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囊尾蚴“四性细胞系”细胞(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使用对象动物(猪)46头,以猪囊尾蚴“四性细胞系”的颗粒性抗原(细胞)作为免疫原,用不同的细胞剂量,免疫使用对象动物(猪)37头,9头作对照,只进行1次免疫,待到第35、38、82d,最长127d时,进行攻虫,每组攻虫量分别为2500、6000、25000枚虫卵。约3个月后屠宰检查虫体,发现300万细胞免疫组有50%的实验动物(猪)未感染虫体,25%感染1个虫体,25%感染7个虫体;25万细胞免疫组有40%未感染虫体,20%感染1个虫体,20%感染2个虫体,20%感染14个虫体。2组免疫动物(猪)的免疫结果是:40%-50%无感染,20%-25%只感染1个囊尾蚴,20%感染2个囊尾蚴,20%-25%感染7-14个囊尾蚴,对照组染虫量最多的动物有52个囊尾蚴,平均38.3个,而实验组的动物平均染虫0.5个,是对照组染虫量的1.3%,平均减虫率为98.7%,用猪囊尾蚴“四性细胞系”细胞,分别以10万、25万、50万、100万、300万、500万、1000万为1个免疫剂量,作一次免疫后,攻虫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细胞系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一次免疫的免疫剂量以300万细胞加改进的完全弗氏佐剂为最佳,疫苗安全,保护率高。  相似文献   

2.
复方吡喹酮注射液按80mg·kg~(-1)一次剂量肌内注射治疗猪囊虫病就具有特效.本药在治疗后4~24h,对猪囊虫的囊壁、头颈节以及其各种细胞器均发生明显破坏作用,使囊虫迅速失去活力而死亡;24h 后囊液大部分被吸收;虫体经80~120d 后可完全被吸收.5年来共治疗2068头囊虫病猪,鲜销率达98.60%,钙化率为1.39%.对比试验治疗人工感染猪囊虫病表明,在治疗后77d 与100d 剖杀时,复方吡喹酮注射液组全部杀死成熟型与幼稚型猪囊虫,并完全吸收恢复为好肉,肉质良好,鲜销率为100%;吡喹酮注  相似文献   

3.
猪带绦虫不同阶段45W-4BX和18kD基因联合表达及保护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联合表达的具有良好免疫保护性的重组抗原,为研制高效的猪囊虫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截去45W-4B基因的信号肽和C端17个疏水氨基酸序列,经BamH I和EcoR I酶切后与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阳性克隆。测序正确的质粒经EcoR I和Not I酶切处理后与截去信号肽的18 kD基因连接,构建双基因融合表达载体pGEX-4BX/18。用IPTG诱导的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分析活性。分别用300μg重组GST-4BX、GST-4BX/18蛋白免疫猪,间接ELISA测定抗体水平。感染后90 d剖检计算各组的减虫率,比较评价重组抗原的免疫保护性。【结果】4BX/18 kD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为50 kD的融合蛋白,并能被人囊虫和感染初期的猪囊虫阳性血清所识别。重组抗原免疫猪后45 d抗体达到峰值,联合表达重组抗原的减虫率为97%,GST-4BX免疫组的减虫率为95%。【结论】重组抗原4BX 和4BX/18kD均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有望利用它们研制出抗猪囊尾蚴病的高效疫苗。  相似文献   

4.
猪感染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后血小板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广西巴马小型猪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将12头30日龄的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经腹股沟淋巴结途径接种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的分子克隆。采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接种后3d、8d、17d、24d、31d及40d猪的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统计分析显示猪感染P1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无显著差异,而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在接种后8d明显降低,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接种后17d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用重组TA4、鸡白介素- 2 (IL- 2 )TA4 IL- 2蛋白 ,分别对 17、2 4日龄鸡进行接种免疫 ,同时设感染非免疫、非感染非免疫组 ,于 3 1d分别给鸡口服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 10万个 /只 ,但非感染非免疫组不攻虫 ,分别观察盲肠病变积分、粪便卵囊排出数、体增重情况。结果表明 :攻虫后免疫组平均增重与感染非免疫组差异显著 ,但与非感染非免疫组无明显差别 ;卵囊排出总数检查结果为感染非免疫组是其他免疫组的 2~ 4倍 ,非感染非免疫组无虫卵排出 ;盲肠病变记分结果为感染非免疫组与其他免疫组、非感染非免疫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广西猪群寄生虫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广西区内6个规模化养猪场及部分农户的生猪共315头,发现各生长阶段的猪均存在不同程度感染寄生虫(病)的现象。经实验室粪检虫卵(卵囊),发现的寄生虫有猪蛔虫、猪鞭虫、类圆线虫、食道口线虫、结肠小袋虫、猪球虫、猪疥螨等7种,其中以猪球虫的感染率最高,感染最普遍。结肠小袋虫、类圆线虫和鞭虫在个别猪场中对小猪的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方式和剂量的包膜半胱胺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55.96±4.3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18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组在基础饲粮中递增式添加半胱胺盐酸盐(0~28 d,81 mg·kg~(-1);29~56 d,108 mg·kg~(-1));试验B组,全程(0~56 d)添加半胱胺盐酸盐67.5 mg·kg~(-1)。试验周期56 d(0~28 d,中猪;29~56 d,大猪)。结果表明,包膜半胱胺不同添加方式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在数值上均有较明显的改善。其中,试验A组、B组0~28 d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45.54 g、80.75 g,29~56 d分别提高66.85 g、62.04 g,0~56 d分别提高56.40 g、71.39 g;试验A组和B组0~56 d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210 g、190 g,提高程度相近;此外,试验B组0~28 d、0~56 d料重比分别降低0.12、0.07。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A组每头额外收益30.55元,投入产出比为1:7.4。试验B组每头额外收益48.07元,投入产出比为1:16.6。结果表明,在中猪及大猪阶段添加包膜半胱胺能够明显提高育肥猪体增重及采食量,改善饲料转化率,并带来额外收益。其中,与阶段递增式添加更高剂量半胱胺相比,全程添加半胱胺67.5 mg·kg~(-1)效果更好,更适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低温环境条件下免疫应答对民猪激素水平的影响,选择健康的仔猪(民猪及大白猪),达到21日龄时,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达到48日龄时,检测的猪瘟抗体,根据结果选择体重、抗体水平接近的仔猪20头,大白猪仔猪20头,随机分组,分别为低温环境两组(1组、2组)及适温环境两组(3组、4组),其中1组为10头民猪,2组为10头大白猪,3组为10头民猪,4组为10头大白猪。试验期14 d,以猪瘟疫苗接种作为免疫应答手段,用ELISA方法对血清中方法检测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6(IL-6)、猪瘟抗体(CSF)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组的IFN-α含量在14 d时、IL-6含量在7 d和14 d时、CSF在14 d时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说明低温环境对民猪免疫应答的影响程度低于大白猪,民猪的抗冷应激能力强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9.
用猪带绦虫卵攻击免疫猪和空白对照猪,以观察虫卵的侵袭力,动物实验历时2a,设计使用8-12日龄仔猪102头,分3次实验,共22个组,我们用不同剂量、不同抗原成分的猪囊尾蚴细胞疫苗,以不同免疫次数,对使用对象动物(猪)进行免疫后,于不同免疫期,以不同量的猪带绦虫卵进行攻虫,尽管使用疫苗剂量的差别有100倍,免疫期相距有4倍,攻虫量相差至15倍,而虫卵的效力都很显著。这种不是采用最佳免疫剂量,最佳免疫期,最佳攻虫剂量,却是更为紧密地接近于猪实际所处的易受感染环境的免疫实验,才能检出疫苗的免疫力和实用性,剖检出的猪囊尾蚴虫体的数量和状态,表面上看是猪带绦虫卵的攻虫效力,实则是猪囊尾蚴细胞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力的体现,只有用不同数量的虫卵攻击不同成分疫苗免疫猪的不同免疫期这样复杂的情况,才能够获得猪带绦虫卵真实的攻击力,猪带绦虫卵的侵袭力是不稳定的,是受许多生物学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0.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猪红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后,广西巴马小型猪发生贫血的类型,推断贫血发生的原因。12头30日龄的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头,试验组经腹股沟淋巴结途径接种P1分子克隆。采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接种后3d、8d、17d、24d、31d及40d猪的外周血进行红细胞各参数检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1感染后,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参数之间无差异的指标有RBC、HGB、HCT、MCV和MCHC等5项,而MCH在接种后17d明显降低,而RDW在31d增高明显。可见,猪感染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可导致小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  相似文献   

11.
应用仔猪20头,以猪囊尾蚴“四性细胞系”的可溶性抗原作为免疫原,对经过第1次用不同细胞剂量疫苗免疫的猪,再次用与细胞数量相适应的细胞代射产物的不同剂量疫苗,对其中的11头进行第2次免疫以第2次还是注射细胞疫苗的3头、只注射1次细胞疫苗的2头,和空白对照猪2头作对照组,以观察代射产物抗原的免疫原性。于第1次细胞疫苗免疫后的68d,最长94d用细胞加代谢产物疫苗进行了这次免疫,14d后攻虫,每头使用人有钩绦虫卵,6000枚,3个月后屠宰检查虫体。第1次用10万细胞疫苗免疫,第2次用1千万细胞加代谢产物疫苗免疫该组动物中的2头,平衡有5个囊尾蚴,但这2头猪均发生了囊尾蚴钙化;另一组第1次用100万细胞疫苗免疫,第2次用2千万细胞加代谢产物疫苗免疫该组全部3头动物,平均有3.6个囊尾蚴,这3头猪也都有囊尾蚴钙化。2个实验组出现免疫猪的100%的钙化现象,是免疫治疗作用,是猪囊尾蚴四性细胞系代谢产物的特殊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猪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1N1 HN株+H3N2 HLJ株)单剂量重复接种仔猪的安全性,试验选取4周龄健康易感仔猪20头,随机分为4组(免疫1组、免疫2组、免疫3组和对照组),每组5头,免疫组分别颈部肌肉接种3批次猪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1N1 HN株+H3N2 HLJ株)制品,2.0 mL·头~(-1),免疫后第14天按相同的剂量重复接种1次,对照组接种等量的生理盐水,对试验猪开展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疫苗单剂量重复接种后试验猪全部健活,体温正常,精神状态良好,行为、采食和饮水正常,无其他全身不良反应;注射局部吸收良好,无红肿、硬结。说明疫苗单剂量重复接种对仔猪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苗对平养鸡群的免疫效果.实验Ⅰ比较了免疫鸡群和对照鸡群在接种后1,2,3,4,5,6周的肠道病变分。结果表明免疫鸡群较自然感染建立免疫的对照鸡群的免疫整齐度高,判断依据是免疫后2周盲肠细小、内容物亦少的眼观指标。实验Ⅱ比较了免疫鸡群、不免疫不用药鸡群、不免疫用药鸡群在攻虫后的三处肠道病变.结果表明免疫鸡群对大剂量卵囊攻击有很强的抵抗力,不免疫不用药组对相同剂量的卵囊攻击抵抗力表现不整齐,不免疫用药鸡群对攻虫没有抵抗力.实验Ⅲ比较了免疫鸡群、不免疫不用药鸡群、不免疫用药鸡群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免疫鸡群生长均匀(标准差小),但在接种后第7~14d 有个生长抑制期,第15~21d 有个生长代偿期,第21d 之后生长情况优于不免疫不用药组而不免疫用药组相当.三个实验的排卵囊曲线显示,免疫鸡群有两个排卵囊高峰,第一个在免疫后第5d,第二个在第12~13d.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中西药结合对猪弓形虫病的疗效,将日龄一致、体重相近的5窝(共50头)40日龄健康猪随机分为4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先将各组猪腹腔接种弓形虫滋养体,感染24h后治疗组开始用药,对照组不用药,并检测4组猪腹水含虫量.再将感染猪的病料接种小白鼠,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同时观察各组猪只的临床表现并采取双抗体夹心一步ELASA法检测弓形虫循环抗原.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组对猪弓形虫滋养体的杀灭作用较好,其血清循环抗原转阴速度明显比其他3个试验组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2日龄丝毛乌骨鸡经口接种贝氏隐孢子虫卵囊2×10~6个·只~(-1),潜隐期4 d,排卵囊开放期18 d,排卵囊高峰期为感染后(PID)7~14 d。呼吸道症状出现于 PID10,死亡率为13.3%(2/1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气管纤毛脱落,寄生有各阶段发育虫体及杆形细菌和渗出的红细胞;法氏囊也寄生有大量虫体,粘膜上皮细胞肥大,微绒毛脱落,PID20在法氏囊粘膜表面见有许多虫体逸出后留下的带虫空泡。试验证明丝毛乌骨鸡为贝氏隐孢子虫的新宿主.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了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35~60kg圩猪(阉公猪)维持和生长的净能与代谢能需要量参数,为安徽地方品种猪圩猪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0头平均体质量为(33.47±1.68)kg的健康圩猪(阉公猪)进行比较屠宰试验,于试验开始时随机屠宰6头,用以估测圩猪的初始体成分及能值,其余24头随机分为100%自由采食组(12头)、70%自由采食组(6头)和35%自由采食组(6头);当自由采食组12头猪的平均体质量达到约45kg时随机屠宰6头,完成中期屠宰;在自由采食组圩猪平均体质量约为60kg时全部屠宰完毕,完成末期屠宰。屠后分别收集每头猪的血+内脏、毛、骨骼、肌肉、脂肪和皮6个样品,每个样品采样500g左右。使用冷冻干燥法测定组织样品的干物质含量,制成风干样后测定各个样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灰分,从而估算整头猪的营养成分含量和能量。消化代谢试验选用12头平均体质量达到(45.81±1.02)kg的健康圩猪,将其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4头,饲喂饲粮和水平与比较屠宰试验相同,使用全收粪法收集粪、尿,测定粪中的干物质、氮、能值及尿液中的氮和能值。根据上述试验结果,通过建立一系列能量需要的析因模型,确定生长期圩猪(阉公猪)的能量需要参数。【结果】圩猪(阉公猪)生长期的维持净能为344.35kJ/(kg EBW~(0.75)·d),或334.20kJ/(kg BW~(0.75)·d),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451.76kJ/(kg EBW~(0.75)·d),或436.07kJ/(kg BW~(0.75)·d),代谢能的维持效率为0.762。当日增体质量为300~700g时,生长净能需要量为5.53~18.83 MJ/d,生长代谢能需要量为9.72~32.22 MJ/d,用于生长的代谢能利用率为0.569。【结论】35~60kg圩猪(阉公猪)总代谢能需要量高于NRC(1998)推荐值(12.14~29.74 MJ/d)。  相似文献   

17.
猪囊尾蚴病目前仍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本实验探讨猕猴能否寄生猪囊尾蚴及其在猴体内的寄生数量、分布部位及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治囊虫患者提供参考,为人畜囊虫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极宝贵的活体材料。分别给6只雄性猕猴人工定量(镜下计卵)接种猪带绦虫孕卵节片。生前用皮试酶标法检查,死后解剖,统计囊虫在不同解剖部位的寄生数目,并对部分猴用 MRI 对照检查脑部囊虫寄生部位与数目。人工感染猪带绦虫孕节的6只猕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存活期有所不同(79~1299d).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仔猪人工感染猪囊尾蚴后外周血中CD_3~ 、CD_4~ 、CD_8~ T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将10头仔猪随机分为2组,即攻虫组和对照组,每组5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攻虫后10,20,30,40,70 d试验猪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整个检测过程中CD_3~ T细胞比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感染初期CD_4~ T细胞和CD_8~ 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CD_4~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D_8~ T细胞;感染中期CD_8~ T细胞数量有所增加,但仍以CD_4~ T细胞比例占优势;感染后期CD_4~ T细胞和CD_8~ T细胞数量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使用黄艾美耳球虫(Eimeria flavescens)活虫苗重复免疫2月龄新西兰品种无球虫兔,建立3种免疫程序:Ⅰ均等高剂量免疫;Ⅱ均等低剂量免疫;Ⅲ加倍递增剂量免疫。免疫过程中,对临床症状,增重,卵囊排出量,肠道粘膜的表面形态病变,特异性血清 IgG 效价进行了比较研究。综合分析表明加倍递增剂量免疫组(免疫5次,间隔5 d,起始卵囊量为200个·只~(-1)·次~(-1))效果最好,攻虫后卵囊排出量和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或差异显著(P<0.01,或0.01相似文献   

20.
从哺乳仔猪的腹泻粪样中分离出等孢球虫卵囊,感染仔猪建立球虫纯种株.通过卵囊形态结构观察与18S rRNA PCR鉴定,鉴定该球虫分离株为猪等孢球虫.将6只24日龄断奶仔猪分为2组,分别感染4×102和104个孢子化卵囊,观察仔猪的临床表现及虫株的潜伏期、显露期和卵囊产量.结果表明,感染4×102个卵囊后仔猪未出现腹泻症状,感染104个卵囊后仔猪出现腹泻且持续6 d.感染4×102个孢子化卵囊时,潜隐期为5 d,显露期为7 d,每个卵囊产出5.72×103个卵囊;感染104个孢子化卵囊时,潜隐期为5 d,显露期18 d,每个卵囊产出6.41×102个卵囊.由此可见,该株猪等孢球虫对仔猪具有致病性,可用于构建猪等孢球虫病动物模型及其疾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