊吸收90%,约有90%仔鱼开口;出膜第5 d卵黄囊基本吸收完,但出现少许死鱼苗。【结论】丁鱥鱼适宜在南方进行繁殖及鱼苗培育,水温应稳定在20.0~27.0℃,不宜超过30.0℃,在孵化及鱼苗培育过程中注意清除敌害生物及保持清新水质,并根据水温情况及时投喂开口饵料,提高仔鱼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5种国外引进鱼类的含肉率及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丁鱥、全雄太阳鲈、黄金鲈、大口胭脂鱼以及小鳞直齿鱼等5种国外引进鱼类的含肉率及肌肉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5种引进鱼类的含肉率大小依次为:丁鱥(72.4%)〉大口胭脂鱼(71.9%)〉黄金鲈(70.79/6)〉小鳞直齿鱼(61.6%)〉全雄太阳鲈(53.2%)。丁鱥、全雄太阳鲈、黄金鲈、大口胭脂鱼和小鳞直齿鱼的蛋白质含量(占鲜样)分别为:18.85%、17.34%、18.62%、18.01%和18.29%;必需氨基酸含量(占干样)为:35.82%、37.50%、36.62%、30.11%和29.80%;EAAI为:46.91、50.10、49.22、41.16、40.21。综合评价全雄太阳鲈、黄金鲈和丁鱥营养价值较高,大口胭脂鱼、小鳞直齿鱼营养价值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新疆额尔齐斯河5种达到商品鱼规格的土著鱼:北极茴(Thymallus arcticus)、江鳕(Lota lota)、丁鲑(Tinca tinca)、白斑狗鱼((Esox lucius)、河鲈(Perca fluviatilis)的肌肉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酸水解法与碱水解法。【结果】5种鱼氨基酸总量介于82.65%~59.37%间,其中北极茴鱼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种;8种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53.52%~39.95%,除丁鲑和白斑狗鱼外,其他种间差异显著;鲜味氨基酸含量在34.99%~26.37%,北极茴和丁鲑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种。与WHO/FAO模式谱相比较,5种鱼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符合度好,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93.27%~83.33%。【结论】5种野生土著鱼氨基酸含量丰富,必需氨基酸比例平衡,鲜味氨基酸比值高。以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参比来看,在满足商品鱼规格时,5种鱼营养价值顺序为丁鲑白斑狗鱼河鲈北极茴江鳕。  相似文献   

16.
丁桂鱼又名欧洲丁桂鱼、金鲑鱼、丁鲑鱼、须桂鱼、丁穗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桂属,是我国各地近年引进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之  相似文献   

17.
罗登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90-7191
介绍了富碘鱼面生产工艺,该工艺是对传统食品进行探讨性改造中较为成功的一例。它不仅提高了当地传统食品——鱼面的品质,促进了传统食品的生产,也说明我国食品行业有相当一部分商业机会是隐藏于传统食品的改造创新中。  相似文献   

18.
<正>一、品种介绍丁桂鱼,又称丁鱼岁、须鱼岁,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原产于欧洲,是欧洲各国的主要淡水养殖经济鱼之一,有"皇家宠鱼"之称。此鱼形态优美,体表有绿、黄、蓝、白四种表现色,体型略呈圆筒形,既是鱼中食用佳肴,又是养殖、观赏、垂钓极品。丁桂鱼为广温性的底栖鱼类,喜欢生活在水草多且具有淤泥底质的静水处,对水中含氧量变化适应能力强,能生活在鲤、鲫鱼不能忍耐的水域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 g/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IV~V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 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 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名黄鼓鱼,黄蜡丁,昂刺等,是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的内陆水域,它以其内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黄颡鱼的饲养试验与人工繁殖已初步取得成功,一些地方已开始人工养殖,因此黄颡鱼养殖的防病害技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近年来在黄颡鱼养殖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总结,调查及分析,在实践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现将黄颡鱼养殖的防病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