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旱地不同降水年型小麦施肥的产量效应及吸肥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水、施肥与旱地小麦产量和吸肥特性的关系,为不同降水年型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武134"为供试材料,通过定位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干旱年、常态年、丰水年)下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氮磷有机肥配施(NPM)、氮磷肥配施(NP)、单施有机肥(M)、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在不同降水年型下,NPM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为258.9%~300.0%;M处理在干旱年、常态年、丰水年分别增产172.4%,211.1%和262.2%;NPM处理氮、磷、钾的平均吸收量最高,在丰水年M处理小麦籽粒吸氮量、吸磷量、吸钾量分别较NP处理提高了85.0%,84.8%,40.6%。【结论】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合理施肥均能使小麦产量大幅度增加;有机肥在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方面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郑州地区小麦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2016年以冬春性不同的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适播期在10月14—21日,半冬性品种小麦适播期时间长于弱春性品种。播期对小麦产量、生育进程和收获指数的影响显著,播期后移,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早播或者晚播的产量均低于适播期;有效积温显著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和株高,弱春性品种晚播可降低倒伏概率,但对半冬性品种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降雨年型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雨和施氮是影响渭北旱塬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降雨年际变幅大对其影响更大,因此小麦增产效应受降雨年型显著影响。分析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旱地麦田水分利用、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能够为实现渭北旱地冬小麦 “因雨施氮”和稳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20年连续3年在陕西合阳县开展田间定位施氮试验,以晋麦47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0、60、120、180、240 kg·hm-2(分别以N0、N60、N120、N180、N240表示),研究不同降雨年型施氮量对冬小麦生育期0—200 cm土层水分变化动态、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构成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降雨年型和施氮对冬小麦播前底墒及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1)休闲期降雨与播前底墒呈线性相关,每增加1 mm夏季降雨,底墒增加0.9 mm。在丰水年和平水年休闲期降雨充足,前季小麦增加施氮量对下季小麦播前底墒无显著影响;在欠水年休闲期降雨较少,前季小麦每增施氮100 kg·hm-2,下季小麦播前底墒减少15.4 mm。丰水年较欠水年和平水年均能提高冬小麦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因而分别增加生育期耗水量35.7%和6.6%。全生育期0—1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受降雨和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波动较大,但160—200 cm 深层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丰水年的水分利用效率较欠水年和平水年分别提高55.7%和26.5%,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12.3%和39.1%,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8.3%和5.2%。(2)与N0处理相比,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施氮均降低各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生育期耗水量4.6%—14.6%、6.0%—8.6%、2.2%—9.5%,分别增加水分利用效率20.7%—39.8%、4.7%—33.3%、13.1%—35.4%,分别增产7.1%—28.1%、1.5%—34.1%、8.5%—28.9%,分别提高蛋白质含量5.6%—10.4%、10.1%—17.7%、8.5%—15.6%。(3)施氮量和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均符合二次曲线关系,拟合方程表明,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满足旱地冬小麦稳产优质的最适施氮量范围分别为189—202、116—124和161—174 kg·hm-2。【结论】综合来看,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89—202、116—124和161—174 kg·hm-2,并可采取“播前底墒确定基施氮肥量+播种至拔节期降雨确定追施氮肥量”的“因雨施氮”管理模式,既能满足旱地冬小麦稳产优质,也可保证水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确保小麦产量提高,通过播期的调整实现氮肥的低投入,并揭示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小麦产量的作用规律和机理,制定适宜该区域小麦高产与低氮肥投入的适宜播期。[方法]2014-2015年,在德州市农科院试验田,以济麦19为供试材料,开展了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工作。[结果]小麦的产量及其农艺性状因播期和施氮量互作组合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供氮水平相同条件下,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在播期相同条件下,小麦产量随施氮量的不同差别较大,表现为早播低氮处理显著高于高氮处理,而晚播时显著低于高氮处理,中播不同氮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通径及相关分析表明,播期与施氮量互作条件下公顷穗数的增加是减少氮肥投入实现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对于穂长、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数是伴随公顷穗数的增加而表现出的相应变化,在小麦产量提高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播期和施氮量互作通过改善公顷穗数而实现小麦高产,以N_1_1处理的效果最佳(即:播期10月5日+施氮量103.5kg·hm~(-2)组合),既实现了氮肥的低投入,又提高了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冬性和弱春性小麦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及播量对小麦叶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只要加大播量不会影响高产群体的形成;春性品种晚播将影响群体的总生长量和群体穗数,适期播种最好,有利于形成高产群体,并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不同品种播期与产量的互作不一致,成产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也不一致:半冬性品种晚播并不会降低产量;弱春性品种晚播和早播均可导致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品种、播期、灌水和施氮量对小麦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品种、播期、灌水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影响,并对其灌浆曲线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品种是影响小麦灌浆速率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施氮量,均达显著水平;灌水和播期对平均灌浆速率的影响较小。各因素对小麦灌浆的影响曲线,以三次多项式拟合效果最好。表明,灌浆速率与品种的遗传因素相关,增施适量氮肥可有效提高灌浆速率,而增加灌水量有延长灌浆持续期的趋势,推迟播期则有缩短灌浆持续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半冬性、春性、弱春性小麦品种的产量与成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与成产因素均有较大差异;播期对产量与穗粒数影响较小,对成穗数与千粒重影响较大;播量对产量及成产诸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豫东地区应以半冬性与弱春性品种为主;为防止越冬期与春季冻害的发生,各类型品种都可适期晚播。  相似文献   

8.
该文初步分析了宁麦13小麦2007年3月遭遇较重的冻害后,增施恢复肥的试验结果,认为宁麦13属春性中熟品种,可适期迟播;遭受冻害后,每667m2施10kg尿素可增产92.7kg.  相似文献   

9.
该文初步分析了宁麦13小麦2007年3月遭遇较重的冻害后,增施恢复肥的试验结果,认为宁麦13属春性中熟品种,可适期迟播;遭受冻害后,每667m^2施10kg尿素可增产92.7kg。  相似文献   

10.
2015-2016年度开展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下超迟播稻茬小麦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超迟播稻茬小麦的产量及产量结构在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下任一氮肥运筹方式及其与播种量、施氮量的互作效应与对照相比都达极显著水平。每增播种子1 kg/亩,5种氮肥运筹方式亩增产范围在0.67~24.83 kg,每增施1 kg纯氮各处理亩增产10.92~56.42 kg。产量最高的分别是亩播种量为32 kg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处理、亩施氮量16 kg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两个处理。  相似文献   

11.
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晋麦70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麦 70号抗旱耐旱 ,抗病虫害 ,抗热性好 ,耐青干 ,适应性广 ,生产潜力大 ,库容弹性强 ,在旱年增产 ,丰年高产 ,是典型的高产节水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播期与密度对33°N线旱茬麦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33°N旱茬麦丰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烟农19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单位面积成穗数呈下降趋势。在同一播期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随密度增大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播期为10月8日和10月15日的穗粒数明显低于播期为10月22日和10月22日。播期为10月22日时小麦千粒重最高,10月22日和11月5日次之。播期为10月22日的产量最高;其次为10月15日和10月29日;播期为11月5日时产量最低。[结论]播期为10月22日,密度为300万株/hm2时,33°N旱茬麦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冬播春性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春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以CIMMYT提供的28份春小麦品系为试材,在雨养及灌溉条件下,对主穗小穗数、穗粒数、不孕小穗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小区产量等性状进行考察,分析春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力,评价春小麦品系的抗旱性,用GGE双标图对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小麦的抗旱性与多种产量性状相关;2种水分条件下主穗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力较大(42.79%~78.87%)。不同水分条件下主要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对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及遗传力进行联合分析,可以看出在雨养条件下主穗小穗数、穗粒数和小区产量对春小麦抗旱性的选择效率较高,在春小麦抗旱育种中应当注重对这些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考察及选择。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产量形成与水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移动防雨棚条件下,以晋麦47(抗旱性强)、偃展4110(抗旱性弱)和矮抗58(抗旱性中等)为材料,在足墒播种、安全越冬基础上,设置拔节~成熟期持续干旱(W1)、开花~成熟期干旱(W2)、拔节~成熟期供水适宜(W3)3种水分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水适宜时3个品种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皆无显著差异,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各品种产量,降幅表现为晋麦47矮抗58偃展4110。与偃展4110相比,晋麦47干旱时生育前期耗水较多,物质积累量较大,单位面积总粒数较高;而在产量形成期(开花~成熟)叶片蒸腾速率较低,耗水量较小,水分生产效率较高,贮藏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较高,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矮抗58在花后干旱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和花前贮藏物质贡献率,相对产量也较高。综合研究认为,干旱环境下早期的吸水能力和生长能力强、群体库容量大、花前贮藏物质贡献率和花后水分生产效率高是抗旱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麦品种南麦618在四川东北部丘陵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为科学制定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密度3个水平分别为2.18×106株/ha(A1)、2.48×106株/ha(A2)和2.78×106株/ha(A3),施肥量3个水平分别为N 33.0 kg/ha+P 25.7 kg/ha(B1)、N 66.0 kg/ha+P 51.3 kg/ha(B2)和N 99.0 kg/ha+P 77.0 kg/ha(B3).生育期内分别测定南麦618的相关农艺性状、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茎绿叶面积,成熟时各小区单独收获计算产量.[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加大,南麦618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成穗率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穗长变短,产量、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旗叶叶绿素含量降低,单茎绿叶面积减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南麦618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成穗率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穗长变长,产量、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旗叶叶绿素含量升高,单茎绿叶面积增大.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有效穗数与产量显著相关(P<0.05).综合分析,A2B3处理的农艺性状最优,光合性能最佳,产量最高(5.49×103 kg/ha).[结论]在川东北丘陵区种植南麦618时,种植密度以2.48×106株/ha、施肥量以N 99.0 kg/ha+P 77.0 kg/ha为宜.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播期对3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灌浆高峰时,早播处理的籽粒干质量大于晚播处理的;3个品种的灌浆速率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济麦20’和‘豫麦49’早播处理的前期籽粒灌浆速率慢,后期快;而‘郑麦004’始终是前期快,后期慢,但差异不明显;3个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均有随播期推迟而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在小麦 3个发育时期的喷施效果。结果表明 :施用多效唑可有效控制基部节间长度 ,单位长度干重增加 ,茎壁加厚 ,增强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同时防止后期早衰 ,减少不孕小穗数 ,提高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增产 5 %~ 2 6%。  相似文献   

18.
在非倒伏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法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植株氮浓度与积累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S3307显著降低各种氮肥运筹方法的干物质生产,最终造成籽粒产量降低.GA3和S3307混合使用可部分消除S3307的生长抑制作用.总用氮量相同,各生育期追施比例不同,对考察的大多数性状有显著的效应,基肥足(60%)和重施拔节肥(40%)的两次施肥法,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多,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单株穗重较大,籽粒产量高,是一种省工高产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近10年来浙江省粮食单产历史演变分析表明,粮食单产总体呈增长趋势。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粮食单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时段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期间,农业科技投入的贡献最大,达17.64%;1998—2000年期间,农业科技投入的贡献继续保持第一,为9.68%;2001—2004年期间,成灾面积扩大对粮食单产增速放慢所起的作用最大,达48.94%;从整体来看,1990—2004年期间,农业科技投入在推动粮食单产增长过程中的贡献最大,达44.50%。从而得出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将是继续提高浙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Nitrogen Uptake by Corn and N Recovery in Grain in Dry Farmland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re have been considerable concerns with the reduced beneficial yield response to fertilizer and the less efficient use of fertilizers with the fast growth in fertilizer consump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problems with low and unstable fertilizer use effectiveness in dry farmland.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corn stover incorporation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on N uptake by corn and fertilizer N use efficiency in dry farm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areas with 520 mm rainfall under the cropping system of one crop of spring corn per year, N uptake and N recovery by corn, and yields were higher at rates of 105 kg fertilizer N, 1 500 kg cattle manure and 6 000 kg corn stover incorporated per hectare. N uptake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 during growing periods and soil moisture at sowing, fertilizer N apparent recovery varied from 58% in a rainy year to 7% in the year with a very dry soil, and the average of 7 years (1993-1999) was about 30%. The 15N trace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around 40% of N uptake was derived form fertilizer N and 60% from soil N. The results from 3-year 15N tracer study (1997-1999) indicated that the 1st years N recovery in grain with and without stover incorporated was about 24% and 17%, respectively, the accumulative 3-year total about 36% and 25%,the percentage of N recovery with stover incorporated increased about 11. The accumulative 3-year N loss with and without stover incorporated was about 26% and 45%,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 of N loss with stover decreased about 19. The studies supply information on land applications of fertilizer N and corn stover in dry farm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