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浅析我国新型农民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而当前,中国的农民教育素质不高、科技素质落后、经营理念陈旧,且农村现有的农民精华流失现象普遍,这与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农民的数量和素质要求相差都较大,需要从重视农村基础教育、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加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等角度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型农民的成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他们需要新思想、优素质、高技能.新型农民的塑造要依靠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对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梅 《现代农业》2008,(8):100-1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工作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农民素质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有保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应立足农村实际,切实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进程,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历程,就必须培养一批新型农民,使他们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使新型农民具有更强的综合素质,更有活力和创造力,才能带动农村的发展,实现农村繁荣富盛。本文主要从新型农民素质问题着手,讨论提升农民素质的必要性,提出农民培训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民培养与农民教育体系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素质高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上起主导性作用.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力发展农民教育,构建农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素养,培养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然而,在对农民教育体系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论述,初步提出了构建新型农民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刍议农民法律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六栓 《农业考古》2006,(6):110-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建设新的农村硬件环境,也要在法律服务、管理民主、权益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法治环境.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对保障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法律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要靠亿万高素质的农民。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及长期忽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培育广东新农民的几点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在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农民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广东农民的现状与新农民的差距,提出要通过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并且通过民间文化的建设和公民意识教育等提高农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农民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红卫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15-4016,4018
当前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偏低,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从而为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建设新农村视野下新型农民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是主体。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改变农民现状的迫切需要。同时,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三农"研究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等因素,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管理素质、道德素质、民主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素质提升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工作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就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化进程及农民增收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才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戴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36-1837,1858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出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开展技能培训和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村社会的发展将建立在农民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即农民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在新农村建设语境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突破农民素质"瓶颈"的制约,成为事关整个农村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民,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素质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高素质的新农民,根本谈不上农业现代化。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提高农民素质不仅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涵。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民教育和农民素质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当前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关键是农民教育,农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发展的艰巨任务,有赖于农民教育程度的点滴进步、农民素质的切实提高。目前农民教育普及不到位,农业人才输送不足。而农民教育的突破,关键环节是教育内容的构建和教育体系的建设。重视农民教育,加大农民教育投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民教育结构体系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村是农民世代生存、生活与生产的根本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转变农村面貌自然与广大农民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只有实现对农民素质的有效提升,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农民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将直接决定着生产力的水平程度,并将会对农业生产发展速度与效益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据此,本文对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联系性展开了深入探究,并最终提出了一些关于提升农民素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浅议新世纪农民素质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民素质高低是新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 ,农民素质低下的现实不可忽视。文章从农民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科技素质和思想素质等方面 ,分析了农民素质低下的现状 ,指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教育 ,并借鉴台湾省农业推广的先进经验 ,建议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 ,发展农村家政推广教育 ,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以适应新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贵州新型农民培训培育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提升农民素质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贵州省农业人口比重大、科技素质总体偏低,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贵州农民的科技培训需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贵州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总体偏低的现状,提出贵州新型农民培训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关键;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塑造新型农民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本文阐述了塑造新型农民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存在的差距及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原因,提出了塑造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