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喷菌法接菌,测定5株金龟子绿僵菌对不同龄期椰心叶甲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浓度为(1±0.5)×10~7孢子·mL~(-1)的孢子悬液接菌10 d后,各绿僵菌菌株对该虫不同发育阶段均有一定致病力。其中,以Ma1775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最强,成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67.96±3.66)%和(60.59±1.31)%,LT_(50)为(7.11±0.52)d;5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8.53±2.73)%和(73.55±3.22)%,LT_(50)为(5.77±0.38)d;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82.59±2.48)%和(77.86±3.44)%,LT_(50)为(5.80±0.14)d;2~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3.46±4.60)%和(69.50±3.87)%,LT_(50)为(6.49±0.12)d。Ma1775菌株对该虫各发育阶段6 d的LC50分别为:3.52×10~8、7.13×10~7、2.48×10~7、7.69×10~7孢子·mL~(-1)。时间-剂量-死亡率(time-dose-mortality,TD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各发育阶段幼虫死亡高峰期均为3~7 d。因此,Ma1775菌株在椰心叶甲生物防治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致病力和相容性评价病原细菌和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分别以浓度(1±0.5)×1012cfu·m L~(-1)的细菌Ba-z菌悬液、(1±0.5)×107孢子·m L~(-1)的绿僵菌Ma1775孢悬液单剂及其两者混配菌液(V∶V=6∶94),喷菌法接菌后10 d,对椰心叶甲高龄幼虫与成虫,绿僵菌Ma1775单剂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极显著高于混配菌液处理,混配菌液处理校正死亡率极显著高于细菌单剂处理;但对于2~3龄低龄幼虫,绿僵菌Ma1775单剂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极显著低于混配菌液和细菌单剂处理,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利用3株细菌,研究细菌挥发物和发酵液对绿僵菌Ma1775生长的影响发现,3株细菌挥发物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量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其发酵液前期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发酵液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可见,细菌Ba-z与绿僵菌Ma1775混配,其挥发物和发酵液对绿僵菌的生长和致病力均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绿僵菌菌株SY-2,WC-1,SX-2,HK-5 QH-4,HY-4,YP-6,SS-2对椰心叶甲幼虫和成虫的毒力进行了测定, 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毒力。结果表明,其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和接种剂量有密切关系,在1.0×106-1.0×108个/mL孢子悬浮液接种处理后第10天,椰心叶甲3龄幼虫累积死亡率均为74%~92%,接种SY-2菌株的孢子浓度在1.0×108个/mL情况时,对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96.70%,LT50为3.8d,与HY-4,YP-6,和SS-2,(死亡率88.36%)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1.0×106~10×108个/mL孢子悬浮液接种处理后第10天,椰心叶甲成虫累积死亡率53%~76%,接种SY 2菌株的孢子浓度在1.0×108个/mL情况时,对成虫的死亡率为85.03%,LT50为5.4d,与SS-2(死亡率为70%)相比,SY-2,WC-1和SX-2具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观察发现,SY-2菌株具有很强的2次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土壤分离法和僵虫分离法,获得12株不同来源的绿僵菌。通过对这12株绿僵菌采用2级筛选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最终确定LA3菌株对椰心叶甲的毒力相对最高,为防治椰心叶甲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感染椰心叶甲绿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田间感病的椰心叶甲虫尸上分离所得病原菌,经逐步筛选获得最优的绿僵菌M etarhizium anisopliaeBM a-9菌株.其菌落生长率为6.14 mm/d,平均产分生孢子量3.91×109mL-1,孢子萌发率87.32%.1×106mL-1孢子悬浮液处理椰心叶甲时,对3龄幼虫具很强感染力,第3 d平均感染率61%,第8 d平均死亡率97%.  相似文献   

6.
绿僵菌几丁质酶活性及其对椰心叶甲毒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液体培养法和琼脂平板透明圈法研究了6个绿僵菌菌株的几丁质酶产酶水平与其对椰心叶甲毒力的关系。结果显示,各菌株的毒力大小顺序为JF813E>JF86CJ、F883>Ma4>JF83G>JF842;对椰心叶甲成虫的LT50值在6.3~8.0d之间;液体培养法所测酶活变化范围为5.9~38.4 IU/mL,琼脂平板法所得比值在1.37~2.43之间。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的产酶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产几丁质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椰心叶甲的毒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几丁质酶活性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对绿僵菌菌种进行初步筛选,但不能完全代替毒力测定而成为菌种质量性状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应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椰心叶甲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利用昆虫寄生真菌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绿僵菌的分类现状、对椰心叶甲的入侵机理、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应加强对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的筛选,在防治害虫时尽量减少温湿度、紫外线等对绿僵菌防效的影响,并尽量避免与防治真菌病害的杀菌剂接触,以提高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强致病力的绿僵菌资源,采用单因素试验测定了云南不同生境来源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黑腹果蝇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生境的6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果蝇均有致病力,但其致病力大小具有较大差异,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3~6d。其中,来源于香格里拉、兰坪和楚雄的菌株其致病力较强,尤以菌株MAX-2的致病力最强,其LT50为3d,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构建了以黑腹果蝇为靶标昆虫的强致病力金龟子绿僵菌资源筛选模式。  相似文献   

9.
绿僵菌相容性杀虫剂筛选及混用防治椰心叶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6种常用杀虫剂的常规使用浓度、亚致死浓度、次亚致死浓度对金龟子绿僵菌 Metarhizium anisopliae M09菌株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筛选了与绿僵菌相容的杀虫剂,并选用适当剂量的杀虫剂与绿僵菌混用,防治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杀虫剂对绿僵菌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杀虫单的抑制作用最弱,亚致死剂量药剂5 d后对菌落生长的抑制率为15%,10 d后下降到5.90%,次亚致死剂量5 d和10 d对菌落生长的抑制率均低于5%,与绿僵菌有较好的相容性.低剂量杀虫单与绿僵菌混用防治椰心叶甲成虫具有协同作用,亚致死剂量和次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单和绿僵菌混用,防治椰心叶甲的致死率分别达93.33%和81.11%,要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绿僵菌(75.56%)和单独使用亚致死和次亚致死剂量杀虫单(10%~30%),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ZKJGL)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条件以及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侵染力,为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研究以及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室内测定温度、光周期、pH以及氮源、碳源对金龟子绿僵菌菌株ZKJGL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并测定其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活性。【结果】金龟子绿僵菌ZKJGL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25℃、pH=7、全黑暗条件,对碳源和氮源要求不高,麦芽糖、酵母膏或蛋白胨的利用率较好。孢子浓度为5×108cfu/mL的金龟子绿僵菌ZKJGL菌株侵染草地贪夜蛾后累计死亡率达77.78%,LC50为4.406×106cfu/mL,LT50少于4 d。【结论】金龟子绿僵菌ZKJGL易于培养,对营养条件、光照要求不高,对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研发生物农药应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  相似文献   

11.
室内测定台湾黑僵菌F061菌株的孢外酶活性及其对柑橘粉蚧的毒力,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2种胞外酶活性均在1.00×10~8和1.00×107孢子·mL~(-1)2个处理时较高,其中蛋白酶活性达7.63U·mL~(-1)和7.61U·mL~(-1),几丁质酶活性达5.45U·mL~(-1)和5.67U·mL~(-1);供试菌株对柑橘粉蚧的LT50也在1.00×10~8和1.00×107孢子·mL~(-1)2个处理时较短,分别为4.98d和5.39d;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对柑橘粉蚧的LT50与菌株蛋白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菌株几丁质酶活性呈中度负相关。可见,台湾黑僵菌F061菌株蛋白酶活性比几丁质酶活性强,在侵染柑橘粉蚧过程中起更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龟子绿僵菌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5种不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进行室内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金龟子绿僵菌菌株中,Ma1291-2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效果最佳,校正死亡率达76.67%,其LT50值为5.4 d。不同浓度M a1291-2菌株悬浮液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力加强,10 d内的LC50为1.98×105孢子.mL-1。该菌株的致死中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5.05×108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短,为1.8 d;而1.05×105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长,为8.7 d。该菌株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以金龟子绿僵菌菌株M337和M104系列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液(1.0×1011-1.0×107个孢子.L-1)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体表接种试验,测定马尾松毛虫对供试菌株的感染反应。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的变化作了拟合,并与球孢白僵菌(Bb01和Bb02菌株)进行比较。接种后第10-12天绿僵菌M337菌株的LC50分别为1.86×109、1.52×108和1.67×107孢子.L-1,在浓度梯度为1.0×1011-1.0×108孢子.L-1下的LT50为7.69-11.18 d。结果表明M337菌株对马尾松毛虫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立式多层产孢箱同步生产多株生防真菌孢子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主研制的一台立式多层产孢箱作为固相发酵产孢装置,对2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1株金龟子绿僵菌金龟子变种(Manisopliae var.anisopliae)和2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同时进行了高纯度孢子粉生产的产能试验。每菌株接种6kg大米基质,等量分置于产孢箱的3层中,于25℃下发酵6d。在5株供试菌中,球孢白僵菌Bb2860菌株的产孢量最高,达到2.2×10^12个孢子/kg大米,表现出优异的工艺性状和商品菌剂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应用10个绿僵菌菌株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进行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5±0.5)×106个.mL-1的孢子悬液喷菌,校正死亡率最高为91.90%,最低为15.28%,僵虫率最高为91.32%,最低为24.80%,LT50为5.39-10.12 d,单头虫体平均产孢量为106-107个.头-1.Ma1291-2、MaWP-01菌株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致病力较强,喷菌7 d后僵虫率分别为89.56%、91.32%,LT50分别为5.49、5.72 d,经不同剂量测定LC50分别为2.5707×104、1.9871×104个.mL-1,这2个菌株对萧氏松茎象生物防治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曲条跳甲高致病力绿僵菌的筛选及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测定了8株绿僵菌菌株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致病力,旨在筛选出感染黄曲条跳甲的高致病力菌株,为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筛选获得1株对黄曲条跳甲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Ma6;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25℃下,菌株Ma6孢子悬浮液浓度8.0×108个·mL~(-1)处理黄曲条跳甲成虫,其LT_(50)为4.09d;致病力复测试验结果表明,7d累计死亡率达到100%,对黄曲条跳甲成虫表现较强的致病力。菌株Ma6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最适产孢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产孢温度为25℃,最适产孢pH为pH=7,光照条件为先黑暗6d再光照8d有利于其产孢。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绿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初探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绿僵菌在室内对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的毒力与白僵菌相当,其LD50=7.95×107个/L,LT50=6.61~13.08天(孢子数在1.0×1011~1.0×107个/L).本文还比较了绿僵菌和白僵菌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实验结果表明,绿僵菌在防治马尾松毛虫上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