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由于农药的过量排放、生产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堆积等原因,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现在人们大都在技术层面加以治理和防治,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利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规划从根本上控制面源污染的源头,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2.
不同降雨年型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雨和施氮是影响渭北旱塬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降雨年际变幅大对其影响更大,因此小麦增产效应受降雨年型显著影响。分析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旱地麦田水分利用、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能够为实现渭北旱地冬小麦 “因雨施氮”和稳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20年连续3年在陕西合阳县开展田间定位施氮试验,以晋麦47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0、60、120、180、240 kg·hm-2(分别以N0、N60、N120、N180、N240表示),研究不同降雨年型施氮量对冬小麦生育期0—200 cm土层水分变化动态、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构成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降雨年型和施氮对冬小麦播前底墒及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1)休闲期降雨与播前底墒呈线性相关,每增加1 mm夏季降雨,底墒增加0.9 mm。在丰水年和平水年休闲期降雨充足,前季小麦增加施氮量对下季小麦播前底墒无显著影响;在欠水年休闲期降雨较少,前季小麦每增施氮100 kg·hm-2,下季小麦播前底墒减少15.4 mm。丰水年较欠水年和平水年均能提高冬小麦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因而分别增加生育期耗水量35.7%和6.6%。全生育期0—1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受降雨和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波动较大,但160—200 cm 深层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丰水年的水分利用效率较欠水年和平水年分别提高55.7%和26.5%,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12.3%和39.1%,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8.3%和5.2%。(2)与N0处理相比,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施氮均降低各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生育期耗水量4.6%—14.6%、6.0%—8.6%、2.2%—9.5%,分别增加水分利用效率20.7%—39.8%、4.7%—33.3%、13.1%—35.4%,分别增产7.1%—28.1%、1.5%—34.1%、8.5%—28.9%,分别提高蛋白质含量5.6%—10.4%、10.1%—17.7%、8.5%—15.6%。(3)施氮量和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均符合二次曲线关系,拟合方程表明,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满足旱地冬小麦稳产优质的最适施氮量范围分别为189—202、116—124和161—174 kg·hm-2。【结论】综合来看,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89—202、116—124和161—174 kg·hm-2,并可采取“播前底墒确定基施氮肥量+播种至拔节期降雨确定追施氮肥量”的“因雨施氮”管理模式,既能满足旱地冬小麦稳产优质,也可保证水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省102个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围绕要素配置、公共服务、收入均衡3个方面构建城乡融合指标评价体系,采用调查问卷获取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研究江西省各县(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格局特征。从评价的总体水平来看:江西省各县(区)整体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呈现出北高南低的格局;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高-高区和低-低区在空间上集聚明显,显著高-高区主要集中在南昌市中心城区附近,显著低-低区主要分布在赣州市、吉安市和九江市。从评价结果的效果来看:构建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和准确地反映江西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及存在的主要短板和优势,相关结果可以为城乡融合发展突破短板、难点和瓶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现状,指出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标准化,以及文献信息标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营销3.0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传统营销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另一方面,以微信营销为代表的新兴营销模式的优势逐渐展现。基于中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的优势和日益完善的网络平台,微信营销的兴起成为大势所趋。结合案例分析中国农产品微信营销模式及策略,认为未来中国农产品微信营销的发展将走向规范化、品牌化、专业化及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995-2010年温病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揭示温病研究的现状。方法:采用频次分析法、共词聚类法、共词关联法、突发词监测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温病研究现状。结果:揭示了温病研究的热点疾病,潜在疾病与治法、研究方法和中医文献的关系。结论:发掘了新的研究热点和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渭北旱地冬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栋  于琦  李敖  李军 《麦类作物学报》2020,40(7):818-825
为明确施氮量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与籽粒品质的影响,以小麦品种长6359和晋麦47为供试材料,设置0、60、120、180、240 kg·hm-2共5个施氮水平(分别用N0、N1、N2、N3、N4表示),探究施氮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相关指标及氮素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180 kg·hm-2施氮范围内,施氮对旱地冬小麦的穗数和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在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施氮量达到240 kg·hm-2 时,穗数依旧增长,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则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2)在 0~180 kg·hm-2 施氮范围内,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淀粉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出粉率并未与施氮量呈现相关性,容重则与施氮量呈负相关。施氮量超过180 kg·hm-2 后,除面团形成时间外,其余品质参数均下降。(3)从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含量与品质相关性看,拔节期二者关系最为密切。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与籽粒品质,推荐渭北旱地麦田最适宜的施氮量为180 kg·hm-2,较渭北旱塬平均施氮量降低约6.4%,推荐品种为晋麦4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花粉超低温保存及再生的方法,以延长其花粉保存时间,为科研、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分别设置不同培养基配方、不同光照、不同采集时间处理,进行花楸花粉离体萌发试验,测定各试验处理的花粉萌发率;设置不同冷冻方式和化冻方式处理,测定两种方式不同处理的花粉萌发率;制备不同含水率的花粉,分别测定其在超低温保存前、后的萌发率。【结果】(1)培养基为100g·L~(-1)蔗糖+100 mg·L~(-1)硼酸的处理,花粉萌发率最高,达72.42%;(2)黑暗处理花粉萌发率为77.24%,比光照处理高8.96个百分点;(3)一天中,10∶00和14∶00采集的花粉,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时间采集的花粉;(4)-20℃预冷冻培养30min后投入液氮保存24h的处理效果最好,花粉萌发率达43.15%;(5)超低温保存后40℃水浴解冻5min处理比其他解冻方式处理的花粉活力高,萌发率为35.70%;(6)花楸花粉超低温保存最适含水率为7.72%,此含水率下花粉超低温保存后萌发率最高,为31.53%。【结论】花楸花粉采用超低温技术保存24h后仍具有活力,黑暗条件、花粉采集时间、花粉萌发培养基、花粉含水率、冷冻与化冻方式均会对花楸花粉超低温保存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蛋鸡产业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产能过剩和疫病对产业发展影响较大。阐述了中国蛋鸡产业发展历程,分析蛋鸡生产情况,同时介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蛋鸡产业发展的先进做法。最后,借鉴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蛋鸡产业发展经验,基于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蛋鸡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耕作对渭北旱塬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星宇  王浩  于琦  王瑞  王小利  李军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4):2977-2990
【目的】探讨不同降水年型下,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休闲-春玉米轮作田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旱区粮田降雨高效利用与耕作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07—2019年在渭北旱塬进行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试验,以传统翻耕(CT)为对照,设置免耕(NT)和深松(ST)2种少耕耕作方式,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轮作田休闲期土壤蓄墒、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1)降水年型、耕作方式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休闲期末期土壤贮水量和休闲期蓄墒率,其中降水年型是休闲末期土壤贮水量和休闲期蓄墒率变化的主导因素。休闲末期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mm)表现为丰水年型(430.6)>欠水年型(405.9)>平水年型(381.5);NT(417.4)>ST(402.3)>CT(398.2);丰水年型NT处理休闲末期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最高(438.5),平水年型ST处理最低(370.2);休闲期蓄墒率(%)表现为丰水年型(27.1)>欠水年型(26.6)>平水年型(25.1);NT(27.6)>ST(26.4)>CT(25.8);欠水年型NT处理土壤蓄墒率最高(29.1),平水年型CT处理土壤蓄墒率最低(25.0)。(2)降水年型、耕作方式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其中耕作方式是冬小麦产量(kg∙hm-2)和WUE(kg∙hm-2∙mm-1)变化的主导因素。冬小麦产量表现为丰水年型(4985)>欠水年型(3984);NT(4522)>ST(4468)>CT(4465);丰水年型NT处理产量最高(5033),欠水年型ST处理最低(3957);冬小麦WUE表现为丰水年型(15.4)>欠水年型(14.9);NT(16.2)>ST(15.4)>CT(14.0);丰水年型NT处理WUE最高(16.5),欠水年型CT处理最低(13.9)。(3)降水年型、耕作方式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其中降水年型是春玉米产量(kg∙hm-2)和WUE(kg∙hm-2∙mm-1)变化的主导因素。春玉米产量表现为丰水年型(7677)>欠水年型(6999)>平水年型(5887);NT(6900)>ST(6879)>CT(6785);丰水年型ST处理产量最高(8003),平水年型ST处理最低(5723);春玉米WUE表现为丰水年型(18.7)>欠水年型(17.5)>平水年型(14.8);NT(17.8)>ST(17.0)>CT(16.2);丰水年型ST处理WUE最高(19.3),平水年型CT处理最低(13.9)。(4)在冬小麦-休闲-春玉米轮作周期中,耕作方式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和WUE。其中NT处理多年平均产量和WUE分别较CT处理提高1.6%和9.5%,ST处理多年平均产量和WUE分别较CT处理提高1.2%和3.9%。【结论】综合各降水年型下土壤水分与作物产量得出,保护性耕作可以相对高效地实现保水增产目的,其中以免耕处理蓄水与增产效应最佳。从旱作农田高产高效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推荐免耕作为黄土高原地区实现蓄水保墒及增产增收目的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