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灾害防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广阐述了我国灾害的类型及对农业发展的危害,提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建立灾害防治体系的必要性、总体思路及可行途径.认为应尽快建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灾害防治体系,必须改革现行的灾害防治管理体制,建立防灾救灾的综合保障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应用现代科学进行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2.
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农业生产是在不断应对各种农业灾害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农业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防治农业灾害已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是专家学者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该文对农业灾害的监测、预警、防控问题的探讨成果进行了综述,以为减少农业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业对中国产业结构具有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农业灾害的预防、治理和救助理应从始至终,贯穿全局。当前我国防治农业灾害的主体为政府、市场和农民,但政府和市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灵,且3个主体间配合程度不足。NGO是普通公民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也是完善农业灾害防治体系的有效路径。NGO协同参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农民共防共治的格局,对农业灾害防治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旱涝灾害协同防治体制创新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基于对中国农业旱涝灾害风险演变趋势的历史考察,透视中国农业旱涝防治措施失灵的现实;通过对农业旱涝防治措施失灵的制度成因分析,指出现行农业旱涝灾害防治制度造成了灾害防治行为分散、防灾投入短缺、农业脆弱性加大等问题,进而导致农业旱涝灾害成灾率居高不下;提出中国应从农业旱涝灾害防治组织体系、灾害防治投入激励机制、防灾协商机制、灾害响应体系等方面,健全农业旱涝灾害协同防治体制,为提高农业灾害防治行为的协同性与有效性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缓解小麦的灾害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防治和缓解小麦灾害带来的损失将是我国农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小麦的草害和冻害方面对小麦的灾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一个整体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蝗虫综合治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蝗灾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灾害。本文从生态治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机械防治、人工防治、农业防治、现代生物技术的利用等7个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来我国在蝗灾治理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对蝗虫的综合治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4方面的治蝗对策。  相似文献   

7.
孙振民 《农业考古》2019,(4):120-125
氾胜之是西汉末期的农学家,其传世之作是名垂千古的《氾胜之书》。《氾胜之书》中记载了众多的抗旱保墒、防治病虫害、防治冷冻的技术和方法,形成了氾胜之丰富的灾害防治思想。氾胜之灾害防治思想的形成与他生活的时代和个人实践有很大关系。尽管氾胜之灾害防治思想受到了时代的限制,但也体现出了其顺天时、重视技术、综合防治、系统化、理论化等诸多有特色的灾害防治思想。氾胜之的灾害防治思想不仅对后世农业灾害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农学家的灾害防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国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但是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对农作物的生长保护和防止病虫灾害一直都是农业发展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近些年来,我国的粮食质量持续下降,国家又推出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发展战略,大量的资金和新兴的农业技术涌现出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前提下,就是做好农作物的保护和病虫灾害的防治,真正使我国的粮食质量得到提升,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伊犁州设施农业的规模发展,一些次要的、潜在的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灾害,病虫灾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证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有效控制农业病虫害的危害,现对设施农业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服务以及监测服务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了农业气象灾害、地面网站监测研究,以及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研究和农业气象灾害高新技术监测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王磊  白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9):129-131
[目的]研究北方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基于北方各省区多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地学统计以及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北方各地区多年的干旱、洪涝、冰冻、风雹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数据进行了时空格局的分析,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各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北方不同的农业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20世纪80年代受干旱和风雹影响较大,90年代以洪涝灾害为主,2000—2010年则以洪涝和低温冷冻为主;从整体受灾率和成灾率上讲,北方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华北区、东北区、西北区。[结论]该研究为北方各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恒  鲍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166-169,248
本文对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目前的农业保险是以气象灾害保险为主,且存在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与农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律法规滞后、农业灾害保险尚未规范化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指出衡量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成败的四个关键因素,即农民自愿参保率的高低、政府参与气象巨灾风险分担、促进农民保收增收和适度的商业化运作。提出推进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即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引入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市场竞争及灾害救济向参加灾害保险的客户倾斜的机制、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政府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培养农业气象灾害专业人员和加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组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农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黑龙江省又是一个受气象灾害的影响较大的省份,导致农业的生产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每年会因气象灾害造成一定的损失,更主要是会使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冲击,对保证农民收入稳定持续的增长存在一定的制约.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和农业气象灾害分布进行了介绍,从黑龙江省的基本情况出发,着重对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4.
气象灾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气象灾害的灾情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我国农业技术发展、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9年农业气象灾害数据,本文对近20年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间,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引起的农业受灾面积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虽然旱灾引起的农业受灾面积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但其目前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作为第二大农业气象灾害的水灾,其农业受灾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存在起伏波动变化。风雹灾和冷冻灾引起的受灾面积仅占农业受灾总面积的10%左右,且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未来农业发展和防灾减灾工作中,应加强政策导向,不断提升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制定全面有效的灾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阐述分析了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发生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针对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别概述了其防控体系及应对策略,并进一步就我国在气候变暖趋势下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防控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农业自然灾害的统计分析及灾害损失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78-2008年间我国的农业自然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以2008年为例,统计了该年度5类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分类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中东西部地区灾情、抗灾能力的差距,最后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对灾害损失评估体系做了初步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为克服农业保险市场失灵而产生的一项制度创新,是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共保体模式”等众多的制度供给成果,积累了政府主推、市场运作、农户自愿的“三大主体协作”,保成本、保大灾、保大户的“三大保障方向”,中央补贴、省级补贴、县级补贴“三级保费补贴”等丰富的实践运行经验。本文系统总结了浙江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框架、险种开办、保障程度、保费补贴、风险控制、机构考评等运行机制、体制创新和取得的成效。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新时代背景,为进一步完善创新这一制度,提出推动新时代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建立共同富裕的保险政策支撑机制,完善种业、粮食和生猪的政策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域的数字化改革等相关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农业灾害的应急信息体系及应急预案的现状,概括了我国当前通用的应急处置体系,并分析了该体系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农业灾害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的进程与农业生产具有密切相关。城镇化通过影响农业劳动力的迁移、耕地资源的整合与科技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带动,对农业生产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本论文基于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对中国的城镇化与农业生产发展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定性分析城镇化可能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接下来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2004—2016年中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和贡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中国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达到53.7%,并且发现不同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所在省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表现出协调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促进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增加农业科研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建立耕地动态监管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