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潜水井抽水过程中井水位与井流量变化的分形特征,为潜水井水位与井流变化的定量研究探索新的计算途径。【方法】在引入分形理论、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潜水含水层抽水过程为例,计算了主井和各观测井水位及井流量过程线的分形维数和曲率大小。【结果】将分形维数与不同落程井流量大小加以比较,可以发现分形维数D越大,观测井水位变化过程线越复杂,形状因子a越大,曲线越扁平,曲线峰值越小;不同落程井流量的大小与其对应井流量过程线的分形维数大小呈负相关。【结论】分形理论中的分形维数D和形状因子a,可以定量描述潜水井抽水过程中井水位过程线的分形维数和形状因子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长汀县石峰寨桂花野生种群分布格局的多尺度分布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桂花野生种群的分布格局具有分形特征,其计盒维数为0.8622~1.0058,信息维数为0.8670~0.9849,关联维数为1.0037~1.0757.桂花种群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相差不大,表明该种群的分布格局强度相对复杂,局域空间占据较强,具有集聚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分形特征。[方法]采用相邻格子法的取样数据,以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的格局研究方法和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法,对雷公山秃杉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雷公山秃杉种群的分布格局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种群具有分形特征,不同的种群计盒维数的大小不一致,表明该地区秃杉种群的空间占据能力不同。雷公山秃山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种群的分布格局不一样,秃杉种群的分布格局总的趋势是聚集分布趋向随机分布,并且每个种群聚集程度不同,这主要与种群的数量和大小有明显的关系。雷公山秃杉种群同样遵循计盒维数随聚集度的下降而下降的现象,但在秃杉数量少,幼树幼苗多,并且以斑块状出现的情况下,随机分布类型的计盒维数大于聚集分布类型的计盒维数。[结论]反映了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的占据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贺勇  白小玲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194-194,196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分形维数探讨了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小叶锦鸡儿种群分布格局的多尺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小叶锦鸡儿种群格局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分别为0.960、0.927、1.357。这表明该种群个体占据空间的能力不高,非均匀程度不强,格局强度尺度变化不强烈,具有较低的结构复杂性,种群有趋向于集群分布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探讨了浙江省舟山市桃花岛砂砧薹草Carex kobomugi与假牛鞭草Parapholis incurva种群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砂砧薹草和假牛鞭草种群分布格局存在分形特征;假牛鞭草种群分布格局计盒维数为1.454 2~1.745 6;砂砧薹草样地种群空间格局的计盒维数为1.318 1~1.614 1;两者均值均大于1.500 0,具有较强的占据空间的能力,而且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强的占据空间的能力。砂砧薹草样地种群空间格局的信息维数为1.027 0~1.263 4,假牛鞭草种群分布格局信息维数为1.022 7~1.381 2,假牛鞭草种群信息维数均值大于砂砧薹草,表明假牛鞭草种群空间格局更复杂,群聚指数更高。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分形理论在草本植物种群空间结构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6.
路面不平度的分形几何特征的图像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计盒维数的算法,提出了3维分形值的近似算法,运用Matlab软件设计了图像的处理和基于图像的计盒维数的计算程序。本文共选择了3种不同类型的路面作为研究对像,运用自行设计的程序进行了路面分形维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路面的分形维数相差较大,利用分形维数能够进行路面类型的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7.
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桂西南喀斯特区域不同群落的稳定性对飞机草种群入侵、定居、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影响,笔者运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研究了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的格局分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稳定性群落的飞机草种群格局分形特征不同。稳定性强的群落飞机草分布格局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均较小,种群占据空间的能力较弱;稳定性中等的群落飞机草的格局分形特征存在计盒维数较大和较小2种情况,反映了飞机草在剧烈的种间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强弱状况,信息维数较小则说明飞机草种群聚集强度较弱,个体分布均匀;稳定性差的群落飞机草格局计盒维数较大,飞机草种群空间占据能力较强,信息维数存在较大和较小2种情况则隐含飞机草种群聚集强度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而变小。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探讨耕地景观变化的时空特征,以华南丘陵平原区珠三角为研究区域,基于分形理论基础,利用GIS手段对珠三角2000—2014年耕地流量、景观分形维数及空间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珠三角耕地流向明显,耕地增加主要来源是未利用地开发,建设用地扩张、农业结构调整等则是造成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珠三角各地市耕地景观分形维数不同,说明其景观具有不同的稳定性结构,受到人为干扰的程度不同。在时间尺度上2000年珠三角各地市耕地景观分形维数整体比2008年、2014年要高,整体变化不大并呈现平稳状态,稳定性指数则正好相反。从空间尺度上来看,3个研究阶段耕地景观的分形维数最大值都是肇庆,相对应其稳定性指数则是最小。总体来看,稳定性指数越低,受到人为干扰程度越大。人口不断增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对耕地数量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青花椒林土壤管理及退耕还林中经济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农耕地退耕形成的弃耕地和青花椒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退耕方式(青花椒地、弃耕地)以及青花椒种植年限(2、5、9、14 a)对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D)、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青花椒林和弃耕地土壤中粉粒(0.02~0.002 mm)和黏粒(0.002 mm)含量、0.02 mm与0.02 mm粒级含量的比值(RPC)、分形维数、孔隙度、持水量、养分含量(弃耕地有效磷和速效钾除外)和微生物数量均高于对照农耕地;随着青花椒种植年限的延长,以上各指标均增加,且相同年限的青花椒林高于弃耕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0.02 mm与0.02 mm粒级含量的比值与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显著相关(P0.05)。【结论】坡地退耕种植青花椒对提高小粒级土壤颗粒含量和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的效果优于弃耕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0.02 mm与0.02 mm粒级含量的比值均可表征坡地退耕后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0.
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利用CT技术实时观测岩石试样内部微裂纹的萌生、扩展直至贯通的细观破坏过程,通过数字处理技术对得到的CT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并利用计盒维数法得到图像裂纹的分形维数,分析外部荷载、裂纹扩展和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岩石材料细观破损程度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数量的净变化是土地双向变化的结果。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基础上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辅助方法:列表清单法和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对福建省及备设区市耕地流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福建省耕地的减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福建省耕地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对1978—2015年福建省人口、耕地、粮食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趋势理论对2016—2030年福建省粮食、耕地变化等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78—2015年福建省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等均呈下降趋势,而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福建省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预测2016—2030年福建省人口数量仍然保持增加,但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继续稳步降低,造成福建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逐年增加。因此,未来福建耕地超载更为严重,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据此,提出降低福建省耕地压力、保证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根据福建省及其地级市2009—2016年的粮食生产数据,对其粮食生产和耕地利用情况进行时空分析,并采用LMDI模型分解各耕地利用因素对粮食产量的贡献,比较和分析不同耕地利用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效应,以探究不同区域粮食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2009—2016年粮食产量约下降2.4%,其中,粮作比下降8.8%是导致福建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9—2016年,福建省各地级市中仅龙岩和三明2地实现粮食增产。厦门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降幅最大,龙岩和漳州粮食单产增幅明显,泉州农业劳动力数量下降明显,所有地级市的粮作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构效应是导致福建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影响省内各地级市粮食产量变化的因素则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从利益关系视角出发,认为利益是合作的根本基础,在深入剖析闽台农业合作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是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迫切要求,强调新时期下适时转变合作模式与发展思路、在新的层面上找寻利益交汇点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耕地损毁及其治理分析——以福建省F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地观察和入户访谈方法对福建省F镇耕地损毁情况及其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探索耕地损毁的形成原因,即土地执法不严、土地意识变化、耕地因荒变废等。对此,应加强土地管理、治理耕地抛荒、引导科学种田,开展耕地复垦,以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以甘肃省1997~2004年的土地详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化贡献率、年均变化强度指数、变化速度以及洛伦茨曲线对甘肃省1997~2004年8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林地变化最大.就各市(州)而言,耕地和牧草地除了金昌市略有增加外,其余市(州)都呈递减趋势,园地、林地和交通用地都有所增加.2)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异不明显,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水域、牧草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在甘肃省分布较为分散,耕地、园地和林地的分布不均衡.3)综合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子,影响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素有3个:社会经济、农业发展和人口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引进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覆盖的景观格局指数,重点揭示1996~2004年张掖市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程度、时空差异及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以牧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林地增幅显著,而耕地和牧草地数量呈下降趋势.从时间序列看,张掖市各区土地利用/覆盖的复杂度和均匀度指数增大,而优势度指数减少,指数变化以山丹县和民乐县为最大,表明张掖市各地区总体上看土地利用/覆盖破碎化程度在加强,尤以山丹县和民乐县强度大.  相似文献   

18.
运用分形理论从空间形态视角基于分形维数模型对1995-2015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形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斑块分形维数均小于临界值1.5,分形维数平均值由1.162 1下降至1.126 6,整体空间形态随时间变化趋于规则,空间结构趋于稳定;②1995-2015年,耕地斑块分形维数呈增加趋势,空间形态趋于不规则,空间结构趋于不稳定,林地、水域和草地分形维数呈降低趋势,空间形态趋于规则,空间结构趋于稳定;③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形维数呈"先升后降"趋势,由于上升幅度均小于下降幅度,因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空间形态整体趋于规则,空间结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闽台农业合作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闽台农业合作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冲突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实际论述了闽台农业合作农民土地权益冲突的具体表现,最后从尊重合作双方的基本权益出发,提出深化闽台农业合作过程中有效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下,以农业技术进步为切入点,在对福建与台湾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产出率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寻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类型的转变,对比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的阶段性差异,提出了推进福建农业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1)从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两方面共同推动福建农业实质性的技术进步;(2)强化技术成果与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实现技术应用领域的纵向延伸;(3)依靠综合性技术进步模式,横向上拓展福建农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