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是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本文主要讲述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1玉米粗缩病病状特点及危害感染MRDV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现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MRDV〕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近几年仍有上升蔓延之势,现以发展成为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一、发病症状带毒的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植株即染病,玉米得病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曲阜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37.5万亩,粗缩病发生比较普遍,重病田病株率高达30%,  相似文献   

8.
玉米灰飞虱及粗缩病的生态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毒灰飞虱传播MRDV导致玉米粗缩病,系统调查了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状况,明确了玉米播种期、种植模式、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影响,春玉米早播,夏玉米适期晚播病害发生程度减轻,不同种植模式病害发生程度有差别,当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没有完全抗病的品种,都不同程度感病。粗缩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适期早防的原则,突出生态学防治的作用,辅以关键期低毒农药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MRDV)是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苗期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s Fall‘en)持久方式传播,整株系统发病,病株一般减产50%以上。玉米粗缩病成为制约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2001—2003年对玉米粗缩病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近年已成为我地玉米上的重要病害,晚春播种的玉米发生比较普遍,重病田病株率高达30%以上,是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介体接种传毒试验和电镜观察,明确陕西省目前玉米病毒病主要种类有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红叶病3种。其中以玉米矮花叶病分布最广,几乎由全省所有玉米产区,玉米粗它们现次之,主要发生在渭南、西安、咸阳等关中东部灌区,玉米红叶病则仅在渭北及关中小麦黄矮病重发区常见。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不同品种(品系)对粗缩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2010年对普通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及自交系进行了抗粗缩病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2010年在济宁、温岭和东阳等地各安排30个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间抗性也存在差异,不同玉米类型对粗缩病抗性无显著差异。综合结果表明,甜玉米品种‘农甜3号’对玉米粗缩病表现较强耐病性。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病毒性病害。该文从玉米粗缩病的致病因素、抗性评价、抗病育种和抗病基因QTL定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其在抗病育种中的研究现状,并对下一步的抗粗缩病育种工作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玉米抗粗缩病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表明,1头带毒灰飞虱即可传毒使玉米发病,具有较高的传毒效果,接虫3d后灰飞虱的存活率为20 0%~63 6%。网箱集团接种试验表明,每网箱(70cm×60cm×50cm)放200头(1 7头株)灰飞虱接种100~130株玉米幼苗,3d后移虫,4叶期将玉米移栽到田间,抽雄孕穗期调查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为92 31%~100%,病情指数为70 65%~98 03%。因此,网箱集团接种结合移栽可实现规模化大批量的人工接种,为抗玉米粗缩病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毒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网棚集团接种的方法,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对29份国内常用玉米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组合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研究。以病情指数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5份,抗病系2份,中抗系9份,感病系8份和高感系5份。结合系谱分析,筛选出的5份高抗系和2份抗病系均属于PB亚群,表明PB亚群抗病性较好,可以作为抗粗缩病育种的基础材料。通过对杂交组合鉴定结果表明,自交系抗病性对后代具有一定遗传力,且抗性遗传中显性效应占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选育抗病组合时最好亲本之一为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代灰飞虱5月25日左右迁飞进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汁液传毒感病是玉米发生粗缩病的根本原因。利用杀虫剂严格选择喷药时期(5月23~27日)杀虫防毒对防治玉米粗缩病十分有效。选择抗病品种或调节播期均不失为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玉米病毒病病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毒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为甘蔗花叶病毒(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RDV)。蚜虫是SCMV-SD的主要传毒介体,灰飞虱是MRDV的传毒介体。  相似文献   

18.
采用病区自然发病鉴定初选、人工接种、病圃重复鉴定复选的方法,对81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矮花叶病、粗缩病两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经鉴定筛选出抗矮花叶病优良自交系25份、抗病丰产杂交种17份、抗粗缩病优良自交系33份、抗病丰产杂交种29份;同时高抗两种病毒病的优良自交系7份、丰产杂交种9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杂交种优于自交系;热带亚热带玉米改良自交系抗病比例远远大于国内温带系。  相似文献   

19.
玉米品种抗感玉米粗缩病毒与过氧化物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取对玉米粗缩病毒(MRDV)表现抗病、中感及高感3个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品种,分析了三叶期、五叶期室内盆栽及抽穗期田间采取的病叶及健康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旨在研究玉米品种抗感病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及感染病毒后的诱导抗病性机理。结果表明:玉米三叶期、五叶期及抽穗期,感病品种的POD酶活性大于抗病品种,显示玉米叶片内的POD含量与品种的感病性有相关性。发病后,各品种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幅度最大,说明防御酶POD的应激表达与品种的抗病性相关;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抽穗期,抗病品种健叶具有一条Rf 0.261差异酶带,而感病品种则没有,这一特异蛋白带的组成型表达显示出与品种抗病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品种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指标之一。发病后,抗病品种及中感品种又新增一条酶带,Rf为0.471;三叶期及五叶期,抗病品种同样都比感病品种多出现一酶带区,进一步证明了在玉米植株体内存在与抗玉米粗缩病毒相关的POD同工酶,这一结果将为抗病育种提供极有价值的生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山东省玉米粗缩病流行强度不同地区药剂有效防治。[方法]该研究在山东省玉米粗缩病流行强度不同地区,分别进行了玉米苗期病毒抑制剂类农药单施和与其它药剂复合施用的防治效果。[结果]同一施药方式,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和轻发区,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病毒抑制剂类药剂在玉米粗缩病轻发区单施,即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6.59%,增产率158.21%,而在该病重发区,单施病毒抑制剂类药剂防效和增产率都很差;病毒抑制剂类药剂与其它类药剂复合施用时,在病害重发区,最高防效达71.38%,由绝产转为有一定经济产量。[结论]对玉米粗缩病轻重不同的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有所区别的施药方式,该病害的药剂防治才会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