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多种外源基因选育小麦抗病新种质和新品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染色体工程结合系谱选择,以普通小麦单、缺体为工具材料,将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黑麦(Secalecereale)、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dicoccoides)、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和小伞山羊草(Aegilopsumbellulata)的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创制出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种质N9207,N9209,N9134,N9628-1,N9628-2和N9659,并育成含有外源抗条锈病基因的小麦品种陕麦8003,陕麦8007,陕麦150和远丰175。利用创制的抗性种质与农艺亲本多方式组配杂交,将优异基因进行累加、聚合,选育出抗、耐多种小麦病害,高产、优质和广适的面条小麦新品系陕麦139。  相似文献   

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均有不同程度感病,以陕麦139感病株率最高,小偃22次之,西农9871最轻;平均单株孢囊数以小偃22最高,富麦2008次之,陕麦139最低;病情指数以小偃22最高,富麦2008次之,西农9871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冬小麦冬春季抗寒生理,探讨冬季抗冻性与春季抗寒性的关系。【方法】选择黄淮麦区推广面积较大的陕229、皖麦38、淮麦20、小偃22、西农979、陕麦139、郑麦366、周麦18等8个小麦品种,在越冬期、拔节期自然低温及药隔期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条件下,测定小麦叶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WSS)、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Pr)等抗寒生理指标,结合表型分析各品种的抗寒性。【结果】在越冬期,冬性小麦陕229和半冬性小麦皖麦38、淮麦20的Pro、WSS含量及SOD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其冬季抗冻性表现最好,弱春性小麦小偃22则表现相反,其余品种的上述各生理指标表现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且冬季抗冻性以西农979、陕麦139、郑麦366优于周麦18和小偃22。在拔节期,陕229、皖麦38、淮麦20、西农979的MDA含量低,SOD活性和WSS含量高,拔节早期Pro含量高,其春季抗寒性表现较好;在拔节期自然降温及药隔期低温处理条件下,郑麦366、陕麦139的SOD活性均较低,且抗倒春寒能力较差,推测SOD活性可以作为小麦抗倒春寒能力的鉴别指标。小偃22在各阶段的SOD活性及WSS含量均较低,在药隔期前后Pro含量最高,而周麦18在雌雄分化期自然降温后的Pro含量高于其他品种,这可能是二者拔节期抗寒性好于郑麦366、陕麦139的潜在原因。【结论】小麦品种春季抗寒性与冬季抗冻性表现不一致,说明小麦越冬期抗寒性与拔节期抗寒性的生理机理存在差异,春季抗寒性可能是在各生理调节物质的协同调控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陕麦159的选育及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è小麦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陕麦159.该品种半冬性,成熟早,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利用2005-2007年陕西省关中灌区中肥组区域试验结果,用高稳系数法和回归系数法对陕麦159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麦159两年的高稳系数分别为23%和9%.回归系数(6)两年分别为0.98和0.88,均低于对照品种.说明陕麦159高产稳产性优于对照品种,同时陕麦159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以登峰168、中麦895、长丰2112、九麦2号、陕农33等5个小麦新品种与我县常规品种小偃22作对照,在我县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合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登峰168,以及可作为我县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的小麦新品种中麦895。  相似文献   

6.
襄阳麦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最重要的冬繁区之一,也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由川甘陕向冀鲁豫麦区传播的咽喉和桥梁地带,打好襄阳麦区阻击战对于全国小麦条锈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襄阳麦区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即发生频率明显加快、为害高峰期提前、传播途径出现新变化、暴发性更强;从品种抗性、菌源基数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育超高产小麦品种,利用多种外源抗性种质与多个农艺亲本组配,采取大群体和F3早代测产确定重点家系的选择策略,将多种优异基因累加、聚合,育成了超高产小麦新品系陕麦107和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系陕麦94。陕麦107弱春性,成穗率高,株高78cm,高产、抗病、抗倒,落黄好,千粒重50g,产量9712.5kg/hm2,较对照品种小偃22增产25.7%。陕麦94弱冬性、多穗型,株高75cm,抗倒伏,高抗条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中抗赤霉病,千粒重51g,产量8185kg/hm2,较小偃22增产6%。结果表明,选择遗传背景丰富的亲本材料,采用早代测产,确定重点家系是实现超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选取8种不同基因型小麦作为试验对象,研究测定了不同基因型小麦拔节期光合性能、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叶绿素SPAD、水势、生物量、根冠比及成熟期产量,并对其差异性及相关关系做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拔节期各气体交换参数之间差异显著,其中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陕麦893最高;叶绿素SPAD之间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以陕麦893最高;不同基因型WUEi之间差异显著,以陕麦893最高,为4.49μmol CO2·mmol-1H2O;拔节期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成熟期小麦产量以陕麦893最高,达4 093.0kg·hm-2,且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小麦叶片光合生理参数、WUEi、根冠比和产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UEi与Ci、Tr呈显著负相关,与生物量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n与Cond、Tr、叶绿素SPAD、水势、生物量及产量之间达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与根冠比达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绿素SPAD值与水势、生物量及产量达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根冠比达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小麦苗期接种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West.)后,分别采用高温(21±1)℃和常温(14±1)℃处理,测定了陕西、甘肃两省主栽品种及抗源的高温抗条锈性。结果表明,陕927、陕897、兰天1号、豫麦21和钱保德等品种具有高温抗条锈性,陕农757、西植9420、M8003-06、绵阳11、繁6、天选36和里勃留拉等品种可能具有高温抗条锈性。  相似文献   

10.
陕优 2 2 5在首届中国面包小麦品种鉴评会被评为优质面包小麦。其品质相当于澳大利亚优质硬麦和加拿大西部超强红春麦的水平。在陕西关中补充灌区、渭北旱肥地及郑州市周边平原水浇地、豫西黄土丘陵区种植 ,其品质优良而稳定。对陕优 2 2 5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配套性研究 ,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产业化开发研究。针对陕优 2 2 5的品质性状和推广种植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麦类作物对小麦全蚀病菌抗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菌饼接种法研究了小麦、黑麦、小黑麦和燕麦苗期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抗病性。结果表明,燕麦对小麦全蚀病菌病抗至免疫,黑麦和小黑麦中抗,小麦高感。供试麦类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燕麦品种晋602,晋606,晋585,新西兰16免疫,其余品种高抗。黑麦品种中美国黑麦和法国黑麦,小黑麦品种中劲松5号抗病性均较强,小麦品种中陕229感病较轻。  相似文献   

12.
小麦性状的缺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阿勃小玫稳定自交实缺体系分别对太谷核不育材料的核不育基因和小麦-黑麦抗锈病易位系陕麦893抗条锈基因进行缺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谷核不育基因Ms2位于4D染色体上,并且Ms2在半合状态下仍然有效;陕麦893对条中29号生理小种表现免疫,控制性的基因为显性,位于4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种业》2006,(3):61-61
一、小麦新品种品普冰143 品种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国农科院合作选育。 审定情况:2004年9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陕审麦2004001。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种业》2011,(5):64-64,F0003
“西高二号”小麦品种是高陵县农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专家惠东静2008年通过陕西省审定的最新小麦品种,审定编号:陕审麦2008001号。2009年已申请农作物新品种保护,保护公告号:CNA005895E。  相似文献   

15.
陕229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229是以当地推广种小偃6号、高产品种陕7853及澳大利亚春小麦品种TB902为材料,通过阶梯式复交,经异地加代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应性广,耐寒耐旱,兼抗条锈、雪霉、根腐等多种病害.1992~1993年经黄淮麦区国家小麦区试,平均产量6561kg/hm2,比对照冀麦30增产8.4%;陕西省小麦区试平均产量6288kg/hm2,比对照小偃6号增产16.7%.均居参试品种之首位.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特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扬麦18、扬麦19、镇麦5号、扬麦158、镇麦8号、扬麦13、扬麦12等品种的小麦纹枯病发病较轻,对小麦纹枯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2、扬麦158、镇麦5号、扬麦19等品种的小麦叶锈病发病较轻,对小麦叶锈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建议在小麦纹枯病、叶锈病重发区,推广种植扬麦19、镇麦8号、镇麦5号、扬麦12等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 3.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我省小麦病虫害发生的现状,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栽培技术不尽合理,二是农药使用不当,三是人为直接传播。目前,我省大面积种植的14个小麦品种多不抗病。当1990年多种病害大流行之际,在36个基点调查结果表明,条锈病病情指数平均达到4级的有百农3217、西安8号、豫麦7号、豫麦10号、豫麦16号等;5级的有豫麦11号、豫麦15号、西安9号等。另外,这些品种对白粉病的感病程度亦很严重,14个当家品种中除宛7107、豫麦16号的发病程度在2级以下外,其它12个品种如百农3217、陕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交叉试验的意义与作用全国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是在大区范围内鉴定各省育成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的重要手段,是全国小麦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是沟通省际良种的重要纽带。自1980年恢复全国大区级小麦良种区试以来,仅黄淮南片水地组就鉴定了84个品系,经审定命名的24个,其中豫麦2号、豫麦7号、陕农7859、徐州21、鲁麦1号等五个品种在生产中应用面积均在1000万亩以上,在小麦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经费紧缺,国家区试在各省布点较少,参加并通过全国大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稳定时间13.0min,比对照陕229增产3.9%;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小麦新品种-小偃597。该品种抗旱,后期耐阴雨,成熟黄亮。  相似文献   

20.
施氮方式对中筋小麦陕农229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优质中筋小麦陕农229为材料,于江苏淮北麦区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或增加拔节期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并改善籽粒品质。中筋小麦陕农229采用施氮量262.5kg·hm-2、基追比6∶4、5∶5和4∶63种施氮方式,产量可达7200kg·hm-2以上,各项品质指标符合优质中筋小麦要求,能较好地实现优质与高产的协调统一。施氮量262.5kg·hm-2、基追比5∶5的施氮方式,产量高、品质较好且安全生产性好,是中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