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采于长江木洞江段和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的165尾圆口铜鱼进行了常规解剖,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卵巢发育可分为Ⅰ~Ⅴ期.Ⅰ期卵巢较细,呈线状,以卵原细胞为主.Ⅱ期卵巢体积增加,呈"V"形;第2时相卵母细胞进入小生长期,产卵板明显;细胞质中出现卵黄核和生长环,周围有零散滤泡细胞.Ⅲ期卵巢因血管分布呈微红色,第3时相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核仁外排明显;液泡、卵黄颗粒及放射带出现,形成单层扁平滤泡层.Ⅳ期卵巢呈囊状,血管分布丰富,可见卵粒;第4时相卵母细胞,液泡逐渐退化,卵黄颗粒充满细胞质,滤泡层分化为2层.  相似文献   

2.
圆口铜鱼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于长江木洞江段和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的165尾圆口铜鱼进行了常规解剖,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卵巢发育可分为Ⅰ~Ⅴ期。Ⅰ期卵巢较细,呈线状,以卵原细胞为主。Ⅱ期卵巢体积增加,呈“V”形;第2时相卵母细胞进入小生长期,产卵板明显;细胞质中出现卵黄核和生长环,周围有零散滤泡细胞。Ⅲ期卵巢因血管分布呈微红色,第3时相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核仁外排明显;液泡、卵黄颗粒及放射带出现,形成单层扁平滤泡层。Ⅳ期卵巢呈囊状,血管分布丰富,可见卵粒;第4时相卵母细胞,液泡逐渐退化,卵黄颗粒充满细胞质,滤泡层分化为2层。  相似文献   

3.
瓯江光唇鱼的卵巢和卵母细胞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生物学调查方法和组织切片技术,对瓯江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各期卵巢和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及繁殖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光唇鱼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5个时相,其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Ⅰ期卵巢透明,呈细线状;Ⅱ期卵巢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只有少量第Ⅰ和Ⅱ时相卵母细胞,此期伴有液泡和卵黄颗粒的出现;Ⅳ期卵巢呈长囊状,卵巢中卵粒清晰可见,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此期卵黄颗粒增多,核移位;V期卵巢为成熟期的卵巢,卵细胞游离。Ⅵ期卵巢处于衰退期,此时卵巢松弛,体积缩小。瓯江光唇鱼的繁殖期为每年5-8月。进入繁殖期的5-6月的卵巢以Ⅳ期为主,7-8月的卵巢有Ⅲ或者Ⅴ期卵巢。在繁殖期内5-8月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2.75%、8.54%、3.25%和1.44%。瓯江光唇鱼的产卵类型属于连续产卵类型,在同一繁殖期内可以反复产卵数次。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雌、雄性腺发育规律及特征,本研究通过采用生物学解剖和常规石蜡组织切片观察方法,对斑石鲷性腺的雌、雄分化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斑石鲷的性腺发育为雌雄异体的分化类型,雄鱼精巢属于小叶型结构,共分为6个发育时期,水温在24-26℃,120日龄,全长56.1-64.5mm时出现输精管原基,标志精巢分化开始,180日龄时形成精小叶标志着精巢解剖学分化的完成,并同时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标志着精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精子的发生分为5个阶段,即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雌性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水温在24-26℃, 90日龄,全长30.4-49.5mm原始性腺开始出现成簇发育的卵原细胞群,标志卵巢解剖学分化的开始,150日龄出现卵巢腔的雏形,180日龄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标志着卵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第Ⅰ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卵原细胞阶段,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体积明显变大,进入卵母细胞小生长期阶段,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前期出现核仁,到中后期数量增多,并出现滤泡细胞,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大生长期阶段,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卵黄颗粒增多,第Ⅴ时相卵母细胞细胞核溶解,核仁消失,整个细胞充满卵黄,第Ⅵ时相卵母细胞开始出现萎缩变小。研究表明斑石鲷卵巢在解剖学分化时间上早于精巢,在细胞学分化上精巢和卵巢大致同步,卵母细胞和精母细胞的发育均表现出不同步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生物学调查方法和组织切片技术,对瓯江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各期卵巢和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及繁殖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光唇鱼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5个时相,其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Ⅰ期卵巢透明,呈细线状;Ⅱ期卵巢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只有少量第Ⅰ和Ⅱ时相卵母细胞,此期伴有液泡和卵黄颗粒的出现;Ⅳ期卵巢呈长囊状,卵巢中卵粒清晰可见,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此期卵黄颗粒增多,核移位;V期卵巢为成熟期的卵巢,卵细胞游离。Ⅵ期卵巢处于衰退期,此时卵巢松弛,体积缩小。瓯江光唇鱼的繁殖期为每年5-8月。进入繁殖期的5-6月的卵巢以Ⅳ期为主,7-8月的卵巢有Ⅲ或者Ⅴ期卵巢。在繁殖期内5-8月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2.75%、8.54%、3.25%和1.44%。瓯江光唇鱼的产卵类型属于连续产卵类型,在同一繁殖期内可以反复产卵数次。研究亮点:现今江浙一带已经开展了瓯江光唇鱼网箱养殖生产,但由于天然苗种远不能满足瓯江光唇鱼养殖业发展的需求,已严重制约了瓯江光唇鱼养殖业的发展,而瓯江光唇鱼全人工繁殖技术尚未完全突破。本研究首次阐明了自然条件下的瓯...  相似文献   

6.
条石鲷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和石蜡组织切片法,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卵巢发育周期和卵巢发育中各个时期卵母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产卵类型等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条石鲷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在年周期中可分为6个时相: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明显的卵黄核,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皮质液泡,Ⅳ时相的卵母细胞分化明显,卵黄颗粒部分融合,Ⅴ时相和Ⅵ时相分别为卵子形成和退化吸收时相。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繁殖期主要在5—7月,其卵巢有Ⅳ期、V期;8月卵巢开始退化,9月进入重新发育的Ⅱ期,直到翌年3月都为越冬Ⅱ期卵巢;3月下旬条石鲷卵巢开始重新发育为Ⅲ期卵巢。条石鲷卵巢的平均成熟系数为0.70%~12.57%。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各时相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因此条石鲷属多次产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南方白甲鱼卵巢周年变化和卵母细胞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分为6期,其卵母细胞相应地划分为6个时相,其中第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明显的卵黄核;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液泡;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分化明显,卵黄颗粒部分融合;第Ⅴ、Ⅵ时相分别为卵子形成和退化吸收时相。卵巢发育为不完全同步型,属多次产卵。南方白甲鱼的产卵季节自每年的4月开始,盛期为5 ~7月。[结论]为南方白甲鱼的人工繁育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布氏罗非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布氏罗非鱼性腺分化的时间和性腺发育的特点,本研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布氏罗非鱼(Tilapia buttikoferi)性腺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布氏罗非鱼出膜后的20 d卵巢分化,分化的标志是出现卵巢腔;精巢分化晚于卵巢,分化标志为精巢内形成精小叶;雄性个体在180日龄达到性成熟,而雌性个体240日龄才完全成熟。布氏罗非鱼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母细胞小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大生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第Ⅱ时相卵母细胞有多个核仁,出现单层滤泡膜;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空泡,核仁环状贴核膜排列,后期出现双层滤泡膜结构;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颗粒和粗大的核仁;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其核膜溶解,核仁消失,细胞质内充满大的卵黄颗粒,空泡与卵黄颗粒交互排列。在五期卵巢中同时存在Ⅱ、Ⅲ、Ⅳ时相卵母细胞,并且靠近卵巢壁的卵母细胞发育时期要早于中间,布氏罗非鱼产卵类型为非同步分批。布氏罗非鱼精巢为小叶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南方白甲鱼卵巢周年变化和卵母细胞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分为6期,其卵母细胞相应地划分为6个时相,其中第1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明显的卵黄核;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液泡;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分化明显,卵黄颗粒部分融合;第V、Ⅵ时相分别为卵子形成和退化吸收时相。卵巢发育为不完全同步型,属多次产卵。南方白甲鱼的产卵季节自每年的4月开始,盛期为5~7月。[结论]为南方白甲鱼的人工繁育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性腺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织学方法对1.5~2.5龄红笛鲷的性腺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红笛鲷GSI在3—5月处于较高水平,5月达到最高值(0.14%),6-7月呈下降趋势,8月略有回升,而后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雄性红笛鲷GSI的周年变化趋势与雌性红笛鲷基本相似;雌雄红笛鲷HIS的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3月最高(雄性红笛鲷为1.73%,雌性红笛鲷为1.71%);雌性红笛鲷除6-8月外,其GSI与HSI均呈负相关,而雄性红笛鲷在5~12月GSI与HSI呈正相关,其他月份呈负相关。另外还发现精巢中精原细胞与卵巢第Ⅱ、Ⅲ时相细胞的出现几率与雌雄红笛鲷的GSI周年变化一致。精巢的发育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整个发育过程,但结合解剖学特征总体判断,精巢仅发育到Ⅳ期早期;在雌鱼只观察到卵原细胞、第Ⅱ时相卵母细胞、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结合解剖学特征判断卵巢只发育到Ⅱ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泰山螭霖鱼(Varicorhinus macrolepis)卵巢和卵母细胞在年周期中的发育变化规律,以及性激素在卵母细胞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放射免疫的方法对泰山螭霖鱼卵巢和卵母细胞的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性激素水平在年周期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2~4月份,卵巢由Ⅳ期发育至第v期,4月份进入繁殖期;4~6月份,为第v期;6月下旬~7月份为第vi期,是排卵后退化阶段;8月份,为Ⅱ期卵巢(休整期);9月份~翌年的1月份为第Ⅲ期,以Ⅲ期卵巢过冬。泰山螭霖鱼血清17β-雌二醇(E2)自1月份开始升高,排卵前即3月份达到高峰(53.6 pg·ml-1左右),4月份排卵时降为20.22 pg·ml-1,一直持续到9月份,降至最低点,1.6667 pg·ml-1左右,之后维持在低水平,到1月份又开始上升。血清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DHP)在4月份(接近排卵时)达到高峰,56.333 pg·ml-1,然后维持高水平(56.333~50.667 pg·ml-1)至排卵结束(6月份),11月份~翌年3月份均维持低水平(35~15 pg·ml-1);【结论】泰山螭霖鱼为短期分批产卵类型,一年一个产卵期,E2和17α,20β-DHP对卵母细胞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型拖网渔船"开欣"轮2010年9-10月以及"开富"轮2011年8月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441尾智利竹鱼样本,对雌鱼卵巢进行组织学切片与观察。结果表明:(1)智利竹鱼卵母细胞发育分为5个时相,其中第2时相核膜外出现透明层,第3时相胞质中形成大量卵黄颗粒和油滴,第4时相核膜开始溶解并且能观察到精孔结构,第5时相成熟卵粒与滤泡膜分离;(2)卵径分布图显示,Ⅳ期卵巢中有各种不同卵径的卵粒,并且存在两个明显的高峰;(3)卵巢内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产卵类型属于分批非同步型;(4)从8月底到10月初是智利竹鱼性腺发育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主动免疫对绵羊腺垂体GnRH受体(GnRHR)、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和促黄体激素受体(LHR)表达及分布的影响,将42只5~6月龄母绵羊分为6组(n=7),即EG-Ⅰ组、EG-Ⅱ组、EG-Ⅲ组、EG-Ⅳ组、EG-Ⅴ组和对照组(CG)。EG-Ⅰ、EG-Ⅱ和EG-Ⅲ组绵羊分别皮下注射200μg、300μg和400μg阿拉瑞林抗原,分2次皮下注射(0 d和14 d),EG-Ⅳ和EG-Ⅴ组绵羊分别皮下注射200μg和300μg阿拉瑞林抗原,分4次皮下注射(0 d、7 d、14 d和21 d),对照组(CG)绵羊皮下注射2.0 ml溶剂,分2次(0 d和14 d)。于70 d无菌切取腺垂体、子宫及卵巢,提取垂体总RNA,PCR扩增,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表明,GnRHR、FSHR和LHR mRNA PCR扩增曲线的起始循环数分别为20、28和24。5个试验组Gn-RHR、FSHR和LHR mRNA值均低于对照,EG-Ⅰ、EG-Ⅱ和EG-Ⅲ组的mRNA值逐渐下降;EG-Ⅳ和EG-Ⅴ组的mRNA值分别低于EG-Ⅰ和EG-Ⅱ组。GnRHR阳性染色主要分布在卵泡细胞以及卵母细胞胞质和胞核及胞膜。各组的染色强度不同,以EG-Ⅲ阳性染色最为明显。阴性对照全部为阴性。显微图像的绿色值和亮度无显著差异,各组灰度值差异显著(P<0.05),以EG-Ⅱ均为最小,EG-Ⅴ最高。EG-Ⅰ的饱和度最小(P<0.05),EG-Ⅲ最高。上述结果说明阿拉瑞林抗原免疫抑制垂体GnRHR、FSHR和LHR mRNA表达,GnRHR阳性染色主要在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的胞核和胞质。阿拉瑞林免疫可抑制卵巢GnRHR的分布与表达,增加注射剂量和次数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印度芥菜对潮褐土Cd、Pb、Zn富集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外源Cd、Pb、Zn的模拟试验,研究了7个品种的印度芥菜对潮褐土中Cd、Pb、Zn富集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土壤Cd、Pb、Zn复合污染条件下,7个品种地上部对Cd的富集量平均值在2.73~51.23 mg/kg之间,地下部对Cd的富集量平均值为在7.32~101.33 mg/kg之间,地上地下部Cd含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选用100日龄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6组(Ⅰ、Ⅱ、Ⅲ、Ⅳ、Ⅴ和Ⅵ组),分别喂以6种不同粗蛋白和氨基酸组合的日粮。其中Ⅰ-Ⅲ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2%,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72%,0.9%和1.08%,含硫氨基酸含量分别为0.52%,0.65%和0.78%:Ⅳ—Ⅵ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6%,赖氨酸与含硫氨基酸组成分别与Ⅰ-Ⅲ组相同。通过饲养试验、氮代谢试验和免疫学实验。观察这6种粗蛋白和氨基酸组合日粮对实验兔的氮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动物的日增重和氮利用率以Ⅲ、Ⅳ组最高,Ⅰ、Ⅵ组最低,Ⅲ、Ⅳ组分别与Ⅰ、Ⅵ差异显著(P〈0.01),但Ⅲ组的总氮排泄量明显低于Ⅳ组(P〈0.01)。Ⅲ、Ⅳ组动物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也都高于其他4组动物,Ⅳ组动物的脾脏指数分别与Ⅰ、Ⅱ、Ⅴ和Ⅵ组差异显著(P〈0.01)。抗卵苛白蛋白抗体阳性的动物数以Ⅲ组最多,分别与Ⅱ、Ⅴ和Ⅵ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随日粮氨基酸水平提高有上升趋势,血清尿素氮含量以Ⅴ和Ⅵ组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1,P〈0.05)。综上所述,Ⅲ、Ⅳ组日粮粗蛋白和氨基酸组合比较适宜,考虑到Ⅳ组氮排放量较高,故以Ⅲ组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樱桃番茄对不同灌溉方式下水分生理的反应,为番茄栽培过程中合理用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6种灌溉方式(Ⅰ.常规沟灌;Ⅱ.交替沟灌;Ⅲ.固定灌溉种植行;Ⅳ.固定灌溉操作行;Ⅴ.前期采用常规沟灌,结果期采用交替沟灌;Ⅵ.前期采用交替沟灌,结果期采用常规沟灌)对其生理、生态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从结果期叶绿素相对含量来看,处理Ⅴ处理Ⅱ处理Ⅳ处理Ⅰ,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其他处理之间不显著。处理Ⅵ整个结果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变化起伏较平缓。处理Ⅵ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提前于常规沟灌的峰值,分别为6.76、8.51 mmol/(m2·s)且大于对照值。从气孔导度日平均变化来看,处理Ⅵ﹥处理Ⅲ﹥处理Ⅱ差异显著。[结论]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处理的整个生育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变化起伏较平缓,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和光合产物的积累,有能力抵抗逆境胁迫的伤害,表现出一定的抗逆性,是一种好的节水灌溉方式,在以后的生产中可以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孙浩冉  姚虹  史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94-8394,8409
[目的]对废弃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叶有效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柱色谱、薄层色谱纯化,采用UV、IR、MS和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及乙醇混合浸提液中分离得到并鉴定出6种化合物,分别为:十四烷酸(myristic acidⅠ,)、4,4’-二(N,N二-甲氨基)二苯甲酮[4,4’-bis(dimethylam ino)benzophenoneⅡ,]、茄尼醇(solanesol,Ⅲ)、东莨菪素(scopoletin,Ⅳ)、烟碱(nico-tine,Ⅴ)和β-胡萝卜素(β-carotene,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首次从烟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