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高小麦品质,分别在小麦扬花初期和盛花期选用不同药剂开展两次施药,对比药剂间的防效,结果30%丙硫菌唑OD 750 ml /hm2和75%丙硫菌唑WDG 300g /hm2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均好于其它药剂,防效分别达到91.6%和94.6%。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和安全性,筛选出适宜在江苏省江阴市小麦生产上使用的化学药剂,特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 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小麦生长期间适期用药1次,以施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600 mL/hm2、30%肟菌·戊唑醇SC[拜耳(中国)有限公司]6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靖江市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增加、危害性加重.为筛选出适宜靖江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新型药剂,特进行了几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明,每667 m2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65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病穗率防效为93.75%、病指防效为96.97%;常规戊唑醇类药剂对小麦赤...  相似文献   

4.
贾云鹤  张扬  李宏伟  周飞  郑斐 《安徽农业科学》2023,(14):136-138+200
[目的]比较氯氟醚菌唑和丙硫菌唑的杀菌谱。[方法]室内生测试验(叶片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法)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与对照药剂相比,丙硫菌唑对大豆锈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黄瓜炭疽病菌具有较好的室内活性,其EC90分别为0.647 1、7.088 4、9.600 7、30.617 1、34.021 7和39.110 1 mg/L,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大豆锈病菌的活性优于氯氟醚菌唑;氯氟醚菌唑对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大豆锈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室内活性,EC90分别为3.210 6、3.536 1、24.498 2、46.005 2和52.074 3 mg/L。其中对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活性优于丙硫菌唑。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在135和200 g/hm2试验剂量下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优于同等施药剂量下10%氯氟醚菌唑悬浮剂的防效;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在150 mg/L...  相似文献   

5.
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验证丙硫菌唑新上市产品的防效和稳定性,进行了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和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扬花期2次用药以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病指防效最高,达88.26%,氟唑菌酰羟胺次之;氟唑菌酰羟胺扬花期1次用药病穗率和病指防效低于2次用药,扬花初期和扬花盛期用药防效无明显差异,对赤霉病菌及其他次要病害的保护时间较长,可作为赤霉病防治替代或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30%恶唑菌酮·氟硅唑、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安全性、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0%恶唑菌酮·氟硅唑、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于小麦初花期和盛花期施药,分别设为试验Ⅰ组(30%恶唑菌酮·氟硅唑喷施10 mL/亩)、试验Ⅱ组(30%恶唑菌酮·氟硅唑喷施15 mL/亩)、试验Ⅲ组(30%恶唑菌酮·氟硅唑喷施20 mL/亩)、试验Ⅳ组(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喷施70 mL/亩)和对照组(喷施自来水),观察各组的防效、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2种药剂均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有一定防效,能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试验Ⅳ组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试验Ⅰ、Ⅱ、Ⅲ组(P<0.05)。因此,建议使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在小麦初花期、盛花期进行2次防治,可有效控制相关病害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与羟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5%的戊唑醇(3.15mL/L)、6%的羟菌唑(3.75mL/L)可有效控制赤霉病菌在小麦穗部小穗之间的扩展,防效高于多菌灵常规用量。田间药效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前2d喷药与接种后2d喷药,2001年,戊唑醇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分别减少80.32%和70.64%,产量增加12.95%与8.74%;羟菌唑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80.5%和68.0%,产量增加11.41%和11.45%;2002年,在小麦赤霉病严重发生的情况下,戊唑醇能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76.47%和78.67%,羟菌唑能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82.06%和81.89%,产量增加极显著。说明这2种药剂可以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8.
白粉病和锈病是小麦常发性病害,主要用药为三唑酮等三唑类药剂.2020年无为市小麦白粉病和锈病偏重发生.为此,无为市植保站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对白粉病病指防效最高的为30%肟菌·戊唑醇750mL/hm2,对锈病病指防效最高的为17%吡唑·氟环唑600mL/hm2.  相似文献   

9.
基于纳米分散技术,研制出丙硫菌唑纳米水性化制剂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丙硫菌唑ME的防效达89.79%,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多菌灵WP的73.44%和70%甲基硫菌灵WP的74.29%;12%丙硫·戊唑醇ME防效达89.23%,优于对照药剂20%氰烯·戊唑醇SC的83.01%和40%丙硫·戊唑醇SC的81.94%,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0%吡唑·戊唑醇SC的76.91%和40%咪鲜胺·戊唑醇的66.99%;均为纳米水性化制剂时,12%丙硫·戊唑醇ME防效达94.54%,仍显著优于12%肟菌酯·戊唑醇ME的85.63%和12%咪鲜胺·戊唑醇ME的82.80%.由此可知,丙硫菌唑纳米水性化制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相对最佳,可作为植保无人机药剂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种新型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防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型杀菌剂5%烯唑醇微乳剂、25%腈菌唑乳油进行了不同用药量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药后14 d 5%烯唑醇微乳剂13.50 g/hm2与16.88 g/hm2有效成分用量对条锈病的防效分别为84.77%、86.43%,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5.42%、89.35%,25%腈菌唑乳油45.00 g/hm2与54.00 g/hm2用量对条锈病的防效分别为83.99%、88.46%,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7.29%、88.98%,均显著优于对比药剂15%三唑酮乳油135.00 g/hm2常量喷雾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750、900、1 050 mL/hm~2对赤霉病均有较好防效,且随着剂量和用药次数的增加防效提高,防治2次的病指防效均在96%以上,远远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的病指防效。  相似文献   

12.
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最佳使用剂量,进行了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135 g/hm~2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始盛期第1次用药,间隔7~10 d进行第2次用药,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2.98%,高于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20%三唑酮乳油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明确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田间防效,为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济麦229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用药量和不同用药次数的小麦田间试验,研究其对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效和产量的影响。使用该药剂450、675和900ml/hm2(制剂用药量)于扬花末期喷施1次,对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效依次为37.06%、47.25%和50.00%;于扬花初期、末期间隔8d喷施2次,对小麦白粉病防效依次为61.27%、72.60%和84.84%。产量结果表明,喷施该杀菌剂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和产量,与不喷施相比,喷施1次增产比例分别为18.54%、21.49%和22.13%,喷施2次增产比例分别为23.77%、25.05%和28.43%。防治小麦白粉病可根据发病程度,使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在开花前后连喷2次,增产和防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新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制剂,以替代三唑酮或与之轮换使用.[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13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40%环丙唑醇WP 3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达到95.23%;其次分别是12.5%氟环唑SC 900 g/hm2、25%乙嘧酚ME 1 200 g/hm2、50%醚菌酯WG 150 g/hm2,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82.45%、78.34%和70.33%.参试药剂在连续使用2次的情况下,对小麦较安全.[结论]40%环丙唑醇WP可在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是实施小麦综合防控技术的理想选择.12.5%氟环唑SC、25%乙嘧酚ME、50%醚菌酯WG均可替代三唑酮及其复配剂作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几种新型杀菌剂及其混用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小麦病虫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等药剂单用或混用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单用及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混用均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较好.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1200mL/hm2或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750mL/hm2+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00g/hm2,在小麦始见花期第1次施药,间隔7d再施药1次,连续施药2次,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达90%以上,增产率可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药剂防治仍是当今防治赤霉病的重要手段。2016年进行了新型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表明:供试9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0%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600 g/hm2、30%戊·福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 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为理想,病指防效在88%以上,明显好于多·酮的防效,因此可以在小麦生产上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飞防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通过植保无人机施药法在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21年在小麦始花期喷施1次43%戊唑醇SC 300mL/hm2、375mL/hm2,30%肟菌·戊唑醇SC 600mL/hm2,以43%戊唑醇375mL/hm2对赤霉病防效较好,对病穗与病指防效分别为72.4%与75.6%,而以43%戊唑醇SC 300 mL/hm2与30%肟菌·戊唑醇SC 600mL/hm2防效较低,仅54.2%、40.8%与58.2%、45.5%;于小麦始花期与盛花期各喷施1次43%戊唑醇SC 300mL/hm2、 375m/hm2L,30%肟菌·戊唑醇SC 600mL/hm2,对赤霉病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均较好,分别为69.3%、76.1%、64.1%与73.2%、79.3%、69.2%,但以43%戊唑醇375 mL/hm2防效为最佳。2022年于小麦盛花期与盛花末期各喷施1次43%戊唑醇SC 375 mL/hm2加30%丙硫菌唑OD 450 mL/hm2,30%唑醚·戊唑醇SC 600 mL/hm2,30%肟菌·戊唑醇SC 750 mL/hm2,对赤霉病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均较好,分别为86.3%,89.2%,77.2%与89.5%,88.4%,79.3%,但以43%戊唑醇SC 375 mL/hm2加30%丙硫菌唑OD450 mL/hm2最佳。各药剂处理对小麦植株均安全。  相似文献   

18.
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药剂,开展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效,值得推广应用;戊唑醇与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复配制剂也能较好地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可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筛选对小麦白粉病有效的防治药剂,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7.5%氟环唑乳油、50%醚菌酯干悬浮剂等13种杀菌剂进行喷雾,25d后调查发病情况.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为40.5%~86.8%.其中50%醚菌酯干悬浮剂、7.5%氟环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3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分...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江阴市于2017年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药剂用量水平下,在发病初期用药1次,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180 g/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理想,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98.5%和99.5%;25%吡唑醚菌酯SC 600 g/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次之,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97%和98.7%;75%戊唑·百菌清WP 900 g/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位列第三,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94.7%和97.9%;15%三唑酮WP 1 200 g/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